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雪青松,持节才女
2024-01-15晶晶
晶晶
在我国外交舞台上,女性以温和有力的态度彰显大国气场,丁雪松是其中一位。
丁雪松原名丁正兰,出生于重庆木洞镇老街。父亲早逝,母亲靠卖杂货、做针线等维持家用,丁正兰为自己改名“雪松”亦是表达饱尝疾苦而心志不摧的信念。丁雪松在小学时诵读《木兰辞》《满江红》等名篇,后入读文德女中,成绩优异。1932年,丁雪松考入免交伙食费的四川省立女子职业学校,一心求学。16岁时,她被重庆平民银行录取,有了追求政治进步的意识。
华北事变后,“一二·九”运动兴起,丁雪松在《商务日报》发文表达抗日意愿,并投身重庆革命活动,成立重庆职业青年救国联合会,除负责宣传,还在该协会开办的平民夜校担任教员。“七七事变”后,丁雪松牵头组建重庆妇女救国联合会并分管组织工作,她多次组织街头讲演及募捐,并通过重庆妇女抗敌后援会召集到七百余名妇女,形成强有力的巾帼力量。1937年12月,丁雪松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接受党组织派遣抵达延安,先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中国女子大学锻炼。无论军事训练还是大生产运動,她皆表现出众,被推选为女子大学高级班大队长,得“女大侠”雅号。
在延安,丁雪松与来自朝鲜的作曲家郑律成相知相恋,最终结为革命伴侣。1945年,丁雪松随丈夫奔赴朝鲜,在当地华侨群体中广泛开展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成功筹建了新华社平壤分社。
新中国成立之初,丁雪松回国后曾任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秘书组组长、秘书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副会长等职。她多次率团或随团出访诸多国家和地区,还曾接待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夫人、荷兰导演尤里斯·伊文思等人。千锤百炼中,丁雪松的革命信仰愈加坚定,外交才能进一步得到锻炼。
郑律成在1976年12月7日突发脑出血离世,彼时丁雪松正计划带上海芭蕾舞团出访法国和加拿大。万分悲痛中,她仍以过硬的职业素养顺利完成任务,不仅向外媒展示祖国形象,也为下一步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年后,丁雪松被任命为中国驻荷兰大使,成为新中国首位驻外女大使。在任期间,她促成了上海市与鹿特丹市结为友好城市的协定,推动了飞利浦电器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世界一流公司以及荷兰优势农牧业与我国有关部门的合作。1982年起,丁雪松被派驻丹麦担任大使。她与使馆工作人员积极为国内各省市牵线搭桥,吉林、黑龙江、北京、广东等地多家企业均争取到了丹麦的贷款项目。其中,黑龙江省在丁雪松的帮助下,利用第一笔无息贷款在安达市建起了一座乳品厂。
丁雪松曾向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捐赠一批珍贵的外交文物,包括其本人参加外事活动时的照片、获赠的礼物,以及个人口述著作《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回忆录》等。2011年5月29日,丁雪松在花海一样的季节走完了93年的人生路。
松不惧雪,更显高洁。她的一生不卑不亢,亦掩不住花一样、海一样的魅力。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