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教育产出的性别差异研究

2024-01-13王德洋杜明峰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师范生研究

王德洋,杜明峰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系,上海 200062)

一、问题提出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颁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要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其中,特别提到要“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那么,究竟如何衡量师范生培养质量?怎么判断师范生的专业程度和创新能力?本研究将“教育产出”作为一个标准或参照,尝试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和探讨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问题。当然,最关心的还是师范生培养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人们所熟知的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有研究通过对全国27所师范院校近万名师范生进行调查,发现在校师范生中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失衡。[1]近年来,部分院校师范生中女生已超过七成[2],甚至有师范院校师范生中女生比例高达78.26%,在三年提高了8.91个百分点[3]。不仅在数量上,各种数据也显示男生的学业表现显著落后于女生。[4]学业表现上这种“女强男弱”现象,使得人们开始担心,师范生已经出现了“男孩危机”,并认为这会直接导致基础教育当中男教师稀缺,从而影响到学生性别角色的形成和认知能力的发展。[5]不过,也有研究认为,学业上的“落后”并不意味着男生的全面落后[6],女生也存在发展危机[7]。因此,本研究拟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性别师范生在教育产出上的差异,进而为深度剖析师范生的性别议题提供新思路,也为师范生个体发展和师范院校育人模式的变革提供有益经验。

二、文献综述

我国自高校扩招以来,父辈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及农村女性拥有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了教育机会获得的性别平等,甚至出现了女大学生数量超过男性的局面。[8]随着女性的受教育机会得到了显著提升,人们逐渐关注到不同性别群体在接受教育方面的质量和结构差异。尤为显著的差异便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选择及毕业后起薪中的性别差异。有学者认为,当前不同性别在毕业后的起薪存在显著差异,而这一差异主要来源于专业内部的差异,以及所谓的性别歧视。[9]具体而言,专业类型对男性毕业生的起薪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女性毕业生的起薪具有显著影响;实习经历对男性毕业生的起薪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女性毕业生的起薪没有显著影响。这些因素也或许影响到了专业选择间的性别差异。[10]当前,国内男性更愿意选择生命科学与技术、数理、信息、化学等理工学科,而女性则更愿意选择新闻、经济、外语、文学、师范等人文学科。而在美国获得教育学专业学位的女性占比高达11.1%,男性只有3.7%。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也存在类似现象。[11]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师范生群体当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

而对于专业选择后的发展表现,有研究通过对不同阶段的学业表现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前无论是高考均分、高考状元的数量,还是大学入学后的学业成绩及奖学金获得,都是女性显著优于男性。[4]而这一现象在世界多国都有所表现。在英国,大学女生在各项评价当中的表现都赶上或超过男生,在主要的学科领域都赶上或超过了男生;在美国,年轻女性比年轻男性更愿意读大学,更可能坚持读到毕业,而且更有可能去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在德国,联邦统计署的数据显示,大学女生数量也显著多于男生。[12]由此,部分学者认为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明显的“男孩危机”,无论是校级奖学金,还是国家级奖学金的获得者,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生显著优于男生。[4]有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评价标准更多只是参考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够全面。[13]为使高等教育领域表现的衡量标准不囿于成绩,有研究引入了教育产出的相关概念,并通过分析后指出,保研学生的专业成绩显著优于考研学生,但在论文发表方面却处于劣势。[14]这一研究,对于拓宽教育产出的衡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产出”的概念来源于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起初用于核算一定时期内从事教育活动所发生的成本作为教育服务的产出。例如有经济学者,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探讨了教育产出的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15]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产出的研究也逐渐从社会角度,开始关注到了个人的发展。国际研究特别强调,评估教育产出不能忽略教育服务所带来的个人利益,因此需要把受教育学生的数量指标与学生的个人发展相结合,综合衡量教育产出的程度。[16]OECD将教育产出描述为“教育机构的产出和对学习的影响”,并从个人、教育组织和社会三个领域设计教育产出指标,彰显了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体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的影响。[17]近年来,基于个人层面教育产出的研究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步。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探究了家庭结构与教育产出的关系,特别指出未婚姐妹有助于提升兄弟的教育产出,哥哥对于弟弟的教育产出也有正向影响。[18]但研究当中的教育产出更多限定于学业成绩等方面,与本文所探讨的教育产出仍有所差别。对此,有学者在对中学生开展研究时,曾从学习成绩、不良行为、高中毕业率、大学入学率等多方面进行了梳理,最终构建了研究所需的教育产出评价标准,[19]也为本研究提供了经验借鉴。

