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倾斜煤层综合采煤设备“三机”配套优化研究
2024-01-17马志辉
马志辉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双马一矿,银川 750408)
传统采煤设备在急倾斜煤层中的运行效率不高,为满足能源需求,提高煤矿的可持续性,需要优化采煤设备。因此,液压支架、采煤机及刮板输送机“三机”配套优化研究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协调推进机、掘进机和装载机等设备的工作,提高急倾斜煤层采煤的效率和安全性。研究急倾斜煤层综合采煤设备“三机”配套优化可以满足现实需求,满足煤矿行业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安全性的迫切需求。
1 矿井地质条件
L 矿井位于四川省境内,属于李子垭煤矿接续矿井,目前处于未投产状态。该矿井首采面安装“三机”设备,并尝试进行工业性联合运行。该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与核定生产能力相同,为每年32 万t。
L 矿井煤层呈黑色,具有沥青-玻璃光泽,展现出条带状结构。煤层上部厚约1.2 m,质地较为松软,下部呈块状结构,质地较硬。此外,煤层内外存在裂隙,容易垮落。煤层顶部与底部属于上二叠统龙潭组,沉积环境属于海陆交替相,共分为6 个层段。
2 急倾斜液压支架
2.1 支架选型
支架的选型直接影响采煤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选型时需要综合考虑煤层的特性[1]。急倾斜煤层通常要求支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为了适应高倾角煤层,首选履带式支架或链条支架。这些支架能够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确保采煤作业顺畅进行。
2.2 立柱数量确定
确定支架中立柱数量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煤层的特点和采煤机的工作范围。合理的立柱配置能够确保支架在采煤工作区域提供有效支撑,降低倾覆和其他潜在的安全风险。过多或过少的立柱数量都可能导致支架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引发事故。本项目中,工作人员综合考虑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和采煤作业的实际需求,最终决定使用两柱式液压支架。
2.3 支架基本参数确定
2.3.1 支架中心距离
支架中心距离的选择,直接关系支架的稳定性。适当的中心距离可以确保支架稳定支撑采煤工作,提高采煤机的操作效率。过小的中心距离可能无法有效支持支架,过大则可能浪费资源[2]。
2.3.2 支架工作强度
支架的工作强度应根据煤层的岩性和地质条件确定。具体实践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基于岩石密度计算法,确定支架的实际工作强度,依据该强度数值选用合适的支架结构。支护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q为支护强度;Kd为基本顶失稳动载系数;M为一次厚采的最大采高;Ka为冒落矸石膨胀系数;ρ为顶板部位的岩石密度。
2.3.3 支架高度
支架高度应根据煤层的厚度和采煤机的工作范围来调整,合理的高度设置可以确保采煤机不受限制地有效切割煤层。不合理的高度设置可能导致采煤机无法完全利用煤层,或者出现切割不到位的问题。
2.3.4 支架工作阻力
支架的工作阻力直接影响采煤机的动力需求。合理配置支架工作阻力,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提高采煤效率。不合理的工作阻力设置可能导致能源浪费,降低采煤效率。其中,额定工作阻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F为额定工作阻力;P为工作面额定支护强度;Bc为控顶距离;L为支架结构的中心距离;η为支架的支撑效率。
根据式(2)计算支架结构的各项参数,并根据参数要求采购支架。本项目中,工作人员经过综合考虑,最终选择ZJY 5000/15/35D 型掩护式液压支架。
3 急倾斜采煤机
3.1 配套采煤机新增功能要求
3.1.1 牵引行走
实际工作中,急倾斜采煤机需要应对陡峭的工作面和复杂的地质条件,因此其牵引行走功能十分关键。只有拥有强大的牵引系统,才能确保采煤机在高倾角煤层上移动。牵引行走系统还需要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面布局和地质特征[3]。本次研究中,工作人员引入自动调整牵引力控制算法,利用该算法自动调整与校准牵引力,其公式为
式中:F′为牵引力;Kp为微分增益,用于抑制系统的过冲和振荡,通过误差的变化率进行控制;Sq为期望速度;St为实际速度;Ki为积分增益,用于消除系统稳态误差,即在长时间内误差的积累,它对应于误差的积分部分,可以通过对误差进行积分来消除;d为振荡参数;dt为加速度矢量。
3.1.2 防滑制动
防滑制动用于确保急倾斜采煤机在工作过程中不会滑动或失控,在高倾角煤层中尤为重要。采煤机需要装备高效的防滑制动系统,以便在必要时能够快速制动或停止。在制动系统的设计中,需要特别考虑高倾角煤层的特性,确保采煤机在陡峭工作面上保持稳定。实际工作中,为确保防滑制动系统能够发挥应有的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引入制动距离及制动时间计算公式,分别为
