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若羌基础设施段团员青年 漫山遍野“若羌枣”,牢牢扎根“盐碱地”

2024-01-14王蒙

中华儿女 2024年1期
关键词:接触网基础设施作业

王蒙

一望无际的荒漠中,他们毅然前行;深夜漫天的繁星下,他们放声高歌;扑面而来的黄沙里,他们深深扎根……若羌县是我国唯一拥有三大沙漠的县,境内同时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库木塔格沙漠,还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库木库里沙漠。这个极度偏僻的县城,常住人口仅8万人,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楼兰古国”,也为此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若羌基础设施段正驻扎这里。若羌基础设施段是集工务、电务、供电3个系统为一体的综合段,全段共有从业人员1018人,35岁以下青工794人,占全段人数的78%,本文三位主人公程前、李钢和肖佩,均是来自这个集体——

“我就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程前这样介绍着自己。

2020年,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程前毅然投身来到若羌工作。谈起缘由,他不免有些脸红:“因为女朋友在乌鲁木齐,我就想着留在新疆。”

虽然是“为爱奔赴”,但恶劣的环境还是让他有了退缩的想法。

“还记得到单位报到的第一天,早上八点我便坐汽车从库尔勒出发,在路上睡了一觉又一觉,直到晚上九点才到达若羌县。下车那一刻,我便懂了什么叫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除了光秃秃的三栋楼,什么都没有。当时我的心理落差极大,不免在心中感叹,竟然还有这么荒凉的地方。”说到这里他皱了皱眉头。

程前所在的信号集中专修队在作业时,需要在段管范围内的21个站区来回往返,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作业,便是前往位于海拔三千多米的阿尔金山站。

那次,他与工友在凌晨三点来到阿尔金山站,进行道岔检修作业。虽然他们身着羊毛大衣,穿戴棉裤、棉靴、棉手套,但在户外仅仅20分钟,双手便冻得发僵,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作业完毕后,他们在依吞布拉克地区休整,由于氧气稀薄,每过一小时他都会被憋醒。“经常躲风沙,刀在脸上划。氧气很稀薄,睡觉不好过。”也成了他对当地气候的评价与概括。

当被问起是什么原因让他留在这里时,程前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选择来这里是因为爱情,留在这里是因为感情。”

程前刚参加工作时,对业务不精通,便把扳手抱在怀里,什么活都抢着干。一有时间他就翻阅专业书籍学习,一次次、一遍遍地琢磨道岔、轨道电路、信号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师父看到徒弟如此认真,也将经验倾囊相授。

2021年6月,程前主动申请参加若和线提前介入工作。若和线建设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每年6月至9月期间,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候。由于当时“信号楼”还没有建成,他与工友们只能在临时搭建的棚子下面躲避正午的骄阳,只是头枕背包午休一小会儿,背包便被汗浸透。

即便如此,程前与工友仍顶着烈日认真履行各项标准,会同施工队按照标准埋设电缆,严格要求每一处配线。每当他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总会想起“扎根边疆创业、艰苦奋斗献身”的乌铁精神。

若和线快要建设完成之际,程前又主动带队完成全国第一个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的仿真试验。他与团队花费数月时间将若和线新型列控一体化设备缺点一一找出,将新型列控联锁一体化设备的缺点逐一克服。

从格库铁路到若和铁路的各项验收、克缺、施工,从懵懂无知的毕业大学生到带领团队完成各项作业任务的班组长。经过日积月累,程前也成了一名老师傅,被身边的团员青年们称为“技术大拿”。

如今,年仅26岁的程前已经成为电务技术中心信号集中修队的一名工长。“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他的人生格言,也是他的工作信条。担任班组长后,他更加严于律己,尽心竭力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为整个队伍当好“后勤部长”和“大管家”。

程前还在工区门前种下了一排排向日葵,他说:“这不但起到了美化站区的作用,还能利用其特性改善土壤,更利于以后种植其他农作物。”

面对休假安排,他总说:“家远的同志先回,我离家近一些,比你们方便。”短短两年间他攒下了近百天的假期,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提及许久未见的女朋友,程前说:“异地恋不常见是难免的,但好在我们都在新疆。”

“想家?我才不会想家,恨不得再跑远一点。”李钢的这个回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因为我家就在哈密,距离才一千多公里。”他笑着解释道。

2020年12月,李钢与程前在若羌基础设施段设立之初便前来参加工作。

当被问到刚来这里苦不苦时,他却笑着摇摇头说:“没有就用双手去创造,不苦。”

