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红艳的摇钱树

2024-01-15雅兰

含笑花 2024年1期
关键词:红艳民宿丈夫

雅兰

瓦蚌村刚刚下过一场雨,雨还没有完全停歇下来。湿漉漉的,村口的稻田呈现出一片金黄,稻穗饱满,一颗颗地缀在枝条上,还有雨珠挂在穗尖上,像是一粒粒透明珍珠。远处的青山绿得更加青翠了,薄雾中的山头若隐若现。张红艳打着伞,穿着雨鞋,走过阡陌纵横的小路,来到自家的蜂糖李子园,刚刚采摘完毕的李子树枝叶舒展,生机盎然。放眼望去,60亩的李子树一眼望不到边,这可不是普通的李子树,对于张红艳来说,这可是她的“摇钱树”啊,今年60亩的蜂糖李,为她带来了60万的收入,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二十年前,张红艳刚嫁到瓦蚌村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她决心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努力改變贫穷落后的生活现状。心动不如行动,说干立马就干,她东奔西走、七拼八凑向亲戚借到了5000元钱作为本钱,在村里租了两亩田改造成鱼塘养鱼,并在鱼塘边上养500只鸡鸭,在家里养了四头母猪和八头仔猪,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她起早贪黑地奔忙着,以为只要勤劳就能换来与之相匹配的生活质量。然而生活却狠狠地扇了她一巴掌。创业之初,由于缺乏技术和不懂管理,她所养的猪、鸡、鸭几乎“团灭”,全部生病死亡,这让她血本无归。当时的5000元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字,这对刚起步的张红艳来说如同当头一棒,这让原本信心十足的她瞬间跌倒地上,原本的自信灰飞烟灭,荡然无存。张红艳是一个不肯轻易就向生活投降的人,丈夫也安慰她,投资哪有一定就会赢的道理,输了就输了,大不了从头再来嘛。丈夫的话,不仅仅是安慰,更是一种相知的鼓励。她毅然决然地决定从零开始,学习科学的养殖技术,去书店买回相关书籍,自学养殖技术、科学管理、疾病防治,参加相关技能培训,“恶补”学习了养殖相关知识,有了这些知识的加持,她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很快变成了养殖的“行家里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她的养殖产业火了起来,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把欠下的钱全部还清,还足足赚了10000元,真真正正地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赚到了她人生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也让村里人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事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由于受市场波动影响,养殖业不再那么景气,张红艳觉得再搞养殖前景堪忧,心里头暗暗着急起来,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当她偶然间得知国家特别注重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又了解到了许多政策扶持之后。张红艳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虽然自己的想法还不是那么成熟,但至少有了方向,她想尝试着去做的时候,遇到了阻力,平时支持她的丈夫偏偏唱起了反调批评她:“你一个女人家不琢磨如何当好贤妻良母,管好柴米油盐酱醋茶,净想往风口浪尖上爬……”。得不到丈夫支持的张红艳转而想寻求公婆的支持,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一向开明的公婆时候,没想到公婆也坚决反对。张红艳骨子里的那股执拗劲又上来了,她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于是她改变了策略,决定先从丈夫下手,先做通丈夫的工作,再对周边的亲人逐个攻破。张红艳可谓是“费尽心思”地“连哄带骗”,强拉硬扯着丈夫陪同她到砚山、文山、丘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当他们看到砚山有一名妇女通过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年收入10万元以上时,丈夫有点动摇了,张红艳趁热打铁,赶紧给丈夫描绘未来的美好“蓝图”。做了多年生意的丈夫太了解她的个性了,只要是她想做的事情,怎么拦都拦不住,这一路看下来,虽说风险也不小,的确属于“有钱途”的事,最终张红艳成功说服了丈夫。考察回来后,她逐个做通了亲人的思想工作,并在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下,于2013年5月成功注册了村内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富宁县里达巾帼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她把家里仅有的5万元存款取出来,在村里租了10亩田地开始种蔬菜,开启了新的投资致富之路。新战场的开辟,不是光有一腔热血、一股蛮劲就行了的事情,要想把种植产业干好必须要掌握过硬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张红艳又要开始忙活着学习各类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知识了,她也因此过上了“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生活,“起早贪黑忙管理,身影浮动田地间”成了她的生活写照。经她的不断“折腾”,2013年底,蔬菜种植收入高达8万元,让这位勤劳善良的瓦蚌媳妇再尝次到了甜头。永远不知足的她又在谋划着如何把合作社做强做大做实,更好地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发家致富,她结合国家新的政策导向,大胆提出要在瓦蚌村搞“观光农业、田园采摘”发展路子,并积极向当地党委汇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2015年以来,她依托巾帼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向各级争取到项目资金299万元,硬化村内产业发展道路1.5公里、建成休闲凉亭4个、观景栈道200余米、改造鱼塘5.6亩,进一步改善了村内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为发展观光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十多年来的创业和发展,张红艳家庭已是今非昔比。“一个人富不算富,我要带动大家一起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率先在本村的荒山试种200亩茶树,试种植成功后向全村延伸推广。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先后投入200万余元资金,完成低产油茶林改造50亩、新植油茶30亩、带动发展蔬菜基地50亩、甘蔗200亩。张红艳不但是致富路上的带头人,更是村里人的主心骨。她在2007年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副主任后,有眼光的她坚持以发展产业为核心,以打造“绿色菜园、生态果园、休闲家园”为思路,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模式,让党员群众利用荒山资源和闲置土地入股到合作社中来,积极发展种植早熟梨128亩、杨梅10亩、香脆李10亩、蜂糖李125亩、桑葚7亩、中草药60亩,还有黄精、重楼、牛膝等中草药的种植,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合作社每年可为每户农户带来2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收益,还辐射带动周边村组群众共同发展产业致富。

