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荔枝用杀虫剂登记产品现状及分析
2024-01-12池艳艳董易之陈炳旭
池艳艳,董易之,姚 琼,陈炳旭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果蔬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荔枝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亚热带水果,果皮红亮、口味鲜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我国是世界荔枝第一生产大国,现有荔枝种植面积55万hm2,约占世界总面积的80%[1],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四川等省,我国荔枝产量一般在250~300万t之间[2]。荔枝产业已成为一些区域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3]。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扩大和不同熟期品种的混种,荔枝害虫发生日益频繁,为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荔枝产量和品质的因素。荔枝害虫种类很多,据统计有200多种[4],我国为害荔枝的主要害虫有荔枝蒂蛀虫、荔枝蝽、荔枝瘿螨、尺蛾、卷叶蛾等。作为有效解决作物虫害的重要农业投入品,杀虫剂成为了荔枝产业的必备品,而农药登记是农药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关口。因此,本文统计分析了中国农药信息网在荔枝上登记的杀虫剂信息,梳理了当前在荔枝上登记的杀虫剂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荔枝虫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已获登记的荔枝用杀虫剂
1.1 产品情况 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2023年7月11日,登记在荔枝上且在有效期内的杀虫剂品种共49个,其中单剂有28个,混剂有21个,分别占登记总数的57.14%和42.86%。28个单剂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登记数量最多,为12个,其次是毒死蜱4个,溴氰菊酯、除虫脲、氯虫苯甲酰胺产品各3个,敌百虫、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均仅1个产品。21个复配制剂中,仅氯氰·毒死蜱复配产品达9个,占比42.86%,其中毒死蜱:氯氰菊酯10∶1比例复配的产品为8个,其次高氯·三唑磷3个产品,氯氰·马拉松、高氯·虱螨脲、联苯·除虫脲、氯氟·虱螨脲、阿维·氯苯酰各1个产品。49个杀虫剂产品中共涉及有效成分15个,主要分为5大类(表1)。
表1 已获登记的荔枝用杀虫剂
1.1.1 有机磷类 这类农药登记有效成分共计5个,登记产品22个,占登记杀虫剂总数的44.90%,其中单剂5个,混剂17个,混剂涉及配方组合5个。登记数量最多的是毒死蜱,达15个,其中单剂4个混剂11个,以与氯氰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配,登记数量分别为9个、2个。
1.1.2 拟除虫菊酯类 这类农药登记有效成分共计6个,登记产品37个,占登记杀虫剂总数的75.51%,其中单剂17个,混剂20个,混剂涉及配方组合8个。登记数量最多的是高效氯氟氰菊酯,12个产品为单剂,1个复配产品即19%高效氯氟氰菊酯·虱螨脲悬浮剂;其次是氯氰菊酯10个,均为混剂,以与毒死蜱或马拉硫磷混配,登记数量分别为9个、1个。高效氯氰菊酯登记数量为9个,单剂1个,混剂8个,与三唑磷、毒死蜱、辛硫磷、虱螨脲混配产品分别为3、2、2、1个。
1.1.3 昆虫生长调节剂 这类农药有效成分登记共计2个,登记产品6个,占登记杀虫剂总数的12.24%,其中单剂3个,混剂3个,混剂涉及配方组合3个。除虫脲登记产品4个,单剂3个,与联苯菊酯混配1个;虱螨脲登记产品2个,与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混配各1个产品。登记防治荔枝蒂蛀虫的除虫脲、虱螨脲均属于苯甲酰脲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使幼虫在蜕皮时不能形成新表皮,导致虫体成畸形而死亡。
1.1.4 酰胺类 这类农药有效成分登记4个,3个产品为单剂,1个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复配产品。氯虫苯甲酰胺是杜邦(现科迪华)研发的一种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作用于鱼尼丁受体,通过激活受体内钙通道而使得细胞内钙离子大量释放,引起害虫肌肉调节功能衰退,进而使得害虫停止取食,最终死亡[5,6]。2021年美国富美实公司的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在我国首次登记防治荔枝蒂蛀虫,2022年12月30日美国富美实公司和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增加荔枝树蒂蛀虫为其防治对象,2023年6月21日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的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对象扩增荔枝蒂蛀虫。
