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国内外两所典型应用型高校的比较

2024-01-15葛莹莹吴慕窈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33期
关键词:分校理工大学加州

葛莹莹,吴慕窈

(1.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江苏 镇江 212300;2.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0 引言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充分说明,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全球视野来看,世界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初期,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核心标志掀起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这对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一个必须把握的时代机遇。

要实现科技强国建设,人才建设必须先行。实现创新驱动,其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应用型高校作为地方人才培养的重要土壤,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要主动拥抱新的科技革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符合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应用型科技创新人才。

1 研究现状

从国内研究来看,截至2023年9月,在中国知网中以“应用型高校”和“创新人才”为主题搜索,共有606篇相关论文。这些论文主要围绕以下视角展开:(1)专业人才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从具体专业如环境设计、旅游管理、物流、翻译、心理学等视角出发,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培养路径。如张丹宇[1]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存在问题和对策。(2)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教育等不同的培养路径出发,提出人才培养模式。马陆亭[2]指出应用型高校要重视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场景中,实现知识的转化和技术应用;张学洪[3]探讨了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搭建“四特”型创新实践教学平台。(3)地区经济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者们利用管理学、教育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分析地区经济发展中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刘筱[4]分析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特点对应用型高校提出的要求,从而提出了西部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在这3个主题之外,其他的论文关注点分散在人才成长规律、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改革、高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个案研究等。从研究现状来看,围绕“应用型高校”和“创新人才”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初具规模,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国内高校的发展、转型和改革,缺乏国际化视角,对国外应用型高校的已有成果关注不够。

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重视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上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也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推行了将科学和人文、教学和研究、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德国政府加强对高校的投入和建设,5年投资19亿欧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研究领域也有一些重点的研究成果。Chung等[5]认为“问题导向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Lewis[6]提出“创新竞赛模式”关注创新人才的组织培养。国外的这些成果能够对我国开展相关研究起到借鉴的作用。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国内外两所知名的应用型高校,从微观角度对其培养模式进行对比,总结应用型高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经验,以期对我国应用型高校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启示。

2 研究分析

2.1 样本的选择

我国应用型高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特点,决定了美国大学的主导式科技创新模式是管理上最接近的同质化比较对象。美国州立大学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合肥学院是国内新建本科院校中,最早定位应用型大学目标的地方高校,被誉为“我国同类型高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因此,本研究以这两所院校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同作为应用型大学,各自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两所院校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两所学校相关情况比较

就管理机制而言,二者同属于公立大学。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属于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系统,这个包含23校区的系统是美国最大的公立大学系统,其前身是利尼福尼亚大学的波莫纳校区,于1966年独立成校。合肥学院正式成立于2002年,是一所由原合肥联合大学、原合肥教育学院、原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因其“从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理念备受工商各界的好评,在《金钱》杂志组织的评选中,该校获得“2023年美国最佳大学”之一,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组织的基于15项学术质量衡量标准的2023年最佳大学排名中,该校名列“西部顶尖公立学校”第2位。根据“社会流动性指数”这一指标的测算,在帮助低收入学生获得财务成功这一项上,该校连续多年跻身全美前20名。合肥学院的应用型大学建设工作同样卓有成效。该校是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在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居第3名。近5年,学生参加“互联网+”等各类竞赛获国家级A类奖项106项、国际奖项34项。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安徽省前列,是安徽省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的教学理念是“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联系,为学生营造与课程相关且引人入胜的沉浸式教学体验,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合肥学院则提出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教学定位,旨在立足地方需要,借鉴国际先进办学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能力、能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在办学定位上,两所学校也有着相似之处,同样强调国际化视野和应用型导向,且在办学理念上都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旨在为社会输送有责任感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就地理位置而言: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位于距离美国西部最大的经济中心洛杉矶半小时车程的波莫纳市;而合肥学院则坐落于安徽省的省会合肥市,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深受江浙沪的经济辐射。两所学校所属地区均是本国经济发达地区,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由此可见,两所学校在办学定位、管理机制、办学理念、地理位置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2.2 共性分析