有人问她,当初一没门路,二没技术,她怎么就敢义无反顾地干呢?张红艳笑笑说没门路我们就找门路,到外面去看,到外地去“取经”嘛。取到“真经”的18名留守妇女,在张红艳的组织策划下,成立了富宁县里达巾帼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村里的荒山、闲置土地种植蔬菜水果,鼓励村里人通过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多元化入股,开辟致富路。没技术她们就学技术,张红艳带领妇女们到砚山、曲靖、贵州等地学习蔬菜、水果种植,邀请农科部门专家到现场搞培训、教技术,没有什么能难倒她们。

自从瓦蚌村开始种植蜂糖李之后,蜂糖李就成了瓦蚌村的品牌果、明星果,每年6、7月份,张红艳种植的60亩蜂糖李进入销售黄金期,由于夫妻俩管护到位,她家的蜂糖李个头大、水分足、糖分高、口感好,网络订单络绎不绝,原来担心卖不掉的李子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能卖到80块钱一公斤的蜂糖李全部实现线上交易,专供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大量的订单让他们夫妻根本忙不过来,不但请了工帮忙摘果,还全家老少齐上阵地装箱打包发快递,忙得脚不沾地,别说做饭了,就连吃饭都顾不上,为此家里那些天还要还专门请人来帮忙做饭呢。小小的蜂糖李让张红艳过上了甜蜜蜜的生活,蜂糖李也成了张红艳的“摇钱树”,每每看到地里的蜂糖李树,她都会笑得合不拢嘴。

现在瓦蚌村种植的蜂糖李、樱桃、枇杷等10余种中温水果300余亩,年收入可达到110万元。每到果子成熟,果香四溢,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这让张红艳又看到了商机,瓦蚌比县城的气温要低5度左右,夏天比城里凉爽舒服,她想依托瓦蚌溶洞、滨河、山水田园生态风貌办起农家乐,让游客享在果园里、食在农家乐、游在山水间、乐在瓦蚌里。村容和村貌的大改版,让如今的瓦蚌村开始成为集观光、休闲、餐饮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农庄,每年吸引游客2万余人,实现增收140余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虽然说目前的情况只属于小打小闹的型,但是张红艳对村里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张红艳家早就盖起了小洋楼,住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大房子,随着来瓦蚌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张红艳开始打起自家房子的主意,好端端的洋楼她竟然要拆了重建,丈夫被他吓一大跳,盖房子对于农村人来说是一辈子的大事,岂能儿戏啊。再说了,这洋楼盖起来也没多少年啊,拆了多可惜。张红艳笑着对丈夫说打算开一家定位高雅的民宿,既然是民宿,就要有民宿的味道嘛,原来的房子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饰都不适合做民宿,所有的全部推翻重来。现在许多游客留不住,就是因为没地方住,开民宿就是为了让来的人有地方住,有地方吃饭,留住了客源,也就留住了财源,用房子就能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呢,让丈夫不用担心。这样的胆识,也是让男人都要打心眼里说句佩服呢。

瓦蚌在壮语里是“石斛花盛开的地方”的意思。张红艳从云南普洱嫁到了这个“石斛花盛开的地方”,扎下根,汲足水分和养分,如一支石斛花,盛放在这個叫瓦蚌的地方。这个地方,除了她这株“石斛花”之外,还有漫山遍野她种下的“摇钱树”装点在山间地头。

猜你喜欢

红艳民宿丈夫
孪生院子民宿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Temperature field analysis of two rotating and squeezing steel-rubber rollers①
你是民宿达人吗
Forming mechanism of ink layer on the printing plate in inking proc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s thickness①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Calculation of impact factor of vibrator oscillation in offset printing based on fuzzy controller and genetic algorithm*
North P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