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州市城区斑块——绿廊公共体育空间的构建与优化路径

2024-01-17王红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滨州市

王红

摘要:滨州市城区斑块——绿廊公共体育空间的构建与优化路径是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亟需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从贴近民生、绿色环保、统筹规划和创新设计4个原则出发,提出了构建绿廊公共体育空间的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构建与设计阶段,论述了空间布局与功能区划分、设施配置与器材选择、绿化景观与生态环境营造、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融入以及智慧管理与安全保障系统5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为滨州市城区斑块——绿廊公共体育空间的构建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和指导,旨在促进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推动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滨州市  城区斑块  绿廊  公共体育空间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公共体育空间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滨州市作为全国体育公园城市,始终秉持人民健康至上的原则,大力推进公共体育空间的构建与优化。在2023年5月份,滨州市作为全省唯一受邀的地市,参加了在浙江德清举办的2023莫干山世界品牌大会。在健康中国行动与体育品牌建设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滨州市将“全国体育公园城市”的特色名片推向全国,获得了新华社所属10余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展示了滨州市在公共体育空间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果。

滨州市城区斑块——绿廊公共体育空间的构建与优化路径是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亟需关注的重要议题。在全市范围内,投资150万元,如期完成了市本级新立河体育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全市建成口袋体育公园50余处,拥有7处国家标准的体育公园,提前两年完成了市“十四五”国家标准体育公园的指标建设任务。这些成果体现了滨州市在公共体育空间建设方面的决心和努力,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体育健身场所。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滨州市城区斑块——绿廊公共体育空间的构建与优化路径,总结滨州市在公共体育空间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分析滨州市公共体育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提炼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有助于推动我国公共体育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

1、滨州市城区斑块——绿廊公共体育空间构建的原则

1.1、贴近民生,满足多元化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在构建公共体育空间时,必须深入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健身习惯和不同体育爱好的人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针对老年人、青少年、中年人等不同群体,应该在公共体育空间中设置相应的健身设施和活动场所,例如老年健身器材区、多功能运动场地、篮球场、足球场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体育运动需求。

城区斑块——绿廊公共体育空间不仅应包括传统的籃球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还应该考虑到一些新兴的体育活动形式,比如街舞、瑜伽、跑步等,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选择。此外,还需关注不同社区的特色需求。针对不同城区斑块的人口结构、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可以在公共体育空间中融入当地的民俗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场所,不仅满足了居民的体育需求,同时也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

1.2、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目标。绿色环保理念将体现在公共体育空间的设计和布局上。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绿地资源,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和生态环境,避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减少土地开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采取绿色建筑、植被覆盖、雨水收集利用等技术手段,实现公共体育空间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绿色环保原则还包括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在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应采用节能环保的器材和设备,引入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等技术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在资源利用方面,可推广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1.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原则强调在公共体育空间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需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使公共体育设施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协调统一,发挥最大的效益。在城市不同区域的选择和规划布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覆盖范围、周边人口分布、交通便捷性等因素,以满足市民的体育需求,促进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此外,还要考虑公共体育空间与城市绿地、交通道路、居住区等的有机衔接,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和场地要求,设计多功能的运动场所,如篮球场、足球场、健身步道、休闲广场等,满足市民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公共体育空间的利用率。同时,统筹规划也需要考虑公共体育空间的长期发展。在规划过程中,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资源用于未来的扩建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体育设施需求变化,确保公共体育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1.4、创新设计,体现地域特色

创新设计,体现地域特色旨在通过创新设计,将地域文化、自然环境和现代体育元素融合到公共体育空间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公共体育场所,以提高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创新设计要求在公共体育空间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滨州市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如水、土、气候等,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公共体育空间的设计中,使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创新设计还需要注重体育设施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市民的体育需求和体育设施的功能要求,设计出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和趣味性的体育设施,以满足市民的体育锻炼需求,提高公共体育空间的利用率。

