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头缝里的“巾帼花”

2024-01-15王婉

含笑花 2024年1期
关键词:羊儿山村牧草

王婉

凹凸崎岖的石缝中,绿草如茵、果树成林,一群膘肥体壮的黑山羊悠闲适意地啃食着山上的绿草,微风袭来,树上沉甸甸的核桃果儿随着风意起伏摇曳。这是砚山县维摩乡长岭街村委会三尖山村后山的一幕剪影,然而,谁能想象得到16年前,这里是石漠化最典型的村子之一,房子砌石头,房前房后是石头,山前山后是石头,连庄稼都是种在石头缝里,土地贫瘠、植被稀少,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村民们甚至为一口吃的整天发愁。

三尖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改变了这一切的聂应菊,依然每天处理村上事务、打理合作社、对接生意、查看山羊情况等等,忙得不可开交。这个最高荣誉为全国妇联授予的“巾帼建功标兵”的中年女子,是怎样以一己之力获得这项殊荣?事情还得从1988年说起。

1988年,彝家女儿聂应菊嫁给了三尖山村的李波,一家人就在这片石漠化极其严重的地里“刨食”,过着十分困苦的生活。此前,因土地稀缺从西畴县搬迁出来的丈夫一家,认为这里环境比之前的稍好些,于是在三尖山村安家落户。然而,石头多土层薄,存不住水留不住绿,大风一吹满天尘土,连呼吸都像被扼住了喉咙。三尖山村恶劣的环境像一个沉甸甸压在心头的梦魇,光那一口吃的都愁死个人。聂应菊一家人没日没夜地辛苦一年,到头来依然吃不饱穿不暖。贫穷、落后一直成为外界对三尖山村的第一印象。

聂应菊的娘家是个军人世家,祖父、父亲、兄长、侄子都是军人,她从小就与军人为伍,接受过祖父和父亲极为严格的“军事化教育”,过硬的党性觉悟涵养了良好家风,加之彝家人质朴豪爽的观念,养成了聂应菊直来直去、永不服输的性子。

那段时间,聂应菊站在后山上,常常盯着自家低矮破旧的房子,盯着那寸草不生的石漠地在心中暗自叹气,她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改变穷困的现状,致富。

然而,“致富”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夫妻俩有过去麻栗坡矿山挖矿差点阴阳两隔的经历,有过夫妻分开打工,半夜孩子发烧聂应菊只身一人背着孩子,一脚深一脚浅跑了近两公里求医的经历,还有拼命种玉米却因收成不好,把玉米饼子留给孩子吃,自己饿得几近晕倒的经历,那些经历如同刀风剑雨,常常割得聂应菊心头发疼,她再也不想过这种饥寒交迫、心酸困窘的生活。

人说“穷则思变”,只有改变,才能实现“致富”的目标。聂应菊在那一段惨淡得不堪回首的日子中不停地思考、讨教、对比。一天,她外出赶集,不经意听到“生意七十二行,栽姜養羊”这一句话,她突然灵光一闪——三尖山村本来就山高石头多,栽姜绝对行不通,但正是天然的山羊喜居之所,养羊,应该是最佳选择。

2006年,她与丈夫商量过后,拿出了辛苦几年积攒下来的积蓄,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一笔钱,壮志豪情地向着致富路上的首站进发。她购置了31只黑山羊,夫妻俩每天最大的事就是赶着羊满山遍野地跑,确保山羊能啃着石缝中长出的有限牧草,吃得饱,长得壮。眼看着羊儿们一天天成长,她心情一天比一天好,甚至憧憬着等羊儿长大了,售款可以改善伙食,可以给女儿买个新书包,还可以给身体不好的婆婆做件棉袄。然而,“带嗓管”的东西可不是这么好饲弄的,羊生病了,该吃什么药,该打什么针,羊生产了,要准备什么器械,要怎样守护小羊,每件突如其来的事都让聂应菊手忙脚乱。她与丈夫如饥似渴拼命学习各种山羊养殖知识,不懂就请教其他村的养殖户,咨询兽医站的工作人员,买来大量的养殖方面的书籍。夫妻俩白天是放羊的“搭档”,晚上是共同进步提高的“同学”,两人边学习边实践,不仅学会医治山羊的常见病,为山羊备产,甚至还学会了劁羊,成为远近闻名的“赤脚兽医”。

就这样,聂应菊家的羊从31只变成了66只,又从66只变成了97只,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在尝到了甜头之后,聂应菊又开始为逐渐短缺的牧草操心。从石窝窝里长出的牧草本来质量就不好,数量也不多,现在也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时段,加之羊儿越多,消耗的草量越大,对生态的副作用还会越明显。为了让羊儿有个生态环保的食场,聂应菊开始琢磨起在山里种牧草。2009年,夫妻俩每天除了放羊,就是扛着锄头到山里种草,手磨出了泡,泡破了又磨成老茧,她一直咬牙坚持,相信美好的明天就近在咫尺。

