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疏有度,方能久处不厌
2024-01-16脆皮先生
●文/脆皮先生
任何一段关系,因为边界感缺失,都会生出无限烦恼和内耗。
1
看过一句话:“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深以为然。
缠绕许多为人父母的“恶疾”,便是以爱之名,行无语之事。四川泸州有这样一位妈妈,女儿刚从外面回来,就看到让自己崩溃的一幕,她的个人档案袋,竟然被妈妈私自拆开了。女孩气得又哭又吼,从视频都能看出她当时的焦急无措。这个妈妈却转头把视频发到网上,不忘阴阳怪气:“无意拆了大小姐的档案袋,急得哭起来了,吓得小的站着不敢动。”
这便是一个母亲犯了错之后的态度,对档案袋上的“严禁私自拆开”视而不见,轻飘飘一句“我又不晓得”。岂不知因为她的行为,差点毁了女儿一生。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对孩子隐私严重的窥探欲,是永远学不会对孩子的尊重。一位心理学家曾一针见血:“中国父母跟孩子的最大矛盾,就是边界感不清晰。”什么都想管,什么都要过自己的手。可这些举动在孩子眼中,不是爱,而是不信任;不是关心,而是伤害。
2
一个没有边界感的家庭,到底有多可怕?大概是从小自己的日记本,就被父母偷翻的恐惧;大概是从小到大,父母永远不敲门就直入的阴影。
曾有一个意想不到的话题,冲上热搜:没有锁的门有多窒息。1.3 亿的阅读量,近万人的讨论,背后都是明明在自己家里,却没有个人空间,没有自由的压抑共鸣。
一个高中女孩,她的父母把她卧室的门锁卸了。她受不了,搬到了另一个房间。可当她把镜头对准自己现在住的房间,依然有门锁被撬掉的痕迹。她已经大四了,早已成年,想要属于自己的人生,但她的新年愿望,依然只有一个:拥有一间自己的、上锁的房间。
我们都知道,女孩需要的不是锁,而是家人的尊重。会敲门的父母,不需要那扇反锁的门。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再多的锁,也隔离不开他们控制的欲望。当他们用斧子劈开孩子的门,也夺走了孩子的光;当他们打开孩子的日记,也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永远不要把“你有什么东西我不知道”,作为不尊重孩子的借口;永远不要用“我都是为你好”,作为越界的理由。任何一段关系,因为边界感缺失,都会生出无限烦恼和内耗。
唯有亲疏有度,方能久处不厌。
3
真正好的教养,离不开边界感。父母最高级的修养,抛不开分寸感。边界与分寸,皆是一个家庭和谐幸福的基础。
那些让人羡慕的家庭,是怎样的相处模式?
我见过一个边界感很好的母亲,心理学家李茜,她讲过自己和儿子一家的故事。儿子就在自己家楼上住,但她想去儿子家时,一定会提前发个短信。她永远不会招呼不打,指纹一按就直接闯进去。一个懂分寸、知边界的人,第一时间会考虑别人舒不舒服,而不是自己痛不痛快。哪怕,那个人是自己的儿子。
爱孩子,第一步需要学会的是尊重孩子。这样的尊重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让孩子更自律,也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有时候我们习惯性地对孩子各种干涉,固执地以为紧抓不放才是对他们好。可事实永远是,学会放手,懂得回避,进退得宜,各归其位,才是真正的爱,才是明智之举。
不让边界逾线,不让分寸乱套,才能牢牢守住一个家庭基本的和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