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贡献

2024-01-17阚道远邱友亮

关键词:理政建党难题

阚道远 邱友亮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了“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63页。的深刻论断。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2)《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2023年1月9日),《人民日报》2023年1月10日,第1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全新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是对管党治党重大问题的对策性思考,而且包含了鲜明的方法论意蕴和学理价值,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伟大创新。

“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3)卡·马克思《资本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页。。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2023年6月30日),《人民日报》2023年7月2日,第1版。从层次结构上看,理论体系的层次越系统、结构越全面,其成熟度越高、指导性越强、创新性越大。在发生学意义上,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的理论硬核首先体现在概念、命题和要义的学理性创新。这是理论体系具有十足韧性的根源所在。在此基础上,依据实践的鲜活性特质与理论的创新性品格,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的原创性层次也由学理硬核向外作延伸,使创新性拓展贡献蕴含了现实性、历史性和世界性维度。进而言之,这一拓展之所以能实现新的思想跃迁、达到新的思维高度,归根结底在于承袭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维、逻辑、视域、议题,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价值立场、核心观点、思想方法进行守正创新式的运用,因而能够创造性地提出具有灵活适应性的原理和观点。由此,搭建出了学理性原创贡献、创新性拓展贡献和创造性运用贡献的三大层次结构。由于理论基础的同构性,三者之间形成严密自洽、相互支撑、内在关联的纵向立体层次,是逐步拓宽并不断升华的科学分析框架。以此为依据,对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内蕴的原创性贡献进行系统分析与机理透视,有助于深入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日臻成熟完善并呈现科学化、体系化的高级理论形态的历史过程,深度挖掘并准确凝练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具有的理论特质和方法论特征,揭示其对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独特价值意蕴。

图1 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贡献层次结构

一 学理性原创贡献: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升华与思想跃迁

所谓“学理性原创贡献”,是指习近平从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什么、要干什么”(5)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2022年1月18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89页。的根本问题出发,在“何谓大党”、“为何独有”、“难在哪里”、“如何破解”等方面系统构建了大党独有难题的逻辑体系和分析框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升华与思想跃迁。

(一)提出“大党独有难题”的原创性概念

概念是命题提出的基础,是思想生成的基石。“大党独有难题”是在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内部与外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逐步生成和发展的原创性概念。它深刻彰显了党治国理政的智慧韬略,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性和批判性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对这一概念的深刻把握,需要厘清如下两个前提性问题。

其一,何谓大党。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6)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2018年1月5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第105页。基于文本的语义分析可知,“大党”是从世界政党比较维度而言的政治概念,有特定的内涵指向。第一,党员人数多、组织规模大。截至202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804.1万名,党的基层组织506.5万个。显然,历经新时代十年的革命性锻造,党的组织规模日益庞大,执政根基持续巩固。第二,战斗力强、影响力大。若仅论党员规模,世界政坛不乏百万乃至千万级的大党。然而,部分政党因其入党手续随意、内部组织涣散、管理制度松懈而沦为俱乐部型政党,难以凝聚起强大战斗力。与之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使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进而展现出巨大影响力。第三,理想格局大、使命担当重。随着新一轮民粹主义兴起,西方政党政治的格局更加碎片化、多元化,政党愈发无法肩负起凝聚共识、引领方向的重任。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光荣使命,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这种远大的志向、宏大的抱负、博大的胸襟,决定着中国共产党无愧于世界第一大政党。

其二,为何独有。习近平指出:“大党大国,既是我们办大事、建伟业的优势,也使我们治党治国面对很多独有难题。”(7)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22年10月12日),《求是》2022年第23期,第8页。可见,当代中国独特的政治和历史环境孕育了大党独有难题。一方面,社会主义大国与大党的内在耦合生成了大党独有难题。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在此背景下,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严峻考验。另一方面,对党的长期执政面临最大挑战的远虑忧思生成了大党独有难题。处于一党执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土壤中,如何有效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使权力行使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是我们党面临的一大挑战。习近平指出:“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8)习近平《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2018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98页。总之,对治理大党大国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加强自我监督、防止权力异化的考量和探索,构成了大党独有难题生成的现实基础。

(二)提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全新性命题

“清醒”,本义指意识清楚、思想清晰,而“坚定”则是指意志坚强,无法动摇。在“必须时刻保持”的严格要求中,两者的有机结合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精神密码,展现出党员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等维度的优秀品质。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全新性命题,升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历史自觉。

