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KSAO 模型的公安情报人员胜任力素质研究

2024-01-15硕,施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情报人员情报公安

刘 硕,施 翩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大数据技术的推进使得公安情报工作迈向开源信息时代。[1]基于情报分析对象、方法,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公安情报人员面对信息超载和能力不足带来的双重压力,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公安情报分析工作。[2]我们亟需构建公安情报人员胜任力素质模型,以推动公安情报人员管理和教育的改革,进而更好地培育公安情报人才,使其在辅助决策、侦防犯罪、警情预警等公安工作中发挥作用。

一、KSAO 模型概述

(一)KSAO 模型的概述简介

KSAO 胜任力素质模型是1991 年由哈维提出的,是对K(Knowledge 知识)、S(Skill 技能)、A(Ability 能力)、O(Others 其他)的组合和缩写。KSAO 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KSAO 模型概述图

KSAO 模型将胜任力素质分解为K、S、A、O 四个部分。K(知识)是指胜任工作所需掌握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可分为基础和专业知识。其中,基础知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所在行业的相关政策、条例、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等;专业知识则是指所在专业的相关知识。K(知识)是KSAO 理论模型的基础。S(技能)是指胜任工作需掌握的具体操作活动,包括运用工具或操作设备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熟练度。A(能力)是指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本领和心理特征,如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O(其他)是指有效完成一项工作需要的个性特质,包括员工的工作要求、态度和人格个性以及其他特殊要求。KSAO 中的四个方面内容可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经常性的在职培训和工作经验积累获得。

(二)KSAO 模型述评

在KSAO 模型中K、S、A 变化后,人的动机、态度及个性特质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使得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均发生改变。因此,还需考虑到动机、态度、个性特质等诸多变量。由于变量繁多且复杂,加上不同职务存在不同变量,所以在KSAO 模型中尝试以O(其他)来概括。[3]但员工的个性特质、态度和价值观对胜任力素质的发挥至关重要,有时甚至会起到决定作用,因此,对O(其他)进行具体化说明更能引发广泛的研究。仅用O(其他)来概括所有,似乎不能清楚地说明问题。[4]基于以上述评,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将O(其他)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影响某人做一项工作的风格,即从事该职业员工具备的个性特质,包括职业兴趣、价值观、工作态度等。二是从事某一职业人员的类似动作,即某一职业人员共有的工作活动。[5]

二、公安情报人员胜任力素质现状

(一)BEI 访谈对象选取

本文分别选取不同省份、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警种的30 名公安情报人员作为访谈对象,采用电话访谈、录音笔同步录音的方式,利用讯飞软件将获得的30 份访谈录音转化为文本,同时保留受访人员的口语化资料,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并对访谈内容进行了脱密处理,录入被访者语言与非言语信息,累计转录文档约15 万字。

(二)BEI 访谈研究实施

访谈前,通过公安网、知网等各种渠道对公安情报人员胜任力素质进行了研究,了解公安情报人员胜任力素质要素。此次访谈时长为16.95 小时,平均33.9 分钟/每人。访谈提纲基于半结构化深度方案的技术要点,综合考虑主题和动态维度,采取“迭代设计”,并在访谈过程中根据互动情况随时完善。访谈内容涉及公安情报人员行为事件、工作需求特质等问题。其中,行为事件是访谈的核心部分。通过公安情报人员详细叙述工作情境中的关键事件,根据STAR 原则,围绕情景、任务、反应以及结果来进行事件描述,并灵活运用鱼骨分析法和延伸法追问细节信息,使得收集的访谈资料更为详实。[6]

(三)Nvivo11 编码处理

采用Nvivo11 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编码和探索公安情报人员胜任力素质现状。Nvivo11 由澳洲的QSR 公司研发,具有较为强大的“编码”功能,可快速捕捉和汇总文献和数据资料中与某一研究主题相关的信息点,且根据扎根理论建构了运行方法框架,具有“既开放又有方向性”的特性。[7]基于此,本文能够扎根原始数据信息,通过分析提取具有一定信度的公安情报人员胜任力素质描述指标。

