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进路
2024-01-11梁靖
梁 靖
(1.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2.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涵的人的逻辑,是对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资本逻辑的重大超越[1],始终坚持人民性的现代化方向,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价值观。教育水平与健康水平呈现一定的正相关趋势[2]54,从2012年至今的全国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发现,健康人文教育作为保障实施五项重点任务的柔性手段,在倡导健康文化、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水平、改善人均健康状况、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方面作用显著。由此在“健康”与“教育”密切关联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价值观的重点领域,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健康中国建设现代化的关键一环。现代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完善,健康内涵的外延越来越丰富,在由医疗为中心转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融合发展的社会公共性事业大背景中,为贯彻党和国家“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高基层健康管理能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健康目标[3][4]48-49,本研究基于医学和社会公共卫生领域的健康人文视角,重点关注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把回应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健康期待以及更具个性化的健康需求作为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加强人民群众对健康的科学认识、规范照护、文化涵养教育,保障健康中国建设在社会集体层面的纵深推进。
一、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健康人文教育涉及医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其内涵伴随社会转型、人类疾病谱系变迁、医学健康教育理念转变而发展。20世纪前,在生物医学模式主导下,医学与医疗更多关注急性传染病、重大疾病,健康人文教育突出医学层面对患者身体的治愈、健康专业知识与医疗技术的精进以及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随着慢病时代的来临,疾病与人体的关系更为复杂,人文主义对健康影响更为凸显,人类对健康的需求更加高阶化、个性化,现代健康教育强调关注现实“人”的生物性、精神性与社会性,照护人的整体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不断优化人类健康与医学教育的内涵与标准,突出健康人文教育的人性关怀和文化隐喻。
中国作为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任的人口大国,依据国家政策、受众范围、专项行动的推进情况,健康人文教育经历了探索期、雏形期和定型期等若干阶段,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迎来新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5]370。2017年全国首届健康人文学术研讨会对健康人文理论、健康人文与人才培养进行探讨,达成健康人文教育的基本共识。
党的二十大开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健康中国建设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在新使命、新任务、新发展的驱动下,涉及医学人文、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健康人文教育也被注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内涵,立足医学人文及健康教育规律,阐明健康人文教育的基本内涵,为践行健康人文教育现代范式,推动中国从健康大国走向健康强国提供理论参照。
(一)“艺术、文化、价值观”医学人文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医学是为恢复、维护、增强人类健康而发展出的知识、技术、艺术、学术体系[6],医学与艺术教育具有同质性,其内涵指向人类美好生活的价值意义。“健康人文”(P.Crawford,2010)概念首次被提出,即强调公众对医疗关注由“疾病”转向“健康”,尝试通过艺术和人文,探索加强人文学科与健康之间联系的新途径[7],应用人文学科、艺术学科的跨学科方式来探究人类健康、病患等问题,以“更具包容性、更加开放和更面向应用”的学科概念,拓展了医学人文的范围[8]。健康人文教育意指通过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行为干预,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等内容,在跨学科、综合性的STEA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和艺术(art)模式[9]、“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等混合模式的创新应用下,提升公众健康水平的教育实践。随着健康从医疗领域进入社会文化话语和国家治理话语,健康人文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被注入文化和民族价值观的内涵。健康人文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将艺术型健康人文理念拓宽为文化型健康人文理念,强调健康文化浸入日常生活领域,突出健康的文化认同和行为促进。健康人文教育的价值观内涵则表现为西方将“疗治型国家”发展成为“健康福利型国家”,医疗健康教育与公民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紧密联系,中国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列为推进强国战略的具体目标,从始至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由此兼具医学、科学、文化、价值观教育属性的健康人文教育,通过价值观总体目标的勾勒、教育实践逻辑的分析、生活微观细节的叙事,传承“艺术、文化、价值观”医学人文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以综合性、跨学科的艺术人文形式为中介,连接医学维度的健康知识传播、文化维度的健康意识涵养、价值观维度的健康共识强化,在内涵目标上促进思想性、知识性、陶冶性、愉悦性、艺术性的超领域一体化融合,在方法体系上兼具医学、艺术与思想政治的教育优势,在社会公共领域形成更加智慧高超、更具境界升华的教育艺术和健康导向。
