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
2024-01-16石红许
一
一路茂林修竹,清风如琴悦耳,记不清是第几次到鹅湖了。对铅山的好感,是从知道鹅湖的那一片竹林、那一片宋朝飘来的书声开始的。
铅山地处赣东北,其河口为江西四大古镇之一,据传此地盛产美女,俗话说“铅山美女不用拣”。行走鹅湖时,总想遇见一位身穿白玉襽袍、头戴东坡巾、手拿折扇的夫子,以吴侬软语指教我,朱晦庵、辛弃疾、陆九渊,或是蒋士铨的来路和去向,他们都和鹅湖书院的气息相融,他们的身影都让这方泥土熠熠生辉。
景色秀丽的鹅湖山距古县城永平镇十五里,离今县城河口镇三十里,古往今来便是闹中取静的一方净土。深秋季節的鹅湖,四野一片金黄,蓼草的小花在沟渠边腼腆,荷塘的水映着远处的青山,那青山也描着金边,也映着开始沉思的枯荷,荷叶在夏天是有飞毯小魔女一样的姿态的。植物苍黄反而更具遒劲沧桑的力道,是其他生物老迈后所缺少的气质。田边的水流淌着鸡犬之鸣,这田园定格了明风还是清韵?抑或都不是,青山依旧,几度春秋。
鹅湖书院因鹅湖山而得名,远离闹市,是古来读书讲学的好地方。古柏森森中书香萦绕,令人正襟危坐,屏息凝神。记得前次来时,听见有人立于草木之间诵读《论语》——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这样的思想辩证,在八百多年前的鹅湖书院也有过一场,主角是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还有吕祖谦等人。
远远循声见到诵读者是一位小伙子,背着一个帆布包,捧着书,专注地低头朗声诵读,不记得他的样貌,唯独想起他挺立的姿势。那一刻竟让我有些恍惚,思想景观或许就如腹有诗书的人一样相看不厌。
秋风把山的影子拉长时,车渐渐移近鹅湖。“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见到紫竹林的枝叶,不知为什么便想起了辛弃疾的这句词。紫竹林相距鹅湖山一箭之地,当年由赣入闽的古驿道穿紫竹林而过。秀色莽莽的竹叶一定牵动了朱熹的衣袂。阡陌炊烟如同凤箫声动,是不是令辛弃疾更坚定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在此读书的少年蒋士铨携带着家乡特有的书香走遍天涯。
庆元六年庚申朱熹病故,据说他的铅山门生效仿魏晋竹林七贤,邀集其他各地的学子在紫竹林中吟诗作赋、长歌当哭,遥祭恩师。据说辛弃疾当时也前往为文哭之。那年朱门弟子在紫竹林中遥祭恩师的长啸之举,后人以“庚申长啸”记之,传颂至今。
紫竹林不但拥有厚重的人文历史,紫竹林的今天也辉煌夺目。
走在紫竹林,山风吹拂,竹林摇曳,像是在宣告,紫竹林注定是要续写新篇章的。每次走过,我都有这种想法萌生,这里的山水静谧,这里的百姓安宁,他们一直在追寻美好、幸福的生活。
二
依稀记得在当地有句民谚——“紫竹林里出好笋。”大概是因为紫竹性苦,不能食用,成长后只能做洞箫、笛子,或是旱烟筒,还可当柴烧,或再无更多的实用价值。不能像那些篁篁碧竹,钻出地面便有笋,长大成材还可物尽其用,或做纸或编织各种篾器。紫竹丛中如果能生发出绿竹一样的笋,那一定是寒门出状元的大好事了,久而久之,百姓总是用这句话褒扬家族出类拔萃的人。
是以紫竹林因鹅湖书院而散发出文化芳香,是以紫竹林因朱熹而有了比其他竹丛更深远的内涵。有竹的地方,就有辛弃疾的剑气;有竹的地方,更有蒋士铨的正气;有竹的地方,一定也有大儒的灵气。不然为何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说?画了四十年竹子的郑板桥认为,“盖竹之体,瘦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千霄,有似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前些年,当地政府挥斥方遒,在紫竹林实施秀美乡村工程,对紫竹林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把苦竹林、查家、蔡家三个自然村连成一片,全力打造紫竹林乡村旅游点,开启在这方山水田畴上的“画竹”行动。