(四)BEI 访谈编码分析

采用Nvivo11 软件扎根原始数据信息分析归纳访谈结果,构建公安情报人员胜任力素质模型。各维度编码情况如下:

1.知识维度编码分析

由于知识之间互相存在关联层级较多,选用层次图分析知识维度的编码情况。从图2 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电信学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原因在于,随着传统犯罪不断向网络转移,对公安情报人员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要求不断增高。尤其是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繁多而难以处理,更是需要通过计算机操作对海量数据进行批量处理,搜集有价值的情报,进行分析研判。

图2 知识维度编码层次图

2.技能维度编码分析

选用柱状图对技能维度进行分析,可找出参考点数据存在差距。从图3 中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对于公安情报人员至关重要。批判性思维是指利用逻辑思维和推理来确定问题的各种解决办法、处理方式、结论的优点和不足。公安情报人员经常面对各种问题,需要对各种解决方法和处理方式进行综合比较,最终选择更为适宜的途径。如从事警种情报的民警在侦办案件时,要明确各研判数据平台的优缺点,选择适宜的方法,对案情搜集资料和分析研判,从而找到案件的突破口;从事人力情报的民警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要权衡利弊,灵活地选择解决办法,以更好地搜集情报。因此,批判性思维是公安情报人员一项重要的胜任力素质指标。

图3 技能维度编码柱状图

3.能力维度编码分析

选用柱状图对技能维度进行分析,有助于研究比较。从图4 可以看出,感知能力是公安情报人员必备的一项能力。感知能力是指对已形成或可能形成的问题进行识别、发现、预测的能力。公安情报人员具备对问题的敏感性有利于情报信息前瞻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警种情报人员来说,只有具备感知能力,才能从海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中及时发现线索,找到案件的突破口;对于综合情报人员来说,感知能力是做到预警在先、预防在前、敌动我知、先发制敌的前提。

图4 能力维度编码折线图

4.其他维度编码分析

基于对KSAO 理论的述评,将KSAO 中的O(其他)分为共性活动和个性特质两个方面。因此,选用项目模型图对其他维度进行编码总体分析。从图5 中可以看出,公安情报人员的共性活动和个人特质共同影响着公安情报事业的发展。其中,公安情报人员共性活动、个性特征编码分别如图6、图7 所示。

图5 其他维度编码项目模型图

图6 其他——共性活动编码面积图

图7 其他——个性特质编码雷达图

从图6 中可以看出,搜集情报是情报信息利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其包括观察、接收和取得不同渠道来源的数据或资料,直接影响整个情报分析研判工作。对于警种情报人员来说,大量搜集与案件相关的资料,有助于迅速侦破案件。对于综合情报人员来说,搜集情报的宽度和广度决定着情报工作的走向,进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搜集情报是公安情报人员经常性的活动。

从图7 中可以看出,在抽茧剥丝、精细研判的成功案例和简明概要、演绎合理的研判报告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大量艰苦、枯燥的工作。单调辛苦是公安情报研判工作的普遍准则,这就需要公安情报人员具备顽强的毅力。加上公安情报工作中经常会面临情报研判失败、情报难以落地等各种挫折,公安情报人员只有具备盯案不放、穷追不舍的执着精神,才能循线追踪,解决公安情报工作中的复杂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越紧迫,越需要公安情报人员的毅力。