2.2.1 目标明确,构建课程体系

两所高校都通过目标分解,为不同专业学生的成长定制了专门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为每个专业都设计了一份独立的培养方案,并将目标分解到每个学期,通过学生个人报告、教师评价、课程考核等多方面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合肥学院则对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化管理。合肥学院通过调研,了解每个专业对应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以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从而提炼出该专业所需的核心能力,并将其分解为不同模块,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模块重构和动态管理。

2.2.2 强化实践,凸显能力培养

在专业课程之余,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鼓励学生在其专业对应行业的相应岗位实习1个学期,从而获得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与工作相关的第一手资料,为未来的就业创造条件。合肥学院则通过调整各专业实践教学占比,着力强化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2.2.3 校企联合,共担育人职责

协同机制的建立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高校特色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样本高校来看,二者都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联合培养。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校企合作的方式之一是学生自愿参与的合作教育计划。学生可自愿报名参加计划,经过选拔后获取在攻读学位的同时长期参与实际工作的机会,由此实现专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结合,帮助学生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评估学生发展潜力的机会。这一合作教育计划已经持续了30多年。合肥学院就校企如何展开深入合作进行了深入探索。目前,合肥学院与安徽省内外众多内外资企业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学生就业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并搭建起产学研育人平台。

2.2.4 国际合作,培养全球视野

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主要为学生提供4种类型的出国交流项目,包括短期的学院主导课程、交换生计划、加州州立大学国际课程以及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的海外学习计划。目前,该校在全球60多个国家提供100多个留学项目,学分计入毕业和学位。合肥学院的前身是德国援建的两所应用型高校之一,所以国际化办学的传统根植于学校的发展历程之中。目前,合肥学院已同海外及台湾地区72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建有“中国安徽-德国中心”和“中国合肥-韩国中心”,也为地区对外合作提供服务。由此可见,二者通过国际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出国交流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

2.3 差异性分析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两所院校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培养模式、协同机制、国际化项目推进、教师培养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性。

2.3.1 培养模式侧重点不同

深究两所学校的培养模式,可发现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的培养模式更接近CBE模式[7],即通过教学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领域工作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反馈4个方面。该校的培养方案包括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主要部分。该校的通识课程包含了六大板块,即英语语言沟通和批判性思维、科学探究和定量推理、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民族研究,学生须完成至少48学分通识课程的学习。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该校旨在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同理心、创造力、好奇心和严谨性。而在专业学习方面,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将学生的培养方案分解为不同的部分,涵盖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并且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以对教学成果有所反馈。以农业科学这一专业为例,学生培养的目标包括了解农业科学主要的4个领域——农业商业管理、动物科学、植物科学和农业机械的基本知识,具备在工作中运用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和有效沟通技巧的能力,具备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将专业科学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合肥学院的培养体系则更接近于“双元制”模式,学校教育是一元,企业是另一元。此外,该校的培养方案还着重突出了“地方性”这一特点,更加偏重服务地方发展需要,为此,合肥学院开设了诸多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形成了一套涵盖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课程体系。

2.3.2 学生主体地位的不同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上,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农业科学专业的学习中,教师会设计相应的营销和广告课程,课堂上教师通过参与性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强调师生互动。课后则鼓励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制定营销计划,并将产品推销给受众,从而帮助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此外,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还通过学生创新理念实验室(Student Innovation Idea Lab)、学生创业园(Innovation Valley Center)、学生自主运营的农场商店(Farm Store)、项目孵化场(Project Hatchery)等诸多形式,为学生提供将想法转化为实践的场所,从而实现在实践中学习。在这一点上,合肥学院虽然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系统化的培养方案,但教学模式偏于传统,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上略逊一筹。

2.3.3 协同机制

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属于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系统,因此可以与州立大学及其内部子系统展开校内协同合作,充分调动系统内部各教学要素和教育资源,如波莫纳分校的学生也可以申请针对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学生的全系统留学计划。此外,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还强调社区合作。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教师主导的社区项目以及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工作等,对当地社区、地区乃至世界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公民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意识。而合肥学院的协同机制更加侧重于和企业、政府的合作。通过打破校企边界,邀请企业参与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监控管理,从而使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起育人职责。这种产学研的融合打通了学校和企业的血脉,实现了深度融合。因此,在协同机制的深度上,合肥学院做出了更深入探索;而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则通过校内校外相互协同配合,实现了培养方式的多样化。

