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兽医工作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4-01-17富春光
●富春光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 内蒙古 兴安盟 137600)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内蒙古畜牧业产值为1755亿元,全国畜牧业产值排名第十,相较于2020年增幅明显,同比增长9.47%,呈现稳定上涨趋势,畜产品供应能力稳步提升。然而,畜产品消费的持续增长,饲料供求矛盾突出,受到传染性疾病的影响,稳定供应畜牧产品的难度增大。另外,由于集约化、规模化畜牧管理模式的广泛应用,部分地区存在种养脱节、种养有效循环渠道阻塞、畜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畜牧兽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畜牧兽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提升畜牧兽医工作效率和质量的路径。
1 畜牧兽医工作内容和存在的问题
1.1 畜牧兽医主要工作内容
畜牧兽医的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科学研究工作,指的是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应该结合我国发布的兽医工作要点和《“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对自身工作重点进行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1]。二是疾病防控工作,指的是畜牧兽医需要随时掌握畜牧传染性疾病和治疗技术手段,并开展高效的疾病防治措施,对于突发性畜牧传染疾病,需要及时开展预防措施,同时,按照常态化疾病检查的要求,对牲畜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保证其健康成长。
1.2 畜牧兽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2.1 缺少先进的畜牧动物疫病诊疗设备部分地区畜牧诊疗设备相对落后。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偏远以及对畜牧兽医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地区无法为畜牧兽医正常开展工作提供设备支撑,也使得畜牧养殖疾病问题出现后畜牧兽医的处理效率较低,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逐步丧失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高[2]。
1.2.2 畜牧兽医队伍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内蒙古畜牧兽医从业者的老龄化问题相较严重,出现严重断层的情况。由于各地区福利待遇的差异性,部分经济发展缓慢且位置偏远的地区,新生代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较少,无法满足当地畜牧兽医工作接替的需求,畜牧兽医老龄化带来的另一问题,即对于新医疗技术的学习和设备的采用不及时,使用效果不理想,诊疗效率较低[3]。另外,在部分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流动量较大,这也使得这部分地区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差异性较大,导致畜牧兽医工作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1.2.3 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我国相关部门虽然已经推出相关政策,以保障畜牧兽医工作的高效开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缺少科学的管理体制,岗位权责划分尚不清晰,在出现问题后互相推诿、逃避责任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制约了畜牧兽医工作的开展[4]。
1.2.4 疾病防控手段落后受到经济因素和人才因素的限制,内蒙古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畜牧动物疾病治疗措施和疫情防控手段,无法满足现阶段畜牧养殖业的基本需求,致使畜牧动物疾病治疗滞后,防控效果不好。
2 解决措施
农业农村部2021年12月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中提出了以产品保障、产业安全、绿色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提升畜牧养殖集约化水平、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保障养殖投入品供应安全高效、提高畜牧种业自主创新速度、提高畜产品加工整体水平、提升畜牧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等重要任务。
2.1 建立标准化养殖动物生产准则
依托于内蒙古地区的生态优势和生态环境,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根据不同畜牧动物品种和不同生产模式建立针对性的标准养殖管理准则,坚持生产与生态相协调、设施和工艺相结合以及优良品种和优良方法相配套的生产理念,打造标准化的畜牧动物养殖示范场。
2.2 全面提高养殖设备的质量水平
全面提高装备设施的质量和水平,建立畜牧动物集约化养殖设施标准规范,推动内蒙古各地区落实设备装置购置福利补贴政策,大力推广智能涉牧设备,将养殖主体的饲喂、养殖环境、养殖动物疾病防控以及养殖动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环节纳入福利补贴政策范围,激励养殖主体贯彻落实标准化养殖准则,为畜牧兽医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2.3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实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落实,需要建立科学的畜牧动物疫病长效防控机制,提高防疫主体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养殖主体提高养殖动物的防疫环境和条件,贯彻执行强制免疫、定期养殖动物疫病报告以及养殖动物场所清洗消毒等常态化养殖动物防疫措施。
2.3.1 贯彻落实国家免疫标准建立科学的动物疫苗注射标准要求,按照《202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对畜牧动物进行强制性免疫工作,对重大畜牧养殖动物疫病进行分区防控管理,降低疫病跨区域传播的风险,建立科学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提高畜牧兽医对动物疫病处理的应急能力。
2.3.2 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在防治养殖畜牧动物疫病的同时,需要加强对人畜共患病问题的防范和治理,建立综合性人畜共患病防治策略,主要包含疫病检测、染病动物扑杀、养殖动物免疫、疫病风险评估、区域化疫病防控措施以及疫病防治措施推广宣传,降低人畜共患病的疫病传播风险。
2.3.3 落实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制度落实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制度,根据《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调查计划(2021~2025年)》对所属区域的动物疫病进行监测及上报,确保地区畜牧动物的健康生长。
2.3.4 强化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加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的开展,完善养殖动物卫生监督标志管理制度和动物检疫标志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的检疫规章流程、检疫设备设施要求和检疫环境。制定以实验室检测和动物疫病监测为基础的养殖动物检疫标准,不断提高养殖动物检疫水平,严格执行养殖动物检疫标准。另外,需要加强对畜牧动物运输的监督和管理,严格要求运输工具的检疫消毒措施符合标准,不断优化动物防疫通道的建设工作。
2.3.5 完善畜牧兽医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工作完善畜牧兽医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工作,为兽医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切实提高动物防疫体系运行的效力,加强对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保存收藏管理,建立由畜牧兽医实验室日常检查和生物安全检查两部分组成的监督机制。
2.4 建立科学合理的畜牧兽医用药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畜牧兽医用药管理制度,要求畜牧兽医工作者严格执行休药期和处方药制度,在工作中,贯彻落实畜牧动物用药的档案管理记录,不断减少在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的使用总量,坚决落实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
2.5 提高畜牧动物废弃物资源利用效率
建立无害化处理畜牧动物废弃物资源利用机制和病死畜牧动物处理机制,打造种养相结合的发展机制,提高畜牧动物粪肥还田的利用效率。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建设规划》,提高资源循环效率的提高和渠道的畅通,不断推广液体粪肥机械装置设备的应用,加强对粪肥循环处理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提高畜牧动物粪肥的利用效率。
2.6 切实提高畜牧兽医体系服务能力
2.6.1 完善畜牧兽医工作机制打造以畜牧兽医机构、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切实提高畜牧兽医、执法机关、检疫机构以及养殖企业防疫的服务力量。对畜牧兽医工作体系定期进行效能评估,根据评估情况不断完善兽医工作体制和机制,促进畜牧兽医工作的高效开展。
2.6.2 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工作优化执业畜牧兽医队伍的工作环境,提高并落实对乡村畜牧兽医的福利补贴政策,提高对畜牧兽医职业的专业培训力度,引导乡村畜牧兽医进行再次学习,并纳入到执业畜牧兽医的队伍之中,促进畜牧兽医工作群体的有序流动,提高畜牧兽医队伍的稳定性。
2.7 提高畜牧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一体化的畜牧兽医监测管理系统,打造畜牧兽医信息平台,建立以养殖畜牧动物整体环节为核心的监测管理标准规范和监管信息指标体系,依托大数据技术搭建互联互通的畜牧动物养殖产业链,提高对养殖畜牧动物的一体化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和信息的有效整合,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建立畜牧动物电子档案,构建电子动物检疫证明体系,切实提高畜牧兽医工作效率和质量。
3 总结
通过提高内蒙古地区畜牧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畜牧兽医体系服务能力、完善畜牧兽医工作设施建设工作等措施,提高畜牧兽医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助力内蒙古畜牧兽医工作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