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莹莹: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

2024-01-14梁伟

中华儿女 2024年1期
关键词:残疾人公益培训

梁伟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里写:生活,就是扛着痛苦的我穿行世间。

对于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深圳市重塑未来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张莹莹来说,虽然生活不易,但一直奋力前行。在她看来,人生的目标不是大富大贵,而是能帮助更多的人,带着遭遇不幸的人,看想看的风景,过想要的幸福生活。

2023年11月,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授予张莹莹“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她说:“这个荣誉对我而言既是肯定,也是鼓励,这么多年,我的初心从未改变,就是帮助更多的残障伙伴们走出家门,用自己的力量贡献社会。”

1989年8月,张莹莹出生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她自幼因脊髓灰质炎导致双腿肌肉萎缩,只能与拐杖和轮椅为伴。很小的时候,她就明白自己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自由、无拘无束地奔跑,她的童年是蹲在地上爬行度过的。但张莹莹从未自怨自艾,一直向阳而生,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她阳光自信、自立自强。父母对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如果想未来生活的更精彩,就必须读书,因为能改变命运的只有知识。所以自小她就很重视学习,成绩也不错。

正是在這样的努力下,2008年,张莹莹被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录取。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宽松的校园环境、真挚的同窗情谊,让她的整个大学生活充满温暖。新生军训,她摔伤了双腿,尚未熟悉的同学们自发“排班”,轮流背她上课、给她送饭;当年学校无障碍设施尚未修建,同学们背着她上下楼,每到冬天或下雨天,同学们会小心翼翼地围着她走,生怕她摔着……

张莹莹说:“我的大学是在老师和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读完的。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生命里总有温暖你的人,所以当他人面临低谷时,我也愿意给予他们温暖,我相信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在大学中,她一直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回报社会。

2011年,张莹莹大学毕业,家人希望她回到故乡,方便照顾,并且帮她联系好了县城的工作,而学校也向她抛出了留校的橄榄枝。就在所有人都等着她最终的选择时,她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孤身闯深圳。究其原因,居然是同学的一个电话,“莹莹,你想来深圳吗?这是一座温暖的城市,不会下雪哦!”这一句话,就让张莹莹心动了,故乡东北的冬天太过寒冷,每年十月之后,张莹莹出门就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和暖的深圳对她拥有足够的吸引力。没有丝毫犹豫,她南下深圳闯未来。

“一下飞机,就有很多志愿者过来帮忙。当时我拄着拐杖,还拖着行李箱,一路上都有志愿者,他们护送我上下公交车。”张莹莹说,这让初到深圳的她完全没有陌生感。在这片充满青春活力的土地上,包容与友善的社会氛围让积极乐观的她倍感暖心。

到了深圳,张莹莹立马就注册成为志愿者,投身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在她看来,成为志愿者这件事,只要肯跨出第一步,那种快乐将推动着你参加无数次。或许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她最关注的还是残友们的需求,同为残疾人的群体身份,也带来天然的亲近感,为张莹莹的志愿服务提供了新的可能。为了让服务对象接纳自己,她会去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寻找聊天话题,“攀上”朋友关系之后,就邀请对方参加活动,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带去自信和快乐。张莹莹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身残志不残,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通过努力也可以做到。”随着对这部分群体的逐步了解,张莹莹想做残疾人服务事业的想法更加坚定。

张莹莹说:“在志愿服务中,我们帮助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实,将自己的生活融入志愿服务后,能从中感受到快乐,也能找到共鸣,会特别希望将这种快乐和共鸣带给更多的残友们。”

张莹莹周围很多人也是如此,有一位高位截瘫的手机维修店店主,尽管一路走来非常不易,但却从未放弃。他不仅自己成功创业,还组织其他残障人士学习手机维修,到自己店中就业。在张莹莹看来,每个残友都在成长过程中都付出了艰辛努力,“让他们知道如何在这个美好的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们做残疾人志愿服务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张莹莹说。

