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中欧经济走廊:“正向赋能”还是“反向负能”

2024-01-17楼春豪

世界知识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中东走廊沙特

楼春豪

2023年9月9日,美国、印度、沙特与欧盟领导人在G20新德里峰会上宣布成立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

2023年9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和印度总理莫迪在二十国集团(G20)新德里峰会期间共同主持了关于推进“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I)与建设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的特别会议。会上,美国、印度、沙特、阿联酋、法国、德国、意大利及欧盟领导人签署了共同开发IMEC的谅解备忘录。虽然参与各方要在未来六个月内才能制定出大致规划,且需更长时间确定并实施具体项目,但参与各方领导人都对该走廊寄予厚望。拜登称之为“改变游戏规则”的计划,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形容其是“跨越大洲和文明的绿色的、数字的桥梁”,莫迪则寄望走廊成为“合作、创新和共享进步的灯塔”。

在美国试图借助“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裹挟西方盟友对冲“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背景下,该走廊一经提出便引发国际舆论热议其背后针对中国的地缘政治企图。那么,IMEC到底是促进经济合作的“正向赋能”,还是加剧地缘竞争的“反向负能”?

有迹可循的美国推手

根据备忘录,该经济走廊将包括东部走廊(连接印度和海湾地区)和北部走廊(连接海湾地区和欧洲)两部分,旨在通过建立“可靠且具成本效益的跨境海铁联运运输网络”及“在铁路沿线铺设电力和数字光缆、推动清洁氢出口”,最终“确保地区供应链安全、提高贸易可及性、改善贸易便利化”。虽然从地理层面看,美国并非该走廊的途径地区,甚至从经济利益角度看,美国也很难说是该走廊的主要出资方或受益方,但美国在该走廊从酝酿到提出的全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美国有意将该走廊作为其主导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的具体落地项目,并将其打造成在中东和欧洲地区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抗衡的互联互通项目。从某种程度上看,美国巧妙地将自身地缘政治企图与其他参与方的经济收益预期相结合,进而对参与各方既有的互联互通计划进行了协调与整合。

美国积极推动与印度在中东互联互通领域的合作。美国、印度、以色列和阿联酋组建的被西方舆论称为“中东四边机制”的小多边机制I2U2,将中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内容。2022年7月,I2U2举行首次峰会,并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各国要“推动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低碳发展战略、改善公共卫生水平并提高疫苗获得性、促进中东地区的硬件互联互通”。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称,正是在I2U2的首次峰会上,美国开始酝酿打造连接印度和中东的经济走廊。今年1月开始,美国将该走廊提上与各方接触的议事日程。5月,美国、印度、沙特、阿联酋的国家安全顾问在沙特举行会晤,将修建连接印度和中东地区的铁路网作为重要议题,这可以说是推出IMEC的前奏。此外,美国积极推进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框架下与印度的互联互通合作,且其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相关合作也有所进展,这为美印合作积累了经验基础。

美国还积极协调并整合欧盟的互联互通计划。在2021年的七国集团(G7)峰会上,拜登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倡议,企图通过主导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所谓的“‘一带一路替代方案”。在2022年的G7峰會上,美国抛出“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取而代之,这在事实上将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和日本的“高质量基础设施伙伴关系”整合其中。据美方说法,G7将在2022~2027年间为“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筹集近6000亿美元资金,其中美国独占2000亿美元。此次G20峰会上,美国和欧盟在启动IMEC的同时,还发表联合声明称将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等援助,支持连接安哥拉、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洛比托走廊”,显见美欧在全球基建领域的协调。

说易行难的“剧本”

目前,IMEC仍停留在“谅解备忘录”层面,属于“有剧本而无蓝图”,虽然参与各方都对走廊予以高度期待,但国际舆论对该走廊前景的看法相差甚大。有舆论认为,该走廊覆盖地区的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一半、人口规模占全球总人口的40%,且能极大缩短印度与欧洲之间的贸易物流时间,将对参与各方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但这种判断的科学性有待商榷。比如,美国并不属于走廊覆盖地区,不能简单地将其市场和人口规模计算在内;物流速度不仅与硬件层面的运输网络相关,还与产业结构布局、物流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更多也更基于现实的舆论则认为,走廊建设面临政治意愿强弱、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影响与资金投入能否到位等多重挑战,且美国的地缘政治图谋只会使走廊建设更加复杂,因此该走廊更像是“画大饼”。笔者认为,走廊建设至少面临如下难题。