(二)“全健康”健康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20世纪,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过程中,体现医学人文教育科学化与时代化的健康人文教育,强调对人类整体要素的连续性健康照护。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从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和健康国家层级推行健康政策落实,以渐进渗透方式实现健康人文与医学教育的融合。“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William Karesh,2003)进一步强调整体视域下人类、动物、环境系统的健康内涵,提升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整体效能。201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达成“全健康”内涵共识,明确全球在人类—动物—环境全要素体系中共担健康责任。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从空间轴提出“五个”健康面向,在时间轴提出生命全流程覆盖,对全健康定义立体拓展,反映了人类健康理念的根本性突进[10],即对人的健康境域和生命过程优化中的影响因素,给予个体或群体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的健康促进和凸显人性的关怀,强调从全人类、全社会和全球角度出发看待健康问题,以达到“全民健康、全程健康、全身健康和全能健康”[11]。2021年,全球全健康高级别专家委员会(One Health High Level Expert Panel,OHHLEP)正式提出“人类、家养和野生动物、植物以及更广环境(包括生态系统)健康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全健康定义[12]。全健康理念促使健康人文教育内涵延伸至人类、生物、生态、社会、文化、历史等各个领域,涉及健康学校、健康医院、健康社区、健康行业、健康环境等所有维度,将健康社会化拓展到健康全域化,教育公众运用系统思维来全面认识健康和疾病,提升健康全过程中健康主体的“健康科普力、公益服务力、终身学习力、协同合作力”,强调健康人文教育的全面性、透彻性,把更为宏观的生物、人类、环境等多健康主体纳入健康人文教育的范畴,更好地修正和丰富健康人文教育的健康观和方法论,健全了健康人文教育体系。
(三)“数字、智能、智慧”健康管理现代化的内涵
医学与教育作为和现代科技进展联系较为紧密的领域,暗含了健康人文教育由浅入深,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现代化技术内涵,进而带来健康教育文明的进步。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以现代健康的要求指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现代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作为依据,通过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方式、技术、手段,对个体、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传统的健康管理是自上而下的国家制度叙事或者医生医疗的专业权威,立足健康管理现代化的健康人文教育,其内涵体现出在技术辅助下健康管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协同管理和平行管理,民众参与健康知识生产、健康主动管理以及健康服务选择。从教育实践形态来看,后馈追溯型与前瞻预测型的健康人文教育形态融合更紧密,健康人文教育的生活性、生成性凸显,AI问诊、智慧养老、电子健康档案、全媒体健康科普、人体仿真健康教学等精准式智能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让医学、健康知识更加密切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进一步突出医疗过程的可视化、健康管理的主动性、健康预防的前瞻性;从教育实践场景来看,可穿戴、可植入设备实现身体与技术的深度交互,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健康人文教育体验的沉浸感与舒适度, VR、 AR、 MR等扩展现实技术, 丰富了健康人文历史与现代、 虚拟和现实之间的信息对接融合, 让人们利用其想象力、 创造力在技术增强中进行清晰化、 有形化的实践, 实现显性与隐性知识、 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交互转化以及人民对健康知识的建构, 以达到对健康共识的深度认同和生智; 从教育实践目的来看, 将医学科学素养、 数字健康素养、 人工智能素养、 科技伦理意识纳入整体提升人民群众健康人文素养的目标, 做优传统健康人文教育“常量”, 做大智慧健康人文教育“增量”, 让技术优势有效助力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教育现代化, 进而彰显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的技术内涵。
以“艺术、文化、价值观”医学人文教育现代化内涵为历史线索,作为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内涵的基础层,传承医学人文教育的传统要义;以“全健康”健康教育现代化内涵为理论线索,作为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内涵的内核层,融入全健康教育理念现代化的理论精髓;以“数字、智能、智慧”健康管理现代化内涵为实践线索,作为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内涵的拓展层,融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行动的技术内涵,将实践维度作为阐释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内涵的落脚点。三重内涵立足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层次鲜明又有机统一,结合“事实性”的描述概念和“价值性”的规范概念,共同凝练形成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体系。