或许很多人听到这句话都觉得他在吹牛,但他却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句格言。

刚参加工作时,李鋼是一名接触网工,爬电线杆是岗位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在这里经常遇到大风,虽然作业时需要在风力较低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但开始练习爬杆时,他还是特别紧张,刚离地三两米便头晕目眩、双腿打颤。

起初李钢也怀疑自己可能不适合这个岗位。直到某一天,他听到师父鼓励他的一句话:“年轻就要敢于攀登,这样才能看到别样风景。”

自此,李钢踏上了苦练业务之路。他锚定目标,开始和自己“较劲”,最终在2023年全段“技术比武”中荣获了第一名。

李钢不仅刻苦钻研业务技能,还充分发挥创造力,与工友共同研发科技创新项目,密切与厂家对接校准性,将供电和工务日常检测的小车相融合,为单位节支降耗、提升效能。

短短三年,他已经从“知之甚少”的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班组长。

入冬后,随着气温变化,接触网设备极易出现“卡、松、脱”等现象,为了确保接触网设备正常运行,时刻掌握接触网的“健康状况”,李钢带领所在的“6C检测监测队”不断强化影像资料分析力度,为日常检修和设备整治提供有力支撑。他们先后总结出“规范制度管理、细化分析标准、深挖数据价值、抓好专项分析、坚持问题导向、抓好季节分析”六步法工作方法,共检测分析线路12255多公里,发现和防止了400余件安全隐患和缺陷,保障了设备的整体运行状态。

在他的努力下,作业人员已经掌握了6C系统,作业过程从人员、设备到作业模式、管理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若羌基础设施段如同有了一双会飞的“眼睛”,不管白天黑夜,都能全方位、清晰地看到百公里之外接触网的运行状态。

谈及新年愿望,李钢笑着说:“我想在家过个年,但这个只是愿望,因为还有很多家比我远的青年。我得继续坚守在这个‘家’里,给大伙儿包饺子。”

与程前和李钢不同,24岁的肖佩2021年才从湖南娄底来到若羌参加工作。

虽然经过两年的发展建设,若羌基础设施段管内的21个站区基础设施已经得到较大改善,但他所在的车站依吞布拉克站是单位管内唯一高寒站区,也位于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条件依然十分恶劣。

肖佩说:“当师父第一次带着我来到车站,看到高高悬挂的标语‘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时,我的内心便瞬间充满了敬意。”

虽然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眼前的一切还是让肖佩难以置信。荒凉、风沙、寂静……似乎没有一个词能准确概括出车站的情况,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了‘一无所有’的意义。”

然而,正是这种“一无所有”,激发了他不服输的劲头。肖佩与工友们一同耗时半年,动手在车站建起了蔬菜大棚、小型养殖场,种植了西红柿、辣椒、黄瓜等蔬菜瓜果,还饲养了一些家禽。各式各样的菜品不仅丰富了车站的餐桌,丰收的喜悦也为他们在“无人区”的枯燥生活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当问到肖佩是否想念家乡时,这个湖南小伙子讲起了他最爱的一道湘菜“小炒肉”。“虽然每隔一段時间单位都会统筹协调,为外地的年轻人争取休息时间更长的假期,让大家轮流回到老家看望家人,但由于距离远,还是不能经常回老家看望将自己从小带大的外婆。”每每想念家人却不能回时,他就和同事们一起去百公里外的库尔勒找湘菜馆,点一道外婆最拿手的“小炒肉”。

当被问到“菜的口味跟老家一样吗?”肖佩先是沉默了一下,随后带着玩笑的口吻回答道:“去年回老家,我已经吃不了那么辣的湘菜了,被亲戚朋友嘲笑了好一阵,但我觉得这第二故乡的‘乡’菜也是蛮不错的。”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我想,这群年轻人或许正是怀着这份责任与担当,才能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而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建设与坚守脚下这片土地。

2023年,“若羌基础设施段”又迎来了44名来自五湖四海、胸怀远大理想大学毕业生。他们定会像程前、李钢、肖佩等许许多多扎根在此的铁路青年一样,如倔强生长在若羌大地上的“若羌枣”一般,在这广袤的大地上耐高温、战严寒,深深扎进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中“野蛮”生长、接续奋斗,奋力建设这片“缺氧不缺精神”的家园。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接触网基础设施作业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为开通打下基础!这条国际铁路完成接触网平推验收
接触网设备“运、检、修”分离改革的探讨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作业
高速铁路接触网研究进展
接触网避雷器接地系统分析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