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乳酸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4-01-15时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23期
关键词:介素蒙脱石轮状病毒

时阳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胃肠道感染性腹泻疾病, 小儿因机体发育尚未完全, 机体抵抗力差, 是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发病人群[1]。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临床表现为水样腹泻、发烧、腹痛等, 若控制不理想, 容易诱发脑炎、心肌炎等疾病,对小儿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药物治疗是现阶段临床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常用治疗手段, 为探究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治疗中联合应用复合乳酸菌、蒙脱石散的临床价值, 现以108 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 分组治疗,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108 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过临床诊断, 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年龄≥6 个月;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蛋花汤样便;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轮状病毒为阳性;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药物过敏史患儿;严重呕吐患儿[2,3]。将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4 例。对照组男28 例, 女26 例;年龄6 个月~5 岁, 平均年龄(3.89±1.14)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4.28±1.21)d。研究组男30 例, 女24 例;年龄7 个月~6 岁, 平均年龄(3.91±0.71)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4.31±1.05)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者患儿入院后均予以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方案治疗, 具体如下。

1.2.1 对照组 患儿应用蒙脱石散治疗。口服, 年龄<2 岁1~2 袋(3 g/袋)/d;年龄≥2 岁2~3 袋/d, 均分3 次服用, 温水冲服。

1.2.2 研究组 患儿应用复合乳酸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蒙脱石散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口服复合乳酸菌胶囊,年龄<7 个月, 1 粒(0.33 g/粒)/d, 分3 次服用;年龄7 个月~1 岁, 2 粒/d, 分3 次服用;年龄>1 岁, 1 粒/次,3 次/d。

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 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1.3.1 疗效判定标准[4,5]治疗1 周后观察患儿腹泻症状, 并进行便常规检查。显效:患儿腹泻症状消失,便常规检查正常;有效:患儿腹泻症状及便常规检查有明显好转;无效:患儿腹泻症状、便常规检查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血清炎性因子 于清晨抽取患儿空腹外周静脉血, 约3 ml, 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 3000 r/min, 分离血清, 应用ELISA 检测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水平, 并准确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44%, 高于对照组的81.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儿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白细胞介素-8(ng/ml) 白细胞介素-6(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4 6.11±1.08 4.38±0.74 176.47±21.16 128.27±14.31研究组 54 6.09±1.11 3.19±0.43a 176.51±21.24 107.39±11.41a t 0.095 10.217 0.010 8.384 P 0.925 0.000 0.992 0.000

3 讨论

轮状病毒于夏、秋、冬季流行, 以粪-口为主要感染途径, 传染性强, 危害性大。5 岁以内儿童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消化酶分泌少, 是轮状病毒的主要感染群体, 若救治不及时, 容易引起脱水、休克等发生,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6,7]。目前,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通常采取对症药物治疗。因此,选取科学、优质的治疗方案成为研究的焦点问题。

蒙脱石散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难溶于水, 可在肠道黏膜表面覆盖, 对消化道内气体、病毒及细菌等攻击因子予以吸附, 且不影响吸收功能, 可促进上皮组织再生的恢复, 提高肠道黏膜的修复、防御等功能[8]。临床实践发现, 蒙脱石散虽然可减轻腹泻症状, 但不能对肠道正常菌群予以补充, 容易造成肠道菌群不平衡。复合乳酸菌是一种微生态制剂, 包括多种活乳酸菌,如乳酸杆菌、乳酸链球菌、嗜乳酸杆菌。相关研究指出, 活乳酸菌通过繁殖(肠道内)可产生乳酸, 使肠道内pH 值降低, 从而对细菌繁殖起到抑制作用, 调节菌群, 维持肠道内菌群稳定[9]。此外, 复合乳酸菌对分泌消化酶具有促进作用, 可加快营养物质吸收, 从而加快病情好转[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44%, 高于对照组的81.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治疗, 在蒙脱石散治疗基础上应用复合乳酸菌,可增强治疗效果, 改善患儿腹泻症状,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从而控制病情进展, 减轻患儿痛苦。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 作为炎性因子, 当机体发生炎性反应时,炎性因子水平迅速提升[11,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研究组患儿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 水平分别为(3.19±0.43)ng/ml、(107.39±11.41)pg/m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8±0.74)ng/ml、(128.27±14.31)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蒙脱石散、复合乳酸菌联合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采用复合乳酸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疗效显著, 血清炎性因子改善明显, 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介素蒙脱石轮状病毒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葛根固敛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草酸对蒙脱石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
一起兔轮状病毒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