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及防控要点

2024-01-16王镇袁文焕王芳蕊

新农民 2023年36期
关键词:病原体治疗

王镇 袁文焕 王芳蕊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入体感染导致的,其以全身黏膜发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所有年龄的牛均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易感,该病呈全球性分布。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不同种类牛均可发生肠道和呼吸道疾病,易感繁育母牛发生生殖系统与胎儿相关疾病。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因不同毒株而异,可能是亚临床性的,也可发展为严重的致死性疾病。笔者从牛病毒性腹泻病原和致病机制、主要症状与诊断技术、预防、治疗及案例分析介绍了该病的防控要点。

關键词:牛病毒性腹泻;病原体;发病机制预防;治疗

1 病原体和致病机制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es,BVDV)感染导致的,以全身黏膜发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传染性疾病。BV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该属包含许多个种,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2种基因型(1型和2型)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古典猪瘟和羊边界病病毒,传播性很强。所有年龄的牛均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易感。尽管一些国家已根除了此病毒,但该病仍呈全球性分布。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不同种类牛均可发生肠道和呼吸道疾病,易感繁育母牛发生生殖系统与胎儿相关疾病。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因不同毒株而异,可能是亚临床性的,也可发展为严重的致死性疾病。BVDV也造成免疫抑制,使感染动物对其他病毒和细菌更易感(如巴氏杆菌、昏睡嗜血杆菌、霉形体等)。临床影响在集约化管理的家畜中更明显,感染牛可能表现为临床健康、虚弱和发育不良。病毒主要通过持续感染动物与其他牛的亲密接触而传播。BVDV也可在环境中存活较短时间,或通过被污染的繁殖材料而传播。

垂直传染在该病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繁育母畜感染可导致妊娠失败,胚胎或胎儿感染,从而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或产出持续感染犊牛。子宫内感染如果发生在妊娠最初25d,往往导致胚胎死亡;如感染发生在妊娠最初的3个月,存活下来的动物几乎均呈持续性感染且血清阴性。出生的持续性病毒血症者可能是体弱、发育不良的犊牛,或表现为正常健康的犊牛,很长一段时间未能被识别。它们是群体内病毒的主要贮藏宿主,在尿液、粪便、分泌物、乳汁和精液中排出大量病毒。然而,持续感染动物的预期寿命会显著缩短,在未达到成年前死亡比例很高,偶有发展成黏膜病,伴有厌食、胃肠道糜烂或大量腹泻,最终死亡。因此,识别持续感染牛是控制传染的关键。

BVDV急性感染常见于青年牛,有时牛只突然死亡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许会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减少,急性感染康复后通常不会发生潜伏性感染,但在急性感染期的病毒血症期和之后的短时间内,从鼻腔、眼睛分泌物和公牛采集的精液中可能含有病毒。一些恢复的公牛可能偶有持续性睾丸感染,并长期从精液排出病毒。急性感染动物继发其他病毒和细菌感染概率很高。

一般认为,只要没有妊娠,血清阳性、无病毒血症的牛是“安全”的,但因少部分持续性病毒血症的动物如果暴露于持续感染病毒有抗原性差异的其他BVDV株,可能会产生针对部分病毒蛋白的抗体,故抗体阳性不完全等同于“安全”。持续感染动物检测必须特异性地直接检测病毒或其组分(RNA或抗原)。

虽然BVDV毒株主要是牛的致病病原,但与绵羊、山羊和猪密切接触后也可发生跨种间传播。妊娠小型反刍动物或感染BVDV可导致繁殖能力损伤、产出患持续感染的动物。有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均有驼类感染BVDV的报告。此外,感染边界病病毒(BDV)的牛,其临诊表现与BVDV感染难以区分。

2 临床症状与诊断

牛病毒性腹泻急性型症状与慢性型不尽相同,急性型发病突然,高热达40.5~42℃,口腔各部位均出现散在的糜烂或溃疡,粪便呈水样、恶臭,含有大量的黏液,如不及时治疗1周内死亡;慢性型病毒性腹泻病牛呈间歇性腹泻,进行性消瘦,蹄部逐渐变形,口腔和皮肤出现慢性溃疡,贫血、白细胞减少,多数病牛在2~6个月内死亡。

牛病毒性腹泻可根据当地流行情况、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少数临床症状和病变的病牛不足一半,大多数牛只呈现亚临床感染或轻微感染,诊断具有一定困难,最终的确诊均需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表1所示的症状类型及表现,可作为该病初步诊断参考。

实验室诊断技术的方法及特点见表2。

3 预防

3.1 鉴定并淘汰持续感染的病牛

因为持续性病毒血症动物是其他牛感染BVDV的来源,也是最主要的病毒宿主。如果牛场没有严格的BVDV控制方案,牛群中至少有1%的牛只为持续感染病原。所以,用于贸易或者育种的动物,必须进行筛检,找出持续性感染动物并淘汰,若不淘汰会扩大感染面积。