二、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体系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体现全健康的健康现代化价值,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从根本上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担当健康中国的历史使命,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个坚持”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把握要素与体系、循证与叙事、局部与整体,从类型学意义和对话传播学意义层面的中国式现代化五方面特征[13],厘清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体系。
(一)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是基于人口基数巨大循序渐进的现代化
中国是世界人口和劳动人口第一大国,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最大人口规模享受现代化发展成果。秉承全员健康的美好诉求,国家健康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全方位显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组织领导层面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健康中国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协调,突出“健康优先”的现代化理念,依托各级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把健康人文教育全面融入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政策领域,在集体层面对社会公众进行大规模、高频次、高质量的健康文化宣传,对医学生、医务工作者、青少年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不同重点群体,满足符合各个群体健康需求与健康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开展更深层、周全的健康人文教育与健康人文服务,提高人文教育与医疗照护比重,形成健康人文教育的示范、辐射效应,由点及线、面、体,稳步提升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水平,在递进式推进中体现健康中国的建设目标,并且各个不同群体相互协同促进,形成内在的统一整体,积极解决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速度加快、医疗服务不均衡等现实基础问题。
(二)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是立足人民健康的现代化
医疗人文强调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是医生对疾病诊疗的个体叙事;医学人文突出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将人文教育贯穿医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医学范畴实现身心健康的群体叙事;健康人文现代化立足人民,扩大了关注点和服务面,朝向满足“更健康、更幸福、更高质量”的人民健康需求,将健康目的和医学人文整合,使对生命的人文关怀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全体叙事,健康人文教育从关注疾病到关注病人,再到关注全民,已经意识到服务对象要从患者向全民转变,服务范围需要从医院向全社会转变[14],从医疗人文到医学人文再到健康人文,是人文教育从认识与实践的延伸,是教育主体范围的拓展,更是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及“惠及大众”的健康服务导向过程,倡导普通公众重视并参与健康工作,并且关注贫困人群和脆弱人群的健康利益,将包容、宽泛的健康追求作为社会的健康福利,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形成全社会重视参与的福利工程,以健康福利最终指向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是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的现代化
物的丰富与人的发展从始至终都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国家政府以人民高水平的生活层次保障高水平的健康人文,长期持续加大就业、教育、养老、住房、医保等财政投入,以不断加强国民经济建设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以优化健康资源均衡分配,为健康人文教育提供物质资源保障。同时,以高水平的健康人文引领高水平的生活层次。健康人文以教育凝聚力、医疗服务力和健康劳动力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经济建设之中,从健康人才培养、健康行业发展、健康劳动素养、健康行动促进等维度直接支持社会生产可持续发展,再共同统一到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传统的医学教育将医生作为健康与疾病的“裁判员”,在疾病治疗与健康决策中具有明显的话语优势。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提倡人人都参与共建、共享的健康事业,更好地消弭了医务工作者与患者的意见分歧,消解了人民大众对医疗、健康的误解偏见。以人民群众享有平等的健康权利为目标,在临床医疗、日常康养阶段强调人文医学、平行病例、平行医疗的医学理念,促进患者参与、共同决策、全员介入,扩大健康事业多主体参与范围,体现患者主观意愿、反映伦理人文要求、维护个体主体权益。在非临床阶段,健康人文教育强调医生在人文关怀中要重视其他医务工作体系、家庭、社区、健康产业等各方面对健康的照护与决策,进一步提升健康人文的参与度与覆盖面,让健康人文融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方位、全场域,最大程度地维护健康公平,体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
(四)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是促进人与自然全健康的现代化