教育产出研究范畴的变迁,对于教育层面的性别差异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当前对学生教育产出方面的研究关注到了论文发表、课题参与等内容,但依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综合素质方面的衡量标准尚未充分涉及。因此,宜采用更为客观中立的视角,从多维度理性看待师范生教育产出的性别差异,通过针对师范生群体的教育产出衡量标准,从而全面、辩证地分析师范生群体的教育产出情况,洞悉该议题背后蕴藏的教育问题和潜在风险。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指标构建

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为主的方式,通过充分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制定了师范生教育产出的监测指标。已有研究将教育产出划分为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20],本研究聚焦于个人层面的“学生成绩的性别差异”作为本研究的出发点。为了进一步拓宽师范生教育产出的监测指标,本研究也参考了已有成果的研究框架。具体来看,有学者在研究中对于学业表现的监测不仅仅限定于专业课成绩,也提出了可以综合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一些专业竞赛的获奖情况等[21],这分别被纳入了本研究中“学业表现”和“素质拓展”两大维度当中。衡量教学实践能力的标准应该包括具体的教学技能水平,以及在一些教学竞赛当中的表现[22],这也分别被纳入了本研究当中的“师范特质”和“素质拓展”维度。有研究强调,大学生讨论和参与政治生活,行使个人政治权利的情况,是衡量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重要标准。[23]因而本研究将相关问题纳入了本研究当中的“政治参与”维度。与此同时,本研究还结合师范生群体的生活实际,制纳入了更为细致的衡量标准,例如“专业提升”维度当中的科研成果等。在充分整合了已有研究成果当中的监测指标,编制了初步的问卷后,研究者采用德尔菲法,咨询了4位教师教育领域专家的意见,对问卷内容进行了多次修订,最终形成了包括学业表现、政治参与、素质拓展、专业提升、师范特质等五大维度的学生自评问卷,通过专业成绩、奖学金情况、志愿服务、专业认同等具体的观测指标,对师范生的教育产出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见表1)。

表1 师范生教育产出的监测指标

(二)研究数据

在实证调查阶段,通过对部分师范院校采用目的抽样的方式,累计发放并成功回收733份问卷,涵盖了多个专业的师范生。在回收问卷后,通过问卷内的验证题目和人工筛查,筛选出有效问卷699份,有效回收率为95.36%。通过SPSS20.0对699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与统计结果显示当前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927,KMO系数为0.884,且巴特利球形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01,表明当前的问卷数据具有较高的说服力。同时,这699份有效问卷包括男生190人、女生509人,与全国范围内师范生的实际性别比例较为接近[2],符合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同时,本研究辅之以观察法与访谈法,对H校和T校两所师范院校的9位师范生分别进行了不少于20分钟的访谈,并对访谈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搜集到了翔实的访谈文本材料。同时,通过对几位师范生日常行为的一些观察,也了解到了一些师范生生活的真实样态。上述质性材料可以更好地对问卷调查进行补充和阐释,从而深刻揭露当前师范生教育产出的相关问题,为师范生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四、研究结论

1.师范生女生的教育产出总体上显著高于男生。有研究指出,高等教育阶段各级奖学金获得者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24],因而得出了师范生男生全面落后于女生的推断。但本研究发现,尽管师范生在奖学金次数、级别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为进一步探讨师范生教育产出方面的性别差异,本研究首先针对量表的总分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女师范生的问卷总分明显高于男师范生,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1);同时,数据显示女生的标准差要显著小于男生,这表明男生的教育产出存在更大的个体差异(见表2)。调研发现,部分院校的男生存在更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即某院校某师范专业的男生有的整体表现突出,但也存在诸多“学业预警”甚至延迟毕业的情况,进一步解释了分析结果。然而,并不能就此得出师范生存在明显的男孩危机,因为总体表现的落后并不意味着男生在各方面都面临着危机,女生同样也有需要提升的具体方面。

表2 师范生总体教育产出的性别差异

2.师范生女生在学业表现方面的教育产出整体优于男生。作为高校评价学生最基础、最核心的指标和要素,学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了其日后的发展水平。如表3对于师范生而言,女生的专业平均排名、综合测评平均排名分别比男生的量表得分高出0.51和0.43,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1)。与此同时,女生的平均成绩排名(p<0.01)和综合测评排名(p<0.05)也要显著高于男生(见表3)。特别是在不及格科目方面,女生表现也显著优于男生(p<0.01)。甚至部分班级只有男生存在挂科现象,男生似乎也被贴上了“学习不努力”“容易挂科”的标签。但要指出的是,这并不代表其全面落后。通过对比英语等级成绩发现,女生的整体表现要更好但并不具有悬殊的差异,特别是大学生英语六级或英语专业八级的性别差异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奖学金获得方面,男生获得奖学金的平均次数要比女生高出0.09,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也揭示了男生在某些方面的表现更为出色。特别是高达30.52%的男生擅长实践操作类型的科目,远高于女生11.59%的占比,这或解释了部分男生是依靠操作技能方面的优势在奖学金评选当中不落下风。