2、滨州市城区斑块——绿廊公共体育空间具体构建和设计

2.1、空间布局与功能区划分

绿廊公共体育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划设计至关重要,对于滨州市城区公共体育空间的构建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设计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划时,需充分考虑到滨州市的地域特点和城市发展需求,以确保公共体育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首先,对于空间布局,可参考滨州市城区内的地形、地貌和周边自然环境,合理确定绿廊城区斑块内公共体育空间的位置和分布。例如,可在市中心或居民密集区域规划建设一些小型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休闲活动场所;在市郊新建或扩建一些较大型的综合体育公园,为市民提供更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场所,同时也可促进市郊地区的发展;

其次,在功能区划方面,可从体育锻炼、文化休闲、社交交流等多个角度进行规划。例如,在体育锻炼功能区域,可以设置多功能运动场地,如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满足市民的不同体育运动需求;在文化休闲功能区域,可以规划休闲步道、观景平台、文化墙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丰富绿廊的文化内涵;在社交交流功能区域,可以设置休闲座椅、茶座等,为市民提供交流互动的公共空间,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另外,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将智能化和“互联网+”等元素融入到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划设计中,提高公共体育空间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如设置运动设施智能预约系统、公共Wi-Fi覆盖等,增强公共体育空间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通过以上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划设计,城区斑块内的绿廊公共体育空间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的体育休闲需求,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和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设施配置与器材选择

科学合理的设施配置和器材选择,直接关系到公共体育空间的使用效率和市民的体育体验。因此,在设计和建设公共体育空间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运动水平的市民需求,确保设施和器材能够满足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需求。

在设施配置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设计:

(1)应考虑到多元化的体育活动需求,设置多功能的运动场地。例如,在公共体育空间中设置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以满足市民的各类团体体育活动和业余比赛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配置开放式的休闲广场和运动健身步道,为市民提供散步、跑步等运动方式的场地;

(2)为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体育锻炼需求,应合理配置老年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老年健身器材有助于老年人进行轻度的体育锻炼,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而儿童游乐设施则能够吸引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和休闲娱乐活动;

(3)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公共体育空间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合理设置休息亭、健康步道、休闲座椅等,提供市民休憩和休闲的场所,增强公共体育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4)在器材选择方面,可以选择优质、耐用的体育器材和设施,如環保型塑胶地面、抗风雨的室外运动器材等。此外,可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经验,引进一些创新的智能化运动设施和器材,如智能健身器材、运动监测设备等,以提高体育设施的科技含量和便利性。

2.3、绿化景观与生态环境营造

绿化景观与生态环境的营造是绿廊城区斑块——绿廊公共体育空间的具体构建和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具体的设计方案如下:

(1)绿化景观设计。

①植被配置:在公共体育空间中,采用多层次、多色彩的植被配置,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其中,乔木层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如银杏、国槐等;灌木层以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为主,如月季、连翘等;草本层以草坪为主。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可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气候、提高空气质量;

②景观小品:在公共体育空间中,设置景观小品,如雕塑、喷泉、座椅等,可以提高景观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增加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其中,座椅采用环保材料,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舒适度好;

③灯光设计:在公共体育空间中,采用智能化的灯光设计,可以实现灯光的自动控制,节能环保。灯光的颜色、强度和照射角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需求进行调节,提高灯光的使用效果。

(2)生态环境营造。

①水源利用:在公共体育空间中,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景观水体,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②垃圾处理:在公共体育空间中,设置垃圾分类桶,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③环保材料:在公共体育空间中,采用环保材料,如再生材料、绿色涂料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4、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融入

(1)公共艺术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可以通过雕塑、壁画、灯光等手段,将艺术元素融入到公共体育空间中,提升空间的艺术性。在公共体育空间中,可以设置与体育相关的雕塑,如运动员雕像、运动器械雕塑等,以展示体育精神,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同时,也可以设置与地域文化相关的雕塑,如历史人物雕像、民间传说雕像等,以展示地域文化,增加公共体育空间的文化内涵。

