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打造幸福社区
2024-01-14李永强
李永强
近年来,长春市新广街道黄河路南社区党委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切入点,拓展党建发展新思路、新领域,探索实践“1+2+6”工作机制,即围绕“一引”汇聚党建联盟大合力强引领,围绕“两攀”驾起商圈居民“连心桥”促攀升,围绕“六提升”织密社区服务网暖人心,让党建“活”起来、让服务“优”起来、让居民“乐”起来。
聚焦“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增强能力,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黄河路南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组织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打造了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以“党建引领”驱动组织联建,指导社区治理健康有序发展。黄河路南以社区党委为主体,吸纳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建单位、商户居民代表12家组成“红色商圈党建联盟”,其中,省级单位3家、市级单位2家、区级单位3家、辖区内中小企业4家,签署共建联建协议22项。充分发挥联盟单位职能及优势资源,积极认领共建项目,建立起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制度,形成区域整合、行业联合、部门配合的党建工作机制,做到党员队伍联建、活动载体联创、服务群众联动,实现共驻共建共发展,同心同力促和谐。
以“党建引领”推动服务创新,助力社区治理持续有效开展。黄河路南社区党委在共治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实施“红帆项目”,精准立项小区邻里节、幸福小区、品质服务、惠民暖心等多个红帆项目,使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共同解决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难题,形成基层出题、全员参与、党员示范带头的良好效应。搭建“就业帮扶”平台,持续办好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实事。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邻里中心创新搭建“幸福驿站”“幸福学堂”“幸福医馆”等便民服务阵地,探索建立居民群众便利休闲场所和方便居民随时学习、及时就医的服务链条,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以“党建引领”带动基层党组织联动,深化党建工作模式灵活有效拓展。社区通过联盟党组织的帮扶,更好地熟悉各项民生政策,先后联合吉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机关党委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居民微心愿”“国防教育”等活动5项,与其他共建单位开展各类项目活动10余项,各级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在“两节”期间、“七一”建党、“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日慰问辖区内独居、空巢老人和特殊群体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内活动和党组织引领下的社区活动,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聚焦“红色联盟”,不断创新基层管理模式
黄河路南社区聚焦“红色联盟”,不断创新基层管理模式,通过提升商圈的繁荣度和居民的幸福感,实现了社区的蓬勃发展。这不仅是社区党组织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更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注重通过创新形成“居家式”服务来繁荣社区商圈。社区通过联席会成立了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红色商圈联盟团队”,社区党委从工作区域化、服务多元化入手,突出商圈优势,以项目推动发展,搭建服务商圈发展、服务企业商户、服务党员群众的综合性平台,为商圈商户提供“居家式”的社区便民服务,变管理为服务,变整治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让商户们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注重改善小区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加大环境整治的力度,推动社区内道路、绿化带和公共设施的全面升级。重新布置和美化社区广场,增加了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为居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场所,打造温馨和谐的幸福小区。
注重加强社区内居民的参与和自治能力。建立居民议事会和社区志愿者队伍,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的事务,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在小区夜话活动中,居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规划,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
聚焦“和谐社区”,不断增强基层服务能力
黄河路南社区将社区和谐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了不断增强基层服务能力,坚持以“情暖万家,幸福黄河”为主线,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治理的有效方法,不断健全社区治理,完善社会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努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整合南广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开办“幸福医馆”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规范、科学、公益的健康咨询和身体检测。社区用心提供多项保健服务,满足居民全方位的健康需求。社区卫生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详细完整地记录居民的健康情况,跟踪管理预防疾病,关注居民的治病需求。针对辖区残疾人、独居长者等行动不便的群体,上门提供精准服务。社区不定期地开展健康义诊和健康科普宣讲等活动,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健康卫士”。
努力提升便商便民服务水平。以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社区商户和居民为立足点,多措并举,构建便捷、高效、和谐的为民服务环境。社区在各个网格设立网格党群服务站,配备办公桌椅、公示牌及其他便民设施,为商户和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场所。建立了为民代办、帮办、议事协商等机制,充分发挥社区“两委”成员及“三长”的作用,组成便商便民服务联络队伍,为商户和居民办理代办服务事项。通过这些努力,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的目标,让居民感受到便捷、高效、和谐的服务体验。
努力提升法律咨询服务水平。整合辖区市场监管所、司法所、法律顾问等资源组成义务法律咨询组,设立社区调解工作站,实行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五项制度:咨询接待日制度,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并将咨询时间、内容在社区告知栏中进行公告;法律服务信箱制度,设立法律服务信箱,由专人负责,定期开箱,及时处理;服务预约制度,商户居民有法律需求,可与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等方式提前预约;服务联系卡制度,为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发放服务联系卡,根据求助者需求,主动上门服务;回访服务制度,对疑难纠纷主动跟踪处理,及时妥善解决,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促进了社区的稳定。
努力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社区结合实际,探索“党建+社会救助”的深度融合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行了“五送”机制,共同绘就社会救助的同心圆。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社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四級包保制度,落实包保对子,推行包保任务。设立邻里守望互助小组,负责弱势群体的日常关照、健康守望、急难报告和看护互助等。青年志愿者协会、妇联等群体组织不定期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向需要帮助的群体送去温暖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