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旅游公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4-01-15易致绅
易致绅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101)
0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以旅游为代表的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出行需求与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1]。交旅融合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旅游公路作为“旅游流”的物质载体,是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2]。然而,我国旅游公路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高质量的旅游公路产品相对不足[3]。
在旅游公路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满足公路建设技术标准,还应充分考虑游客对旅游公路的需求,以及游客在行驶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以更好地发挥旅游公路的服务功能,用新理念、新思路建设出以人为本的旅游公路[4]。
1 江门旅游公路规划背景与功能定位
1.1 规划背景
江门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广州、佛山,南濒南海,毗邻港澳,是珠江三角洲西部的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之一。
为充分发挥交通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江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乡村、文旅“三大振兴”,提升江门市场对港澳乃至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加快建设“旅游强市”,江门市交通运输局对该市旅游公路进行了一系列规划。
1.2 功能定位
以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和台山川岛旅游度假区两处景区为核心,打造最具五邑风情的“快进慢游”复合型旅游廊道,带动建成一批兼具景观通达、文化体验、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功能的特色旅游公路,将江门建成广东省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助力江门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5]。
2 现状分析
2.1 江门市旅游资源
江门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品级较高、互补性强、资源禀赋,评分位居广东省第二位。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国家标准对江门市旅游资源进行统计,江门市代表性旅游资源(含资源组合)205 个,涵盖国家标准中的全部8 个主类,19 个亚类。江门目前拥有国家4A 级旅游景区10 家、3A 级景 区3 家、2A 级景 区1 家、国 家级 森林公园2 家、地热国家地质公园1 处。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组合使江门有条件建成复合型的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2.1.1 文化特色鲜明
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华侨华人资源丰富,侨乡文化特色浓郁,还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和文化遗产。
2.1.2 旅游资源全域化分布
新会区以小鸟天堂、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价值极高;蓬江区以华侨华人博物馆、江门华侨历史文化街区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江海区以陈少白故居、外海五大祠等为代表的旅游景区(点)极具特色;台山市以川山群岛、台山海丝考古遗址公园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开平市则拥有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代表的中西合璧文化;恩平市作为“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以佳源帝都温泉、锦江温泉等为代表的温泉资源;鹤山市以古劳水乡、梁赞故居等人文旅游资源为主,在市区及周边形成了围绕大雁山的生态休闲资源集聚区。
2.1.3 差异化组合发展优势显著
江门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旅游资源组合度佳,碉楼、温泉、滨海、生态四大品牌有机组合,形成了差异化优势,为开发更多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
2.2 旅游公路
目前,江门市整体公路网络密度偏低,现状公路网密度(103.6 公里每百平方公里)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124.1 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差距较大。目前该市仅有部分公路具有旅游附属设施,尚不能形成成规模、成体系、多层次的旅游公路网络。现有旅游公路服务功能开发不足,游客“快进慢游”导致体验度较差;旅游廊道聚集效用较弱,无法形成对沿线产业、乡村的发展带动作用;部分服务旅游的公路受地形影响,技术指标较低。
3 规划方案
