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田水利与水资源管理政策及相关实践

2024-01-16周蔚兰

新农民 2023年36期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环境保护

周蔚兰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人口增长的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和水资源管理成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稳健增长的至关重要的议题。水资源作为生命之源,不仅是农田灌溉的基础,也是维系社会生态平衡的关键要素。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与水资源管理政策框架,并贯彻实施有效的管理实践,对于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田水利与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方向和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农业和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决策者、研究者以及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

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农田水利和水资源管理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农业作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之一,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这一需求的增长却面临着日益减少的水资源供应、气候不稳定以及生态系统的威胁。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导致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也使得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变得迫在眉睫。

1 农田水利政策

1.1 国家层面政策

国家层面的农田水利政策通常包括全面的水利规划和发展计划,这些计划涵盖了灌溉系统的建设、水资源的分配以及农业用水的管理。通过明确国家水利发展的长远目标,政府可以引导和促进全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农业用水的稳定供应。政府在国家层面常常通过财政投入和贴息政策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包括对灌溉设施的修缮和升级、水资源勘探与管理技术的研发以及农业生产者采用节水技术的经济激励,通过这些财政手段,国家可以促使农业生产者更加注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灌溉浪费,提高灌溉效果,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层面的政策往往也涉及水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通过明确和保护水权,政府可以在确保农业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分配水资源,防止滥用和浪费,这需要建立健全的水权登记和交易体系,以确保水资源能够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合理配置。国家政策还应关注水质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维护,通过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制定水质标准和强化环境保护法规,政府可以确保农业活动不对水体造成负面影响,这涉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的规范,以及农田水体的保护和修复。国家层面的协调和监管至关重要。政府部门需要协同工作,确保各类农田水利政策的无缝衔接,同时,强化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包括建立信息系统,实现对水资源利用和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实时监测,以及对政策效果的评估与调整。

1.2 地方层面政策

地方层面的政策通常体现为区域性的水资源规划,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用水需求差异巨大,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制定适应本地实际情况的水资源规划,包括对地方水资源总量的科学评估、对水资源分布的详细调查,以及对未来需求的合理预测,通过制定明确的区域性规划,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引导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方政府在农田水利方面往往有更为具体的灌溉管理政策。不同地区的灌溉需求和灌溉方式各异,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制定适应本地实际情况的灌溉政策,包括对灌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的经济激励、对灌溉水源的管理与调配等方面的政策,通过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灌溉管理政策,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协调农业生产与水资源利用。地方水资源管理政策涉及跨区域水资源调配。一些地方面临水资源短缺,而另一些地方则拥有富余的水资源。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制定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政策,以确保水资源能够在不同地区间得到合理利用,包括水资源交易机制的建立、跨区域的水资源调查与监测等方面的政策。地方政府需要更加注重与基层社区、农业生产者的沟通与协作。地方层面的政策需要更贴近实际需求,因此,政府部门需要深入社区,了解农业生产者的实际需求,同时,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者参与水资源管理的决策与实施。地方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培训,提高其对科学用水和灌溉技术的认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更为水资源高效的方向发展。

2 水资源管理政策

2.1 水资源规划与分配

水资源规划需要对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总量进行科学评估,包括对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各种水体的水量、水质和水文情况进行详尽调查,以建立准确的水资源数据库,通过全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数量,政府可以制定长远的水资源规划,明确未来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为农业和其他用水行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水资源规划需要考虑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用水需求,以实现合理分配。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经济结构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农田水利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水资源规划政策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根据其实际情况获得足够的水资源支持农业生产。也需要平衡城市供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等多方面的需求,确保各个行业的正常运转。水资源规划与分配需要建立科学的水权制度,通过确立水权,政府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和管理。水权制度不仅能够确保水资源的公平使用,还能够鼓励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包括建立水权市场,使得水资源可以在不同用户之间进行灵活的交易,更好地满足不同需求。水资源规划还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水资源不仅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资源规划政策需要注重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性,包括对湿地、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采取措施减轻干旱和水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水资源规划与分配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与调控机制。政府需要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实时了解水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水资源分配策略。政府还需要通过法规和经济手段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滥用进行监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水質保护政策

水质保护政策通常包括建立全面的水质标准,这些标准对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质设定了严格的限值,确保水质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可供不同用途使用。

水质标准的设立需要考虑到不同用水领域的需求,例如,农田灌溉所需的水质标准与城市供水或生态用水的标准存在差异。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综合而有针对性的水质标准,以保障不同用水需求的满足。

