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亟须通过语言的力量撕开隔阂
2024-01-15
诗选刊 2023年9期
中国诗歌秉承三千年精致而深远的审美理念以及对自然、人情世态的真切描绘,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展现,更是一种生活智慧和世界观的沉淀。灵性灵动的诗意如脉脉含情的醇酒,润泽了每一个汉字,将质朴与典雅融合,连接了人类与自然、历史与宇宙的关系。在中国诗歌中,这种连接展现为汉语的精妙与东方精神飞升,流动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
而西方现代主义百年的诗歌发展则表现为对传统的冲击与超越,着力于形式和内容的实验与革新,在强调诗歌的根源性、历史性的同时,着力开启性,认为诗歌不仅是言说的艺术,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在追求语言的历险和陌生化中,实现了对文字、意境、形式的推陈求精。
然而现代汉诗不应囿于傲慢与狭隘,诗歌无需漂浮于修辭之间,而是要深入到人的存在,以诚入心,触动人最为敏感而真实的软肋。这不仅体现在艺术的美感上,更是一种生活的体悟和精神的寄托。诗歌同样也需要脍炙人口,与读者产生共情,化为人们的心声。在当下,诗仅仅满足于少数精英的审美趋向是远远不够的。不仅中国古代的诗话,哪怕海德格尔的诗学,也强调了诗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紧密联系,需要通过语言的力量撕开隔阂,触及人们内心敏感点。当代新诗应建构深刻性与宽广性,通过用汉语的优美音律,实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真实揭示和升华。
(作者系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