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奥运时代河北张家口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4-01-16贾文阳

商展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张家口市张家口场馆

贾文阳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大幅提高了冰雪旅游的关注度,也激发了国民对冰雪旅游的体验热情。凭借冬奥会的东风,依靠得天独厚的丰富冰雪资源,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家口地区冰雪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冰雪人才储备及冰雪公共服务得到了有效发展,冰雪软件实力和硬件实力同步提升[1]。随着冰雪旅游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及传统文化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张家口成为炙手可热的冰雪旅游城市。后奥运时代,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如何应对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低谷期急需认真思考,为此,张家口市应凭借冬奥会带来的优势,助推群众性冰雪运动纵向性、长远性发展,实现从小众向大众,从冬季向全年的转变,同时带动当地旅游价值链的延展与深化。应以冬奥场馆赛后利用为牵动,加强冰雪人才队伍建设、深度思考挖掘冰雪资源内核,锚定构建冰雪旅游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全面推广普及区域性冰雪运动,把张家口市打造成国际冰雪运动中心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现有文献关于冬奥会对张家口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转型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在2015年后逐渐增多。如丁宇峰等(2018)研究认为,冬奥会的举办会对张家口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提振效应,通过促进交通、旅游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可有效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2];张楠(2018)认为,借助冬奥会举办的机遇,张家口政府应通过全面招商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改造,从而实现地区整体实力上升的目标[3];王凯忻、刘希佳(2020)认为,“冰雪+”经济蓝图的提出为张家口市经济发展开创了新局面、提供了新契机,可以通过打造冰雪品牌、建立冰雪产业园区和强化冰雪四季经营等措施推动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4];安定明、马振刚(2022)指出,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事关张家口地区冰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提高场馆利用率,引入市场化机制,开展多业态运营,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完善场馆产业链,为张家口冰雪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5]。综上所述,冰雪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绿色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冰雪运动得依靠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张家口的落地生根到搭载冬奥的顺风车使得冰雪产业化进程在这座城市不断加快,相关领域的研究逐步深入,后奥运时代张家口地区冰雪旅游产业更应明确发展路线,稳步提升发展效益。

1 张家口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模分析

2015年来,张家口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逐步形成了以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冰雪赛事等内容为支撑的冰雪产业链条,冰雪资源空间潜力得到逐步释放,冰雪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冰雪旅游收入明显增加[6]。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建成包含万龙、云顶在内的大型滑雪场9家,高、中、初级雪道177条,雪道总长度164公里,建成室内滑冰馆21座,越野滑雪场6个,群众娱乐雪场31个,实现室内滑冰馆和群众娱乐雪场各区县全覆盖。基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人文资源,张家口市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冰雪旅游参与者大幅提高。统计数据显示,2020—2021雪季,地区接待游客近250万人次,同比增长83%,冰雪旅游收入20.2亿元,增长率达87%,截至该雪季末,张家口市累计承办国际国内冰雪赛事活动300多项,参与冰雪运动人次突破500万[7]。2021—2022雪季,全市参与冰雪运动人数再创新高,突破600万人次。2022—2023雪季,仅2023年1月,张家口市冰雪游客接待数即近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38.3亿元。由图1、图2可知,除特殊年份外,2015年后张家口市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接待游客数大幅上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虽有所放缓,但绝对值呈稳步上升趋势,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22.12%上浮到2019年的66.86%,翻了两倍,说明张家口市冰雪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图1 2011—2021年张家口市国内旅游收入及国内游客接待数

图2 2011—2021年张家口市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张家口地区冰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地政府致力于点雪成金,创新冰雪运营模式。坚持体育牵引,文化赋能,旅游带动,推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深度融合,发挥年俗、民俗型产品的推动作用,使得现有滑雪场地运营规模逐步扩大,综合滑雪旅游度假区构建日趋完善。此外,滑雪服务类App的推广使用使得互联网经济逐步向冰雪产业渗透,线上预约、景点介绍、行程攻略等功能免除了烦琐流程,增强了消费者的冰雪旅游体验。

