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脂膏治疗颈动脉硬化伴易损斑块患者的有效性研究

2024-01-13丁颖颖袁建兴章晓伟吴晓新

系统医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易损颈动脉证候

丁颖颖,袁建兴,章晓伟,吴晓新

1.如皋市中医院脑病科,江苏南通 226500;2.如皋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江苏南通 226500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tic, CAS)是全身动脉硬化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颈动脉粥样硬化除导致占位性管腔狭窄外,斑块内部成分异常还易导致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这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也是最重要的病因。治疗颈动脉斑块能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治疗重点在于合理有效的临床干预,如强化降脂治疗增加易损斑块的稳定性,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率。目前西医学上稳定颈动脉斑块仍以他汀类药物为主,但是他汀类药物长期服用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探寻切实有效的中药制剂迫在眉睫[1]。颈动脉斑块根据其临床症状,中医上将其归纳为“中风”“眩晕”“偏枯”等范畴。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为痰瘀致病学说和毒邪致病学说,且在颈动脉斑块的病变过程中,各病因并非绝对独立存在,临床上往往出现相互兼夹或转化的状况[2-3]。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研究选取2022 年1 月—2023 年8 月如皋市中医院收治的82 例证属湿热瘀组证的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脑病科收治的证属湿热瘀阻证的82例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将入选患者按门诊号最后位数字的奇偶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中男23 例,女18 例;年龄42~79 岁,平均(52.2±4.1)岁。对照组中男21 例,女20 例;年龄40~80 岁,平均(53.3±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基于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的《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2017)年》[4]以及2003 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公布的超声诊断标准[5]:①颈动脉内膜增厚:厚度>1.0 mm;②斑块:厚度>1.5 mm。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中湿热瘀阻证诊断标准[6],自拟标准如下:①上焦:症见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倦怠乏力;②中焦:症见身体酸重、口渴、纳呆;③下焦:症见尿黄、大便黏或滞排便不爽、带下多而黏或色黄气臭、月经紫暗或夹块;④舌脉:舌颜色为紫暗,瘀斑苔脉弦滑。

满足上述①、②、③中任一项加上第④项即可诊断湿热瘀阻证。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基于西医与中医诊断标准确诊;年龄范围40~80 岁;入组前未经服药治疗;知情且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患者;伴有消化道溃疡患者;易过敏体质的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干预。选择瑞舒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 080669;规格:5 mg/片),10 mg/d,1次/d。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降脂膏。基本组方如下:生牡蛎200 g、柴胡75 g、丹参150 g、熟大黄75 g、生白芍100 g、荷叶150 g、山楂150 g、生白术100 g、桃仁100 g、生黄芪150 g、生黄芩150 g、五味子100 g、三七150 g、鬼箭羽150 g、蜂蜜200 g。早晚各服20 g。两组疗程均为3 个月。

1.5 观察指标

颈动脉超声指标:①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②斑块面积与厚度;③斑块最厚处收缩期血流最大速度(Vmax);④舒张期血流最小速度(Vmin);⑤血流的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

血清学相关指标:①血清炎性指标:超敏C 反应蛋白;②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脂蛋白a;③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比(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D-二聚体;④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

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指标:测量斑块的CT 值(hounsfiled unit, HU)。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参照2008 年中华医学会《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自拟的湿热瘀阻证诊断标准,制定积分量表评分,将次症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1、2、3 分;主症按无、轻、中、重度计0、2、4、6 分;舌、脉不正常1 分;正常0 分;总分35 分,分数越低代表症状越轻[7]。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指标比较

颈动脉超声显示,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指标对比(±s)

?

2.2 两组患者血清学相关指标比较

2.2.1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指标及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组血清炎性指标及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血脂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血脂水平比较(±s)

?

2.2.2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 治疗组各项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s)

?

2.2.3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U/L]

表4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U/L]

?

2.3 两组患者CTA 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组的CTA 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CTA 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CTA 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易损斑块的典型特点为稳定性较差,易发生破裂,可以继发发展为血栓,是导致不良心脑血管的风险因素[8]。临床治疗中,由于他汀类药物可能会造成血凝、肝功能、肌酶谱等异常,故使用受到一些限制[9]。因此,开发不良反应少且效果明显、可以稳定斑块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

中医虽无“粥样硬化”及“易损斑块”等概念,但基于症状归为“痰浊”“胸痹”等病。有学者提出此病可以归入“脉痹”范畴。目前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痰瘀致病学说。认为颈动脉斑块的病机为本体有虚,因患者脾肾不足外邪入侵。②毒邪致病学说:有研究认为“毒、瘀致易损斑块”[2],提出“毒”是在“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两者的共同结果导致了斑块的易损性[10-12]。

降脂膏为本院协定膏方,方中牡蛎的作用为软坚散结;加以丹参、桃仁、三七有助于活血通脉;黄芪在益气方面效果独特,还可以活血行血;柴胡疏肝理气;大黄活血化瘀;山楂消食化积;荷叶清热化湿,有利于祛脂降浊;白术燥湿化痰;五味子补肾益精;白芍柔肝敛阴,以上诸药合用可以实现化痰活血。本研究表明,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超声指标、血清学相关指标、CTA 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此方法具有可行性。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13.43±1.4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7.89±1.67)分(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DL-C 水平(1.37±0.19)mmol/L、TC 水平(3.47±0.31)mmol/L 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文献指出,用中药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中医证候[13-15]。许多中医专家倡导: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可以发挥中医药的优势[16]。彭婉慧等[17]研究表明,血脂康胶囊的应用具有可行性,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LDL-C 水平分别为(3.12±1.14)、(2.06±0.72)mmol/L;HDL-C 水平分别为(1.15±0.32)、(1.33±0.42)mmol/L;TC 水平分别为(5.34±1.41)、(4.86±1.27)mmol/L;斑块评分分别为(5.12±0.74)、(4.03±0.85)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分别为(1.38±0.52)、(1.14±0.47)cm2;颈动脉斑块厚度分别为(20.24±6.64)、(13.13±5.20)mm(P<0.05)。王南丁等[18]研究表明,治疗3 个月后和治疗6 个月后,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消失率(71.25%)高于对照组(65.98%)(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针对颈动脉硬化伴易损斑块患者,采用降脂膏治疗可以保证效果,体现出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易损颈动脉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更正声明
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疗效
更正声明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