式中:L为制动距离;v0为初始速度;v1为最终速度;a为制动加速度。
式中:T为制动时间。
3.1.3 管缆拖移
急倾斜煤层中,采煤机通常需要频繁移动到不同的工作位置。为了提高效率,采煤机应配备管缆拖移系统。该系统能使采煤机在工作面上快速移动,而无须大规模拆除和重新布置设备。此外,管缆拖移系统需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控制性,以确保安全操作和移动采煤机,减少停机时间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管缆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管缆参数
通过表1 能够全面了解管缆拖移系统的性能和适用性。管缆拖移系统的电源供应、控制方式和安全特性对于操作和安全至关重要[4]。操作环境温度范围指出系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可用性,而质量和寿命预期则提供了有关系统耐用性和寿命方面的信息。
3.1.4 安全控制
安全是急倾斜采煤机设计和使用的首要关注点。为了提升安全性,采煤机需要配备先进的安全控制系统,以监测和管理各种工作参数。该系统应包括瓦斯检测、火灾预防、支架状态监控等。此外,采煤机应具备应急停机功能,以应对紧急情况。安全控制措施有助于降低事故风险,保护操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3.2 采煤机主要技术实施方案
3.2.1 设计大节距和大模数行走轮齿
首先,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轮齿,以提升其耐磨性和抗压能力。其次,增加轮齿的节距和模数,使其更加坚固,以便在不平整的煤层地质条件下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稳定性。再次,对轮齿的表面进行处理,如热处理或表面涂层,以增加其硬度和耐磨性。最后,设计轮齿的形状和排列方式,以确保它们能够有效抓取和牵引煤层,减少轮齿的滑动和磨损。
3.2.2 设计采煤机第二道机械防滑装置
设计备用的机械防滑装置,如机械刹车、可锁紧的行走轮齿或其他机械装置。这些装置需要具备高强度和可靠性,能够迅速启动,以应对主防滑系统失效等突发情况。备用机械防滑装置能够快速降低采煤机的速度,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同时,设计防滑系统的自动监测和警报系统,制订定期维护计划,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3.2.3 设计用于急倾斜煤层的采煤机拖缆装置
首先,确定采煤机的移动路径和工作面布局,并设计拖缆系统以适应工作要求。选择耐磨和高强度的材料制造拖缆,抵御煤层中的摩擦和磨损。其次,确保拖缆系统的控制性能,包括准确的速度调节和迅速的启停能力,以提供高度可控的操作。再次,设计拖缆系统的电源供应,如三相交流电源,以适应采煤机的需求。最后,确保拖缆系统的稳定性,防止发生不稳定的移动和危险情况。
3.2.4 设计急倾斜采煤机双向割煤技术
首先,设计刀盘结构以确保双向切割的有效性,涉及刀具形状、角度和布局的调整,以适应不同方向的切割需求。其次,开发高精度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双向割煤时的切割参数调整,以确保切割的精确性[5]。再次,实施切割力的平衡分布,避免采煤机在不同方向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最后,双向割煤技术的成功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刀盘结构、控制系统和切割参数的优化。
4 急倾斜工作面刮板输送机
4.1 适应急倾斜条件
在设计刮板输送机时,首要考虑因素是其在急倾斜工作面的适应性。机身结构需要具备稳定性,以应对陡峭煤层的工作环境。刮板输送机设计时,还要求机身的底部较低,以适应煤层的倾斜度,确保输送带能够稳定运行。
4.2 强化耐磨设计
急倾斜工作面的煤层地质条件通常较为恶劣,煤炭中可能夹杂较硬的岩石。因此,刮板输送机的零部件,特别是输送带、滚筒和刮板等,需要采用高强度和耐磨材料。耐磨设计不仅可以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减少维护和更换频率,提升输送机的可靠性。
4.3 优化结构布局
在设计中,需要合理布局刮板输送机的各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狭窄的工作空间内,需要合理安排电机、减速机、滚筒和支撑架等组件,以确保整个输送机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提高其运输效率。
5 结语
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三机”采煤设备配套优化的方法体系。该方法体系为急倾斜煤层的高效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有望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采煤效率,减少矿井事故风险,促进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将继续深化研究,完善“三机”采煤设备的配套优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