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香”到“响” 推进优质稻米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1-12路凤琴高美凤胡海峰金明弟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闵行稻米粮食

■ 路凤琴 高美凤 胡海峰 金明弟

2022年,闵行区粮食常年种植面积1.6万余亩,百亩以上规模化粮食生产主体28家,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机械化作业率达99.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99.9%、规模化率99%、绿色认证率90%以上。先后获得全国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称号,浦江镇水稻基地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种植业“三品一标”生产基地,闵行大米纳入农业农村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一、坚持三链同构,推进高质量发展

闵行坚持以市场为主导,融合发展,集聚发展,着力生产链、价值链、品牌链三链融合,全面提高粮食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一是重视生产链。从选种入手,规范栽培、加工各环节,实现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六统一”,保证产品品质。二是提升价值链。加强优质稻品种研发推广,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技,推进绿色生产和耕地保护技术,实现优粮优价。三是筑牢品牌链。依托区农技协会,聚合有基础的企业,合力做强“闵田悦禾”区域公共品牌,提高稻米价值,提升“亮苗”“古杰”等一批企业品牌,实现抱团出击,整体发展。

二、强化政策引导,促进生产标准化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惠农政策,政策上鼓励支持粮食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从种粮成本支出、农事作业、投入品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引导性地给予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水稻种植补贴、绿色生产技术推广补贴、农产品质量安全补贴、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土地规模经营补贴等,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并通过资金扶持推动绿色生产技术落地。二是推动品牌化发展,通过品牌建设奖补、争先创优奖补,提高生产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引导生产主体从被动落实到主动出击,积极参与各级农产品展示展销、评比品鉴活动,提高品牌影响力。为保证政策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以稳产、优供为主线,实施“清单+差异化考评”的管理方式,实行差异化考核奖补。将考评等级运用到年度财政补贴中,使生产主体不仅要种,还要好好种,以提高粮食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三、创建产业联盟,引领产业融合发展

自2018年开始,闵行在稳产保供的基础上,开始积极探索从“卖稻谷”向“卖大米”到“卖品牌”的稻米品牌化之路,聚力“闵田悦禾”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着力推进绿色稻米全产业链发展,带动闵行粮食生产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实现稻米产业的良性发展,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民富裕奠定了基础。

(一)调优品种,加快良种培育推广

在稻米产业联盟成立之初,闵行就明确了以种子为核心,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稻米品种,打造闵行大米品牌“种子芯片”,提高稻米品牌附加值,进而促进品种改良进度,形成良性发展。为加快稻米产业化发展,权衡短期和长期发展,闵行从优质品种引进和新品种培育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根据生产条件和种植习惯,不断引进品质优、适口性好、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种,合理安排早、中、晚水稻品种搭配,选用生长期短的国庆稻“松早香1号”、适口性好的中晚熟品种“南粳46”“闵粳366”“松香粳1018”等,确保满足不同时期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区农技中心在水稻品种研发上的特色优势,激发区种子生产企业育种能力,共同研发适合闵行的优良品种。2022年优质杂交稻品种闵优127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再次丰富了闵行大米的品种库。

(二)提升品质,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由零散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变,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结合粮食高质高效创建工作,联盟遴选基础设施齐全、生产技术强、产业化程度高的粮食生产主体,从品种选择、种植管理、保鲜加工、产品销售以及质量追溯入手,建设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优质稻米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内大力推广稻绿轮作、侧深施肥、统防统治、精准施药、减量替代等绿色生产技术,提高肥料、农药利用效率,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面源污染。积极探索虾稻共生种养模式、稻米保鲜技术,先后制定《闵行区优质稻米产业联盟水稻种植生产技术标准及优质米品质标准》《水稻全生育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进一步强化产品保优技术应用,推动中高端精品稻米落地生根。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在全区15家粮食生产基地试点建设物联网,提升智能装备,建设云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实时监测,集成应用气象、土壤、光照、水肥等数据分析;通过神农口袋大数据平台,指导农事生产,实现播种、农药肥料、收获、销售生产的全过程监管,实施“合格证+追溯码”制度,保证联盟稻米“持证上岗、带码上市”,通过扫码就能随时掌握产品的生产信息,倒逼生产者规范生产的同时在消费者心里树立质量硬、靠得住的品牌形象。