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蕴含的合规律性,表达的是党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自觉遵循,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尺度。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意志品质是影响国家兴衰、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而能否始终保持预判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清醒和坚定,是决定党是否强大的关键所在。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以“两个务必”为标志,我们党开始自觉思考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敏锐察觉到经济犯罪对于党的长远危害。他指出:“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9)邓小平《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1982年4月1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3页。进而,邓小平提出了党建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因应之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10)习近平《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版,第367页。。鉴于此,我们党将应对大党长期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精神状态,上升到“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政治高度,深刻契合了管党治党规律的内在规定。

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蕴含的合目的性,彰显的是党对肩负使命任务的历史主动,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体价值尺度。从本质上看,“清醒和坚定”反映的是一种优秀的政治品格与饱满的精神状态,其合目的性的重要表现是始终遵循并追求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正义性价值。习近平告诫全党:“要践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11)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7月9日),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316页。这一靶向化描述,从警醒的意义上精准绘制了如果丧失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清醒与坚定,党员干部就会蜕化变质的生动画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惨痛教训表明,一旦在刮骨疗毒、去腐生肌的精气神上有所懈怠,我们党不但无法应对严峻的外部环境考验,而且难以克服党内存在的脱离群众与消极腐败的危险。唯有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地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强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赋能新时代党的建设,才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永远保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底色,进而开辟百年大党管党治党的新境界。

(三)提出“六个如何始终”的战略性考量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以卓绝的政治勇气和丰富的政治智慧,围绕如何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作了全新思考和深刻探索,阐明了大党独有难题的核心要义,剖释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动力源泉、政治引领、坚强保证、精神支撑及战略举措,系统构建了一个立意深远的理论大厦,极大深化了对管党治党的规律性认识。

深刻理解“六个如何始终”的战略性考量是把握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的学理性原创贡献的重中之重。作为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六个如何始终”以其清晰的内在逻辑,构成了大党独有难题的四梁八柱。“第一个如何始终”突出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深刻回应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首要问题,直接关涉到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新时代的继续保持。习近平指出:“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12)习近平《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2021年11月1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42页。“第二个如何始终”突出超大规模政党的团结统一,旨在解决增强政治向心力、意志品质力、组织凝聚力的重要问题,通过全党思想、意志、行动的高度统一,充分发挥严明的组织纪律独特优势,凝聚起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第三个如何始终”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建设,目的是使党员干部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能够把握和驾驭复杂的国内外变局,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第四个如何始终”聚焦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深刻说明了立志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何以风华正茂的主观动因,构成了我们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的内在要求。“第五个如何始终”关注党的自我革命锤炼,准确洞见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党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关键所在,契合了党长期执政的本质规定性。“第六个如何始终”侧重基础性、经常性的政治生态建设,通过涵养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营造出强大的政治正能量,引领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生动展现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气象。

质言之,“六个如何始终”以其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实践指向,涉及了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全党凝聚力战斗力、克服本领恐慌、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品格、勇于坚持真理并修正错误、优化党风政风等重要方面,反映了习近平的深邃思想和深挚情怀,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理的未来方向。

二 创新性拓展贡献: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内容丰富与视角拓新

所谓“创新性拓展贡献”,指习近平结合时代突出问题、中国历史智慧和人类政治文明来审视、剖析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进而从内容范畴和视角视域两大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行横向丰富和纵向扩展,形成了符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针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拓展

当下,时代发展进步与党自我革命的深度与广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考与想象,也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已有的理论积累。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新时代管党治党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习近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作出了深刻回应,提出了极具时代质感的创新性论断。

从体量规模上看,随着党员总数的增加,党的组织体系也愈加庞大。然而,党员总数的上升与全党战斗力的凝聚并非机械的正比例关系,相反,这意味着党内思想多元化、行动自由化、个性独立化的潜在因素不断增加。在部分党政干部群体中,甚至出现了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等恶劣行径,严重违反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鉴于此,习近平反复强调,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他指出:“我们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13)习近平《增强看齐意识》(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57页。因此,全党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从更深层次上看,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部分党员逐渐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甚至忘却初心、背弃使命,不仅产生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而且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习近平警醒全党:“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14)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31页。进而,习近平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视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15)习近平《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20年1月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538页。。同时,针对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行为,习近平强调,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引导广大党员“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16)习近平《准确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525页。。此外,习近平重申,要一以贯之地坚持问题导向,特别是要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17)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28页。。