本文基于以上编码得出公安情报人员胜任力素质编码结果,如图8 所示。

图8 公安情报人员胜任力素质KSAO 编码层次图

三、公安情报人员素质提升的KSAO 策略

(一)K 策略——完善体系,注重培养,增加知识储备

1.明确培训标准

一是了解培训需求。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研、专家论证等方式,对公安情报队伍的素质进行评估,查找民警普遍弱项、单项短板,有针对性地制定情报培训标准,并选择若干试点,待成熟后,形成和推广培训通用标准,进一步提升公安情报队伍培训工作的精准性。二是细化培训阶段。有计划、分类别、分层次地制定包括岗前,职务、警衔晋升等阶段的培训标准,分阶段下发任务清单,确保各阶段培训之间相互链接,增强培训的系统性、连续性。在公安情报基础理论、职业素养、必备能力培训的基础上,根据禁毒、反恐、犯罪、国保等警种的不同,制定专业培训标准,强化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分析技能,实现政治素养、职业能力、实战本领的明显提升;[8]结合所在地区的情报工作不同需求,制定重点突出的培训标准。如沿海、边境地区应加重涉外、反恐情报的培训比重,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域情报系统和工作模式,破解情报标准水土不服等问题。[9]三是分清培训层次。依据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结合情报队伍知识结构、业务技能的差异,缺什么就练什么、补什么,制定区别化的培训标准,建立完善以初级、中级、高级情报研判大数据分析师为梯次结构的培训模块,重点加强对基层一线民警的培训,培养不同层次专业人才。[10]初级培训应以掌握情报搜集、分析、传递、研判等基本理论和工作技能为主,培养职业素质、人际交往和表达沟通等能力;中级培训侧重于对情报应用,即把公安情报工作与警务活动交融结合的作用发挥[11]和各类分析方法及手段的强化,熟练掌握和运用Python数据分析、SQL数据库等,推动情报研究和系统建设工作;高级培训应围绕情报前沿问题,聚焦技术开发和运行管理,站在战略高度,全面谋划情报工作;基层一线培训着重提升信息化知识、技能,尤其加强对情报信息采集整合、分流传递、使用反馈、效果评估等各环节的培训,实现信息化应用主体的广泛性。

2.优化课程设置

一是加强基础理论课程。以应用型知识为主,增加情报学、信息学、侦查学、犯罪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课程。同时将数据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理论纳入情报学理论基础体系,亦可选修管理学、心理学等课程。二是精设专业能力课程。在学习公安情报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结合不同业务领域,开设禁毒、反恐、国保等专业警种情报课程,着重培养调查研究,信息检索、分析、识别、处理能力,不断挖掘感知、预测、推断、表达能力等。三是完善技能应用课程。情报技能要求开设包括信息检索技术、办公软件、GIS 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统计分析软件、常用信息系统等在内的计算机技能课程,着重培养情报搜集、分析、产品制作三项核心技能。其中,情报搜集包括搜集方法、渠道、程序规则等课程;情报分析包括常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分析软件工作的使用相关课程;情报产品是一种特殊的、自成一体的文体,[12]包括分析报告写作,以及统计图表与演示文稿等软件的运用等。

3.创新培养方式

一是多维性培养方式。在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变单向教授为多维性互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按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心得、反思评价的步骤,探索交往式培训方法,启发思维,合作交流;模拟信息丰富的多种情景,引导参训人员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进行准确判断,采取引导式培训方法,启发批判性思维;采取辩论、小组讨论等方式,在互相提问的过程中,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运用对话式培训方法,提升参训人员的自我能动性。[13]二是主体性培养方式。采取开设“网络警校”“远程课堂”、创建“微警校”学习群、开通网络咨询平台等方式,使得少有机会参加系统培训的公安情报人员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搭建各方主体交互联络的情报专业学术平台,拓宽培训范围,节省培训资源。三是探究性培养方式。以交流经验得失、案例驱动培养、多警种联合培养等方式,探索解决情报工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强化情报意识。[14]通过新老搭配跟班练、跟案指导随岗练等方式,着力破解对因新入警、岗位调整等带来的公安情报队伍断层问题,以及因技术更新迅速造成的情报技术“上冷下热”问题;定期搜集大量中外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整合案例集,引出情报分析点,探究原因,进而培养参训人员的研究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等;[15]选派公安情报人员参与刑侦、国保、经侦等一线实战部门的专项行动、重要案件处置等日常工作,积累实战经验,引发对情报工作的深层次思考,延伸和补充公安情报队伍培养模式。四是活动性培养方式。组织竞赛、演练等活动,促进公安情报人员在干中学、在战中练,确保培训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贴近实战。强化情报分析技能、情报平台操作、研判报告撰写等模拟演练,进行实战操作和磨合,提高单兵素质和团队协作水平;围绕情报知识、技能等方面,开展比武竞赛,以赛代训,挖掘情报人才。例如,四川公安情报指挥部门开展了感知源“红蓝对抗”测试演练;浙江省公安情报指挥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全省89 个县市区的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联动单位开展远程视频应急演练等活动;组织情报队伍拉练,采取实地观摩、现场示范、专家解说等方式,学习和推广情报工作经验,促进公安情报队伍整体提升。