表3 师范生学业表现教育产出的性别差异

3.师范生政治参与方面的教育产出不存在较为悬殊的性别差异。从表4数据来看,师范生在政治参与方面的教育产出,并不存在较为悬殊的两性差异,但男生在政治参与方面的教育产出要略好于女生。特别是在“与他人谈论社会时事政治”方面的得分3.46更是显著高于女生2.64(p<0.01)。而参与学代会等行使自身政治权利方面的三级监测指标,男生都有着更好的表现。但有意思的是,在政治参与意愿方面,女生的意愿更强烈,特别是在参与学生工作方面的意愿显著高于男生(p<0.01),但在学生工作等岗位上并未占据绝对的优势。分管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具备“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等品质的男生,因此可能会对男生放低标准,便于男生能够成功竞选。特别是男生稀缺的师范院校,男生的出现也更能吸引分管老师以及各位学生代表的注意,从而使得男生有更多机会成为核心学生干部。但这也暴露出部分师范院校或存在为了“两性平等”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男生降低隐性标准的潜在风险,需要高校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进一步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表4 师范生政治参与教育产出的性别差异

4.师范生女生在素质拓展方面的教育产出更优秀,但不具备压倒性优势。高校的各种评价体系都凸显了对师范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要求。从表5数据来看,在素质拓展这一维度下的教育产出,女生的参与意愿和表现都更为突出。女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的频率与意愿都要高于男生(p<0.05),尤其是女生参与额外课程的频率,以及参与志愿服务、实践实习、修读双学位方面的意愿均高于男生,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1)。这表明女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在奉献社会的活动中,在修读双学位、积极实习的体验中,有效增进了自身的教育产出,具备更高的综合素养。但要强调的是,女生在此维度下的各项得分并不具有压倒性优势,尤其是计算机等技能等级证书,以及一些竞赛获奖方面,男生的教育产出甚至要高于女生。这也与前文男生更为擅长操作技能类的科目和竞赛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男生依然存在个人发展的闪光点,需要师范生培养单位高度重视,对其开展更为个性化的培养。

表5 师范生素质拓展教育产出的性别差异

5.师范生女生在专业提升方面的教育产出显著高于男生。“教师就是研究者”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因而对师范生的培养也要关注其科研创新能力及读研深造的潜质。表6数据分析表明,女生更早意识到了科研创新(p<0.05)以及读研深造(p<0.01)等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对自身科研思维、素养、成果的自评量表当中,两性群体的差异并不明显,但女生对自身读研潜质的判断仍要显著高于男生。可见,在进一步提升自身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攻读硕士研究生以获得扎实学识方面,女生表现更胜一筹,但在最终取得的科研成果数量等三级检测指标方面,稍稍落后于男生。这或与男生更擅长操作技能类项目有关,也可能与男生更容易在班集体当中得到关注,因而成为自身发展的有益资源和优势。

表6 师范生专业提升教育产出的性别差异

6.师范生女生在教育情怀方面的教育产出有显著优势,师范技能方面的教育产出两性差异不显著(见表7)。师范特质作为区别于其他大学生的一大特征,其对师范生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这既包括教学技能等硬指标,也包括教育情怀方面的人文积淀。在教育情怀方面的教育产出,女生显著优于男生,特别是成为乡村教师意愿更强,更认同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也与前文女生更愿意奉献社会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也与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职业期望和刻板印象存在一定联系。但在教育技能方面的教育产出,女生并不具备显著优势。首先,在教育研究能力、班级管理方面的得分,女生分别比男师范生高出0.35和0.37,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其次,男生在教育技术运用方面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女生(p<0.01),这也与前文男生更擅长应用操作类课程学习的研究结果相契合。最后,在表达技能、教学设计、说课评课方面的水平,不同性别群体之间几乎不存在差异。因此总的来说,在教育技能方面的教育产出不存在非常突出的两性差异,男女生具备各自的优势。

