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生态价值评估及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2024-01-11胡运禄张明善
胡运禄,张明善
(1.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72;2.西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生态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严重失衡,出现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草原严重退化、荒漠化进程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功能弱化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有效解决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经济激励措施,是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协调关系的有效手段[1]。通常认为生态补偿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对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产品或服务进行付费(补偿);第二,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控制,实行污染(破坏)者付费(赔偿)[2]。目前,关于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它关乎整个生态补偿机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众多,主要包括基于成本投入核算方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方法,基本从经济生态补偿和自然生态补偿的角度来确定生态补偿标准[3]。以黄河、长江两大河流为例,选取环保投资占GDP 比重作为补偿系数评估生态补偿数额,为三江源上游地区和中下游地区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提供参考依据[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引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调节系数、生态补偿标准分摊机制等,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支付标准进行确定[5]。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资金投入以及机会成本损失分别作为生态补偿上限和下限,结合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测定周边农民支付、补偿意愿建立生态补偿估测模型,对我国生态补偿重点领域进行研究[6-7]。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量等构建区域内部间生态补偿定量测算模型,估测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多时空尺度以及鄱阳湖周边区(县)的生态补偿分布格局[8-9]。
湿地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一。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其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跨区域性和效益外溢性特征,造成湿地生态价值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离,必然形成湿地生态价值在大范围内的溢出流动,导致湿地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矛盾突出。本文受启发于生态补偿标准依据确立要从生态服务效益来确定的解读思路,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构建了基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土地面积等主要指标的区域湿地生态补偿估测模型,在引入生态价值发展系数、生态补偿强度系数等指标的基础上,选择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湿地作为研究区检验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定量测算了我国31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为建立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体制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1 样本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1.1 样本数据的来源
以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基础,共查询文章264 篇,符合以下条件的视为有效文献:一是研究案例为我国某一行政区或重点河流、重点流域、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关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相关文献;二是对湿地包括物质生产、旅游休闲、科研教育、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土壤保持、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多项服务功能进行货币化价值评估;三是对某一区域重复发表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案例点选择1 篇;四是某一区域研究案例中通过人均GDP 指数调整后某项服务功能价值量或单位面积价值量异常较高或较低的剔除。通过筛选最终得到有效案例85 篇,案例点共计88 个,案例中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别主要包括不同行政区以及重点河流、重点流域、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涵盖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
1.2 样本数据处理
参考COSTANZA 等[10]和MA(千年生态系统评估)[11]的分类体系,本文建立包括物质产品、旅游科教、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土壤形成和保护、降污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9 项服务功能的指标体系。为了使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便于适合作为案例分析的基础数据,将不同年份的价值估算结果通过人均GDP 指数进行调整[12-14],是因为人均GDP 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且居民收入高的地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高[15]。调整方案如下:
式中:PGDPm为被研究的案例点所属省份m年人均GDP;n为案例点文献发表的年份;PGDPn为被研究的案例点n年的我国人均GDP;Vn为调整前案例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Vm表示调整后的案例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结果。其中,m的取值范围为[1990,2020],n的取值范围为[2000,2020],本文m取2008 年作为基准年。
为保证评估数据的时效性,在以上调整的基础上,结合案例点所属省份h年人均GDP 同m年人均GDP 的比值,对估算结果进行再次调整。调整方案如下:
式中:PGDPh为被研究的案例点所属省份h年人均GDP;Vm为初次调整后案例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Vh表示再次调整后的案例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结果。其中,h取值范围为[1990,2020],本文h取2018 年作为第二个基准年。人均GDP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31 省份的统计年鉴。
湿地生态系统在不同的空间单元上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在空间分布上也具有区域性特征,在功能发挥或价值实现上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为了探讨不同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差异性特征,本文参考全国生态功能分区及湿地分布情况,将研究区域分为: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南部沿海、西南、西北8 个区域,每个区域涵盖3~5个不同的省份(表1)。
表1 我国不同区域的划分及湿地分布基本情况
1.3 价值评估和测算
将以上88 个案例点中相关基础数据录入到SPSS 软件中,创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案例点基础数据库:(1)根据提取案例点的湿地面积、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以及湿地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可以测算出湿地各项服务功能的单位面积价值;(2)通过案例点中已有的地理位置、所属省份、文献年份,可以得到不同省份、不同年份的人均GDP;(3)根据调整方案对湿地各项服务功能的单位面积价值进行二次调整,可以得到调整后的湿地各项服务功能的单位面积价值;(4)依据8 个不同区域的划分,将不同省份案例点划归到不同区域,采取平均值法可以得到不同区域的湿地各项服务功能的单位面积价值(表2)。
表2 我国湿地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调整后统计值及评估方法 单位:元/公顷
目前,关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的评估方法很多,本文采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准单价与湿地面积相乘之和,计算公式为:
式中:ESV为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Ai为i个区域湿地面积;Ej为j个区域单位面积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
2 区域湿地生态补偿估测模型构建
2.1 理论基础及估测模型
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依据确立要从湿地生态服务效益来确定。从经济损失的角度分析,如果不注重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所受到的损失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直接投入湿地生态资源保护和建设的经济支出;二是因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丧失经济发展机会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从注重湿地生态资源保护和建设的增益来看:一是湿地生态资源本身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湿地生态资源产生的生态效益。在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确定中,是以直接经济损失(又称“机会成本”),抑或是按照湿地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质量和数量来确定。如果选择以经济损失作为湿地生态补偿的标准来确定,那么对于该地区没有额外的收益,达不到湿地生态补偿追求的效果;如果选择以湿地生态资源增益作为湿地生态补偿的标准来确定,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这个“天价”作为生态补偿额度,生态补偿者的承受能力难以达到。
基于上述思路,我们知道,各湿地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不一致的,对湿地生态价值消耗水平和提供湿地生态价值服务质量也都不平衡。为便于测算,我们将某一湿地保护区域分为A 和B 两个区域,其中A 为保护区域内的湿地,B 为保护区域内的非湿地。我们从机会成本法的角度来估测保护区域内的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即如果A 同样为保护区域内的非湿地,那么非湿地A 就会产生一定的地区生产总值,所以对湿地A的生态补偿标准上限就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假设A 为非湿地这块土地所产生的GDP;另一部分是A作为湿地生态资源所具有的生态价值,既然是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也就代表并非所有的GDP 和湿地生态价值都要作为生态补偿标准,需要赋予权重来动态调整、平衡优化生态补偿实际标准,所以湿地A 的生态补偿标准上限用公式表示为WECmax(A)=δGDPmax(A)+λWEVmax(A)。
为了让GDP 计算过程中不包含湿地生态价值中以市场价值形式计入GDP 那一部分价值,即“纯干”的GDP,这就需要计算得到“纯干”土地的单位面积GDP,我们可以用保护区域内非湿地B 的单位面积GDP(GDP-WEVm-gdp)/B来表示,其中WEVm-gdp表示湿地生态价值(WEV)中以市场价值形式计入GDP 的那一部分价值;那么湿地A 这块地上所产生的“纯干”GDP则可以用非湿地B 的单位面积GDP 乘以湿地面积得到。另一部分的湿地生态价值(WEV)要扣减以市场价值形式计入GDP 的那一部分价值,可以采用湿地生态价值总量扣减物质生产、科教文化等2 项服务功能价值总量得到,即WEV-WEVm-gdp。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采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地区生产总值、湿地面积、土地面积等指标构建了区域湿地生态补偿估测模型。具体模型公式如下:
式中:WEC代表某一行政区域湿地生态补偿标准,WECα是考量了地区生产总值后的生态补偿标准;WECβ是考量了湿地生态价值后的生态补偿标准;ECIi,j表示第i个行政区域第j年的湿地生态补偿强度。
式中:i是指不同行政区域的序列号,j代表不同年份;GDPi,j代表第i个行政区域第j年的地区生产总值;WEV(m-gdp)i,j代表第i个行政区域第j年的湿地生态价值中以市场价值形式计入GDP 那一部分价值;S(L)i,j代表第i个行政区域第j年的土地面积;S(W)i,j代表第i个行政区域第j年的湿地面积。
式中:Mi,j代表湿地生态价值发展系数;WEVi,j代表湿地生态价值。