4.建设讲师队伍

一是组建专业团队。建设由具备不同知识背景、领域的专家组成的讲师团队,丰富公安情报队伍的理论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培训质量。二是组建兼职力量。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安情报分析人员、高级情报研判大数据分析师、比武竞赛优胜人员等组成兼职讲师队伍,实时分享情报案例,促动交流提升,最大限度地释放情报工作动能。

5.整合培训资源

一是开放和规范培训市场。建立一套完备的公安情报队伍培养市场规则,使执法机构、专业协会、有资质的私营机构、高校等参与非涉密培训,形成竞争态势;[16]健全完善市场准入、评估标准、安全保密等制度规范,广辟培训渠道,加强宏观管理,营造开放、有序的公安情报队伍培训市场体系。二是加强和推进校际合作。公安高校的智力资源丰富,理论研究前瞻,按照开放教学、联合培养的模式,采取定向培养和岗位实战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融合培训资源,扭转先通才后专才、先育人后用人、学与用脱节的局面。[17]三是优化和利用社会资源。企业、专业协会除提供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培训外,通过设立研究中心、建设实训基地等方式,组织公安情报队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开展联合攻关、资助研究等项目合作,深度进行技术咨询、情报调研、数据共享、研讨交流等,深化合作,培育公安情报技术人才。

6.注重效果评估

一是形成多元评价主体。建立包括情报、政工部门,以及行业组织、专业协会、民间评估机构的多元评估组织,采取跟踪调查、召开培训工作评议会、听取专家建议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反馈评估结果,使“管与评”“教与评”相分离,增强培训评估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二是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建立公安情报培训信息系统,跟踪记录包括培训时长,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成绩,自我评价、讲师评价等情况,定期开展评估和结果反馈,生成培训档案,将培训日常表现和培训成绩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与任用、晋升、评优、待遇相挂钩,激发公安情报人员苦练本领的内生动力。例如,法国将培训成绩作为选拔和晋升的一项重要依据,把培训班毕业学员的成绩按次序排名,再由毕业学员按成绩依次选择空缺职位。

(二)S 策略——转变思维,全面提升,强化业务技能

1.坚持终身学习

一是明确学习目标。对照资格认证、等级评定框架,通过非正规或非正式的途径不断提升技能,突破时空局限,激励自身向高层次资格目标进取。二是激发学习需求。通过自我检验、书籍阅读等方式,了解自身对公安情报所需技能的掌握水平,找到提高情报技能和工作有效性的关键,进而对继续学习产生强烈需求。三是加强自我教育。通过学习方式、资源、途径、内容的灵活和统整,加强自我教育和修正,促进公安情报人员从职前到在职、从新手到专家、从“非关注”阶段向“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的转变。