表7 师范生师范特质教育产出的性别差异

五、讨论与建议

(一)师范生教育产出性别差异的讨论

1.师范生的考核方式,使得女生在学业表现上拥有更高的教育产出。当前带有“应试教育”倾向的考核方式,会对学生教育产出产生重要影响。死板僵化的考试制度过于强调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也是造成女生学业成绩优于男生的原因。[4]在高等教育阶段,这些现象也广泛存在。特别是在追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内容空洞乏味、考核形式化的课程[25],对学生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过分强调陈述性知识、考核形式单一的课程,也更有利于擅长记忆背诵的女师范生在考核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师范生的培养方案当中具体描述,还是各课程的最终考核形式,都有大量需要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强调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是记忆的准确度。特别是教育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为了标准化的考核,也大多异化为“死记硬背”的考核方式。有多位师范生表示“上课就是比拼记忆力,并没有太多能力上的提升”。结合量化分析的结果,男生更擅长操作技能类的科目和内容,但在当下的考核体系之下鲜有取得优异成绩的机会,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何当前的师范生群体当中女生的学业表现尤其是专业课的平均成绩要显著高于男生。

2.受“同辈效应”的影响,会加剧师范生教育产出的性别差异。同辈群体间的相互影响,对个体在教育等方面的表现具有深远影响。[26]在高等教育场域当中,学生之间往往存在多元的“圈子”,不同圈子之间也有着不同的同辈效应,对个体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基础教育阶段“同辈效应”会让女性显著受益。[27]在当前师范院校育人体系存在考核形式化、简单化等问题的情况下,部分男生的专业认同感、教育情怀等有待提升,不少男生愈发贪图享乐,不愿刻苦学习[25],形成了不利于追求上进的宿舍文化,这一现象在师范生当中也频频出现。而女生在当前的考核体系当中更容易处于优势,更容易从“同辈效应”中获益,互相激励、奋发向上,从而进一步拉大了男女生之间教育产出的差距。有男生提到“我们宿舍平时都打游戏不学习,慢慢地也影响到了我自己的学习习惯”。而有女生指出“我们宿舍有几个同学一直在参加学生会和各种竞赛,其他不想参与的同学后面慢慢也一起加入了”。特别是量化分析的部分可以发现,女生的标准差更小,即个体间的教育产出差异较小,更容易形成正向的“朋辈效应”和竞争氛围。而存在部分教育产出两极分化的男生群体,则可能更容易受到一些“后进群体”的影响,形成较为负面的“朋辈文化”。在“朋辈效应”的影响之下,又进一步加剧了当前师范生教育产出的性别差异。

3.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对于师范生的教育产出具有一定影响。当代社会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刻板印象——女性具有“耐心”“爱心”等特质,教师职业虽然收入较低但十分稳定,所以教师职业往往被认为是女性的理想工作。男生通常被认为更具“创造力”“毅力”“沉稳”等品质,更应该从事研发等能够取得高薪的工作。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女师范生相对更加认同自己今后从事的教育行业,从而更具教育情怀,驱使自身更加努力;而男生对于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等并不满意,这就导致了男生对于一些有利于帮助自身从事教师行业的课外拓展性活动不太积极,降低了自身的教育产出水平。特别是有男生提到“教师收入太低了,所以我毕业后并不想从事教育行业,因为没有必要在专业课上花费太多精力”,更凸显了社会文化和刻板印象对师范生教育产出的性别差异影响。另一方面,女生更倾向于选择教师职业,但并不代表其就一定可以如愿就职。研究指出,当今社会男性在就业率、起薪等方面高于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男性缺乏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学业成绩相对落后于女性。[28]在竞聘一线教师岗位时,部分单位会专门设置男教师岗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男生的竞争压力,使得部分男生缺乏就业焦虑和担忧,不会像女生那样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女生为了避免处于被动地位,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从而使得自身的教育产出高于男生。

(二)针对师范生教育产出性别差异的建议

性别差异对于师范生的教育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女生的教育产出整体而言要高于男生,但简单地认为师范生当中存在“男孩危机”是有失偏颇的。即便当前女生拥有更为出色的整体表现,但在部分三级指标上男生的表现更为突出。本研究的价值在于通过更为系统化、精细化、全面化的三级监测指标体系,对师范生教育产出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为深刻剖析师范生的性别议题提供了经验和客观依据。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师范生中的不同群体都有着各自的发展困境。因此,一方面师范生培养单位应该针对不同师范生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式,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这既需要教师适时介入与指导,及时发现并引导师范生解决成长发展当中的各种问题[29],同时也需要建构多元化、重过程的师范生培养和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参与和表现,特别是合作开展相关任务的能力[30],从而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育产出。而另一方面,对师范生自身来说,更应该早日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在教师和朋辈的帮助下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教育产出,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提供更多主动权和内在优势。面对这一社会存在,我们更应该进行科学研究与正确的宣传引导,促进两性师范生积极探索发展道路,提高教育产出,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师范生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