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024-01-12黄锐坚
黄锐坚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而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教学服务的,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那么,如何创新学校德育工作,转变观念、改善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学校管理者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建强教师队伍,提升德育水平
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构建学校德育文化,推进德育工作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需要建立素质过硬、凝聚力强的教师队伍。
学校管理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是政教处,政教处成员的素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推进,乃至整个学校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学校以提高政教处成员的整体素质为重点,增强团队凝聚力,切实做好政教工作。
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为此,学校一直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致力提升其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一方面,加强对班主任的常态化培训,遵循“以专业赢得尊重,以专心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到系列化、层次化、校本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考察,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努力让班主任成为德育工作能手。另一方面,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指导。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根据当前的工作情况,确定新学期开学教育、学生仪容仪表、开展班会课、后进生辅导谈心等各个主题;定期召开学生管理工作研讨会,交流工作中好的做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每学期末,布置班主任对自己一学期以来的工作进行反思总结,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此外,实行双班主任制度,每个班设置正副两位班主任,分工协作,各负其责。这样通过互相学习、内外交流、规范制度、培训指导,使班级管理做到了理念先进、方法科学、内容丰富、操作务实。
二、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整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结合”,“教育的效果要看学校家庭的一致程度,而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如果没有这个一致程度,就会像纸糊的房屋一样,轰然倒塌”。
农村少年儿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强大后备军。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校一直重视家校沟通,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近年来,我们努力打造现代化信息平台,通过校讯通、QQ、微信、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定时家访、约谈家长、电话家访、给家长写信、温馨提示字条提醒等多种途径,积极进行家校沟通,不断改进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等多方面的关系,德育工作顺利推进,教学效果明显。
三、优化校园环境,营造德育氛围
校园环境优美,可以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美化心灵。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近年来,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校园环境的改造。
学校一方面大力改造校园的自然环境,多栽花草树木,做到整洁优美;另一方面着重优化人文环境,把学校的一切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纳入其感知范围,濡染熏陶其身心,收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学校着力改造图书室,添置新读物,提升读书环境;在各楼栋立柱、楼梯间张贴积极向上的名人警句、詩词歌赋。各个班级,利用墙报空间,宣传教育思想,每月更新内容;开设“班级简介”“成长之路”“快乐天地”“班级之星”“奇思妙想”等专栏,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生活、成绩收获、道德建设、能力才艺等各方面的表现。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浓,整体素质也不断提升。
四、开展多彩活动,锻炼学生意志
活动是一个有效的教育载体,可以实现寓教于乐。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受到教育。
每月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开展一次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如:9月为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月,10月为爱国主义教育月,11月为法治安全教育宣传月,3月为学雷锋活动月,5月为理想未来教育月等。
此外,每学年开学初开展一次军训,让学生体验军人的生活,用军人的作风、军人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强化学生遵章守纪的意识;每年定期举行艺术节、运动会,全面展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五、重视心理教育,健全学生人格
教师的心理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对学生开展心理工作。我校提出“既是教师,又是心理医生”的号召,倡议教师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学校现有教师38名,其中有心理学A证的2名,有心理学B证的8名,有心理学C证的23名,剩余5名新入职教师也在积极学习心理学,准备考取相关资质。学校还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举办“教师的心理调节”“如何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等知识讲座,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
学校通过健康教育课、校园广播、橱窗、墙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月组织开展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团建活动,常年开设各种类型的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学校将课外活动的开展融入各项工作,做到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校内和校外有机结合。丰富的活动,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又健全了学生人格,培养了学生健康阳光的心态。
总之,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更是教学工作的保证。每个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德育观,自觉把德育融入每门学科,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