2.改变思考模式

一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书本、经验、视角、方向、维度等思维定势,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多手段去思考、研究、解决情报问题,不断更新思维模式。二是掌握思维方法。通过广泛参与情报实践活动、撰写情报工作日志及时总结等方式,经常性地自我剖析和审视情报分析的思维过程,通过大量的自我训练、自我调节、反思质疑和跨界多向,注重培养逻辑思维、系统思维、模糊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提高反情报、风险意识等,减少由主观原因造成的情报失误。

3.提高技能水平

一是找准差距补短板。通过自我把脉、对比诊断、交流了解等方式,审视和反思自身情报思维、分析方法和工具运用等方面的不足,掌握自身情报技能的真实情况,补短板,强弱项,推进情报技能的提升。二是学思践悟促提升。主动吸收学习先进的、隐性的知识,研究情报各技术工具之间的差别和信息壁垒,熟练运用各类技术于公安情报实践,尤其注重网络爬虫、传感器采集、分布式储存、可视化及人机交互等新技能的强化,经常性地反思情报工作过程中各种技能的运用,实现情报技能的正迁移。[18]三是自我检测增动力。组织开发集自学、自练、自测于一体的公安情报训练系统,使公安情报人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夯实情报技能,并通过直观记录个人学习情况和测试结果的反馈,使情报人员迅速调整学习策略、分析方法,增强情报技能学习和运用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三)A 策略——严格准入,区分等级,突出能力导向

1.严把人才准入关

一是科学规划需求。建立能力标准和岗位职责体系,明确准入条件和能力评估指标,对情报人员胜任程度进行全方位度量,全面整合梳理岗位数量、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招录计划,进一步严格考试报名条件,保证公安情报队伍选用的客观、公正、公开。二是拓宽招录范围。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将岗位需求、任职资格、拟任人选等向社会公示,扩大招聘范围,吸引具备任职条件和资格的高素质情报人才。三是全面综合审查。按照年龄、学历、岗位要求等条件对应聘人员进行严格审核,通过查看个人简历、学历证明、社会经历以及政治素养、廉洁自律等方面,加强准入过程的流程管理,全程把关。

2.严谨规范选贤能

一是加强内部挖掘。面向各警种部门、基层所队选调具有实战经验、精通公安业务、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的人员来充实情报队伍,采取竞争上岗、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相结合等方式,重视能力、注重实绩、强调公认,精准考察识别情报人才,在内部培养出一人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如地市、县级情报部门不再直接从应届毕业生中招录,初任情报分析人员由部、省级情报部门统一招录、统一分配,一律在基层情报部门任职;上级情报中心一般从下一级情报部门经过一定年限职业训练的优秀情报人员中遴选情报人员。二是吸纳外部人才。坚持以校园招聘为主、社会招聘为辅,政法、公安类院校招聘为主,普通高校招聘为辅,进一步健全从政法、公安院校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根据不同警种情报特点招录政法、公安院校毕业生;对于社会招聘的人员,应更加突出政治标准和心理测评,全面考察综合能力,尤其应建立从符合条件的数据分析师、情报专家中招录情报专业人才制度,不断创新完善招聘程序和考察制度。三是双向交流互聘。健全公安情报部门与情报教育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与互聘机制,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符合相关职务任命条件的优秀专家、学者吸引到情报部门挂职锻炼,实现情报职业者之间的良性流动。四是招聘兼职人员。通过民力的广泛发动,构建兼职情报队伍,从事采集基础信息、非涉密情报分析等工作,使专业技术水平较高、思想政治坚定的非警务人员参与到情报工作中来,为公安机关提供各类情报信息。[19]

