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表演与编导”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
2024-01-17李彦姣
李彦姣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0 引言
自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课程思政成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高频率词汇,各路学者和专家都对课程思政改革的方向、措施等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其中都强调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课程思政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对于艺术学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给了明确的方向,概括为就是要以美育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1]。文章在国家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服装表演与编导”为例,结合服装设计专业本身的特点和该课程的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提出“服装表演与编导”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然后挖掘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到最后的课程考核等对该课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1 “服装表演与编导”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服装表演与编导”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个人拓展课,3学分,48 学时,理论32 学时,实践16 学时,理论部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服装表演编导的工作内容,流程和方法,实践环节体现在学生掌握服装表演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服装风格的表演方式和技巧,为后面的必修课程《时装发布会与展示策划》,以及毕业设计作品的拍摄等打下基础。
当下在长期形成的西方主流审美的影响下,我国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培养体系中西方服装文化的输入远远大于中国服装文化[2],如设计课大多引用西方设计理念的作品案例,品牌课也大多引用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的时尚品牌,制作课也多用立体裁剪等西方的服装制作手法为教学内容,“服装表演与编导”课程也不例外,课堂教学上也多以国际四大时装周的时尚发布会为案例,因此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国际四大时装周的起源,表演风格等如数家珍,对西方服装文化,如英国的朋克文化、美式的街头嘻哈文化、嬉皮士文化;日本的视觉系文化、洛丽塔文化;法国的巴洛克、洛可可文化等了解甚多,却对中国传统服装文化了解不够透彻,对本土的北京时装周,上海时装周,广州时装周等知之甚少,虽说当下随着汉服热,国潮风等文化现象的影响有所改观,但依旧未能改变西方主流审美的态势,学生在进行期末作业考核的选题时,因对中式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而表现出对中式主题的胆怯,进而选择西方的流行文化为自己表演和编导的主题。因此对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来讲,加强课程思政,提升文化认知,增强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2 “服装表演与编导”课程思政基本思路
服装表演编导是一个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所谓“编”是根据表演主题或要展示的服装风格进行舞美、灯光、模特、道具和音乐的选取,并将这些要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进行表演设计,所谓“导”是组织、沟通、协调和指导模特、摄影师、音响师等所有参与演出的工作人员,经过多次彩排后,最终呈现出完美的演出效果[3]。因此,一名优秀的服装表演编导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基于此,本课程就以“以美育人,提升艺术修养”为课程思政的总则,通过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中国戏曲、中国古典舞蹈、中华礼仪文化、中国建筑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等感受中国工艺品的精湛工艺,中国美学的文化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中式美学的文化修养[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3 “服装表演与编导”课程思政具体举措
根据“服装表演与编导”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归纳总结出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根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调整课程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全面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统一性。
3.1 “服装表演与编导”课程思政的元素
“服装表演与编导”是一门强调知识广度的课程,里边涵盖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室内设计、服装设计、音乐、舞蹈、表演、形象设计等[5]。通过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总结出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同时服装又是一个与我们人类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行业,可从当下的新闻热点和文化现象中,寻找大量的思政案例,如表1 所示。
表1 服装表演与编导的课程思政元素和案例
3.2 “服装表演与编导”课程思政的设计
在“服装表演与编导”的教学设计中,始终贯穿课程思政,并采用“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这样层层递进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使得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明了,教学环节流畅自然,课程思政由表及里,教学内容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如表2 所示。
表2 服装表演与编导的教学设计
3.3 “服装表演与编导”的考核评价体系
艺术类课程的评价体系要平衡好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占比[6],若过于标准化,则使得课程考核过于死板,限制学生的艺术创作的多样性,若过于个性化,则使得考核标准不统一,有失考核的公平性,本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立足于“扎根人民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和“大国工匠精神”的课程思政理念[7],体现了艺术课程考核的标准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4 结语
若把课程思政变成说教,强行加入,这样不仅不会有思政育人的效果,使得原来的课程内容变了味,引起学生反感。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来开展课程思政,对课程服装表演与编导来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以美育人,让学生感受着中式美学的艺术魅力和中式工艺品的精湛工艺,同时注重期末考核的个性化和标准化的比例,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该课程自从实施该教学模式以来,从期末作业的选题来看,选择中国风主题的比例有所增加。以往学生都偏向于末世风、西方文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喜欢并愿意研究,敢于研究,这就是文化自信在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中的具体体现,让课程思政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