2017年,张莹莹与公益伙伴创办了“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在岗员工90%以上是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家属。之所以为机构取名“雨燕”,就是希望残疾人不被身体所限制,一样能逆风飞翔、勇敢追梦。在此之后,张莹莹和整个团队一起挖掘残障者自身潜能,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心理辅导等服务,精准匹配岗位。她说:“我想打破人们脑海中的认知,残障人士并不是只能够进工厂做简单工种。”

一年后,张莹莹与龙华区残联筹划创办“龙华区残障者就业创业基地”(又名“IC爱创空间”)。张莹莹表示:“残障伙伴们集中居住的地方,是我们工作的首站。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最迫切的是建立信心,勇敢迈出家门。因此,在IC爱创空间提供的服务中,就包括语言专业培训、心理辅导、就业对接等内容。根据残障类型精准化匹配,团队实现了‘让残障伙伴们走得出去,让企业走得进来’的目标。”

迄今为止,“IC爱创空间”已成功开发出互联网开发、翻译、外贸、教育、花艺、人工智能、3D打印、人力资源等十多种岗位,一些重度残障者还可居家就业。团队已孵化20多家企业及社会组织,其中以科技企业居多。以创业带动就业,残障伙伴们的收获与新生,也成了张莹莹持续下去的最大动力。

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这让张莹莹和团队有了新的目标和追求:在巩固拓展健康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帮助残障者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残疾人参加劳动和融入生活的能力之外,张莹莹更重视的是针对残障伙伴们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

张莹莹说:“要让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契合乡村发展需要,培养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三农’水平,实现‘培养一个人才、壮大一个产业、服务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社会效益,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广西河池市是深圳市龙华区的对口帮扶地区,2017年至今,雨燕中心团队先后30余次深入广西河池凤山、巴马、东兰、罗城等地,在当地开展残障者就业意识培训、心理沙龙和分享会百余场,短视频乡村农产品带货等技能培训157场,培训5000余人次。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首先要对残障者进行就业意识培训。通过开展残障者就业意识、残障者普法、积极心理学等课程,给当地残障者带来全新的理念,以及心态上的适应和转变,和当地伙伴打成一片,让他们更乐于接受后续的课程。在深入沟通之后,确认了利用短视频为乡村农产品带货的方向,针对家中有农产品输出的残障者,或从事种植、养殖的残障者,学习短视频直播,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收入。

张莹莹和她的团队就像一束阳光,照进了很多残障人士原本灰暗的生活中,广西凤山的向昌谋就是其中之一。向昌谋一出生便患有脑瘫,左手严重弯曲不能自由活动,左腿比右腿稍短,所以走路跛行。肢体的残疾让他不愿意和人沟通,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2019年,县残联通知他去参加一场残疾人关爱机构举办的培训,正是在这次培训中,他认识了张莹莹,也第一次了解到,残障人士也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到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知识,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至此,他的人生有了希望。

此后,向昌谋便多次来到凤山跟随张莹莹团队学习技术,从未碰过电脑的他,学会了使用电脑,掌握了电商客服,精通了直播带货、视频制作等技能。2020年,他通过了阿里巴巴云客服岗位考核测评,拥有了“云客服”这个全新的职业身份,坐在家里就可以工作,他的生活越来越精彩,性格也越来越开朗。

向昌谋常说:“我要谢谢很多人,是他们帮助我拥有了全新的人生,我要像莹莹姐那样,自立自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创造幸福生活。”

看着向昌谋的变化,张莹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她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人员素质提升是人才振兴的基础,教育培训是提升人员素质的根本。雨燕中心实施‘残障者低中高档学历提升行动计划’,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涉农残障人才培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视角人才需求,针对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开展精准培养,构建、健全、完善包含定向培养和奖助学金的学历提升计划。”

除了人才,好项目也是关键。2020年,张莹莹通过深入走访对口帮扶地区广西凤山县开展实地调研,联合龙华区慈善会共同发起,政企联手策划并实施了对口精准扶贫公益助残项目“五个养猪人”,开创了“互联网+N”的“公益助残模式”。以“我有一头猪养在凤山”为卖点,通过微信公众号搭建“咱家猪圈”,领养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实时“线上养猪”。2020年,顺利完成50头年猪领养计划,帮助凤山县中亭乡先锋村五个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2021、2022年项目持续推进,将饲养规模扩大为500头,并将项目进一步拓展到广西罗城县饲养黑山羊200只。