辞别已有几年,村舍还如世外桃源,白云飘过山峦,鸡犬相闻间,炊烟袅袅,顶着飞鸿划过竹林,举着乡愁放进月光的巢窠。步入林中的曲径通幽,修竹之侧亭桥相望,溪流之畔栈道蜿蜒,村内数百亩田畈成了花的海洋。这依然是鹅湖之会的时空,这又不再是宋明时代的当初。朝暮晨昏,春夏秋冬,紫竹林有了穿汉服的现代仕女,穿旗袍的民国淑媛……前来打卡的游客,因鹅湖书院而心中放进了紫竹林,因紫竹林而满怀填充了鹅湖书院。
紫竹林中的鹅湖绿乐园,是一个为少年儿童量身打造的自然乡村体验与自然教育绿色乐园。而今,每到周末,这里就成了孩子们求知的乐园,挥霍欢乐地蹦跳。
将近黄昏,鹅湖绿乐园内,犹如置身于宇宙太空,星河璀璨,绚烂无边。夜游星光的一袭华彩、一抹迷幻,打开了文旅体验新视野,浪漫的“银河”,仿佛走进鹊桥仙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麦穗灯光如丰收的田野在黑夜里星夜契合,呈现出天上人间璀璨,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夜色美景,填补了乡村文化旅游夜生活的不足。
走进紫竹林,便心生回想,回想起王驾的《社日》,回想起朱陆千古一辩,回想起辛弃疾和蒋士铨,以及许许多多朝圣鹅湖的脚步。这儿依旧是舞台,是画竹的调色板。
三
“庚申长啸、长港奔虹、劝春花海、鹅湖叠嶂、南竹荟萃”,一幅幅诗意画卷扑面而来,缭绕着欢声笑语、飞扬着幸福祥和。
漫步紫竹林村的童廿书山屋、自然学校、乐园、花花农场,深入秘境小森林,除了如织游人,我注意到还有穿工作服的员工在其间劳作,有清洁工、花工、保安,还有检票员、巡守员等,一打听,他们大都是紫竹林的村民,一位正在打理花圃的老者笑着说,“在家门口打工赚钱,非常开心”。建设紫竹林,附近村民也加入其中。乡村旅游还带来了商机,有农户开起了民宿、土特产店等,为他们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一幢幢小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粉墙黛瓦,雅致怡人,洋溢着古色古香,村里村外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没有乱堆乱放。村干部介绍,近年来分类分级逐步对紫竹林进行了打造提升,涵盖基础设施、环境美化、旅游观光、附属设施等方面。紫竹林村容村貌令人刮目相看,实现了道路硬化、安全用水、清洁厕所、房屋改造、沟渠建设、池塘清理、环境整治等全覆盖改建,一派诗和远方的画图。看着眼前弥漫诗酒花茶的一切,村民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精气神也大大提振,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青山环抱、房屋林立、曲径花海、溪流潺潺、古木参天,紫竹林乡村颜值的提升,也吸引了许多艺术家、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前往紫竹林写生画画,翰墨飘香紫竹林。
走在紫竹林,我感受到,鹅湖山下家家忙,每日清晨推开大门,紫竹摇曳,飘摇着阵阵芬芳,飘摇着烟火气息,他们在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家园的传奇,在紫竹林画最美的竹,景色美了,荷包鼓了,紫竹林的老百姓也笑了,生活如竹节节升。
作者简介:石红许,江西鄱阳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饶市文学院总编辑,上饶市作家协会主席。散文见诸中高考语文试卷、各种文学选本及期刊,著有散文集《河红万里》《风语西河》等,曾获吴伯箫散文奖。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