3.举贤荐优聚专才

一是分类比选,优中选强。充分考虑专业特长、能力水平以及性格特点、工作经验,兼顾年龄结构、男女比例,打破隐性台阶和论资排辈,根据情报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职业品德进行选任,优化完善情报队伍结构。二是深化改革,合理分级。稳步推进警务技术序列改革,统筹开展职称职级评定,制定初级、中级、高级情报研判大数据分析师分类标准,组织开展理论考试、实际操作、面试等,构建完善考人、考绩、考效相结合,政治考察、常规考核、绩效考评相融合,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相贯通“大考核”机制,全面考察情报人员数据分析、情报研判的知识技能、研究能力等,并按照特殊人才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待遇和特殊政策,让人才留在公安情报队伍。目前,浙江、江苏、辽宁省等已开展情报研判大数据分析师等级评定工作,但尚未形成常态机制,缺乏动态管理和相应配套政策。需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谋划情报研判大数据分析师建设和等级评定工作,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四)O 策略——政治建警,规范管理,提升自身素养

1.加强思想建设

一是突出政治建警。通过集体学习、交流研讨、读书会、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必修课,不断丰富和创新学习形式,强化理论武装。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先学一步,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把等级响应牵引、战略情报研判、重大情报专项、大数据智能化和情报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快速动员部署和推动执行当作讲政治、讲规矩的“试金石”,让思想先通、政策精神先领会。三是突出保密纪律。严格落实公安保密工作的各项规定,加强安全保密管理和培训,开展经常性制度约束,进一步提升反窃密、防泄密的综合防范能力,维护群众信息隐私等合法权益。

2.转变管理理念

一是构筑人岗相宜的配置模式。根据专业、性格、心理特征、优势等因素,关注能力的协调搭配,制定情报人员配置计划,优化人员与岗位之间的配置,避免能力的重复浪费或恶性竞争,创造一个尊重人才、鼓励张扬个性的工作环境。[20]二是构筑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适当放宽对行为、思维等方面的限定,综合采取目标激励、工作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建立一套灵活高效的管理章程和激励机制,激发公安情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实现由限定管理转为激发管理。[21]三是构筑权威专业的组织机构。成立公安情报分析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培训协调委员会等,不断建设情报专业协会,指导、监督和评估警务情报选拔、培训、资格认证、等级评定等工作,广泛组织情报实战专家、高校资深情报学者和情报中心官员等力量,深入调查公安情报队伍现状、准确界定素质能力需求,提供咨询服务,推进公安情报工作标准化、制度化与专业化。四是构筑动态管理的人才库。成立专门的评审小组,组建公安情报专家人才库,并制定包括权利义务、职责任务、资格审查、选拔任用、考核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公安情报人才库管理办法,尤其要定期综合考评已入库人员,将考评结果作为人才库更新的依据,实现择优入库、动态管理,为组建团队、承担任务、选拔任用提供人才支撑。五是构筑团结协作的战斗实体。以职务分明的梯次配备、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构成、齐全匹配的能力结构、层次分明的体系,保持公安情报队伍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

3.注重情报文化

一是明确价值取向。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取向为指导,对自身的职责定位有明确的认知,从发挥情报先导性、预警性、服务性作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明确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奋斗方向。二是优化顶层设计。将公安情报文化建设纳入顶层设计中,通过责任机构、人员设置、配套保障、典型选树、导向激励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实时跟进公安情报文化建设工作进展,集中展示公安情报队伍的文化建设成果,以文化激发情报人员的工作热情,以文化熏陶的方式化解技术难题。三是丰富文化载体。通过开展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系列主题文艺活动等情报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继续创建情报民警个人工作室,建设公安情报文化墙、展览馆等,加强公安情报文化渗透,赋予公安情报工作以文化寓意,潜移默化地增强情报队伍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结语

KSAO 模型反映了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职业素质能力。本文引入KSAO 模型对公安情报人员胜任力素质构成和提升策略进行研究,但实证研究相对不足,仍需对公安情报人员KSAO现状等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期望建立公安情报人员分级分类标准,加强公安情报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情报人员情报公安
情报
情报
情报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新形势下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能力培养有效方法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情报人员培养现状及其思考
基于个体优势的情报人员胜任特征评析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交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