在人才储备方面,张家口市坚持以冰雪场馆为带动,培养运营管理类人才,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滑雪旅游目的地和国际休闲旅游运动城市为目标,集聚培养旅游产业领军人才、旅游职业经理人和导游骨干人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冰雪运动培养基地59家,培养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校园辅导员6000余名。同时,张家口市依托专业院校加强冰雪人才培养,开设冰雪专业,扩大招生规模。随着科技型人才的引进及专业性指导人员和基础性服务人员的不断扩充,为区域冰雪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1.2 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效应分析

张家口地区冰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综合影响。冰雪旅游产业本身属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收入的增长可有效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此外,冰雪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其发展亦可带动相关住宿餐饮、休闲服务、文化产品等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的占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蓬勃发展。

本文选取1999—2021年间张家口市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记为GDP;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和国内旅游总收入作为产业结构变化与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分别记为SR和TTR。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的异方差性,同时保留经济学意义,在对数据取对数处理后分别记作ln(GDP)、ln(SR)和ln(TTR)。

ADF检验结果显示:三个变量在一阶差分后均为平稳序列,说明各变量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而后Johanson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0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77.4675>23.78),接受“至多1个协整关系”的备择假设(14.8569<16.97),即可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见表1、表2)。

表1 ADF检验结果

表2 Johanson 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表3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选择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判断变量是否受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结果表明:在滞后4期的情况下,两个检验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接受国内旅游总收入是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的Granger原因。

由此可以认为,在一段时期内,张家口市地区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国内旅游总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国内旅游总收入分别为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Granger原因,随着地区旅游收入的不断增加,冰雪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2 后奥运时代张家口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冰雪经济产业链不健全

近年来,张家口“冰雪+”产业快速发展,但由于整体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因此尚未形成完整且成熟的冰雪产业链。首先,与发展较快的滑雪旅游产业相比,张家口市冰上运动发展较为滞后,室内冰上运动项目较少,而旱冰和仿真冰项目的替代性不强、社会关注度不够,因此形成的有效收入较低;其次,冰雪产业园区建设较为缓慢,冰雪装备产业集群效应弱导致产值小、效应低,无法占据产业链的优势地位;最后,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偏低,除崇礼外,连接赤城、张北等地的冰雪产业集群开发力度较弱,制约了张家口冰雪产业的发展规模。这些因素极大制约了冰雪产业链的健全,进而影响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

2.2 冰雪产品、项目层次偏低

冬奥会后,张家口地区冰雪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有所降低,其主要原因是现有冰雪产品运营模式相对单一,产品层次偏低,加之服务水平较为落后,无法在冰雪产品的用户体验上增加吸引力。一方面,除单个或组合滑雪运功项目外,休闲度假型冰雪旅游项目较少,四季旅游发展模式质量不高、国际水平的冰雪体育小镇建设不到位,在包括休闲体育、娱乐、住宿、餐饮等一条龙综合产品服务开发设计上存在短板;另一方面,张家口市冰雪特色产品的创新性与管理的综合思维不足,冰雪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与传统文化、民俗年俗相融合的冰雪展览及冰雪纪念物设计缺乏新意,冰雪品牌效应不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张家口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陷入困境。

2.3 冰雪场馆运营困难

冬奥会赛事场馆建设之初所贯彻的“与服务人民相结合”的理念使得其后续利用需要肩负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责任。受制于场馆建设所采取的PPP模式,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局面致使治理主体诉求难以平衡的现实矛盾愈加突出。同时,后奥运效应的影响势必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消除,冰雪奥运设备的闲置损耗,滑雪场地花费的高额维护成本和日常经营成本,场馆运营管理效率低下造成的场馆经营管理工作混乱无序,国家生态建设力度加大致使环保压力增大及群众基础相对薄弱导致本地客源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冰雪场馆的运营困难重重,进而影响了张家口地区冰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冰雪人才缺乏且流失严重

