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代“中国好例”
2024-01-14王立群
文|王立群
毛泽东主席对厉家寨的批示
厉月钦每天都会到葡萄山上转一圈,他的身份已经从厉家寨第四任村党支部书记变成了护林员。虽然已80 岁高龄,但厉月钦依然身形矫健。葡萄山,曾因大量圆形巨石裸露形似葡萄而得名,不过今天的葡萄山满目葱翠,早已看不出葡萄的形状。山下,是厉月钦的樱桃园和栗子园,经过三年的栽培,“明年就能见到果了”。
厉家寨展览馆前的毛泽东广场,远处就是葡萄山(莒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天的厉家寨位于临港新区的中心区域,马路宽敞,绿树成荫(莒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70 年前,年幼的厉月钦与厉家寨的父老乡亲们一起,在这山下叠土整地,眼看着荒山变成沃土,沟坎变成池塘水库,村庄被绿水青山环绕,而他自然也再也无法与这山山水水分离。几年前,村里分了崭新的楼房,厉月钦住不习惯,他跟老伴一起在樱桃园里建起了平房小院,厉月钦笑称“装修得比楼上好”。葡萄山的另一侧,距离小院不过一里地,就是厉家寨毛泽东广场和厉家寨展览馆,每天都会有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人们来这里参观学习,不仅仅是因为1957 年毛泽东主席那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批示,更因为在新时代的今天,厉家寨依然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好例”。
奋斗出中国“好例”
以前的厉家寨是什么样子?是“三天无雨一小旱,五天无雨一大旱,连下几天就泛滥” 。也是“东一块,西一块,瓢一块,碗一块,蓑衣底下还一块”小得可怜的田地。被三山五岭环绕,幸好山边还有两条河。厉家寨的田地不仅少而且土层很薄,“很多地方压根没土,只有石头,一镢头刨下去,就是一个白印子”。
新中国成立后,厉家寨人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开始了战天斗地“愚公移山”的奋斗历程。从“叠地”到“深翻地”,再到后来的“二合一”“三合一”式梯田,厉家寨的人们靠着朴素的智慧,让贫瘠浅薄的土地一点点变厚实、变肥沃,并最终克服了梯田易被雨水冲刷毁坏的难题。很多人并不知道,厉家寨人发明的“三合一”梯田,就是后来在全国广为推广的“大寨田”。
厉月钦在自家樱桃园里建起了小屋,开辟出一方菜园(王立群/摄影)
从最初的13 个初级合作社到最终成立大山高级农业合作社,厉家寨的“传奇”历史就此开始(莒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山公社男女老少齐动员(莒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其过程的艰辛,在今天回忆起来已经有些云淡风轻。乐观与豁达似乎是厉家寨人与生俱来的品质。这从那艰苦岁月里一句句自我解嘲的短句里体现出来,“叠地”虽然厚实了土壤却让田地越来越小:“一块地,叠三叠,围着锅台打转转”;好不容易深翻的土地,夏天一场大雨冲了个干净:“水是一条龙,从上往下冲”;为了加固梯田田埂,种植根系发达的红草和棉槐,秋日里就成了“红草棉槐金镶边”的美景。
1963 年,厉家寨干部群众大战西山根(莒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靠着“一双手、两个肩、一把锹头、一张锨”,厉家寨人整理岭头11 座,整修大沟420 多条,拔掉石寨子7000 多个,修建水库4 座、塘坝128 座,把5000 余亩耕地建成了高产稳产田。整山治水后的厉家寨村,成了当时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更让村里人想不到的是,总结厉家寨先进事迹的材料竟然直接送到了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看到之后,亲笔批阅: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厉月钦还记得那个夜晚,1957年12 月5 日,村民抬着锦旗回村,敲锣打鼓,群情激昂。就在汽油灯下,厉家寨召开村民庆祝大会。“那个场景,终生难忘。”厉家寨就这样出名了,仅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位于沂蒙深山的山村就先后吸引了全国各地50 多万人参观学习。
樱桃树下幸福生活
11 月16 日,农历十月初四,这样的双日在村里往往是好日子。厉家寨社区鞭炮声不断,礼花不时在空中绽放。厉永华在自家楼下忙前忙后,今天是他24岁的儿子厉建霖大喜的日子,红毯铺就,烟花燃起,在亲友们的簇拥下,厉建霖背着新媳妇一口气上到四楼新房。简单的仪式过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开赴酒店,那里还有更具现代感的婚礼在等他们。
