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取而代之者众?

2024-01-12李昌鹏

湖南文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鬼影周宁画师

李昌鹏

1990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作家海漄,在2023年以一篇《时空画师》获得“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之一的雨果奖,成名于一夜之间。有作品在国际上获大奖,笔者在第一时间找来阅读,读后认为,海漄的同行或可为此感到高兴。《时空画师》获奖再度展现出类型文艺“草莽英雄逐鹿天下”的特点,写到《时空画师》这样就能获大奖,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科幻作家努努力,可取而代之者众?笔者借谈类型小说《时空画师》,把这些年对大众文艺的思索一并抛出,就教于方家。

《时空画师》在故事层面似已讲圆,但缺少由人物设置延伸为故事的内在自洽。

海漄试图通过什么手段把故事讲圆?他似擅以增加新人物、新故事,来推动情节,来圆前面写的旧内容,直到故事看起来似已说得通。读《时空画师》的开头,笔者已觉窥到上述端倪。作品的起始部分,海漄大致这么写:

雨夜巡逻的院工老李,发现故宫有鬼影。他报警后,警察周宁前往事发处,未能获得线索。故事写到这里,能否继续调查下去成了问题,海漄的手段是补充另一个人物——年轻的女古画修复师陈雯。她曾两度在纸上遇见类似的鬼影,老李报警系陈雯所劝。有第二人曾目击鬼影,于是周宁继续查了下去。

小说这样开头让笔者感到惊艳,里面有故宫——典型的中国文化背景,里面的人物有年轻的女古画修复师,有追求真相的调查者,这种设置隐约对标《卢浮魅影》《达·芬奇密码》,对读者而言是颇具吸引力的。它在暗示读者,这个故事可能和灵异、文化、侦破、穿越等有关。集合众多类型的作品,我们可称之为“聚合物”。聚合物可以同时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喜欢侦破小说的去看侦破,喜欢穿越小说的去看穿越,不一而足。《卢浮魅影》《达·芬奇密码》是和《时空画师》同类型的聚合物。我们知道《红楼梦》也是聚合物,它的开头暗示读者,这部小说可能和神魔、官场、情爱等有关。

可细一琢磨,笔者却发现《时空画师》中的报警者似有比院工老李更好的人选。

陈雯两度遇见鬼影,因而在叙事功能上,年轻的女古画修复师完全可以替代老院工成为那个报警的人。陈雯的师父不相信陈雯所说的鬼影真存在,作为被怀疑者的陈雯,她主动报警求证符合逻辑。此外,陈雯和师父之间有过关于鬼影的沟通,因而这位师父也具有替代院工老李遇见鬼影并报警的书写可能。如果将陈雯的师父设置为报警者,能减少小说中的人物,让人物关系变得更为立体和集中。人物关系的立体化及复杂化,常常为塑造立体复杂的人物形象服务。院工老李是多余的,作家海漄在后来的行文中也舍弃了这个人物。

越往后读,笔者越发现,《时空画师》里的人物,有不少像是赘疣,这些人物的形象无法在复杂关系中展现,他们只能成为单薄、简单的扁平人物。如果联系后文,最佳的报警者应该是故宫的领导。故宫的领导几次听说院内有鬼影,应该会为文物安全担忧,装神弄鬼者在领导心里便可能是窃贼。这样一来,小说的逻辑将出现变化,周宁不可能随便放弃调查。故事将变成周宁一心想解开鬼影的奥秘。这会让周宁更像主角——主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也要解决问题——这样的人才更像主角,而在现有故事中周宁大部分情形下是一个被动者。

无论选择前面提到的哪个人物作为报警者,周宁继续调查鬼影的理由,都不是难以处理的写作问题。海漄从院工老李写起,显得颇为随意。等没法写下去了,加新人物以及新故事来圆前面的故事,这种做法也显得随意,显得稚拙。用这种办法编织故事,故事容易编得无穷无尽,因为收尾会变得很难——故事的整体会因缺乏内在统一,收拢时不是这里有问题就会那里有问题。

或许是因为报警者选取的失误,导致小说结尾难,也导致开头冗长。我们知道,这是一篇两万二千字的小说,短篇的开头写得这么铺张浪费——有多余的人物,而且反复写鬼影出现,这是违背精炼原则的。一定要反复写鬼影出现,也得写得有层次感吧?简单重复是没必要的。作为艺术品,短篇小说《时空画师》拥有一个“奢华”的开头,这是糟糕的。短篇小说空间小,长篇小说回旋余地大。《红楼梦》的开头,先讲神话故事再讲贾雨村的故事,然后才开始动真章——写贾府的人和事,读来有曲径通幽之感。给读者这种感觉的原因是《红楼梦》的开头在整个篇幅中不算长。《时空画师》篇幅小,它的开头便显得长了,读来会觉得这个开头虚晃一枪,没必要。