美丽中国是健康中国的环境保障和文化根基,生态环境宜居友好,健康财富才会日益充沛,人文关怀才能更加和谐到位。健康人文教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中”,立足“全健康”理念,将人、生物、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形成对生命观、生死观、生态观、健康观的整体提升,认识到健康的诸多因素之间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依存的,将健康人文理念、政策逐步深入到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环境保护等多个关键民生领域,加强对动植物健康、人兽共患病、食品安全、饮用水水质、土壤、空气污染(雾霾)等健康因素的密切监测,还要对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疾控、道路交通、意外伤害等公共健康的影响要素进行考量,从系统观念掌握与健康相关的全部要素,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保障生物多样性,减少公共健康隐患,提高健康系统管理的韧性,进而落实“全健康”的系统观念。
(五)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是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是开放包容、自信自觉的现代化,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接轨的进程中不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张和特色。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维护和促进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化[15]。面对健康公平、卫生健康合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全球公共卫生、健康治理新挑战,中国政府率先倡议“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对有选择的多边主义、逆全球化等进行坚决抵制和批判,以此凝聚全球共识,力争最大限度减少全球分歧[16]。在全球面临的共同健康问题面前,更加显示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健康人文教育立足全人类的视角,以利益共同体、素养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目标分级递进,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出更加互惠互利的价值主张,也以健康视角切入,间接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4]23。
以上五方面特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国情特征,从“领导、制度、价值观、理念、实践”要素维度,“教育、医疗、民生”领域维度,“人民、社会、国家、全球”群体维度,“学校、医院、医疗院所、家庭、社区、社会、虚拟网络”场景维度以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时间维度,阐释了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纵横相间的完整属性体系,凝练了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经验,达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协同的健康价值追求和行动共识,促进科学、医学与人文现代化的统筹推进,为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提供科学的理论遵循和实践基础。
三、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价值
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对现有医疗健康体系提出挑战,加速了各界对医学、健康、教育问题的大讨论。健康人文教育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人民福祉,涵盖“四个面向”的重要领域。在推进医学教育现代化、公众教育现代化实践中,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将医学人文教育、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人民健康立场赋予新的实践指向和价值意义,这不仅关系到健康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问题,关系到教育与医疗两个备受人民关注的社会领域,更关系到建设“健康中国”、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诸多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向全世界阐明中国特色的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时代价值。
(一)“健康建构”促进医学人文教育现代化
健康人文教育指向的是每个人对待医疗、疾病、健康、死亡的正确态度。公众健康人文教育的传统模式主要以科普、推广、模仿为主,更适于对医疗人文常识、健康日常习惯的习得,侧重公众对健康知识理解与应用程度的升级。随着疾病、健康、人文问题的复杂性越来越深入以及医疗健康技术的精进,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健康需要。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作为一种新的健康叙事类型,强调健康以公众建构性的实践进路进入公众生活话语。“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尤其突出个体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健康观,体现健康科学知识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健康文化精神向主动管理健康能力的转化,体现出社会大众的能动选择与主体建构。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与其坐等疾病来,不如主动管健康[17],不仅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更需要对他人的健康负责[18]。人类在不断地发现疾病,也在不断地建构健康,健康的边界不断被拓宽、标准不断被修正,健康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健康知识的建构性、生活实践的情境性、健康问题的人文性更加动态、多元,更为倾向支持默会学习的真实生活体验与健康服务,贯通“建构主义”的人文教育理念。对于每个人而言,健康既是权利,更是责任;既是获得,也是创造。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中体现出的全民健康责任与健康素养,不仅要个体自觉增强自身的健康责任感,在不断输入、建构自我健康素养,主动管理自我健康的同时,更要向周围公众输出科学的健康理念,共同提升全员主动管理健康的责任感与文明健康生活的行动力,推动健康服务均衡、全面、连续与长远发展,实现健康事业主动性、前瞻性的治理,为促进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身心健康保障和思想文明支撑。