小车、楼房、宽敞的马路,在厉家寨社区,已经感觉不到乡村和城市的区别,房子也是见证厉家寨变迁的重要存在。从“两层石头土打墙,顶上蒙上小草房”到后来的红砖红瓦,再到今天的小高层居民楼,日子是步步高升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的。他们与城市的区别在社区后面的山上,厉月钦和李永华家的樱桃园都在那里。
崭新的厉家寨社区(莒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厉建霖背着新娘走到四楼的新房(范磊/摄影)
厉家寨被誉为“中国樱桃第一村”(莒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提到樱桃,山东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烟台的,但厉家寨却拥有“中国樱桃第一村”的荣耀称号。
20 世纪90 年代,为了让摆脱贫困的厉家寨人过上更好的日子,村党支部把目光瞄向了樱桃种植。虽然村里种植樱桃早有300 多年的历史,但那时厉家寨村民种植的主要是小樱桃,好吃但产量低不易储存,市场前景一般。
1995 年,村党支部带领部分村民到外地学习大樱桃种植,凭借着厉家寨良好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他们出产的樱桃,一度卖到了5 元一斤。“这在当年可是不得了的收入,村里人都说,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土坷垃’里长出了‘红票子’。”厉月钦回忆说,那时他承包的两亩樱桃园一年能带来3000 多元收入,“比种粮食强多了”。2016 年,厉家寨村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樱桃第一村”。2020 年厉家寨樱桃品牌价值估值超过4.4 亿元人民币。
2020 年6 月,村党支部领办的厉家寨樱桃种植合作社,每年给村集体带来超百万元收入。厉月钦现有的400 棵大樱桃树就是那时候合作社提供的种苗,来年开春,就能有第一笔收益了。
高铁塑造“愚公”新梦
2011 年,厉家寨迎来了又一历史性跨越的机遇。临沂市高规格建设的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正为驻地选址发愁时,厉家寨党支部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只要到这儿落户,要地给地,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从2013 年与村民签署搬迁协议到2017 年顺利入住新社区,仅用了四年时间。用厉家寨村村支部委员厉明涛的话说,之所以如此顺利,正源于厉家寨人敢为人先、再创好例的优良传统。
厉家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村民不用出村就能办理各类民生业务(范磊/摄影)
新区来了,高铁也来了。2019 年11 月,鲁南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条能够环绕齐鲁大地的高铁线路上设立的厉家寨站,成为沿线唯一一个用村庄命名的高铁站。厉家寨站的客运值班员赵坤,自厉家寨站开始运营就一直在这里工作,从知道厉家寨村,到一步步了解厉家寨的故事,再到厉家寨展览馆参加党建活动,“被厉家寨敢为人先的精神感动着”。
厉月钦对展览馆内每一幅照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如数家珍(王立群/摄影)
以前,从厉家寨出发到莒南县城需要走一天的时间,如今坐着复兴号“只需要十五分钟”,厉家寨高铁站站长阚迎常表示,“半个小时可以到临沂,一小时到日照”。
而在山东省最新公布的14 个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我们看到,临沂临港新区与沂水、平邑两市一起被确定为临沂中心城区之外的“三个副中心”之一。早在2018 年,临港新区就与已经被确定为全省钢铁产业布局的“两基地四集群”之一。
厉家寨站是鲁南高铁线路上唯一以村名命名的车站(陈龙国/摄影)
“客流量正明显增多,除周期性的回乡客流之外,到厉家寨出差的商务客流也逐渐增多。”阚迎常表示。在厉家寨高铁站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里,“愚公移山,中国好例”的巨型浮雕就在大厅西侧的墙壁上,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看到这座浮雕,听这里的人讲述六十多年前的那段故事。走出高铁站,厉家寨的山山水水就完全展现在眼前,这是另一段故事,新时代厉家寨人正在书写的又一“好例”的故事。
高铁通行,让厉家寨的发展拥有了“复兴号”的新时代速度(陈龙国/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