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以“技能立国”理念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4-01-12易舒婷杨思帆

留学 2023年23期
关键词:立国技能型高技能

文_ 易舒婷 杨思帆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最早实现社会转型迈向现代化的国家,以雄厚的综合国力引领世界发展进程100余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垄断地位逐渐丧失,技术技能发展的薄弱成为国家竞争力不足的痛点。20世纪90年代布莱尔政府上台,实施了“技能优先”战略。在历任英国政府的不断努力下,确立了“技能立国”理念,提出了“终身学习”口号,多方面制定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举措,引领英国走向高技能人才培养道路,形成了可供借鉴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略。

“技能立国”的提出

21世纪前后,英国经济垄断地位不断丧失,国内贫富差距加大,失业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二战后英国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处于劣势,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不足,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低级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弱,国内企业生存困难。基于此,英国政府开展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以渐进的政策方式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1997年,布莱尔领导的工党政府执政,为解决国家技能薄弱及“低技能”危机,颁布了《21世纪的技能:实现我们的潜能》白皮书,将教育提升到国家优先发展战略高度,建立了雇主和雇员共同参与的、以需求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制度。这是英国第一个以技能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初步将“技能立国”的理念植入公共认知。

布朗政府则延续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发布了以《世界一流技能:英国实施理查德技能评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还颁布了新的职业资格框架和证书体系,肯定了“学徒制”在重点领域和提高低技能群体技能方面所起的作用;强调将“技能价值”融入文化体系;增强了行业企业的培养培训,通过证书制度解决了“技能立国”理念在政策落实层面的难题,为企业和公民的参与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凭据。

金融危机爆发后,卡梅伦政府意识到现有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满足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英国面临青年失业率高、技能短缺、教育不平等的问题。于是,在“大社会”的执政理念下,政府将“技能型人才”培养视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一方面向弱势群体倾斜资金与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启动高等学徒制中的学位学徒制。英国政府的政策重点从全民技能普及向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转变,深化了“技能立国”理念,将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新战略。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动向

英国进行了10余年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后,社会问题不断得到改善。在“技能立国”理念下初步构建的公民技能发展战略为产业发展培养了高技能人才。然而,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给英国带来了双重冲击:在国际市场上,高昂的人力成本使低端工业产品竞争力降低,进行工业转型、生产高科技产品成为英国的必然选择;在国内,大量外来移民与经济动荡,导致青年就业率低。于是,英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出现了新动向。

一是施行战略改革,优化顶层设计。为应对新工业革命的挑战,英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政策在深化和革新的过程中,以国家顶层设计为依托,进行了战略改革。2016年,特蕾莎·梅政府发布了以《16岁后技能计划》为核心的一系列政策,促进青年接受继续教育或者顺利就业,该政策重新建构了与学术教育系统并行的技术教育系统。学生在16岁后可选择两条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路径—以学院为基础的学术路径、以就业为基础的技术路径,两轨并行且通过“桥梁课程”实现转换,使学生能灵活选择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英国还开展了“T级行动计划”,目的是建立国家技术教育体系。该政策使更多学生参与到技术学习和提升中。在“技能立国”理念下,英国对技能人才培养的短板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每任政府都设置了技术研究小组对国家现状进行调研,促使英国有的放矢地优化和制定技术型人才培养计划。

二是引导雇主参与,明确技能需求。长期以来,英国的现代化学徒制依托于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开展,学徒制的能力标准依靠行业技能委员会开发制定,这导致雇主的参与程度低,所谓的标准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特蕾莎·梅政府在任期内主张将雇主置于行业标准制定的中心地位,在“T级行动计划”中成立学徒制和技术教育学院,下放更多权力给雇主及雇主团体,使他们全程参与学徒制培训标准的制定、颁布和实施环节,逐渐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学徒培养。约翰逊政府上台后,继续秉持“雇主需求核心”政策,公布了《就业技能:终身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白皮书,针对雇主在地方技能培训体系中易受忽视的弊端,以雇主为核心导向制定了“地方技能改进计划”,联结大学及商会,为学习者提供可靠且符合当地市场需要的就业机会。白皮书指出,未来将建成统一的国家标准体系,使用通用标准定义技术课程、资格证书等,这将改变英国技能评定标准冗杂的弊端,明确雇主的核心地位。

三是多元化补助,激发人才培养活力。扭转雇主在培训方面投资不足、鼓励企业参与、主动对存在技能差距的员工进行培训,是英国政府“技能立国”理念下长期的政策目标。特蕾莎·梅政府曾通过《企业法案》从法律层面确定了学徒制的法律地位,依靠强制手段促进了英国企业在学徒制中的参与,又颁布了《学徒制税法案》,强制征收学徒制税,期望通过征收税款向定向纳税的企业提供经费,并限制经费的使用途径,以此提高雇主在培训方面的投资。2020年1月英国正式脱欧,随后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英国经济、政治带来了严重冲击。为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约翰逊领导的英国政府发布了《就业技能:终身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白皮书,更新技能战略,增加了对先进技术和更高技能培训的投资金额,为学生提供更高阶的技术学习,并制定了配套的资金支持法案,使人们在经济所需的领域发挥所长;另外,提出了灵活的终身贷款制度,为个人提供4年(18岁以后)教育贷款,供其终身使用,这激发了更多成年人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技术教育,使英国教育达成平衡与公正的样态。

四是放眼国际社会,扩大人才来源。随着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技能立国”理念在英国更加深入人心,高技能人才被认为是第一资源和保障。基于后脱欧时代和疫情对英国造成的影响,以及欧盟劳动力流失与本国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约翰逊政府试图改革移民政策与国际教育战略,扩大高技能人才来源。2021年,英国教育部和国际贸易部联合发布《2021国际教育战略:支持恢复,驱动增长》政策报告,旨在恢复和提升英国国际教育的优势,吸引国际学生来英就读,甚至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学习,扩展人才储备。延续这种吸纳策略的还有苏纳克政府,早在苏纳克担任英国财务大臣时就指出英国的高技能人才大部分是外来移民,近一半创新产业也由移民创立,因此,吸纳国际人才与劳动力是推动英国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苏纳克一方面坚决打击非法移民,保障外来工人工作权益;另一方面开放更多签证,以合法途径吸引高技术人才及短缺工种来英工作。英国政府基于本国发展、放眼全球的一系列举措,反映出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英国人才培养带来的启示

英国“技能型人才”培养历程为其他国家建设技能型社会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首先,要从国家战略角度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变革。从21世纪开始,英国就采取了渐进主义变迁,从布莱尔政府的“教育优先”战略开始,英国始终围绕着同一个政策目标,与时俱进地改变政策配置和工具,保证人才培养政策的连贯性。其次,重视行业企业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建设性作用。英国不仅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数量”,更注重其“质量”和“效率”,联合企业、政府和学员,使培养政策的制定具有针对性。再次,增加技能型人才培养投资比重,夯实战略保障体系。这提高了社会对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培养技术型人才提供了基础保障,也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宽松的教育选择。最后,放眼全球吸引高技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能激发国家发展活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立国技能型高技能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亲密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Study on circle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ata dispersion①
Analysis on the crossing obstacle of wheel-track hybrid mobile robot①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