从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难题挑战上看,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给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能力素质和技能储备,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和能力恐慌。对此,习近平首先将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象化为八项执政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以此构成锻炼执政能力和提升领导水平的主线脉络。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不但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而且要“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18)习近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2019年9月3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227页。,从根本上克服能力恐慌,切实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汲取历史智慧的理论拓展

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1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2023年6月30日),《人民日报》2023年7月2日,第1版。习近平充分吸收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智慧,创新性发展了为政以德、正己修身、立志笃行、知行合一等价值理念并将其融入大党独有难题治理各环节,内部证成了党性与民族性存在的逻辑关联,赋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

在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难题上,习近平在体认中国士人养心、清心的修养传统基础上强调,“古人说:‘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20)习近平《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20年1月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541页。。由此,习近平提出了“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21)习近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2021年9月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523页。的重要命题,要求全体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时时牢记初心使命,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难题上,习近平首先引用了《汉书》中描述风俗教化相同、政令贯通划一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22)习近平《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201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72页。,以此强调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其次,习近平将“中军帐运筹帷幄,一盘棋车马分明”的思想精髓与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融通起来,要求各级组织对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必须以不折不扣的态度贯彻落实(23)习近平《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2018年1月1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505页。。最终,在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党形成“如身使臂,如臂使指”(24)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7月3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2页。的鲜明政治优势,更好地发挥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难题上,习近平再三强调了学习对于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性。通过援引“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习近平阐明了学习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25)习近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2021年9月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536页。的基本规律。他进而将“知行合一”的哲理,贯穿于党员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全过程中,“要坚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26)习近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2019年9月3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227页。。

在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难题上,习近平充分汲取了仁政理念和务实思想,反复引述了“为官避事平生耻”的古训,认为党员干部需要有担当精神,切忌“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27)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第145页。的平庸思想。进而言之,担当的大小,生动展现着党员干部的胸怀、勇气和格调。因此,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需要始终装着为民造福的大担当、大情怀,坚决反对“好人主义”、“市侩哲学”、“庸俗哲学”等错误思想。

在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方面,习近平通过阐述“君子检身,常若有过”(28)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533页。的修身方式,要求全党以正视问题的历史自觉和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违背初心使命的问题。同时,习近平引用了“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的典故(29)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第128页。,剖析了一旦对党内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采取熟视无睹,甚至是回避、掩饰的态度,势必使矛盾恶性转化,最终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

在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难题上,习近平从宏观层面指出:“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30)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96页。不难看出,这十六字价值观突出了传统的忠诚、公正、求实、廉洁理念,对涵养政治生态具有关键作用。此外,习近平从个体层面提出,党员干部要“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3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第69页。。这充分体现了儒家道德精神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文化滋养,使其蕴含了独特的中华文化价值理念。

(三)借鉴世界经验的理论拓展

在论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时,习近平提出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32)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21年10月13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251页。的重大命题。从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新的更高的政治文明形态的出场,往往包含着对旧有政治文明的继承与创新,因而具备一定的进步性与合理性。现代政党政治在数百年来的运行轨迹中,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念、规则和制度,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了独特效能。在借鉴世界政党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突出的包容性扬弃了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来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更具世界眼光,引领当代政治文明发展潮流。

以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为例。首先,习近平把治理的理念嵌入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富有预见性地将“管党治党建设党”(33)习近平《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2023年1月9日),《求是》2023年第12期,第7页。有机统一起来。其中,治党的关键意义在于,政党通过内部治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层层推进至实现国家治理的整体优化,进而使其在与国家、社会的互动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这便将党的建设与革命的向度始终框定在自身,从而在根本上超越了西方政党以权力制衡为目标的外部监督体系。其次,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构建彰显了系统的观念。从结构上看,这一科学体系既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诸多子系统当中,同时又包含着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众多子系统。从对象上看,这一严密体系既全面涵盖了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又重点突出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过程上看,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将建章立制体现在全过程、各方面,通过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方法实现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诚如习近平所言:“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如此严肃认真地对待自身建设,如此高度自觉地以科学的态度、体系化的方式推进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的显著优势,也是引领时代的制胜之道。”(34)习近平《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2023年1月9日),《求是》2023年第12期,第6页。再次,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健全凸显辩证的思维。尽管西方政党在管党治党层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制度规范,但由于“选举至上”的功利主义深深嵌入到其价值观中,因而时常会为赢得选举而对党员的违纪行为作出相应妥协。与之不同,习近平从应然层面指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35)习近平《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2023年1月9日),《求是》2023年第12期,第7页。。可见,这是遵循事物运动变化规律而不断调整发展的科学体系。健全这个体系,不能将其作用局限在正风、肃纪、反腐,而是要更加突出党的各领域建设的有机衔接、系统集成,同时,持之以恒地随着党的建设的推进而不断适应、完善,最终实现惩恶与扬善、惩治与预防、他律与自律的辩证统一。