水质保护政策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监测与检测机制,包括在不同地区建立水质监测站点,定期对水体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水质标准的达标情况。监测数据的及时获得可以帮助政府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水质问题扩大化和长期化。水质保护政策需要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对水体污染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包括对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污水等的排放标准和治理要求。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激励企业和农户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水质保护政策还需要注重农业生产中的环保措施。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物质对水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推动绿色农业、普及有机农业、制定合理的施肥和农药使用标准等方式,降低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风险。水质保护政策需要强调源头治理。即便在水体污染发生后进行治理,也往往效果有限。因此,政府需要通过推动清洁生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等手段,从源头上降低水体受污染的性。

3 农田水利建设实践

水资源高效利用政策需要推动农业灌溉系统的升级和改进,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而现代化的灌溉系统,如滴灌、喷灌等,能够更精准地将水分送达植物根部,减少水分的损失。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培训和相关政策引导,推动农业生产者采用水资源利用效率更高的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的强度。水资源高效利用需要鼓励农业生产中的节水型耕作和种植方式。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种植结构,以及推广旱作和雨养农业,都是减少农业用水的有效手段。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励、优惠政策,激励农业生产者采用更为节水的耕作和种植方式,实现农业用水的高效利用。水资源高效利用政策需要关注城市供水系统的提升。在城市供水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改进水源开发和提升供水设施的效率,确保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的减少供水系统的漏损和浪费。推动城市居民采用节水设备和生活方式,通过宣传教育和价格激励,降低城市居民的用水强度,提高城市供水的效益。水资源高效利用政策还需要强调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节水措施。对于工业企业而言,采用闭路循环水系统、优化生产工艺、推广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等手段,都可以降低工业用水的强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推动工业企业采用更为节水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促使工业用水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高效利用需要综合考虑农业、城市和工业等多个领域的需求。政府需要通过跨部门协作,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确保各个行业在使用水资源时都能够遵循高效利用的原则。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为各行业提供更为高效的水资源利用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全社会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水资源管理实践

4.1 节水型社会建设

政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规、政策和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和居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在城市规划中,政府可以优化水资源分配,推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提高供水管网的效率等,减少供水系统的漏损。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推动研发更为节水的农业灌溉技术、智能用水系统等创新型方案。企业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中承担着主要责任。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采用封闭式循环水系统,减少生产中的用水量。制定并执行节水计划、强化水资源管理,通过节水设备的投入和员工的节水培训,实现生产用水的最小化。政府可以通过给予企业节水投入的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方式,激励企业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公众参与是构建节水型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水资源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紧缺性的认识,培养居民节水的意识。推动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建设水资源管理系统,引导公众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倡导绿色、低碳、节水的生活方式。公众可以通过使用节水设备、合理安排用水时间,实现在家庭和个体层面的节水。政府可以加大对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科研经费支持,推动智能水表、智能灌溉系统、水资源监测与调度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用水系统的效率,实现对水资源的更为精准的管理和调度,推动社会向更为节水型的方向迈进。

4.2 跨领域合作

政府在跨领域合作中扮演着协调和推动的关键角色。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跨部门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整合不同领域的资源,推动各部门共同努力。例如,建立跨部门的水资源调度机制,实现农业、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的协同规划,以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协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技术交流,推动各领域的最佳实践的传播和应用。企业在跨领域合作中扮演了推动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的关键角色。企业可以通过与科研机构、其他企业和政府部门合作,共同开发和应用更为节水的生产技术。在供应链中,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共同制定和实施节水计划,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节水效应。企业还可以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节水项目,共同建设节水型社会。科研机构在跨领域合作中发挥着技术支持和创新的关键作用。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推动水资源管理、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创新。与企业合作,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推动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科研机构还可以与政府合作,共同开展水资源调查和监测,为跨领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5 结语

随着全球农业生产体系的不断演变,传统的农田水利系统也需要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农业水资源的管理不仅仅关乎农田灌溉,更需考虑整个水资源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因此,深入研究农田水利与水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以应对上述挑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迫切需求。在国际层面,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旨在平衡农业、工业、城市等多方面的需求,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涉及政府层面的规划、投资和监管,也需要与地方政府、农业生产者等多方面密切合作。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管理经验和政策互动成为各国共同关心的议题。

参考文献

[1] 马隰龙,朱冬桥,王刚,等.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保障措施分析[J].中华建设,2023(9):105-107.

[2] 张军社.农田水利工程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及建議[J].河北农机,2023(16):148-150.

[3] 李宝春.滁州市农田灌溉用水管理现状及改良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13):76-78+83.

[4] 张功.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J].河北农机,2023(13):115-117.

[5] 冯新.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对策探讨[J].新农业,2023(11):47-49.

猜你喜欢

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新一代水文模拟系统的流域嵌套式强化观测方案设计
湖北省用水调查与用水定额修订
上下游水权交易及初始水权改革思考
水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瓶颈及解决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