(二)“健康规范”巩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现代化
立足国际医学教育改革方向,自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以来,中国围绕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医科”目标,密集出台十余部涉及健康人文教育的相关法律、政策文件,在医学人文教育领域对专业标准、培养原则、教育方案提出明确要求,以法律规章、纲要纲领、政策意见来不断规范、巩固健康人文教育根基,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在政策目标、专业标准、实践导向、监督评估、资源保障对医学人文教育、健康人文教育更加重视,以立法立规来保障健康人文教育规范化的推进,以分层、分众持续强化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将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作为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指明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等方面的协同育人责任,不断推进健康领域的研究深度,为巩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明确责任状和路线图。
表1 涉及医学健康人文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三)“健康行动”坚守人民健康立场现代化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健康事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去谋划,发表一系列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明确健康中国战略主题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构建一种人人享有的健康蓝图,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核心首先是人民健康[19],这些论述呈现出完整的逻辑体系和层层递进的科学布局,既有对实现人民健康战略部署的整体规划,也有对实现人民健康具体要求的全面论述;既有对人民健康地位的科学揭示,也有对人民健康价值的深刻阐明;既有对实现人民健康理念的认识指导,也有对实现人民健康实践的行动指示[17]。在具体健康行动与健康促进中,国家统筹人文教育资源,兼顾医学、科学、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来推进实施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成立医学人文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召开医学健康教育专家座谈会、全国医学健康人文学术会,遴选首批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共享国家健康科普资源库,分层分级培育健康教育志愿者及健康指导员队伍,壮大健康人文教育研究队伍,为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学理支撑;以健全健康中国行动统计调查制度,调研发布全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为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提供事实依据和方向指导;加强家庭、县区卫生部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医学院校等基本单元的健康人文教育建设,把公众健康人文素养作为保障更高质量人民健康需要的发力点,确保在顶层设计、具体落实、考评反馈中,加强健康人文领域宣讲、传播、践行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从生活中的流行网络文化、电影、短视频等内容中挖掘健康人文教育素材,以健康科普、义诊服务、智慧医疗推广等方式推动建设门诊、病房、居家的全场景健康教育平台,探索健康人文实践教育模式,叠加理性医学知识和感性艺术教育的多重优势,提高全社会的健康人文素养、健康艺术水平,体现人民对健康之美、生命之美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
四、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进路
健康人文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的学问,更是人文关怀的实践,尤其在当前国内外关注健康的大形势下,推进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过程的复杂性更加明显,践行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的需求更为迫切。遵循爱因斯坦“不以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原则,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是以更高阶的思维逻辑来面对基本国情,突破现实困境,充分发挥教育、医疗在健康与社会领域的主导、引领作用。一方面要认识到对医学生进行健康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发挥高等教育的优势,强化培养医学生的道术、仁术、学术、技术和艺术[20];另一方面提升社会健康人文教育的实效性,与医院医务工作者、社区健康服务者、家庭医生、健康促进管理的相关社会组织、健康人文产业等主力军,分众侧重又协同落实,逐步健全政府监管、行业支撑、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健康人文教育实践机制。