1.1.5 生物源 这类农药仅登记1个有效成分(阿维菌素)和1个产品(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
1.2 剂型和毒性分析 根据《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GB/T 19378-2017)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制定了134种农药剂型名称和代码。荔枝上现有登记农药涉及的剂型共3种(图1),分别为乳油、悬浮剂和可溶粉剂,3种剂型的登记产品数量分别为39、9、1个,占比分别为79.59%、18.37%、2.04%。在登记的杀虫剂中,中等毒品种32个,占登记总数的65.31%,低毒产品14个,占比28.57%,微毒产品3个,占比6.12%(图2)。
图1 我国荔枝用登记杀虫剂的剂型分析
图2 我国荔枝用登记杀虫剂的毒性分析
1.3 防治对象分析 目前登记的杀虫剂产品防治靶标包括蒂蛀虫、蝽蟓、卷叶虫3种,其中蒂蛀虫登记产品37个,蝽蟓登记产品18个,卷叶虫的登记产品仅2个(均为高氯·辛硫磷复配),同时登记蒂蛀虫和蝽蟓的药剂8个,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单剂7个和顺式氯氰菊酯单剂1个。
1.4 生产企业分析 目前登记的49个杀虫剂产品涉及42个生产企业,其中广东大丰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登记产品数量最多3个,美国富美实公司、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个企业登记产品数量分别为2个,剩余的36个企业仅登记1个产品。
2 我国荔枝用登记农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分析我国登记在荔枝上的杀虫剂不难发现,农药有效成分单一、药剂同质化严重。仅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单剂及其混剂登记数量达28个,占登记杀虫剂总数的57.14%,近5年来登记在荔枝上的新增杀虫剂仅有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苯酰、高氯·虱螨脲和联苯·除虫脲4个。这不仅影响农药的轮换使用,有利于抗药性发展,易造成残留超标,还可影响登记产品毒性报告,造成中等毒产品占比65.31%的尴尬境地。第二,登记产品的环保剂型较少,如前所述,荔枝上的登记杀虫剂仅有3种剂型,而乳油产品高达39个,占比79.59%,这表明传统剂型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第三,目前荔枝上登记的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荔枝蒂蛀虫、荔枝蝽,而卷叶虫仅有2个产品,其他几种害虫如吸果夜蛾、尺蛾、荔枝瘿螨等尚无登记药剂。
现阶段我国农药登记的主体是农药生产企业,而受农药登记成本高、收回成本周期长、非登记农药未得到有效监管等多因素的影响,众多农药生产企业在荔枝用药登记方面积极性较低,这会导致登记靶标有限、商品同质化严重,造成生产中防治药剂短缺甚至无药可用。一旦没有药剂登记的虫害严重发生时则生产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超范围用药的现象。受商品同质化严重、登记产品有限的影响,难以做到科学混配、合理轮换,害虫抗药性严重,则进一步加剧或推动种植户使用未登记杀虫剂或超量使用登记杀虫剂来防治害虫。王运儒等[7]对广西荔枝主产区的49份样品检测出16种残留杀虫剂品种,其中仅3种为荔枝上登记药剂,其余13种均未登记,并且还发现有样品中登记杀虫剂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残留超标。李海等[8]对茂名地区44批次荔枝样品进行检,检出毒死蜱、氯氟氰菊酯、丙溴磷、啶虫脒、氯虫苯甲酰胺、灭幼脲、噻虫胺7种农药,其中丙溴磷、啶虫脒、灭幼脲、噻虫胺均未在荔枝上登记。彭茂民等[9]检测100个荔枝样品中63个样品农残超标,此外还检测出灭幼脲、吡虫啉、噻虫胺、四氯虫酰胺、虫螨腈、丙溴磷、氟铃脲、甲氰菊酯、茚虫威、联苯菊酯、啶虫脒、吡丙醚、噻虫嗪、灭多威等14种未登记杀虫剂成分。
鉴于我国荔枝用杀虫剂登记现状和实际生产情况,结合害虫防治策略,建议充分挖掘处于“沉默”状态的有效成分,加快多类型杀虫剂的登记步伐,加强新有效成分的研发和创制,真正实现生产上的选择多样性。为加快推进农药登记,可对生产企业扩登荔枝的产品推出费用减免或快速审核等相关政策,也可鼓励科研院校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据报道,噻虫嗪、啶虫脒、呋虫胺等新烟碱类药剂对荔枝蒂蛀虫和荔枝蝽均有较好的田间防效[10],辛硫磷、丁醚脲、氟啶虫胺腈3种药剂对荔枝蝽具有较高的毒力和田间防效[11]。其次,建议对登记多年的药剂开展农药登记再评价,严格控制相似产品的登记数量。此外,建议积极鼓励农药技术创新,推进环境友好型剂型研制,不断开展多种害虫的药剂登记。
3 总结
当前,我国荔枝用登记杀虫剂产品存在有效成分单一、同质化严重、环保剂型及防治对象不足、低毒及微毒产品较少等问题,建议进一步调整杀虫剂登记产品结构、开展农药登记再评价、推进农药剂型优化、扩增农药登记对象,以期为我国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