一是“统一思想”的难题。美国、欧盟、印度和中东各国对参与走廊建设的态度并不一致,而这将影响各方后续参与走廊建设的政治意愿。美国更多将之作为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抗衡的地缘政治工具,试图通过操弄其凭借话语权优势炮制出的“透明”“负责任”“高质量”等论调,在基础设施领域搞排华小圈子。欧盟和印度虽在很大程度上迎合美国,特别是印度对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始终持否定态度,甚至通过在南亚和印度洋近邻的区域互联互通倡议、与日本联合发起“亚非增长走廊”等搞竞争性对冲,但他们各有利益诉求,完全追随美国的可能性较低。比如,法国、德国的重要考量是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其对中东能源需求的上升;印度则早已推进针对海湾地区的“西联政策”,且需平衡照顾与伊朗、沙特和以色列的关系。沙特、阿联酋、约旦等国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沙特还跟中国签署了其“2030愿景”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实施方案,因此这些国家也不太可能追随美国的阵营化对抗政策。

二是“抓好落实”的难题。这一方面与各方对走廊项目的直接投入有关,另一方面也涉及参与各方国内的配套基础设施问题。基建所需资金巨大,而这也是制约包括美国、印度在内的一些国家在此前难以持续推进本国互联互通规划的重要因素。目前,沙特已“财大气粗”地宣布将为项目投资200亿美元,但其他国家能投入多少仍不确定。美国虽表态积极,但考虑到其自身严峻的债务问题,最后能拿出多少真金白银仍是变数,这在美国历史上不乏先例。比如,奥巴马政府曾抛出针对南亚和中亚地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但因“缺金少银”和应者寥寥无果而终。此外,走廊建设是系统工程,要最终实现预期的经济收益目标,绝非是单凭其拟规划的铁路、电缆等项目能实现的,还与产业布局、市场供给匹配度、物流管理水平、贸易便利化程度等因素高度相关。

三是“包容欠缺”的难题。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倡议。与之相反,IMEC的包容性明显不足。比如,该走廊计划将中东地区打造为其枢纽,但却绕过了土耳其、埃及、伊朗等地区重要国家。对此,土耳其已明确表达反对态度,称“没有土耳其参加的走廊不会存在”。此外,走廊建设也会对埃及、伊朗占据重要地位的传统贸易线路(如苏伊士运河)构成竞争,倘若无法处理好与埃及、伊朗的关系,则很难使走廊建设获得积极的外部环境。“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中东国家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早在2018年就签署了《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宣言》,美国应从合作而非竞争、融合而非替代的角度来处理IMEC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否则只会影响走廊建设的包容性。

2023年9月8日,美国總统拜登与印度总理莫迪在印度G20峰会召开前夕举行会晤。

避免掉入对抗性叙事圈套

此次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建设计划提出后,国际各方舆论都在关注中国的态度。实际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明确指出,“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各类相关倡议不存在相互抗衡或彼此取代的问题”,“欢迎一切有助于汇聚合力,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倡议。任何打着基础设施建设旗号,推进地缘政治的算计都不受欢迎,也不会得逞”。这一立场,对该走廊同样适用。西方舆论倾向于将该走廊描绘成与“一带一路”倡议竞争乃至对抗的项目,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美国的真实企图,但也忽视了其他参与方不愿“随美起舞”的情况。中国应保持清醒,避免掉入对抗性叙事陷阱。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扎实推进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和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共建国家的“五通”水平也大幅提升。面对个别西方国家的舆论抹黑与干扰阻挠,中国应坚定信心,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持续推进与包括中东和欧洲国家在内各国的“五通”合作,促进共建“一带一路”提质升级。

猜你喜欢

中东走廊沙特
神奇的走廊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沙特为何锁定中国?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沙特阿美IPO的蝴蝶效应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彪悍的沙特传统舞蹈:边跳边对自己开枪
在走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