其中,公式(5)、(6)中的δ、λ分别代表考量了地区生产总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后的生态补偿标准的系数,需要根据不同行政区域湿地生态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的实际情况来予以赋值。在实际应用中,最好使δ∈(0,1)、λ∈(0,1),以便于使用。
2.1.1δ、λ取值探讨
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生态补偿的可行性,确定某个区域的湿地生态补偿标准,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综合确定。一是关于δ取值的探讨。δ代表考量了地区生产总值后的生态补偿标准的动态调整系数,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得到湿地这块土地所产生的GDP,扣减为保护和建设湿地生态环境的直接投入,主要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剩下的部分可以作为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二是关于λ取值方法的探讨。由于在采用的指标、价值的评估等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且将湿地生态资源所产生的生态价值总量作为补偿标准,这样一个数值往往较大,与现实的补偿能力和受偿意愿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一般按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计算出的生态补偿标准只能作为生态补偿标准的参考和理论上限值。λ作为考量湿地生态价值总量后的生态补偿标准动态调整系数,可以采取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来确定,其中主观赋权法如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客观赋权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多目标规划法等。另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国家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湿地生态资源禀赋及地域分布、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区域功能区国家定位、面临的湿地生态环境问题等不同因素,与时俱进,通过λ进行适当的动态调整。
2.1.2 模型检验评价
为了检验评价区域湿地生态补偿估测模型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本文选择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花湖湿地作为研究区。花湖湿地作为若尔盖县面积较大的高原湿地,相比周边红原县、阿坝县、玛曲县、碌曲县等,这块湿地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为明显,对检验评价湿地生态补偿估测模型、综合确定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以及δ、λ取值无疑是最典型的范例。花湖湿地属国家级高寒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地,总面积达到5.67 万公顷,总蓄水量19 亿立方米,是长江、黄河上游源头地区最重要水源供给区。同时,作为天鹅、黑颈鹤、丹顶鹤等众多的高寒湿地所特有的野生动物的美丽家园,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湿地”和“中国黑颈鹤之乡”。
本文参考胡运禄等[25]的研究成果,得到2018 年花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为18.54 亿元,湿地生态补偿优先级为15.19,湿地生态补偿强度系数为0.958 6。2018 年,若尔盖县生产总值为18.76 亿元,行政区划面积1.03 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99 万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1.9%,城镇化率为29.5%,计算得到湿地生态价值发展系数为0.613 6。同时δ取值为0.80,λ取值为0.05。将上述数据代入区域湿地生态补偿估测模型,可以得到考量了GDP 后的湿地生态补偿标准WECα为7 371.59万元,考量了湿地生态价值后的湿地生态补偿标准WECβ为4 799.82 万元,综合得到2018 年若尔盖花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为11 667.98 万元,与若尔盖县2018 年GDP 的比例符合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可供参考。
2.2 湿地生态价值发展系数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的认识、重视程度和为其进行支付的意愿会逐步加强。本文参考张皓玮等[26]、曹彬蓉等[27]的研究成果,采用生态价值发展系数,对湿地生态价值进行合理修订。这种认识、重视过程以及对湿地生态价值支付能力、意愿可以用皮尔生长曲线进行模拟;对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量化,可以采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模型如下:
式(7)、(8)中:M表示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支付意愿及能力有关的社会发展阶段系数,M∈(0,1),分子1 为最大值,表示极富阶段的湿地生态价值生态支付意愿及能力。EC为综合恩格尔系数,ECu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ECc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δ代表城镇化水平(表3)。
表3 经济发展阶段与恩格尔系数的对应关系
通过公式(7)、(8),可以得到我国31 个省份生态价值发展系数(图1)。
图1 我国31个省份湿地生态价值发展系数
2.3 湿地生态补偿优先级
一般情况下,某一区域生态补偿需求迫切性与区域单位面积GDP 成反比,与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总量成正比。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单位面积GDP 越小,经济发展需求越为迫切,而单位面积生态价值量越大,越能够表明该区域为保护生态环境所牺牲的发展机会成本越多,对生态补偿需求也越为迫切,反之亦然。本文在参考王女杰等[28]、孙贤斌等[29]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引入了生态补偿优先级的概念。生态补偿优先级(ECP)是指为某一研究区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中的非市场价值和单位面积GDP 的比值,它表示不同研究区域获得生态补偿的迫切程度。具体表达式为:
式中:ECP为生态补偿优先级;WEVu-nmv表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中的非市场价值;GDPu表示单位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如果某一研究区域的生态补偿优先级较小,说明该区域支付生态补偿后对其经济状况影响较小,应当率先支付生态补偿资金;反之,说明该区域支付生态补偿后对其经济状况影响较大,应当率先得到生态补偿支持。
2.4 湿地生态补偿强度系数