(2)地域文化融入。

地域文化融入可以通过建筑、景观、设施等方面实现。在公共体育空间中,可以采用地域性的建筑风格,如传统的建筑风格、现代的建筑风格等,以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地域性的植物种类,如本地的花草、树木等,以增加公共体育空间的生态效益。在设施设计中,可以采用地域性的材料,如传统的木质材料、石材等,以增加公共体育空间的文化内涵。

(3)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在公共体育空间的具体设计中,可以通过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打造独特的公共体育空间。例如,在公共体育空间中,可以设置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壁画,如本地历史文化的壁画、民间传说的壁画等,以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可以采用与本地文化相关的元素,如地域性的动物、植物等,以增加公共体育空间的艺术性。

2.5、智慧管理与安全保障系统

(1)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是公共体育空间运营的核心,它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公共体育空间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在滨州市城区斑块——绿廊公共体育空间中,智慧管理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公共体育空间的管理智能化、运营高效化和服务个性化。具体来说,智慧管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智能监控系统

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对公共体育空间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包括视频监控、安全监控、环境监测等。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公共体育空间的安全隐患,提高公共体育空间的安全性。

②智能照明系统

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自动调节公共体育空间的照明强度和色温,提高照明效果和能源利用率。

③智能停车场系统

智能停车场系统可以实现公共体育空间的停车智能化,提高停车效率和便捷性。

(2)安全保障系统。

安全保障系统是公共体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保障公共体育空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滨州市城区斑块——绿廊公共体育空间中,安全保障系统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可以对公共体育空间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火灾等安全隐患。

②安全疏散系统

安全疏散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自动调节公共体育空间的疏散通道和疏散速度,保障市民的安全疏散。

③防盗报警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可以对公共体育空间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保障公共体育空间的财产安全。

(3)数据分析和优化。

数据分析和优化是智慧管理与安全保障系统的关键,它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公共体育空间的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公共体育空间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具体来说,数据分析和优化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运营数据分析

运营数据分析可以对公共体育空间的运营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人流量的变化、运营成本的变化等,为公共体育空间的运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②服务质量分析

服务质量分析可以对公共体育空间的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市民的满意度、服务效率等,为公共体育空间的服务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③安全保障数据分析

安全保障数据分析可以对公共体育空间的安全保障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安全隐患的排查率等,为公共体育空间的安全保障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3、结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公共体育空间的构建与优化成为了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滨州市城区斑块——绿廊公共体育空间的构建与优化路径出发,详细阐述了其构建原则、具体构建和设计以及体育旅游与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将公共体育空间打造成一个集健身、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满足市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李冬梅,陈俊涛.美好生活视域下全民健身公共体育空间的价值、困境与发展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

[2]谭青山,熊禄全,孔庆波等.新时代乡村公共体育空间规划:逻辑、问题及方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3(08).

[3]王志强,段永刚.基于“全空间育人”视角的高校公共体育空间设计与实践——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14).

[4]李龙,肖志果.我国社区公共体育空间共建共治共享探赜[J].体育文化导刊,2023(06).

[5]舒青青.“双减”政策下体育家庭作业利用城市公共空间的模式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3.

[6]李龙.时态萎缩:社区公共体育空间的异化与重构——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考察[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03).

[7]张猛.共同富裕视域下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布局与优化研究[J].体育视野,2023(04).

[8]李文.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更新的内涵表达、结构困境与路径选择[J].喀什大学学报,2023,44(03).

[9]袁继芳,陈建国.基于GIS的城市社区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23,22(02).

[10]王振宇,张震.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可供性”的理论反思与设计理念探索[J].体育学研究,2022,36(05).

[11]何文娜.长春市公共体育空间格局分析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22,34(03).

[12]叶小瑜.中国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概念辨析及热点述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21(06).

[13]李书颜.基于GIS技术的开封市城市体育空间结构布局研究[D].河南大学,2022.

[14]潘妍妍.郑州市居民公共体育空间感知、体育锻炼坚持性及邻里关系的调查分析[D].河南大学,2022.

猜你喜欢

滨州市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滨州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开赛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市粮食局 全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阅读让我收获太空梦想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相册里的祖孙情
胆小鬼捉臭虫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