分别借鉴公路网规划及景观规划方法,构建基于交通连接功能的廊道,以及基于生态风景观光功能的廊道。前者用于构成旅游公路的廊道骨架,后者用于检验并加以充实,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对廊道的基础骨架加以筛选和补充,使最终构建出的旅游公路廊道既具有交通连接功能也具有旅游价值。
江门市旅游公路途经最具江门特色且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点。利用既有国省道、县乡公路等资源,合理选择公路技术标准进行新建、路面改造或者改扩建,秉承功能适当、合理布局的原则,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设计指标,辅助配套相应的安全设施,确保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6]。此举在提升旅游公路品质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保护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7]。
江门市干线旅游公路呈“两廊三联”的布局形态,途经30 余个乡镇。其中两条主要走廊325.3km,三条联络线227.5km;新建路段120.3km,改建路段368.1km,改造利用路段63.8km。
江门市支线旅游公路是通往景区的“最后一公里”,遍布23 个乡镇,总规模约397.2km。其中新建路段 49.7km,改造利用路段 77.2km,改建路段279.51km。主要由县乡道以及规划新建道路组成,共布局30 条支线旅游公路。江门市旅游公路布局方案如图1 所示。
图1 江门市旅游公路布局方案
结合旅游公路沿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规划慢行系统共计207.3km。此外,布局11 个独具江门特色的旅游驿站,43 处交通标识。
4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1 有利影响
首先,利用GIS 将江门旅游景点与旅游公路进行叠加(见图2)分析可知,在江门旅游公路1km 范围内覆盖了包括江门市所有3A 级以上及多个江门特色村落在内的68 个景点,既能够满足旅游景点的对外交通需求,实现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通达3A 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又能加强旅游公路与重要景区的衔接,满足游客的通行需求,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
图2 江门市旅游公路1km 景点覆盖
其次,因地制宜。江门市旅游公路能够充分展示侨乡风情,发挥江门临海优势,形成江门特色旅游通道。其中,“华侨文化遗产廊道”通过串联启明里休闲街区、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景点,以水系为载体、以人文为依托、以交通为纽带,形成集山水观光、人文历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廊道,有助于培育壮大“岭南古都、中国侨乡、世界江门”旅游品牌。
“滨海休闲自驾游线”路线途经古兜温泉小镇、富力湾温泉、广海卫等12 处旅游景区,沿线拥有丰富的海岛、港湾、滩涂、海岸等资源。依托该廊道,整合港口和岸线资源,串联起一批品质旅游景区、“文旅+”项目和滨海风情园区,形成“东承环珠江口湾区、西联粤西和大西南地区”的沿海旅游黄金发展带。
“冈州非遗寻迹游线”串联古劳水乡、大雁山风景区等景区,沿路而下,游客可体验江门水乡风情、雁山风光、华侨历史、海战文化。该游线可为江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侨都拾遗经典游线”途经台山颐和温泉养生度假区、梅家大院等景区。依托该线路,可整合区域精品温泉旅游资源,以温泉文化为凝聚点探索与其他文化的融合发展,使江门有望成为大湾区康养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山海世遗康养游线”串联金山温泉度假村、泉林黄金小镇等景点,可围绕恩平泉林黄金小镇开展创建省级度假区工作这一中心,打造度假产业集群区,带动传统旅游产品向高端休闲康养和养生度假转型。
再次,依托规划旅游支线公路,以核心景点为终点规划慢行系统207.3km,使其成为自然水域与文化脉络、旅游节点相融合的休闲慢游带。同时,沿路打造“一路一特色、全年常绿、四季有花”的生态景观带;规划布局各具特色的旅游驿站11 个。
例如,设在大沙现存公路驿站处的“百里茶香驿站”,以茶文化为主要特色,结合周边农耕资源,打造乡村田园游,以采摘园+农家乐+特色产品体验园的模式吸引游客。又如,位于马冈六圩村水库移民公园附近的“美食风情驿站”,以特色农业和碉楼为主题,可在交通服务的基础上增加餐饮广场、当地农特产品售卖店等,为游客提供当地特色美食,满足游客基本的旅游服务需求,同时实现交通精准扶贫。
最后,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8]。文件中重点指出要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江门旅游公路沿线(1km 范围)经过48 个镇街,104 个建制村,项目建设阶段、运营管理阶段均需要大量人力资源进行保障,因此项目开展将起到促进当地就业的作用。
同时,庞大的客流也能给旅游公路沿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产业带来发展机遇。此外,旅游公路通达景区,能够增强各个景点客流的聚集效应,乡村特产在景点集中,并借此广销多销,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4.2 不利影响
第一,大部分旅游公路利用现有国省县乡道,沿当地自然景观布设会对沿线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二,部分旅游公路穿城而过,施工带来的噪声污染、垃圾污染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5 结语
江门市旅游公路建设能够满足旅游景点的对外交通需求,加强旅游公路与重要景区的衔接,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同时,旅游公路的建设能够带动沿线就业、产业发展,拓宽当地特产销路,提高农民收入,对支撑江门区域平衡发展、助力江门实现东西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