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2024-01-17高东广

祖国 2023年22期
关键词:优良传统后勤工作人民军队

文/高东广

著名军事战略专家高东广 张帅 摄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后勤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不仅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我军保障有力、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且在新时期我军现代化建设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本军是中国人民的军队,一切以中国人民的意志为意志。”这一性质,表明了我们这支创建于井冈山时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人民军队,是属于无产阶级的。就从这个意义上说,从建军那天起我军后勤优良传统就源自于我党我军的性质宗旨,是我军优良传统的重要组织部分。我军后勤优良传统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军情和我军特色,符合后勤工作客观规律的方法和制度,并经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具有不可估量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官兵一致,意志如钢”。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封锁、“围剿”革命根据地,四周一片白色恐怖。红军人少武器差,战斗极为频繁,生活非常艰难。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经常靠野菜充饥。寒冬腊月,穿不上棉衣,睡觉时铺的盖的都是稻草和麻布片。但是,由于认真实行了官兵在政治上平等和生活上一样的原则,红军不仅生存下来,打败了敌人,而且得到了发展壮大。那时,打起仗来,毛主席和朱老总总是亲临前线直接指挥战斗。背米运粮,他们又总跟大家一样肩挑背扛,翻山越岭。当时在群众中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与士兵一个样,没有人来压迫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战争越残酷,官兵间革命团结越紧密;环境越艰苦,阶级感情越深厚。供给最困难时,一双鞋干部让给战士,战士又推给干部,一壶水,你递给我,我递给你。在危急关头,为了救战友,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毛主席历来重视人民军队的纪律建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为我军制定了一整套科学严格的革命纪律。我军从建军之日起,就按照毛主席的主张,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而著称于世。严格要求、赏罚分明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从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一系列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都体现了我军是具有严格管理、严明军纪的人民军队。毛主席指出:“军队要有统一领导和纪律,才能战胜敌人。”朱老总也曾强调:“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精神的养成和提高,就是使各个指挥员战斗员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汇合成为全军的忠实勇敢,服从纪律,有了这样的自觉遵守纪律的红军,就是铁的红军。”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毛主席为我军亲自制定的革命纪律,是我军的独创。它打破了几十年来“军队欺压百姓”的旧观念,是我军夺取胜利的传家宝。

“公道正派、不分亲疏”。是人民军队后勤工作的根本原则。体现了我军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是我军后勤官兵崇高的职业道德。至今对我军后勤工作实践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公道正派,秉公办事,对我们后勤官兵来说不能分亲、疏、厚、薄,一切以革命利益、工作需要和规章制度为标准,要公道正派,不分亲疏地把后勤工作搞好,反对自私自利,反对小团体观念,反对本位主义,反对地域观念,一切以党的事业和革命利益为重。正如朱老总所言:“在革命军队中,不存在有亲、疏、厚、薄之分,不存在有爱、恶、生、熟之别,不能有小团体观念和本位主义。只有大公无私,一视同仁,如家长兄弟一般,才能团结全军、巩固纪律。”

“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后勤工作的优良传统作风。当年的井冈山的硝烟,万里长征,陕北烽火,以及建国后的上甘岭精神,雷锋精神,好八连精神,老山精神等,都是我军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生动写照,都是我军艰苦创业、廉洁奉公的壮丽诗篇。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为我军培育起来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浇灌出来的。它作为我党我军思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中,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内涵都是相同的。就其本质涵义来说,艰苦奋斗表现的是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一种不畏任何困难和压力的拼搏精神;一种为人民利益而献身的奉献精神;一种为远大理想奋斗不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廉洁奉公,是我军广大指战员特别是后勤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的具体体现。表现在生活上,就是清正廉洁,不摆阔气,不讲排场,处处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克己奉公。“公生明,廉生威”在后勤保障工作中,绝不能拿权利作交易,绝不能拿原则作交易,绝不能拿金钱作交易。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创业精神。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这是我军的政治本色,是我军后勤力量的源泉。