2.3.4 师资队伍建设

合肥学院重视“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即教师既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能进行应用研究。为此,该校为教师制定了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也聘请了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则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该校通过一项博士激励计划(CDIP)来培养有潜力的博士生成为该校未来的教师。此外,该校通过优秀教师发展中心(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Faculty Excellence)为教师提供在线学习的机会,学习内容涵盖教学设计咨询、无障碍教学咨询、多媒体技术发展、专业学习工作坊、信息技术学习等多个方面。可见,两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合肥学院更强调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而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更重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

3 我国应用型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综上所述,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作为美国知名应用型高校办学多年,无论在内涵建设还是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都有很多值得称誉的地方,值得我国应用型高校学习和借鉴。同时,合肥学院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凝练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也值得在同类高校中加以推广。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型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主要从目标导向、组织导向、竞赛导向和引领导向4个方面加以分析。

3.1 目标导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定位就是明确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应用型高校培养的科技创新人才,应该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学术型创新人才,又不同于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创新人才。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关键领域的领军型创新人才。它承担着创造新知识、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任务。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第一线的技能型创新人才。它承担着推动工艺进步、技术发展和培养大国“工匠”的任务。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它承担着科技应用、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目标具有靶向作用,两所样本高校都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科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设置方面开展了多种举措,从而为实现应用型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聚力。

3.2 组织导向,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协同合作机制

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中调动政府和企业参与的热情、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但协同什么、如何协同都是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首先,要明确政府、企业和高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各自发挥的作用是什么。以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为代表的美国州立大学中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政策法律起引导者的作用;企业主要通过提供实践平台和资金援助起重要伙伴的作用;高校则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设计等方面整合协同资源,起着培养主体的作用。其次,要积极探索协同组织机构建设,解决如何协同的问题。目前,国内高校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上主要依靠人,一旦某个核心人物离开了现有的岗位,合作就可能中断。从管理学的视角来说,现代高校的管理逐步从“人治”走向“法治”,故而在协同管理上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定才能有效避免责任分化、人员推诿等问题。应用型高校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与政府和企业建立常态化的联系和沟通,才能促进协同机制的长久发展,确保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

3.3 竞赛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对象,是各项培养措施的落脚点。从个体发展来说,创新思维水平决定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科技创新竞赛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的,是培养和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科技创新竞赛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通过对具体问题和情景的分析论证,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竞赛项目的设计和研发的过程,增强学生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调查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加强学术写作能力。现阶段,从国家到地方组织设计了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以推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各个省、市级部门组织的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计划项目等。这些竞赛效益显著: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方面成效显著。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竞赛的受益面,不光是参与者受益,也可以将经典比赛内容作为教学案例,促进赛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延伸,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3.4 引领导向,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史静寰[8]对具有创新潜质的“拔尖类”学生进行研究发现,教师的指导和引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高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传统的教师和传统的培养方式明显已经不适应应用型高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需要,应大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革新。首先,促进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人才交流和互动。可以选派优秀的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也可以从行业企业中引进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其中,合肥学院的经验是值得推广的。其次,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引导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化。可以通过制定“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建立可操作的工作程序,提高教师队伍职称晋升中社会服务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努力引导教师向“双师双能型”方向发展。只有教师队伍中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才能在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师生讨论问题中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4 结语

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和合肥学院都立足于应用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培养、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不断探索,形成了典型性的应用型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经验。本研究采用比较研究法对这两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已有文献研究成果,对我国应用型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国内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决策支持。

猜你喜欢

分校理工大学加州
见证!草鱼、加州鲈再度崛起
昆明理工大学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昆明理工大学
加州鲈肝脏养护
昆明理工大学
明年或激增40%?华中3万多吨加州鲈市场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