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让飞龙重现天际
2024-01-14张兴伟
改琦,是我国清代的画坛名家。现藏于长沙市博物馆的《改琦设色墨龙人物图轴》是他少数的传世之作:画中一条巨龙在九霄云外若隐若现,周围浓云翻滚,龙的形态被刻画得惟妙惟肖。这幅画将飞龙在天的气势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其实,这幅纸质画作曾因时间推移出现了严重的损蚀,研究人员通过修复技艺重现了它的雄奇威武。而在修复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对破损的画作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检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研究人员是如何运用科技手段了解、保护这件文物的吧!
修复前(左)后对比图(供图/张兴伟)
纸张的主要原材料是植物纤维,但植物纤维的种类多样,每种植物纤维制造出的纸张各不相同。
植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成,其核心是纤维素。纤维素的含量直接影响纸张的质量和性能。
纸张的主要原材料是植物纤维
样品表面的纤维样貌图(供图/张兴伟)
样品纸张脱散和边缘断裂处的纤维图(供图/张兴伟)
样品背面编织的花绫及其断裂处的显微图(供图/张兴伟)
从化学成分来看,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易水解、氧化,从而变黄,导致硬度和耐折度降低。纸张在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碱、漂白粉、滑石粉、胶料等物质填料,虽然可以加强纸张的机械强度,但也影响了其本身的酸碱度。
《改琦设色墨龙人物图轴》的材质以纸张、纺织品、颜料和墨等有机质材料为主,容易在各种条件下分解,因此较为脆弱、不易保存。
温度上升,纸张中原有的水分蒸发,会造成其干裂、收缩、发脆变色、强度降低。温度过低,则会使纸张里的水分冰结,破坏纸张内部的结构链,减弱纤维强度,降低抗折、抗拉、抗裂、抗扯性能,缩短纸张寿命。
此外,温度的变化会使纤维热胀冷缩。这种情况下,附着在纤维表面的颜料或墨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脱落、褪色。
潮湿的环境不利于纸质文物保存,却有利于微生物、害虫滋生。纸张中的纤维为害虫提供了食物,一旦环境气候条件合适,虫害便会迅速蔓延,轻则蛀蚀成洞,重则将纸张啃食为碎屑。
另一个纸质文物“杀手”是有害气体。例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溶于水,显酸性,严重影响纸张的机械性能,致使纸张变脆甚至酥化成粉末;空气中的氢硫酸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可使文字、绘画材料褪色。另外,空气中的粉尘也会悄悄地损害纸质文物。当粉尘附着到纸质文物上时,随着文物的被使用和翻阅,会摩擦纸张,使其起毛甚至穿洞,影响画面清晰度。
还有,一些粉尘中含有大量霉菌孢子,而文物又为霉菌孢子的传播和繁殖提供了极佳的场所,这都易使纸张发生腐烂。
貌似不起眼的光线,实际上也是文物受损的“元凶”。光的辐射热(通过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的热能)作用于纸张时,会引起纸张的物理、化学反应。当温度高于30摄氏度时,光会加速纸张变黄、脆化。
纤维形态观察图(供图/张兴伟)
用文物自行掉落的残渣或碎片,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超景深显微观察、纤维成分组成观察等详细的“体检项目”,可以了解纸质文物的结构、病害成因,为保护修复提供依据。
科研人员使用便携式红外光谱仪,对花绫(书画装裱的一种材料)与纸张接合处掉落的碎屑进行了无损分析。通过图谱比对发现,纸张样品部分的红外谱图显示为皮纸特征,这与标准的纤维素成分相符;花绫部分的红外谱图显示为典型的丝、毛纤维特征。丝、毛纤维区别于棉、麻纤维的成分差异,在于其中的蛋白质成分。丝、毛结构虽然难以用红外谱图直接区分,但在传统书画材料认知中,花绫结构为丝纤维的可能性远超过为毛纤维的可能性。
科研人员还使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对样品的表面形貌、纤维结构与病害部分进行了观察与记录。
使用纤维分析仪对纸张中的纤维形态观察和测量。将分离、提取的纤维与碘-氯化锌染色剂作用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染色后的纤维为红棕色,多呈圆柱形。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纤维壁上有明显的横纹,且纤维外壁附有一层透明胶质,端部尤为明显,由此可推断该样品纤维原料为桑皮或构皮纤维。由于未发现其他种类纤维,因此判断纸样为皮料。同时,也可以观察到纤维断裂较为严重。
使用酸碱度测试仪对纸张酸碱度进行检测,可判断文物是否存在酸化情况。经检测可知,该纸质文物的pH值在5.5~6.8之间,呈弱酸性。对存在酸化的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时,应进行脱酸处理。
通过这些分析检测与测试试验,就能结合修复技艺对此件文物进行修复了——尽量选用与文物接近的材料,严格遵守“保持原状,材料可逆,最小干预”的文物修复原则,以及“远看无异,近观有别”的文物修复理念(对古画修复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阅读《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6月刊)。
红山文化玉龙(以下简称“红山玉龙”)是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遗址。红山玉龙由墨绿色的岫(xiù)岩玉雕琢而成,高26厘米,呈“C”字形的蜷曲状态。
可以看出,这只玉龙吻部较长,微微向上弯曲,其双眼修长并凸起,龙背上的鬣鬃(liè zōng,颈上的长毛)向上飞扬。红山玉龙圆润无缺,造型生动,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故宫九龙壁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区皇极门外,建造于1772年。
在故宫九龙壁上,威风凛然的黄色正龙居中,其左右两侧各有一条蓝龙、两条白龙,其中,白龙呈上升姿态,蓝龙则摆出了向下的姿势。再向外,左右两侧分别有一对紫龙与黄龙,左侧两龙龙首相对,右侧两龙向背而行。
故宫九龙壁与山西大同九龙壁、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合称“中国三大九龙壁”。
鎏金铁芯铜龙是一件唐代文物,出土于陕西西安。鎏金铁芯铜龙的内芯为铁质,铁芯外层为铜,最外层则为鎏金镀层。
这条鎏金铁芯铜龙身体细长,龙身呈“S”形姿态,龙嘴张开,龙舌弯曲,其龙角紧贴头部,向后伸展。在它的下半身,龙爪朝天上蹬,龙尾則高高上扬、折向龙头上方。鎏金铁芯铜龙极富动感,生动展现出龙的灵动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