手里的老茧越来越厚,山里的牧草越来越绿,山羊长势越来越好,聂应菊觉得这日子过得非常有盼头,相信以后97只羊会变成970只,甚至9700只,这段时间,她连做梦都会笑醒。

然而,就在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之时,生活给了她重重一击。

2010年,因养殖数过多,羊厩窄小羊儿密度过大,没能做好羊厩的预防消毒,山羊生了毒血病。聂应菊吃不下睡不着,奔走讨教,花了很多钱买来药针治疗依然收效甚微,眼见自己心头宝似的羊儿一只只相继感染、死去,聂应菊从心疼到愤怒到麻木,扔羊尸都扔得手软脚软。看着空荡荡的羊厩,聂应菊悲从中来,在丈夫的怀里哭得像个小孩。

痛定思痛,聂应菊追溯这次的失败根源,就是因为技术还不成熟,疏忽大意,过于乐观了,她觉得单干实在势单力薄。“一支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只有聚集集体的力量,才能把这个项目做大做强。她不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主动向上级申请成立了应菊山羊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了102户农户加入养羊的队伍,实现养殖山羊3800只。她邀请相关的养殖专家来教授,宣讲养羊与生态保护的知识,头脑活泛的她打听到林业部门有推广核桃种植的项目,先后往返10余次到林业部门争取项目,在专家老师的帮助下,利用合作社养殖山羊的优势,将种植业养殖业充分结合在一起,采取“核桃+牧草+畜禽”的组合方式,在核桃林下种植牧草350余亩,发展林下养殖产业。2017年,入社的农户达到169户,地上的养殖产品横向扩展到不仅是主打明星“黑山羊”,更有黄牛、生态鸡等加入进来,林下种植的也不仅仅是牧草,还有白芨、滇黄金等珍贵药材。浓绿的牧草深深的根系扎在石缝里,保住了水土,满山跑的山羊产生的羊粪,成为上好的肥料反馈给了土地,滋养了林下的牧草与药株,迎风婆娑起舞的核桃树为脚下珍贵的药株荫庇了一角的凉爽,在这石头旮旯的地方,终于实现了生态循环经济。

此时,聂应菊又站在后山上,看着自家已经翻新建盖的两层小洋楼,看着满山的绿草苍苍,药株青翠欲滴,羊儿满山撒欢奔跑,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是她曾经只出现在梦中,想都不想敢的场景。山地终于与“石漠”两字划清界限,她也终于与“贫穷”两字划清界限。

回望前山,那里还有破旧的房舍,读不起书的孩童,看不起病的老人,或许是曾经祖辈父辈舍己为人的教诲,或许是吃过太多苦不想再让别人遭罪,她想这一回,她解决了自己的温饱,已然当选为维摩乡长岭街村委会主任的她在奔向小康大道之余,已经有了能力去帮助别人了。

同村的黄家明家有两个孩子,老婆常年生病拖累,入不敷出,经常到她这里来借点“零花钱”“吃口货”,看着他家面黄肌瘦的两个孩子,聂应菊在婆婆不理解的“这么值钱的羊你就这么舍得送出去”的骂声中,硬是塞给了黄家明9只母羊1只公羊,并悉心教会黄家明养殖技巧。母羊下崽,崽儿长大又开始下崽,就这样,黄家明家中的羊发展到了80余只,成功摆脱了贫困;黄祖奎的老婆跑了,只有个女儿跟着他,他身子越来越差,聂应菊不放心,与丈夫一合计,找车把黄祖奎接到县人民医院垫付资金进行检查,一查才知癌症晚期,聂应菊急忙回到村委会处理好手头上的急事,又把黄祖奎送到州人民医院进行治疗,跑前跑后组织捐款两万多元为他治病;建档立卡户黄周燕双目失明丧失了劳动力,上门的丈夫常年在外务工,两个女儿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生活极其困顿,聂应菊只要需要零工,就去把黄周艳50多岁还有劳动力的母亲叫来帮助,一年下来,黄周艳的母亲能从聂应菊这里得到6000多元的收入……这些,仅仅是她帮助别人的一部分例子。

共同致富的项目还在推动,处理着村委会的事务的身影还在奔忙。石头缝虽然贫瘠荒凉,虽然雨水紧缺阳光难洒,但是只要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石头缝里也能凭一己之力逆风翻盘、生机盎然,开出最美丽的花!

猜你喜欢

羊儿山村牧草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十二生肖·羊
山村日出
羊儿过山岗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山村一天一个样
风儿吹,羊儿飞
沉寂山村崛起时
牧草总在雨季生长
偏僻山村有个“五老”帮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