(三)打响品牌,提高产品的含金量

采用“公共品牌+企业商标”的母子商标方式,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合力做强区域公共品牌,通过政府和协会层面营造一个大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各自优势,通过政府推、企业拉的方式,实现以大带小,提升一批企业品牌,推动全区稻米产业的升级。一是完成“闵田悦禾”商标注册和区域公共品牌申报,通过广泛征集意见、创意比对,设计品牌LOGO和多款外包装,制作宣传手册、拍摄宣传视频,展现稻米绿色生态生产加工过程,借助丰收节活动,组织品牌发布和授权使用仪式,在今日闵行、上海三农、闵行电视台、闵行三农等媒体平台进行推介宣传。二是拓宽渠道,线上线下齐发力。借助便利的互联网技术,与建行裕农生态园直销平台、拼多多“沪农优品馆”、鱼米之乡合作,拓展“互联网+粮食”销售渠道,推进优粮优销。利用推介销售活动拓展企业团购客户,与闵行米业公司合作开辟柜台拓宽销售渠道。三是打响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知名度是稻米产业发展的关键,考虑到消费者很难从大米外观上直观区分稻米品质的好坏,在购买时更容易受到品牌知名度的影响,为让闵行大米从众多市场品牌中脱颖而出,闵行积极组织生产主体参加国家、市级稻米评比,提高闵行大米含金量和美誉度,充分发挥金牌效应。每年举办区级优质稻米评比品鉴、集中展销活动,集聚区镇两级党建联建力量,组织联盟大米进机关、进公园、进社区,借力丰收节通过插秧、收割等农事体验和农耕文化科普活动,邀请市民直接参与,让市民与地产稻米建立感情纽带,直接连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缩减流通环节和成本,让地产稻米从田间地头直达市民的餐桌,培育一批对闵行稻米信任感强的消费者。

四、以点带面,提升产业成效初现

(一)种植结构实现优化

优质稻米产业联盟是闵行建设的首个农业产业联盟,是闵行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的试点示范。产业联盟的成立,加快了由“卖稻谷”向“卖大米”到“卖品牌”的转变,让闵行稻米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截至2022年闵行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发展至15家,核心生产基地扩大至9852.78亩,占全区总生产面积的60.08%。通过联盟的示范带动,全区水稻种植结构得以优化,形成了适合闵行的早中晚优质品种茬口搭配模式,优质常规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由7%逐步提高至80%,主导品种覆盖率达99%以上,其中重点推广的自主选育优质稻新品种“闵粳366”获得联盟成员的一致好评,并多次在全市稻米评比品鉴中获得殊荣。

(二)绿色生产技术广泛应用

按照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以质量为基,全程实施绿色生产技术,严格落实绿色稻米生产加工管理制度、技术规程,联盟内实现绿色认证率100%。探索有机肥替代、商品有机肥与菜饼肥搭配、水稻全生育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设定严格的准入条件,引导区内有条件的粮食生产主体积极推进绿色生产技术应用,2022年全区粮食高质量绿色生产水平实现100%。

(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组建产业联盟、创立公共品牌有助于闵行区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六统一”,保证了品牌品质,树立了品牌形象,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影响力。近五年,在国家、市、区举办的各项评比品鉴活动中,联盟单位屡次揽获殊荣,获得国家绿博会金奖3个,市级金奖5个、银奖2个、铜奖2个,最受市民欢迎荣誉10个。

(四)经济收益大幅增加

自联盟成立以来,通过“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在联盟单位的示范带动下,农业生产主体的品牌意识不断强化,思想意识得以扭转,越来越多生产主体选择卖稻米。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市民慕名而来,促进了闵行稻米的销售,稻米产业化率由原来的25%提高到66.2%,较常规卖稻谷收益亩均增收约600元,稻米产业的生产水平与市场效益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闵行稻米粮食
珍惜粮食
奇妙的蛋壳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稻米香喷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闵行博物馆之旅
我的粮食梦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
闵行的大数据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