为减缓因单位面积GDP 量较低对经济发展更为迫切的需求,从而降低区域生态价值快速减少的风险,在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生态补偿需求更为迫切地区的补偿资金投入。因此,本文借鉴许丽丽等[30]、高振斌等[31]的研究成果,增加了区域生态补偿需求强度系数以反映生态补偿标准的区域差异,采用生态补偿优先级归一化结果来表征。评估方法如下:
式中:ECI为区域生态补偿需求强度系数;ECP为区域生态补偿优先级。由于单位面积GDP 与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比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为避免生态补偿资金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省份,本文采用反正切函数进行归一化处理。
A: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新兴行业如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电子通信等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点,在此带动下,特定领域的包装印刷将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总体来看,我国包装印刷业的市场仍将继续保持稳步快速的发展势头,且市场对高端包装印刷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的逐步形成,也会出现更多的商机。
通过公式(9)、(10),可以得到我国31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强度系数(图2)。
图2 我国31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强度系数
将区域湿地生态补偿估测模型以及δ、λ的取值推广应用到我国31 个省份定量测算湿地生态补偿标准(表4)。
表4 我国31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额度 单位:亿元
3 结果分析
(1)2018 年我国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中,按贡献大小排序,分别为气候调节价值>涵养水源价值>调蓄洪水价值>气体调节价值>娱乐文化价值>产品输出价值>废物处理价值>土壤保持价值>生物多样性维护价值。产品输出、娱乐文化、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土壤保持、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维护9 项服务功能价值总量分别为1.66 万亿元、2.02万亿元、2.33 万亿元、3.77 万亿元、3.28 万亿元、2.70万亿元、0.83 万亿元、0.96 万亿元、0.81 万亿元。其中,包括产品输出的供给服务价值为1.66 万亿元,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的9.04%;包括气候调节、气体调节、调蓄洪水、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废物处理6 项的调节服务价值为13.87 万亿元,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的75.55%;包括娱乐文化的文化服务价值为2.02万亿元,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的11.00%;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护的支持服务价值为0.81 万亿元,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的4.41%。这说明调节服务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而支持服务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2018 年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为18.36 万亿元,为当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39%,单位面积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空间分布总体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西北递减的趋势。
在表5、表6 可知,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南部沿海、西南、西北8 个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分别为1.99 万亿元、1.75 万亿元、1.61 万亿元、1.81 万亿元、2.27 万亿元、1.20 万亿元、1.16 万亿元、6.58 万亿元,得出2018 年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为18.36 万亿元,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0.39%。其中,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南部沿海、西南、西北8 个区域的单位面积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为264 211.20 元/公顷、579 309.80 元/公顷、365 142.20 元/公顷、254 894.90 元/公顷、513 854.80元/公顷、408 456.60 元/公顷、332 685.90 元/公顷、320 411.00 元/公顷,空间分布总体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西北递减的趋势,与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
表5 我国不同区域湿地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调整后统计值 单位:元/公顷
表6 我国31个省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 单位:万亿元
(3)2018 年,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欠发达地区湿地生态补偿优先级均大于10,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湿地生态补偿优先级均小于0.1,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对湿地生态补偿需求迫切程度较高,为保护生态环境所牺牲的发展机会成本较大。
从图3 可知,湿地生态补偿优先级排名前五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优先级值分别为231.21、69.89、37.96、15.35、14.74,作为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多年来在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较好,产生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较高,同时也牺牲了一定的经济发展机会和经济利益,因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高。特别是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西藏、青海其湿地生态系统状况的变化对我国乃至亚洲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生态区位,决定了应对该地区优先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湿地生态补偿优先级排名靠后的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优先级值分别为0.05、0.21、0.24、0.30、0.44,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区域经济发展限制较少,污染相对较大,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较低,因此湿地生态补偿优先级较低,生态补偿迫切程度不高,这些为地方政府制定因保护而影响发展的欠发达地区的湿地生态补偿措施提供参考。