3.2 饲养环境全面严格消毒

定期清扫牛场,清除杂草堆物,灭蝇灭鼠,每月进行1次药物消毒,生石灰最常用于圈舍、道路等地面环境消毒;对人员和车辆进出口严格进行消毒,且消毒池内的消毒溶液也须定期清洗、更换,烧碱、二氯异氰尿酸钠粉、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可交替使用;每周对棚舍地面、牛床、食槽和水槽消毒1次,每周用消毒液刷洗1次饲养用具,推荐用新洁尔灭。

3.3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

确需购牛时优先选择无疫场,避免购入未经检疫的牛只,可降低引入该病毒的危险。对新引进牛只要隔离观察40 d以上。按照标准化养殖要求,隔离牛舍距离养殖主牛舍应大于50 m。很多养殖户建造牛舍时没有达到防控有效隔离距离,往往采用新引进牛与原饲养群混合或者同舍分开饲养,但病毒容易通过食槽、水槽传播。

3.4 选择优良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BVDV疫苗的主要用途是控制疫病、对集约化养牛场可改善生产性能。牛病毒性腹泻疫苗分2类: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2种疫苗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高水平的防止胎盘感染能力。确保疫苗毒株不会引起胎儿感染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许多活疫苗是基于不能穿过胎盘的致细胞病变型毒株研制的。一般来说,应在配种前做好种畜的免疫接种,避免胎儿感染。活疫苗有可能导致免疫抑制或诱发其他感染,而正确制备的灭活疫苗使用起来非常安全,但为了获得满意的免疫效果,需加强免疫。目前国内有以下3种BVD灭活疫苗:(1)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灭活疫苗(1型,NM01株);(2)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1型,NM01株+LN01/08株);(3)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NMG株+LY株)。2月龄以上牛只可用灭活疫苗,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充分免疫,初始免疫需要2次,中间至少间隔21 d,以确保产生足够的免疫力,免疫保护期一般为4个月。

4 治疗

牛病毒性腹泻治疗关键是抗病毒和消炎、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保护胃肠黏膜。内服0.1%高锰酸钾溶液即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每次2000~3000 mL,每天1~2次,或者内服磺胺脒(每次10~20 g,每天2~3次)等药物。下痢不止时,应内服次硝酸铋(5~10 g)或活性物(10~20 g),以保护肠黏膜,减少毒素吸收。同时可进行静脉内补液、强心等对症治疗,以缩短恢复期,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

5 典型病例

正值冬季,是牛病毒性腹泻的高发期。近期,单位技术人员在下乡开展技术服务过程中,了解到附近一家肉牛养殖场发生了一起牛腹泻死亡的病例。该场位于天津市西部郊区,根据饲养者叙述,死亡病牛约128日龄,为突然发病,隔离饲养后先是精神萎靡不振,活跃度明显下降,体温略有升高而后正常,尾根部位较脏,排黄色或黄绿色液状稀粪,有时带有黏液,灌服了止泻药,但2d后病牛又出现厌食,鼻漏,流涎,呼气恶臭,继而严重腹泻,呈喷射状排出水样粪便,并带有黏液和血,呕吐不止,第4天倒地死亡。技术人员怀疑是病毒性腹泻急性感染发病,经养殖场负责人同意后,技术人员到养殖场内部进行查看。

观察同群牛,部分牛发热症状,虽不明显,但体温稍微高于正常体温,也无腹泻症状,最明显的症状是鼻黏膜发炎,眼有分泌物,技术人员采集了同群牛只血液,鼻腔、結膜和粪便拭子,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诊断。使用牛病毒性腹泻(BVD)抗原检测试剂盒对样品进行抗原检测,结果只有1份血液样品呈弱阳性,其余均呈抗原阴性。技术人员建议该养殖场将抗原弱阳性的牛只与其他牛分开饲养,间隔21d再次进行检测。同时,对全群超过2月龄的健康牛只(病畜、瘦弱、受孕后期母畜及断奶前幼畜除外)肌内注射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NMG株+LY株)2 mL,首免后21d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均肌内注射2 mL。

后期随访了解到,单独隔离饲养的牛只抗原检测已转阴,也进行了疫苗免疫,该场饲养员给牛更换了柔软易消化的饲料,饮用水更换成温水,并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了调节胃肠功能的保健药物,增加了牛的采食量,目前牛群整体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1] 胡慧.猪瘟病毒E2基因的表达及其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研究[D].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2] 王天梓,王艳,唐宇,等.牛病毒性腹泻的危害及防治建议[J].中国乳业,2019(7):51-53.

[3] 王玲.肉牛场疫病的主要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8(17):21-26.

[4] 秦义娴,陈晓春,刘丹,等.2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23(1):43-47.

基金项目:天津市武清区科技计划项目 奶牛养殖场犊牛腹泻防控技术应用示范(WQKJ202101)

作者简介:王镇(1984—),男,本科,兽医师,长期从事动物疫病防控、临床诊断、动物疫病净化及兽医新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病原体治疗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