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的唐代藩镇

2024-01-12张国刚

领导文萃 2024年1期
关键词:藩镇势力监察

张国刚

藩镇,在一般读者眼里,几乎成了分裂割据的代名词,一部藩镇史似乎就是混乱割据的历史。那么,藩镇的历史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藩镇又称藩岳、藩翰、藩垣、藩侯,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诗经·大雅·板》就有“价人(勇士)维藩,大师(民众)维垣,大邦维屏,大宗(嫡子)维翰”的说法。潘岳诗有“藩岳作镇,辅我京室”的赞词。韩愈致书凤翔节度使邢君牙亦誉称:“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当时,藩镇乃是形容地方军政机构能够屏藩(保卫)王室(中央)、镇守一方的美称。

唐代的藩镇称作“道”。道的长官为观察使,雄藩重镇的长官又兼节度使,一般的则兼都团练使或防御使。道在名义上是监察区,但实际上已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实体。

秦朝为了有效地统治广土众民,采取了以御史监察郡守的措施,于诸郡皆派监御史。

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后,诸侯国逐渐被削弱、废除,郡县数较秦代增加了近两倍,这样,中央直接统辖郡县便有不少困难,武帝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各置刺史以察郡守,就是为适应这种情况而采取的措施。东汉末年,刺史改州牧(时或并置),州由监察区变成了行政区,出现了州、郡、县三级行政区。

魏晋南北朝时代,在各个分裂政权内部大都实行三级制,天下州郡不胜其多。隋初廢郡存州(炀帝改州为郡),又变成了州、县二级。这样,历史似乎又回到了汉武帝设十三部州以前的情况——由中央直接统领郡县了。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央政府直接统领数百个郡,上千个县,势必要削弱中央统治。于是汉代统治者曾经碰到的问题,又严峻地摆到了唐朝统治者面前。

唐初在这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不时地派使巡省天下,监察州县。但是,统治手段(交通、通信等)既是如此落后,统治疆域与人口又是如此广袤众多,要想有效地施行对全国的统治,在州县之上另立一级机构是势所难免的,唐代的“道”正是这种矛盾运动的产物。

安史之乱是一场旨在推翻李唐王朝的叛乱。战争开始不久,唐朝就丢掉了两京,失去了统筹全局的能力。玄宗在逃往四川的途中下了一道制命,准许所在节镇自募军队,自调兵食,自署官吏。当时在前线鏖战的除以朔方军为首的入援边军外,中原内地也“分命节帅以扼险要”,“其所统之增减离合,随时制宜”。在战争期间,停废了采访使,旋即改置观察处置使,由节度使或都团练使、都防御使兼领,其目的还在于加强所在作战将领的应变能力。

然而除同安史势力激烈搏斗外,整个战争形势还受到其他多种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的制约。

首先是朝廷与前线平叛将领的矛盾。为了控制以朔方军为首的各地平叛军队,朝廷一方面频频更换平叛战争的领导人,另一方面,又大力扶植宦官势力来与之相抗衡。这就大大牵制了唐朝的平叛力量。其次是唐朝中央皇权与宦官及宰相的矛盾。宦官虽然被皇帝扶植起来对付新兴军阀,但当他们的势力膨胀到有逼主之势时,又会与皇帝发生尖锐的冲突。最后,还有唐王朝在肘腋之地与吐蕃、党项的矛盾。

在前线、中央和边疆发生的这些矛盾究竟对藩镇局面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呢?首先是使唐王朝与安史势力的政治斗争逐渐让位于唐朝内部皇权与军将及宦官的斗争;唐王朝与安史势力的军事斗争逐渐让位于唐朝在京西、京北地区与吐蕃、党项的武装抗争。

王夫之认为安史之乱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边疆宿重兵,而中原弛武备,“外强中枵,乱亡之势成矣”。战争后中原藩镇的宿兵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维持了一种内外平衡的均势。总之,唐代藩镇局面的形成是安史之乱及其平定前后各种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和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唐代后期近50个藩镇中,真正割据的主要是河朔型藩镇,宪宗以后,基本上只有河北三镇而已,其余中原、边疆、东南藩镇都是不割据的。东南藩镇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藩镇从武力上巩固关中,而中原藩镇则具有镇遏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唐代藩镇权力是比较大的:一是人事权,即藩镇幕府官员,本道可以自行辟署。二是财政权,即留用本道军费可以自己支配。三是对州县的监察权,即对州县官员的任免黜陟,藩镇具有相当的权力。过去的论者过于强调藩镇权重难制的一面,而忽视中央对藩镇责成事功的一面,不免陷于偏颇。

在用人问题上,藩镇幕府人才济济,辟署制度是起了积极作用的。据统计,安史之乱以后,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宰相有过供职幕府的经历。所以后来的统治者对唐代藩镇得人之盛是称羡不已的。

在财政问题上,唐代实行两税法以后,地方赋税的分配原则是除留足当道军费、官俸及其他办公费用外,多则上供中央,少则由中央补贴。有时中央无法补贴,则让当道“圆融支使”,即自行设法;有时地方在定额赋税之外还有余裕,则通过奖励进奉的形式收归中央。

在对州县官吏的监察上,观察使又称廉帅,监察州县是其本职工作,他们的巡属号称支郡、支州,说明道已经有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的趋势(犹如后世的省)。

唐代完全依赖藩镇势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才得以维持下来,一旦黄巢起义冲垮了这种平衡,唐朝的末日就来临了。总之,我们在理解宋人诟病唐代藩镇“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时,不能仅仅以“权重难制”去认识这一段藩镇的历史,“分裂割据”也未必能概括唐代藩镇问题的全部!

(摘自《唐代藩镇研究》)

猜你喜欢

藩镇势力监察
UP!00后新势力
从“人均”概念看安史之乱前的藩镇自给
批评新势力 桫椤
批评新势力 张定浩
水政监察
智慧监察“行稳”方能“致远”
独立设置“环保警察”促环境监察执法
形塑合法性:王元逵兴兵泽潞原因新论
江西:网上监察“阳光灿烂”
冬日“水润”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