以点带面,培养当地的优秀残障伙伴,为有积极性、有想法的伙伴提供来深学习交流的机会,张莹莹做到了。当他们回到家乡,会带动当地更多的残障人士就业,把好的就业模式进行复制。16省58个辐射地区,300余场技能培训,2700多名残障者实现就业增收,20000余人次受到帮扶……这就是张莹莹团队助力乡村振兴的成绩单。

在长期公益实践中,张莹莹和团队发现,很多残障人士虽然拥有了一技之长,自己也非常渴望就业、融入社会,但是局限于身体的障碍,和尚未完善的无障碍环境,他们仍然难以走出家门,这也成为众多残友们的心结。

经过全方位的思考和调研,张莹莹和团队联合肢体矫形与重建专家潘奇博士、爱心人士蔡梦麒等人发起了“重塑未来”肢体重建医疗救治公益行动,通过手术方式幫助多名残障人士减轻或消除了身体障碍,成功实现就业。“重塑未来”公益行动让团队看到了医疗救治的价值与意义,与此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很多人因为经济困难,没有能力承担手术费用和外地就诊的开支望而却步。为了帮助这部分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去追求美好未来,惠及更多残障人士,深圳市重塑未来公益基金会应运而生,很多参与者从中受益。

出生于广西巴马的王细建就是“重塑未来”公益行动的受益者,身患小儿麻痹症的他,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他做过培训老师、卖过保险,做过品牌代理,相比一些不能出门或者出行不便的残疾小伙伴,他常说自己的人生已经算是幸运。2021年,在一次培训学习中,王细建认识了张莹莹和潘奇,报名参加了肢体矫形与功能重建义诊。当潘博士告诉他可以通过手术重建肢体,让他走路更自如的时候,他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因为能正常走路,是他只有在梦中才有的画面。在基金工作人员协助和张莹莹的安排下,王细建住进了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现在他走路的姿势已经明显改善,双腿越来越有力。

王细建说:“在医院时虽然只有一个人,但从不感到孤单和害怕。重塑未来团队每周会到医院送餐、送茶点,有时也会带爱心人士过来慰问,快乐病房每周也会组织各种兴趣活动和技能培训。”在住院期间,王细建也充分发挥自己培训老师的专长,为大家分享经验。

来深圳13年,张莹莹的公益之路也走了13年,在这个温暖的城市,她也温暖了更多的人,她说自己喜欢这个城市,因为这里让无数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也让无数有梦想的人将梦想照进了现实。她自己,也是那个实现梦想的人。

关于爱情,张莹莹曾认为和自己过于遥远,但是来到深圳后不久,她的缘分就来了,来自江西的小伙辛钧辉“闯”进了她的世界。辛钧辉2岁左右面部被烧伤,属于肢体三级残疾,法律专业毕业的他也一直从事公益服务。因为做着相同的事情,彼此了解,很快,辛钧辉就向张莹莹表白了。张莹莹笑着回忆:“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就这样,恋爱之后两人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不久后,大儿子小迪就来到了这个世界。

2013年,辛钧辉开始从事专职律师工作。一年后,他在日常工作之余,做起了公益法律援助,组织志愿律师参与为外来劳务工、残障者等边缘弱势群体及代表弱势群体权益的社会组织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及案件代理工作。在张莹莹的眼中,自己的先生很忙,每天下班回到家依然电话不断,都是慕名前来寻求他帮助的人。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律师都开始了公益法律援助工作。

有一种温暖叫张莹莹,这些年,张莹莹也被很多人誉为“勇敢的雨燕”,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中国好人”“全国文明家庭”“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张莹莹说:“未来还有很多期待,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现在,在自筹资金、医疗帮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希望更多有关部门看到我们做的事情,去帮助更多的残友们创造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 赵汉琪

猜你喜欢

残疾人公益培训
培训通知
公益
公益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公益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公益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