三 创造性运用贡献: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灵活运用与生动实践

所谓“创造性运用贡献”,是指习近平与时俱进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价值立场、核心观点、思想方法分析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推动这一学说释放出强大的理论魅力和实践效能。同时,新时代新征程所催生的实践创新,也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场域与丰沃的现实土壤。

(一)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价值立场的创造性运用

立场问题具有价值性和原则性,回应的是“我是谁”、“为了谁”和“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因而关系到政党的前途命运。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过程的积极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视域下,人民立场是其理论逻辑、行动逻辑、发展逻辑的必然结论与理论归宿。在整体把握并融会贯通人民立场的基础上,习近平创造性运用了这一价值立场,提出了一系列全新重要论断。

其一,明确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把人民立场确立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显著标志。进而,习近平从大历史观阐述了人民立场的重要意义:“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36)习近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6年7月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第40页。

其二,明确揭示了初心使命对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3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1页。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时,习近平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38)习近平《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497页。可以看出,初心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场域下的具体展现,赋予了中国共产党超越西方政党的先进本质。

其三,明确提出了“人民江山论”的执政理念,深刻阐明了人民对于国家政权的源头性价值和始基性意义。习近平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3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9页。总之,“人民至上论”、“初心使命论”、“人民江山论”等重要论断来源相同、血脉一致,存在着相互支撑的科学内涵、共同互补的实践诉求以及彼此融通的理念旨趣,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的自觉体认和实践践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价值立场的新时代表达。

(二)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核心观点的创造性运用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核心观点涵盖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以及领导地位和作用等重大问题。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在理论上作了艰辛探索,而且在实践上为后世树立了光辉典范。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创造性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核心观点,探索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等战略举措,形成了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一系列创新性观点。

比如,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历史来看,纪律严明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40)习近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386页。,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因此,不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马克思恩格斯将“纪律”视为衡量政党战斗力的重要标准。恩格斯明确指出,德国社会民主党之所以是“最统一、最团结、最强有力的党”,并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其原因是“它在斗争中有冷静的头脑、严格的纪律和蓬勃的朝气”(41)《弗·恩格斯1893年9月22日在柏林社会民主党人大会上的演说》(1893年9月22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704页。。列宁进一步将“极严格的纪律”(42)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5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视为布尔什维克党战无不胜的基本条件。在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准备的文件中,列宁总结了俄共(布)的建设经验,他认为:“共产党只有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近似军事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党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43)列宁《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准备的文件》(1920年6-7月),《列宁选集》第4卷,第254页。在多方面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处于核心地位。在《致俄共(布)中央组织局》的信中,列宁强调:“非议俄共中央的政策是违反纪律的行为,是对有组织的齐心协力的工作的干扰。”(44)列宁《致俄共(布)中央组织局》(不晚于1919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9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怀着对党长期执政的深刻忧思以及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在实践上首次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加强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作为破解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难题的治本之策,指明了管党治党方式科学化转型的正确方向。

(三)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思想方法的创造性运用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5)弗·恩格斯《恩格斯致韦尔纳·桑巴特》(1895年3月11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1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诸如实事求是法、矛盾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有效方法实现了创造性运用,以此协同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推动着对大党独有难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对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在理论创新方面,习近平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深刻回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总课题下,习近平秉持“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46)习近平《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2021年11月1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542页。的历史担当和求是态度,围绕大党独有难题的结构性矛盾,前瞻性地提出了既相互区别又内在关联的“六个如何始终”问题群,体现了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原则性与创造性、重点论与系统观的辩证统一。在实践创新方面,习近平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能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基本规律,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4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48页。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这一布局的要素更加完备、定位更加清晰、部署更加合理、举措更加有力,以纲举目张的作用形成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整体合力,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实践的重大创新。在制度创新方面,习近平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定力,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迄今为止,我们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尤其是围绕“六个如何始终”,党先后创设并健全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巡视制度”、“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等战略性制度安排,推动一系列制度性成果转化为党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治理效能,努力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