论坛现场。 陈小琴 摄

几十年来,毛主席始终告诫全党全军不要脱离群众,要与群众同甘共苦。他曾指出:我们长征路上过草地,根本没有房子,就那么睡,朱总司令走了四十天草地,也是那么睡,都过来了我们的部队,没有粮食,就吃树皮、树叶。同人民有福共享,有祸共当,这是我们过去干的,为什么现在不能干呢,只有这样干了,就不会脱离群众。毛主席还曾深刻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干部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是我军广大党员干部历来的优良传统。在我军的光辉道路上,曾经历过无数的艰难和困苦。但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看我的”、“跟我上”,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冲在前,战在第一线,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都影响着部队,为广大士兵作出好榜样。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江南的红军游击队,面临着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陈毅、项英、谭震林等同志,身先士卒,带领同志们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陈毅在诗中曾这样描写过当时的艰苦斗争生活:“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斗志更高。再请把兵交。”表现了我军高级将领与广大官兵同甘苦共患难,大公无私,英勇顽强,坚贞不屈,不畏艰难的革命斗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军民团结,拥政爱民。”这是人民军队本质的体现,也是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拥政爱民是我军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我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完全为着人民的利益而战斗的。军队与人民,鱼水情深,是不能分开的,军队脱离了人民,就无法生存,更不能打胜仗。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每到一地,借了老百姓的房子,临走都捆好铺草,上好门板;无法取得粮食时,偶欠老乡的,都留下银元或钞票。

“三湾改编”为军队后勤光荣传统奠定了基础。1927 年9 月29 日,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从江西莲花县来到永新县三湾村。这时,部队不足1000 人,士兵离队现象严重,军心严重不稳;连队减员严重,很难遂行作战任务;原来每团虽有一个党支部,但属机关性质,既不能领导部队,也没能组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原来连以上虽设有党代表,但沿袭的是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且与军事长官矛盾重重;战斗十分残酷,给养相当困难;军官们生活待遇特殊,打骂士兵,官兵关系紧张。这些问题如不彻底解决,部队就有溃散的可能。为此,毛主席在这里主持对部队的整顿和改编。全军缩编成1 个团,使连队得到充实;同时,在部队建设上采取了“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新的党代表制度和民主制度三项重大措施。“三湾改编”,为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不仅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而且明确了后勤工作的重大原则。一是实行供给制。废除薪饷制,废除官长小灶,官兵生活待遇平等,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服,同样分得一份“伙食尾子”或零用钱。二是建立经济公开的民主制度。伙食管理公开,连队士兵委员会负责监督伙食费的收支和物资的采购,参与伙食账目的结算和“伙食尾子”的分配,每月公布一次账目,结余官兵平分。“三湾改编”还第一次建立了人民军队后勤机构,委任了第一批人民军队后勤干部。

论坛现场。 李园慧 摄

艰苦卓绝长征路,苦筹衣食渡难关。1934 年10 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严重失利的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关系到整个红军和中国革命命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阶段,也是人民军队后勤的一个极其艰苦、极其残酷而又特殊的时期。红军在刚刚经历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艰辛和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的重大发展之后,一下子转入了一个持续进行长距离流动性作战、没有后方依托、没有固定补给的、极其陌生的新环境中,后勤工作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在万里长征路上,毛主席、周副主席和朱老总和战士们一道,跨越雪山、草地、沼泽,深不可测的泥潭,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这其中,最为辛苦的是炊事班,一路上不仅挑自己的背包,还要挑厨具、粮食、木柴,少则四五十斤,多则六七十斤,宿营时还要烧水做饭。特别是在给养困难的情况下,司务长和炊事员一起走很远的地方设法筹集。红3军团1个连9名炊事员,从伙食上保证了官兵走出雪山草地,但自己却都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自己冻死在长征路上。当年,红3军团在湘江战役后全部家当只剩下一担银元,上级指示轻易舍不得动用。从湘江到大雪山,挑夫累死了,供给部部长周玉成亲自挑,一直挑到长征结束。他怀里揣着分给他的伙食尾子一块银元,肩上挑着公家的一担银元,宁肯自己受冻挨饿,也不动公家的银元。很巧,正是他自己的那块银元,帮他挡了敌人的子弹,救了他一命。据统计,牺牲在长征路上最多的是后勤补充人员。“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天当被,地当床,暴雨来了当蚊帐。”这些红军留下的诗歌,真实记录了过草地的困苦。风雪、饥饿、寒冷威胁着红军将士的生命,考验着红军将士的意志,但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向着革命圣地陕北进发。

猜你喜欢

优良传统后勤工作人民军队
发扬优良传统,弘扬雷锋精神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浅谈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人民军队忠于党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与执政经验
精细管理后勤工作
人民军队在各地武装起义中诞生
人民军队的第一所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