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有色领域 记录有色时代 感恩相知相伴
——与良师益友《中国有色金属》40年未了情缘
2024-01-16梁赟
梁赟|文
40载栉风沐雨,40载春华秋实。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获悉《中国有色金属》杂志创刊40周年的喜讯,是从“有色新闻”微信号发送的信息通知,是从期刊刊登的“四十年情系有色 四十载初心不改”创刊4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的预告,亦从杂志社编辑老师微信留言的温馨提示和约稿,悉知40 岁生日的消息,我打心底为这位良师益友自豪。在浩如烟海的期刊世界中,走过40年漫漫征程的《中国有色金属》杂志堪称“老字号”,但在我眼中她依然风姿绰约,活力四射,40岁生日之际,衷心祝愿《中国有色金属》杂志越办越好。
初识 一见钟情
光阴荏苒,往事如烟。非常荣幸,我与《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结缘已39年了。1984 年,我在单位办公室偶然发现了套红的《有色金属工业》杂志(《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的前身),算是初识。那时我供职于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的一个基层单位,这本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创办的以传播有色信息、弘扬有色文化为己任的内部刊物,在信息传播渠道主要是广播、报纸、电视的80年代初,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司里众人争抢的“香饽饽”。尽管当时初出茅庐的《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看起来朴素无华,朴素的还不如现今的一份内部文件,除《有色金属工业》刊名是红色的外,其余全是黑白印刷,尽管在她之前国内已不乏有色方面的专业报刊,但我还是对她一见钟情。真的,爱有时并不需要理由,从此,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伴近40载,从婚姻家庭的角度来看,亦是红宝石婚了,焉有不爱之理?
相伴 感恩有你
我在有色行业技术经营管理岗位工作近40年,从当初的技术员、工段长、党委办公室文书、秘书,副主任到党群工作部主任,团委书记,再到行政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部长、综合管理部主任等,30多年在“两办室”(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工作,技术职称也由技术员、统计师、冶金工程师,到高级政工师等,这里的确有《中国有色金属》的一份功劳。尤其是在我晋升冶金工程师后,因岗位变动转晋政工师的职称时,我在《中国有色金属》刊发的数篇论文中,2009年第5期《企业思想工作创新》《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的关系》两篇论文是加分项,对此,我感恩有加。其间,我与《中国有色金属》共同见证并参与了有色行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走出低谷、蓬勃发展的全过程。《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立足有色,深度解读发展走势,真情讲述有色故事,倾力打造精神家园,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关注的热点、焦点和亮点,与国内、国际有色行业高度契合,与时代脉搏共振。她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国内有色行业动态的大门、洞悉世界有色金属前沿的窗口,走进去,看不尽有色的五彩斑斓、灿烂辉煌。一本本油墨飘香的杂志,记录着有色行业40年的沧桑巨变,这本行业专刊已被实践证明并将被继续证明,是其他任何传媒都无法取代的。
后来,《中国有色金属》《世界有色金属》《中国金属通报》三刊合并,报道虽各有侧重,但反映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动态更前沿、更全面。让我倍感欣慰的是,有许许多多和我一样钟情刊物的有色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关注、支持着《中国有色金属》茁壮成长。
良师 激励前行
我从1987 年开始为国内报刊撰写“豆腐块”文章,但因专业知识有限,渴求能够得到全面学习提升。开卷有益的《中国有色金属》杂志很快成了我的案头老师。因为职业关系,我一直关注有色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特别感谢《中国有色金属》杂志敞开知识宝库,为读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我不断从这本既坚守本真又引领潮流的专业期刊及其衍生的多媒体中汲取养分,获益匪浅。我以为,有色行业的继往开来,有色企业的健康发展,随处都能看见《中国有色金属》杂志所作的贡献。《中国有色金属》杂志成绩斐然却很谦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矣。
我和《中国有色金属》杂志除了师生缘,还有朋友情。20多年前,我的一篇介绍金川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全球最大镍盐基地、国家循环经济建设项目《金川集团变“废”为宝,点“灰”成金》的文章发表于《中国有色金属》杂志,一文多图弥足珍贵,为产品打开了销路。特别是编辑老师通过QQ、电话、传真5 次修改稿件或征求意见的敬业精神,让我终生难忘。这些年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佳记者”,金昌市“对外宣传十佳个人”“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荣誉的取得,与《中国有色金属》这位良师益友是分不开的。后来,我服从组织安排,工作岗位调动频繁,但也一直坚持为其撰稿,读刊、用刊,可谓乐此不疲。我受她的影响和感召,近40 年来,自觉为她“梳妆打扮”,积极为弘扬有色文化添砖加瓦,尽绵薄之力。
益友 美美与共
再说个与《中国有色金属》杂志有关的有趣故事。作为读者与作者,几十年来我一直订阅这本杂志,因为时常为其写文章,还会收到编辑部赠的样刊。遵循“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古训,我便将多出来的杂志分享给同事、朋友,初衷是想扩大杂志的影响面,孰料收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一位爱才如命老党务工作者,因杂志上的几篇文章看中作者,家中千金许配与他,促成了一段姻缘佳话。