四 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对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启示

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促进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其中蕴含的鲜明理论特质,彰显了我们党在管党治党问题上的政治主动、战略主动与历史主动。这对我们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同时也为推动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理

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逻辑上看,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承继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的自我革命的接续探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只有在革除“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的基础上,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48)卡·马克思、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3页。。基于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恩格斯认为,一个自为自觉的工人阶级政党,经过大浪淘沙乃至自我革命的锻造而发展壮大“是符合一般辩证发展规律的”(49)弗·恩格斯《恩格斯致爱德华·伯恩施坦》(1882年10月20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483页。。同样,列宁也对党如何察觉并应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作了探索,他指出:“犯错误对一个先进阶级的战斗的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虚伪地不好意思承认错误和纠正错误。”(50)列宁《政论家札记》(1907年1月13-14日[26-27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57页。沿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逻辑,习近平引述了马克思“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的论断(51)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23页。,肯定了铁的纪律对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意义。此外,在列宁提出强化监督机关权威、建立完善监督体系,“以防止公职人员成为‘脱离群众、站在群众之上、享有特权的人物’”的基础上(52)习近平《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2018年12月13日),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40页。,习近平将对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概言之,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理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的体认与汲取,实现了原则守正和思想创新的内在统一,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旺盛的生命活力,因而内蕴着历史的厚重感与理论的纵深感。

(二)不断回应党长期执政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

马克思深刻指出:“每个时代的谜语是容易找到的。这些谜语都是该时代的迫切问题,如果说在答案中个人的意图和见识起着很大作用,因此,需要用老练的眼光才能区别什么属于个人,什么属于时代,那么相反,问题却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53)卡·马克思《集权问题》,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3页。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诞生至今,之所以能够始终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其根源就在于能够始终满足时代需要、回应时代问题,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当前,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背景下,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挑战,包括永葆初心使命、思想意志行动统一、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塑造良好政治生态等。这一系列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棘手。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着“六个如何始终”的党建问题群,形成了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战略举措体系和科学理论指引。其中,对时代之需的深刻回应、对时代之问的深切观照、对时代之变的全面引领,体现了这一理论体系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为开辟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创新进路。

(三)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并非抽象的要求,而是有着具体指向的实践性创新命题。实际上,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承载着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精髓,其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本源所在。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真理之树根深叶茂,就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华,使其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分析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过程中,充分体认了中国士人养心、清心的修养传统,深刻总结了古代治学的基本规律,系统汲取了儒家仁政理念和务实思想,使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能够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稳稳立足于中国精神,饱含着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思想精髓同中国古代治国治官治吏的积极成果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从而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迸发出持久的历史穿透力和文化感染力。

(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在论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时,习近平指出:“要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5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2023年6月30日),《人民日报》2023年7月2日,第1版。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前人和同时期的研究成果予以高度重视。甚至在哲学社会科学之外,他们还具有开阔的自然科学视野。正如恩格斯所言,“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55)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1-602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雄辩地证明,理论胸襟决定理论视野,理论视野决定着理论的深度、高度、广度,决定着理论的格局与气象。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汲取了当代世界政治文明成果,扬弃了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等思想方法,推动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雄踞于世界政党文明发展的理论高峰,进而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焕发出强大的时代感召力和理论说服力。

(五)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化、学理化

“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5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2023年6月30日),《人民日报》2023年7月2日,第1版。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练就“金刚不坏之身”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因此,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规律使然,其现实紧迫性和理论必要性日益提升。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来看,在建立系统的学理化分析框架基础上,习近平提出的“六个如何始终”紧密关联、相互支撑、有机统一,不仅多维度、集成性地梳理和剖释大党独有难题的表层现象与问题实质,而且全方位、整体性地提供和阐释大党独有难题的战略举措与对策体系,因而是具有完整内在逻辑关系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生动呈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解决管党治党全局性问题的重要思维特征,其原创性的理论贡献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提供了光辉典范。

猜你喜欢

理政建党难题
借调难题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신시대
难题大作战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
巧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