随后,作家海漄写周宁在调查鬼影的过程中,被鬼影附体,接着遭遇车祸昏迷。周宁的妻子和陈雯想帮助周宁苏醒。在叙写这段故事的过程中,《时空画师》新出现过以下人物:警局局长、皮肤科主任医师、周宁的妻子、周宁的母亲等。这些人物虽不是为了让前面的故事变圆,但情节铺展需要他们,场景需要他们。除周宁的妻子和陈雯有较多呈现,其余的人物在作品内出现后马上消失,面目模糊。这种面目模糊的人物,可以是任何人,只是故事场景需要有人顶着某个身份,应景而来。在文学形象塑造中,有“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的说法,《时空画师》中的这些人物,则是在某种环境下的非典型人物形象,其作为文学形象的价值将遭受质疑。

鬼影是什么?故事需要解开这个悬念,才能收得尾。海漄解开悬念的方式是突然宕开一笔,从当代写到宋代,写赵希孟的故事——又是通过增加人物和故事(但此处海漄应是早有布局,而非临时随意而为)的方式来圆场。赵希孟与兄长的关系,兄长与太师的关系,兄长与皇上的关系,赵希孟与太师之间的关系,赵希孟与皇上的关系,太师与皇上之间的关系,这四个人物的六组关系,构成一张网,因而四个人物的情感、形象立体丰富,跃然纸上——哪怕赵希孟的这位兄长在故事中着墨并不多。

在作家海漄的《时空畫师》中,赵希孟从小患有离魂症,这不是病,而是一种可以进入高维度空间的异能。赵希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这故宫里的鬼影正是赵希孟投下的幻影——鬼影之谜被破解。故事看起来圆了,但更大的问题来了。赵希孟既然具有如此异能,他在命运中为何会如此被动?他唯一主动的选择是画《千里饿殍图》,他为昏君献上此图却无力阻止百姓为昏君、奸相陪葬。一个异能者,改变命运的时机何其多,哪怕他只是装神弄鬼。在高维空间来去自如的他,可能在现实中受制于人?作家海漄为赵希孟设置异能,赵希孟的异能却只能用在绘画上,这个逻辑对于人物自身而言,笔者觉得似难自洽。

相关资料显示,雨果奖评奖不仅仅由评委投票,还吸纳读者的投票,以公正著称。如果笔者之前对作品的判断皆正确,那将得到一个让笔者震惊的结论:写类型文学作品,质量并不需要写到太高,便可让作者扬名立万!即便笔者对作品的判断皆正确,那也是:作家海漄尚年轻,便已成为业内翘楚,更好的作品问世当是未来可期。

这些年来,许多类型文艺作品被受众追捧,笔者却想不明白原因,这正是写此文的动因——希望向有识之士求教。据说,有人曾把经典文学作品放在网络文学平台,让经典文学和类型文学同时成为付费阅读的对象,结果点击量高的依旧是类型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依旧“门前冷落车马稀”。还有消息称,中国的手機竖屏短剧在国外遭到翻拍,尤以“霸道总裁爱上我”这种类型片备受青睐。中国影视界人士苦心经营多年,最后竟以短剧的形态“出海”,这肯定是令人诧异的大众文化现象。短剧多为类型片,国外投资者照搬翻拍,火爆的状态从中国延续至外国,国外翻拍者竟也赚得盆满钵满。

短剧火爆中外,网红写手日进斗金,这样的现实逼迫笔者思考:一是,精英文艺无法让数量庞大的普通受众在接受中获得满足;二是,精英文艺无法让受众的普通愿望在接受中获得满足。精英文艺的接受,有着某些受众迈不过去的门槛。低端文艺市场的普通受众,有没有资格获得他们觉得过瘾的产品呢?当然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在文学上,现代白话写作的初衷之一就是让普通人看得懂。从愿望的满足上看,越是低端愿望,在满足它上越具有必须性,因为人可以不听交响乐但不能不吃饭不睡觉。

这样的现实,自能触发人们为纯文学号脉问诊的热切。纯文学作为事业,从业者立志为文学本身的发展贡献毕生才智,不再考虑名利,也不该再对自己或许永远寂寞的事业抱以怨言——事业和产业毕竟不一样。纯文学的事业性和产业化,当然也可以融为一体。作品雅俗共赏,从业的事业性和产业化就能统一。雅俗共赏的作品,历来是出版界的“封神榜”和“印钞机”,同时也是影视圈追捧的大IP。

纯文学写作者多是体制内的职业作家,职业作家是当代文学创作的主力。职业作家不需要考虑写作之外的问题,专事写作,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由于不少人从高校出来后便进文联、作协,长年浸淫在文联、作协等单位,导致他们的生活面相对狭窄。当少有机会身处深入行业外的其他领域,就会受困于象牙塔。受困的职业作家,依旧可以用精致的笔墨,把“一般的生活”写得深入骨髓,把人的情感、性格写得活灵活现,还可以呈现深邃、复杂的人性,但他们的作品无法准确、深入地呈现某个特定的行业——失去独属于“那一个”的背景,读者看见的也只是似曾相识的某类人物及某种人性。

真正的写作者,全都是无人能替代的。

责任编辑:易清华罗小培

猜你喜欢

鬼影周宁画师
LARPing in China
周宁生态茶园
小小画师本领大
敦煌画师,I服了YOU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如何消除胶印“鬼影”?
天才画师创意无眼的逆天3D画
基于单应性矩阵的图像拼接方法的对比分析
萌娃遇上插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