图3 我国31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优先级
(4)2018 年,我国6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均超过2 500 亿元、7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处在1 000亿~2 500 亿元之间、8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处在350 亿~999 亿元之间、6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处在100 亿~349 亿元之间、4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均未超过100 亿元,分别占我国省份总数的19.36%、22.58%、25.81%、19.36%、12.90%。
(5)2018 年,我国9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占GDP 比重小于1%、15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占GDP 比重处在1%~4.99%之间、2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占GDP 比重处在5%~10%之间、3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占GDP 比重处在10.01%~20%之间、2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占GDP 比重超过20%,分别占我国省份总数的29.03%、48.39%、6.45%、9.68%、6.45%。
从图4 可知,北京、河南、山西、重庆、上海、陕西、宁夏、贵州、天津9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占GDP 比重分别为0.08%、0.30%、0.36%、0.37%、0.41%、0.49%、0.58%、0.82%、0.87%,处在第1 个等级;广东、辽宁、云南、广西、甘肃、四川、吉林、湖南、山东、福建、新疆、安徽、湖北、江苏、浙江等15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占GDP 比重分别为1.69%、1.96%、2.04%、2.14%、2.36%、2.50%、3.22%、3.48%、3.69%、3.73%、3.82%、4.02%、4.27%、4.84%、4.91%,处在第2 个等级;江西、河北2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占GDP 比重分别为5.50%、7.00%,处在第3 个等级;海南、黑龙江、内蒙古等3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占GDP比重分别为15.44%、17.90%、18.88%,处在第4 个等级;青海、西藏2 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占GDP 比重分别为33.73%、54.04%,处在第5 个等级。从生态补偿的可行性看,处在第1、2、3 等级的26 个省份是有条件支付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占我国省份总数的83.87%;处在第4、5 等级的5 个省份有较大困难支付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占我国省份总数的16.13%。特别是青海、西藏基本没有条件支付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作为我国湿地生态资源最为集中和分布最广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主要集水区,为中、下游省份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供给,这为建立上中下游横向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图4 我国31个省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额度占GDP比重
4 结论
(1)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减、由西北、东北向中部递减趋势;单位面积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总体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西北递减的趋势,这与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说明基于案例测算的研究结果符合我国湿地生态资产的实际情况。
(2)2018 年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为18.36 万亿元,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0.39%,其中调节服务价值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的75.55%,说明调节服务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来源于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其自身生态过程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条件和效用。
(3)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的生态补偿优先级较高,对湿地生态补偿需求迫切程度较大,为保护生态环境所牺牲的发展机会成本较多,进行湿地生态补偿可显著改善其经济环境,有利于其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而经济发达地区生态补偿优先级较低,进行湿地生态补偿导致收效不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所受的影响差别很大。
(4)我国31 个省份中,83.87%有条件支付湿地生态补偿标准,16.13%有较大困难支付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特别是青海、西藏基本没有条件支付湿地生态补偿标准,青藏高原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主要集水区,担负着保护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使命而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中下游地区在湿地生态资产需求上付出成本进行购买,这为建立上、中、下游横向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