张家口地区的冰雪旅游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进并留住大量运营管理类人才、语言类人才、专业运动技术指导类人才以及接待服务类等人才。就张家口现有的冰雪人才储备来看,本地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短缺,无法满足全市冰雪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囿于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的局限性,吸引力不足,导致冬奥会后冰雪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中小学、职业中学与高等院校之间未能形成良性互动,院校与院校、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与接洽仍存在很多痛点和难点,导致各类冰雪后备人才严重不足。在引进人才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引进和管理制度,人才梯度模式不完善,加之相关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加剧了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与人才匮乏之间的不平衡。因此,整体来看,冰雪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3 后奥运时代张家口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延长冰雪产业链,做好冰雪资源深度挖掘

着眼后奥运时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做好冰雪资源的深度挖掘,延长冰雪产业链条,推动“冰雪+”多业态有机融合,不断释放下游冰雪旅游产业的消费增长潜力。首先,在冰上项目的开发利用上,应围绕室内滑冰馆进行特色化建设,适度增加冬奥元素并融入本地特色,适度开发冰上项目的替代品,在滑雪项目淡季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弥补雪上项目运营周期短的缺陷;其次,在冰雪装备研发制造上,应加快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冰雪装备企业研发资源整合,标准化、菜单化招商,有效引进延链补链强的项目,打造专业化冰雪装备生产基地;最后,在冰雪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上,应发挥潜力资源优势,加强周围县区的资源整合,增强对稀缺性、排他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冬奥周期内开发建设的滑雪场、冰雪小镇、度假区等为基础,打造冰雪产业集群,扩大发展规模,提高发展效率[8]。

3.2 提高冰雪产品层次,扩大冰雪文化影响力

产品是品牌建设的核心,需从供给侧提升冰雪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层次,提升品牌辨析度,增强地区冰雪文化实力。首先要鼓励冰雪旅游文化产品、项目开发,丰富和改善冰雪旅游形式。多梯度谋划和实施冰雪景区、度假区和旅游小镇建设,打造冰雪旅居、康养及工业游等相融合的综合旅行体验项目;其次要整合冬奥、冰雪、长城、京张高铁、民俗等特色文化资源,开发适宜四季观光旅游的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如以“雪如意”为核心,打造融登山、骑行、攀岩为一体的山地户外运动路线,或打造集观光休闲、时尚餐饮、购物娱乐、会展演出等功能于一身的冬奥文化展览路线[10]。要积极申办竞技性赛事活动,提高冰雪赛事的市场化水平,常态化举办国际雪联、国际冬两联盟赛事和洲际杯、积分赛等多项赛事,打造国际国内品牌赛事集聚地,巩固和提高张家口地区的冰雪影响力[11]。

3.3 挖掘场馆特色,促进冰雪场馆可持续利用

实现赛后场馆的可持续利用会产生积极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为此,一要明确场馆定位,降低运营维护成本,要在赛后拆除非必要的临时设施,对部分场馆设施按照规划进行必要改造,从而有效地减小赛后场馆规模,降低赛后运营成本[12];二要挖掘场馆特色,推动多元化功能的转换,坚持赛事核心功能,根据场馆自身条件承办不同级别的赛事,与运动队的积极合作,打造运动队训练基地,不断拓展夏季场地设施的规划与转换;三要坚持市场改革,创新运营管理体制与模式,加强企业与政府合作,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专业化运营,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打造新兴自媒体营销及运营模式;四要强抓生态,牢牢把握“生态是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这一理念,在冰雪场馆的使用过程中,减少资源浪费,减少废水排放,防止水土污染,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3.4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冰雪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冰雪+”产业经济,势必要加强冰雪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做好冰雪旅游文化的弘扬工作,致力于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冰雪运动,让更多青年能够通过体验冰雪活动,对冰雪旅游文化产生兴趣[13];其次要注重冰雪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做好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创新培养模式和机制,以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为基础进行岗位匹配;最后在人才引进和保障方面,要完善人力资源保障措施,提高政策制度的吸引力,保证人才的利益与需求,持续推进与国际高水平的教育机构的合作,选派人员进修学习,促进冰雪运营管理、技术教练员等相关岗位专业人才高品质的引进和输出,逐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张家口市张家口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张家口市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张家口市 召开2020年立法工作推进会
张家口市
场馆风采
加大张家口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