(一)加快明确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目标体系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健康人文的素质要求,不仅仅是一般性医学人文素质要求,而是首要、优先、共享的人文素质要求,更是一种国家层面的特定要求,是一种为维护自身并服务他人健康的使命担当。作为健康领域管理者、参与者、协调者,人民的健康人文素养要围绕社会大众全周期健康的基本内容,包括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以及发展健康产业链条,发挥合力作用,最大最优化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中,明确“健康科普力、公益服务力、终身学习力、协同合作力”的目标。
“健康科普力”意味着科学价值观和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要求人民具有高度的健康文化自信,不断具备健康人文的理性知识与感性关怀,增强健康意识、掌握健康技能、提升健康素养;“公益服务力”体现了新时代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的公益属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从实践层面要覆盖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等各类主体,从社区服务、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促进和病管理等领域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公益服务范围;“终身学习力”,要求人民从知识层面辩证认知“从疾病到全生命周期”“从医学到健康”“从患者到全人群”“从行业到全社会”的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的健康演进历程,了解运用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政策方针,关注全球健康主题,具有科学的专业健康知识和高层次的健康大局意识,不断借鉴新兴技术、弥补知识短板、学习先进经验,将健康人文教育变成一种终身教育体系;“协同合作力”要求人民在协作参与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中,发挥健康人文的对接融合和柔性人文关怀,积极参与全周期、全球范围内的健康人文治理,推动跨学科、多部门、跨区域的健康事业发展。
图1 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目标体系
(二)加快完善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培养模式
以分群体、分领域递进式实践体系推进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尤其针对医学生群体,党和国家要求医学院校应尽快转变为以健康、人为中心,重在胜任力培养,学科融通式的现代医学教学模式与体系[6]。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经历了以师徒培训为基础(apprenticeship-based curriculum model,ABC)、以学科为基础(principle-based curriculum model,PBC或disciplin-ebased curriculum model,DBC)、以器官系统为基础(organ system-based curriculum model,OSBCM)、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curriculum model,PBC 或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临床表现为基础(clinical presentation-based curriculum model,CBCM)的教育方式。在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推进中,对于医学生、医务工作者以及健康行业从业者,更要凸显关注、倾听、共情、平衡病历、反思、共同决策为一体的叙事医学教育模式,以深度挖掘健康病历、健康故事、健康典型个案为抓手,从健康价值观线索的勾勒、教育视角的转换、医学知识的引用、典型事例的辅佐、恰到好处的启发、思想感情的交流、人文想象的激发、人格魅力的感染、思想境界的升华方方面面构建兼具科学与艺术的健康人文教育方法体系,形成患者及家属为“点”向全社会“面”辐射健康人文关怀的层级递推模式。构建全领域的精品课程教学体系,对标金课标准,推进健康史、健康哲学、健康法学、健康伦理学、健康心理学、全球健康问题等健康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教材体系构建,力争融合健康、医学、人文、哲学各个领域的教育知识;实施全过程的贯通培养,分学段、分层次融入健康人文教育,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正式和非正式学习,实现学校、附属医院教学范式的转变,加强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社区教育的联系,形成教育全过程的有机融合。
针对社会大众,浸入日常生活领域来提升全民健康人文素养,营造全方位的健康文化与健康文明。进一步加大文化育人在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的考量与投入比重,加强健康人文教育的政策立法保障,加大健康人文教育智库建设,引育基层健康教育骨干,促进优质人文教育资源下沉,挖掘少数民族健康人文教育特色,多角度、多层次、全媒体式地及时构建有关健康科普知识和核心技能信息的权威发布以及传播机制,开展健康人文教育专家、优秀师生标兵、医德模范等进家庭、进社区、进网络,发挥先进榜样的示范效应,办好老年大学、开放大学、职业大学等社会性质教育机构的健康人文教育版块,将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转化为承载健康人文教育的形式,开发满足不同需求、特色各异的健康人文教育学习体系,促进教育多元主体交流合作,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共融、共建。
(三)加快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融合
针对医学生的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近年来提高科技人力资本和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作用愈发凸显。在新医科建设中,医学生教育作为健康事业关口前移的重点领域,更加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要务,培养适应健康中国建设新形势下的医学人才,全方位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三医”理念、制度在实践层面的落实与创新。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保障健康人文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是解决医学人才为谁所用的根本性问题,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青年医护人员特别是医学生的希望和要求,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健康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借助医学课程思政、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实践等载体,从教育目标、内容、方式上不断在专业知识领域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培养出政治过硬、人民放心的健康守护者。