因为爱她、恋她,我对《中国有色金属》关注有细,关爱有加,她的每一次进步,我都欢欣,她的“住址”,不管是老宅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还是新家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1 号,我都熟记心中;她的成长足迹我亦留存,可谓内藏于心,外藏于柜。在我的书柜中,既有保存的刊物,也有每次参会的代表证、通讯录、照片,甚至信封,还有一些卡机里随拍录的音像资料。爱与不爱,不必多言,凸显在这些细节里……
记得那些年,每年都能收到特约记者工作会等邀请函,很是兴奋,但终因30多年在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工作,事务繁杂,好多次没能赴约,颇感遗憾。几次参加的会上看到大家那一张张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的笑脸,看到通讯录里那一个个慢慢丰满鲜活起来的名字,一股由衷的欢喜油然而生。说实话,跟30多年前比,虽然纸媒已经风光不再,“新闻理想”这个词在今天已经成为奢侈品,但它毕竟曾经伴随我们成长、进步。在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事物本来就不存在。但是,我依然觉得,只要在依恋、拥有之时,能够好好珍惜,足矣。我不把它挂在嘴边,并不能证明,我们已经将它忘怀。
几次会议期间聊天,不少与会者和我一样,年过五十知天命了。但是,那一句句诚挚的话语,从语气到眉眼,都能够感受到大家对这个行业、对这份杂志的挚爱。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一亩三分地”耕耘着、收获着、快乐着,缘由一份情怀在里面。老同志的唏嘘中充满感怀,新朋友在好奇中充满希冀。与会者有在杂志社、企业工作几十年的老编辑、老记者、老宣传,也有刚入职不久的年轻人,一直相伴着、呵护着杂志的成长和发展。几年前,那本承载着太多元素的《特约记者证》变成了《特约通讯员证》,知道是上级部门的规定,但心里还是有点酸酸的。但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如何困难,无论面临任何挑战,只要我们这个家园依旧,只要我们的有色情结还在,只要我们的激情和信念还在,《中国有色金属》的希望就在,前程一定会辉煌灿烂!
美好 未来可期
自《中国有色金属》创刊至今,一直陪伴着有色行业广大读者,一起走过了峥嵘岁月,历久而弥新。回望来时的路,从历次改版、创办“有色新闻”微信号到融合发展,无论媒体形态如何演变,肩负的责任永远不变。40 年来,《中国有色金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与党同呼吸、与“有色人”共命运,在引导有色行业健康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我国有色新闻宣传的领军者、有色文化产业的推动者、媒体融合的先行者。
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一期又一期杂志,犹如奔流的长河,穿越时光的距离,铭记永恒的瞬间。那些文字与图片,既忠实记录了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也清晰折射出《中国有色金属》杂志守正创新的奋斗足迹。
2021 年三刊特约通讯员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前往读者出版集团参观
岁月无痕,笔墨留香。一株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潺潺小溪,奔流成浩荡大河。40年来,《中国有色金属》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拓宽经营模式,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的勇气、奋发有为的朝气。始终与有色发展同频共振,用饱含理性与激情的文字,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行业发展助力,为新时代有色放歌。
40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告别“铅与火”,走过“光与电”,迎来“数与网”。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探索中前行、在改革中奋进,从历次改版到队伍建设,从经营管理到技术革新,从“三刊”独立运作到融合发展,今天的《中国有色金属》,已经不只是一本杂志,日益兴旺的刊、网、微、抖“大家庭”,深耕有色领域,以不同的方式,延展着《中国有色金属》的视野,扩大着《中国有色金属》的影响。在创新中笃力前行的《中国有色金属》,媒体融合的步伐正越走越快,也越来越坚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改变的是传播方式,不变的是国媒的底色;革新的是传播技术,坚守的是服务有色企业的初心。展望今朝,《中国有色金属》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中国有色金属》,既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凌云壮志,更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懈意志。希望《中国有色金属》以创刊40周年为新的起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增强新闻队伍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秉持“报道多元金属,解读复杂有色”的宗旨,持续提升行业杂志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为有色发声、为有色增色、为有色高质量发展助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一个大江奔流的时代,媒体融合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风正好扬帆,我坚信,40华诞的《中国有色金属》,也会在挑战中变得更自信、更从容、更强大、更美好!
生日之际,祝各位编辑、记者老师们幸福安康!祝《中国有色金属》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