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基地课程开发的推进路径

2024-01-12施晓敏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基地劳动评价

施晓敏

劳动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教学内容无法在教室内、校园中完成。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真实、大任务、综合性、实践性的学习场所,让学生走进真实的劳动现场,有目的、有计划地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完成一定的劳动任务(项目),从而确保劳动教育真实有效。

新乡市从区域劳动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探索系列化、模块化劳动基地实践活动,推进区域劳动教育课程的全面实施,不断拓宽劳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一、开发劳动实践基地

我们基于地域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加强校内外结合、拓宽教育载体,形成多层次、多维度、集群式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发展样态,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教育需求。

1.拓展校外实践基地

新乡地处豫北平原,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不仅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丰富,还是科技部创新型城市,拥有产业创新和自主制造基地。我们聚焦劳动教育核心素养,依托地方优势资源,打造生态农耕体验、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制造实践、未来职业探索等覆盖不同行业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基地完成真实、综合任务,经历完整劳动过程。

2.建好校内实践基地

各中小学结合自身已有的教育资源建立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校校有种植小园、传统工艺小制作坊、家常营养餐饮系列小厨房等实践基地,形成“小而全、小而特”的差异化劳动实践基地。同时,建立健全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

二、研发基地课程框架

对标新课标,我们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领域,统筹校内、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资源,形成具有新乡本土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

1.劳动观塑造

我们以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劳模群体精神学习营地、博物馆、科技馆等地域优势资源为依托,形成由“敬最美劳动者”“讲最美劳动者”“歌最美劳动者”“表最美劳动者”四个模块组成的劳动观塑造课程。

以“敬最美劳动者”为例,新乡市铁路高级中学组织学生来到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太行公仆”吴金印、刘庄原党委书记史来贺、200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张荣锁等劳模事迹,感受劳模身上的责任与担当,交流分享学习感悟。通过“知—讲—写”三个环节,激励学生传承劳模精神,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2.生活型劳动

生活型劳动以生活自理为主线,开发学校和家庭劳动教育基地,从“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电使用与维修”四个模块课程展开,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以“整理与收纳”为例,新乡市和平路小学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课程,一、二年级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学生学会穿鞋子、系红领巾、整理书包等,注重劳动意识的启蒙。三、四年级围绕“争当内务小能手”,让学生学会叠被子、收纳玩具、整理班级图书角等,做到收纳有方法、整理有条理,注重劳动习惯的养成。五、六年级围绕“我是劳动小达人”,让学生学会清理不用的玩具或衣物、处置用过的教科书或练习本等,注重劳动能力的提升。新乡市二十二中围绕“我是小主人”,开展书香校园我创建、美丽房间我装扮、最美教室我创造项目活动,让学生运用整理、收纳的方法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装饰和美化,注重策划思维的培养。

3.生产型劳动

生产型劳动课程围绕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劳动,由“农业生产劳动”“工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模块组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社会生产与劳动过程的关系。

以“农业生产劳动”为例,新乡市红旗区种德小学在校园内开辟“种德植梦园”实践基地,在每年春分、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等节气时,带领学生在实践基地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并用作文、视频、图画等形式记录观察日志。每个班级设置“绿植园”,每个学生在校园中认领一棵绿植,通过培土、浇水、修剪枝丫,体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4.服务型劳动

服务型劳动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为重点,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课程包括“校内岗位体验”“校外职业体验”“特色领域体验”“手拉手接力志愿服务”等四大模块。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工具、技能、知识、设备等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培养其社会公德。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我们基于劳动学科核心素养“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能力、劳动精神” 四个维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横向贯穿社会、家庭和学校,纵向衔接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及方案,让课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采用结果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云平台、电子评价护照、大数据监测等多种手段,将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反馈纳入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将劳动教育成效以及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作为评价当地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参考。

四、构建区域推进机制

搭建市、县(区)、校三级劳动教育课程指导专家网络体系,遴选劳动教育示范县(区)和劳动教育示范校,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采用“课程先行、专项带动、资源研发、培训引领、评价多元”推进机制,准确把握“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何时教,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实践什么、如何实践、哪里实践,评价什么、如何评价、谁来评价”等问题,促进全市行之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

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市、县(区)、校多级师资队伍建设,教研員负责指导本地区课堂教学、课程研发、教学评价和资源开发等,学校劳动教育采用“专职+校内聘任+校外聘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导师兼任”等多种方式,健全教师队伍。将劳动教育纳入国培、省培、市培等教师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贯通和逐级细化,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实践”劳动教育指导教师能力提升及专业成长工程,提升劳动教育教师课程育人能力,保障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基地劳动评价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的基地我的连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