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晓宾:守护中国高铁的“神经元”
2024-01-15华康
华康
高铁展现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如果把信号控制系统比作高铁的“中枢神经”,那应用于全路数以千万计的继电器则是支撑这个中枢系统有效工作的“神经元”,是高铁安全高效运行的“守护神”。二十年来,柯晓宾在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守护中国高铁“神经元”,在京张高铁、京沪高铁、青藏铁路等多条线路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攻坚克难练就的技术能手
柯晓宾是中国最大的铁路信号继电器生产基地——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信公司电器中心调整三班班长。沈信公司每年约生产60万台继电器,覆盖中国铁路运行的75%,而柯晓宾班组承担着一半以上的继电器调整工作。
2003年,20岁的柯晓宾从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毕业,成为沈信公司的一名继电器调整工人。继电器作为铁路系统控制装置的“神经元”,大到车站的控制中心,小到一个信号灯,每一个电路的切换都离不开它。看似小小的继电器,想让它安全稳定运行,需要调整人员无数次用心调试。
“每次调整继电器,每一台都会有细微变化,需要调整者将脑力、手力、眼力相结合,不断解决遇到的问题。这看似枯燥乏味的动作每天都要重复上千遍。”柯晓宾说。她刚开始工作时从钳法练起,扁嘴钳非常硬,操作不熟练时,手很容易被磨出水泡,很疼。“为了训练手的灵敏度,反复用测力计练习必不可少。说到底,还是要勤学苦练。”
柯晓宾有股倔强劲。按照当年的生产任务,每人通常调试二三十台,柯晓宾却给自己定了高标准完成40台的目标。每天早晨提前到岗,晚上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走。经过长时间训练,她的食指比另外几个手指要粗很多,手指有些变形。日复一日的积累,仅大半年时间,柯晓宾就成为同期第一个上线、独立生产的信号调整工。
回溯这些年的跋涉与付出,柯晓宾内心就有一种愉悦感。2010年,她第一次报名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给自己制订了强制性计划,要求自己每天必须背一定数量的理论题。当时,她的孩子才3岁。晚上,只有把孩子哄睡后,她才开始背题,直到深夜。每天下班后,她还要“缠”着实操师傅再教教她,多练一会儿。最终,柯晓宾在比赛中获得了“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2012 年,柯晓宾再次参加技能大赛,又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通过推荐评选,她摘得“全国技术能手”的桂冠。
调整线上的“大师”
从第一条城际铁路,到“和谐号”“复兴号”飞速发展,柯晓宾班组所调试的继电器在“八纵八横”铁路网许多运行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意味着工艺水准要求更高,柯晓宾说:“从零件加工、产品组装到生产调试等各个环节都越来越严格。目前,我们的继电器产品已经采用全生命周期实名制管理。”
“没有100%完美的继电器产品,但我们要努力去追求完美。”对于质量和数量这一矛盾关系的再度衡量,柯晓宾果断选择了前者。她调整了自己的数量目标,用近乎一倍以上的时间精心调整每一台继电器。连续两年抽检,车间只有柯晓宾一人达到了96%以上的合格率。
2012年10月,柯晓宾出任调整三班班长,身上担子重了。如何让大家工作更有劲头,柯晓宾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提出了“AB岗”班组建设措施,当自己或者某个员工不在,班组其他成员按照“AB岗”的设置迅速“插上”负责补位,形成了人人都是班组长、人人都是主人翁的氛围。
徒弟牛菲菲在参加一次技能大赛时因成绩没达到预想目标,一度沮丧。柯晓宾在电话里对牛菲菲说:“人人都想得第一名,但是第一名只有一个,名次固然重要,但过程对你来说更重要。”在柯晓宾的言传身教中,牛菲菲不仅学会了技能,也学到了师父身上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一手拿着继电器,一手握着扁嘴钳,工作起来一坐就是一天。柯晓宾拿起继电器说:“这继电器上一共8组接点,24个触片,我们工作中很多接点间距的误差需要控制在0.05至0.1毫米之间,调整触片力度在200毫牛左右。”柯晓宾打了一个比方:“扯断一根头发丝力度大约是1800毫牛,手工调整片弹簧结构的触片只有这个力道的十分之一。”可见,继电器手工调整的难度之大。十几年时间里,柯晓宾在调整手法上日臻完善,成为调整线上的“大师级”领头雁。
不仅如此,柯晓宾还爱“挑战”。凭着刻苦钻研,她成功研制出了新型接点整形工具,大幅提高了调整精度和生产效率。她还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专家配合试制优化后的S系列继电器(欧洲标准)特性调整与测试工作。由她主创的调整方法和操作步骤被纳入四种继电器作业指导卡,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这些成果为我国生产符合欧洲制式的继电器、参与“一带一路”铁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最优质继电器
每天清晨,换上整洁的灰色工服,穿过“风淋房”除尘,来到工位拿起扁嘴钳,调整继电器上每个微小零件……这是柯晓宾二十年来日复一日的工作常态。“一想到我调试的继电器能用到高铁的控制系统上就很兴奋。”柯晓宾说,正是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给她的职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继电器手工调整工作在全世界都是难题,为调整好继电器,柯晓宾一遍遍练习。她在工作台放上秒表,调整一台继电器的时间,从一个月缩短一分钟到半月再缩短一分钟,变为一周又缩短一分钟。十几年来,通过经验积累和思考总结,柯晓宾连续推出独创性的调整工艺和作业指导方法,在信号继电器调整领域掀起了一股传承和创新之风。世界知名继电器生产企业西屋公司的专家参观时看到柯曉宾的调整手法,连声惊呼“China miracle(中国奇迹)”。
2018年,“柯晓宾创新工作室”成立,汇集了不同工序的高级技师,工作室既是创新解决生产问题的重要机制,也是跨工序协作交融的平台。“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把我们整个继电器的产品生产链联系起来,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出中国铁路最优质继电器。”
“柯晓宾创新工作室”现已成长为“中国火车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及“辽宁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工作室攻克生产疑难问题29个,取得创新成果46项,申请国家专利10项。柯晓宾将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事,带领大家共同成长。近几年,她先后带出60名徒弟,培养的青年职工中已经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5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2人。柯晓宾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火车头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连续当选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代表,2023年9月当选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
“坚持做一件事情,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做到最好。”这是柯晓宾的座右铭。她也是这么做的。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