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
2024-01-14魏晓璐蒋桂芳
魏晓璐 蒋桂芳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漫长岁月中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也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精神特质,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演变。探寻黄河文化的历史起源,正确认识黄河文化在世界文明和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和核心。华夏文明的主体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的中心在中原地区,河南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核心展示区,黄河、中原、河南与华夏文明起源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居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位,从旧石器时代起就已经点燃文化火种,形成了远超于其他地区的原始文明,为华夏文明孕育发展奠定基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表明,华夏文明的起源有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三大地区,黄河流域是最早的起源地,也在后来的“群星闪耀”文明盛况中居于核心地位。偃师二里头遗址表明华夏文明在距今3800年前后率先在中原地区发展得更为成熟。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
黄河文化引领着华夏文明的融合发展。黄河文化是一种文化综合体,覆盖面广、辐射区域大,对黄河周边区域文化以及我国部分地区文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黄河支流区域划分,黄河文化可分为上游的河湟文化,中游的河套文化、泾渭文化、河汾文化、河洛文化、河内文化,下游的河济文化、黄淮文化、汶泗文化等,各区域文化在相互影响和渗透中形成更为丰富的“大黄河”文化体系。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相邻,都催生了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文化。黄河文化先于长江文化产生,属于黄河文化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向周围地区扩散,往南延伸,中原腹地的丝绸工艺、庙底沟文化彩陶制作传到长江流域,一直抵达江南地区。同时,在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风格受到黄河流域的强烈影响,距今5300年前后中原地区、长江下游和西辽河流域大约同时出现了龙的形象。这些都表明黄河文化在华夏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中,始终为“体”,一直引领着华夏文明的辉煌发展。
黄河文化承载着华夏文明的集体记忆。黄河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古老民俗风俗中有很多来自黄河文化,例如古老窑洞民居、庙会、皮影、刺绣、面花、剪纸等。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都诞生于孕育农耕文明的黄河流域,流传下许多和祭祀、串亲有关的传统习俗。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延续下来,也伴随运河交通、人口迁徙、政治交流、贸易往来等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各有特色、相互联系的风俗习惯。黄河文化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与力量之源,是众多炎黄子孙的心灵故乡,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每年三月三举行,形成了无数中华儿女追根寻祖的根亲文化,共同守護着属于中华民族的家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