在全民健康人文现代化推进中,凝炼宣传推广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和人民进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先进历史经验,从讲政治的高度带领人民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健康优先”的重要论述和根本立场,讲清楚贯穿在健康人文教育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中华优秀医药、医疗、预防、康养等健康文化在健康中国建设和人民群众日常健康生活中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内以满足人民日益丰富、个性、深层的健康需求来促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壮大并串联健康传播、人文教育、公益医疗等的综合社会事业链来保障人民的健康福祉,强化人民的健康认同与健康自信;对外引导人民群众讲好中国健康事业发展、健康文明建设的现代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能和伟大实践,凝心聚力、内外兼容、多管齐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石和健康基础。
(四)加快健全健康人文学校、社区、医院、行业的现代化链条
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既是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统一体,又有其自身内在特殊建设的规律与机理。挖掘与健康人文现代化息息相关的领域,从健康学校、健康医院、健康社区、健康行业等重点领域赋予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的具体抓手和新的内容。
1.健康人文的学校建设 教育部在全国实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将健康教育贯穿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将健康教育、健康人文教育渗透学生学习生活全环节,其中教师是开展医学生健康人文教育的主体,代表“什么人”来实现健康人文教育以及健康人文教育落实到“何种程度”的关键问题。对健康人文的认识,教育者不能只停留在感性层面,成为自身医疗实践的体会,要成为一个理论认识、规律、观点[21]。因此,弥补和修正现有医学人文教育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教育与实践内化协同不足等问题基础上,建立起一支具有优良健康人文知识素养、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健康人文教育成效的根本。教师要对健康人文内涵达到深刻理解,对人文教育的规律形成科学认知,要清楚认识到实践智慧不仅是教育智慧,更是教育智慧高于实践智慧。通过课堂的理论疏导、临床的身体力行、公益服务的深化升华,将健康人文教育作为理想、信念、原则和规范,“内化”为医学生的“实践理性”,并且进一步成立健康人文教育研究院所,形成健康人文教育的科学教育理论、完整教材课程体系、典型案例库,让教师队伍在个体良性成长与教育经验的不断优化中,指向对健康人文教育理论、实践的双提升。
2.健康人文的医院建设 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在全民健康促进中的主阵地与主力军作用,实施人文服务专业化、医疗健康优先化工程,简化优化诊疗流程、关注患者服务细节、深化医患沟通交流,完善人文载体建设、开展现代化健康人文教育,利用文化墙、宣传栏、展览馆、新媒体平台,推进健康人文的文化展示宣传与“以文化人”的日常教育涵养,营造优秀的医院健康人文文化,推进一线医疗阵地的健康文化繁荣发展,从确保医疗健康人文稳态、完善多元健康人文生态、创新医疗人文服务业态等抓手,带动健康服务和医疗质量持续提升,促进健康医院建设。
3.健康人文的社区建设 放大“家庭”单元的健康人文教育功能,优化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儿童青少年家庭健康教育、健康生活常识传播体系,并且以青年学生健康人文教育带动面向家庭成员、成年居民、社会整体的社区健康人文教育;提升农村乡镇、城市社区的基础就医服务能力,从日常康复、养老护理、中医康养、慢性病养护等方面助力分级诊疗、健康人文体系的探索构建,进一步优化社区健康景观、康复景观建设,营造健康文化分类场景,夯实“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服务体系”的新格局。
4.健康人文的行业建设 加强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健康教育行业的规范化建设,重点在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具、医美理疗服务、休闲健身、健康咨询等生产服务领域,遵循人性智能、便捷高效、即时预警、动态反馈、协同联建等行业原则,实施健康教育产业质量提升工程;编制高质量的健康科普书籍、网课、推文、短视频等学习资源,全方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内涵,创新利用戏曲、民歌、脱口秀等生活艺术载体培育、推广人民喜爱的现代健康人文产品,加大医疗健康产品产业人文资源的转化;研发个性化、订单式的综合健康评估与健康促进网络系统,完善健康教育数字平台建设,推进智慧生活健康服务与高水平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在百余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随着“健康中国”的深入推进,健康人文教育现代化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形成具有独特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的人文教育范式,成为提升人民健康素养、倡导人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积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