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南县:以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基层治理走在前

2024-01-11苏卫哲

唯实 2023年11期
关键词:灌南县网格群众

苏卫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连云港市灌南县立足对标全省一流的目标定位,把成立运行县、镇(街道)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作为省“1+4”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工作的关键抓手,打造集实时监控、信息归集、研判预警、协调联动、行政问效于一体的基层治理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一体化、系统应用实战化、网格治理精细化、治理效能优质化,完善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协同高效的新型基层治理形态,县域智慧治理、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坚持问题导向,实现信息互联一体化

数据基础是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根本,数据信息之间是否形成有效协同的关系,是影响基层数字化治理效能的关键变量。灌南县通过打造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各种数据和信息的链接、整合与共享,消解多元主体间数据壁垒和数字鸿沟,弥补了传统治理模式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缺陷。

破解治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结合县域实际,拓展“1+4”一体化平台功能模块,优化行政审批、综合行政执法、网格管理、指挥调度功能,全面对接整合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智慧园区、渔船监管、燃气卫士、防汛预警、“12345”政务服务热线、疫情防控等平台,集聚各方数据资源,搭建“一网统管”总平台。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模式,做到“一人采集、各方应用、全网关联、联动处置”,实现各类数据“一次采集、按需共享、网上流转”,加快建设县级网格化社会治理公共基础数据库,推动社会治理“一网全面覆盖、信息流转闭环、多线协同发力”。

破解部門数据壁垒问题。制定出台《灌南县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平台工作考评办法》《灌南县12345在线平台绩效评估标准(试行)》《灌南县网格员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各镇(街道)分中心、各相关部门平台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职责,建立县综合指挥中心与各镇(街道)、各部门之间联动协作机制,形成横向多维协同、纵向三级联动、深向垂直贯通的数字政府体系。持续推进各类监管平台和数据资源(视频监控资源)整合,构建覆盖广泛、统筹利用、标准接入、灵活服务的数据运用体系,分级分类设置管理权限,从源头和过程上管控信息安全,推动各镇(街道)、各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视频、热线、网格等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共享。

破解指挥调度滞后问题。依托纵向贯通各镇(街道)、横向联通各部门的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协调职能部门与各镇(街道)联动,限时有效解决各镇(街道)无法独立解决的复杂事项,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在应急处突时,通过综合指挥平台实现远程可视化指挥调度,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现场执行人员的工作效率。完善“县级统筹调度、镇级属地管理、县镇两级联动”模式,建立“一号受理、一体派单、联动处置、反馈报告、督查督办”联动处置机制,创新“受理—上报—流转—处置—反馈—核实—评价”七步闭环工作法,使治理主体实起来,充分保障县、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调度高效顺畅,实现多部门14大项1216小项事件自动智能分类和秒级流转,办理结果及时反馈,工作流程全程留痕,确保平台汇聚的各类事件得到及时高效处置。

二、坚持一线导向,实现系统应用实战化

在社会治理具体实践中,灌南县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镇村延伸覆盖,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优势,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做到高效便民。依托数字化平台实行网上流转,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处理各种事项,数字赋能权力规范,始终推动基层干部心在一线、身在一线、干在一线,时刻在群众身边做好服务。

推动审批服务在一线落实。从群众和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以综合指挥平台为支撑对接江苏政务服务网,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服务模式,着力破解服务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痛点”,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依托“智慧灌南”移动端App、“灌南发布”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搭建线上线下审批平台,推行便民服务事项“不见面办理”模式,实现群众办事“一网通办”。以权力下移为手段赋予基层行政机构权力,将100项县级权力事项下放乡镇,把权力尽量集中到服务群众和企业的第一线,集中到服务效能最高的审批平台。着力构建县、镇、村三级同权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不断丰富“远程不见面办、窗口刷脸办、自助终端办、为民中心办”的“四位一体”审批场景。目前,居民和企业可在镇级为民服务中心任一窗口享受“一窗受理、一站服务”。推动为民服务中心向村(社区)延伸,2023年以来累计线上办理社保医保证明、再生育许可、养老金发放、特困人员供养等便民服务事项13.2万余件,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

推动执法效能在一线检验。组建11个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分局,全面梳理县、镇两级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将县级执法力量和9个部门135项行政处罚权下派各镇(街道),再造程序清晰、标准规范的工作流程,突破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目标。构建县、镇两级执法联动体系,形成以“网格发现、投诉举报、日常监管、流转交办”为发端的“管”“罚”分离联动机制,通过县、镇两级指挥中心交办至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人员根据平台推送信息,及时对现场进行巡查、核查、执法、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对高频轻微违法行为力求现场解决,对不构成违法的退回监管部门予以行政指导。执法全过程通过移动端App实时传输到县、镇综合指挥平台,由平台同步反馈给被执法对象,同步推送到信用监管平台系统;每一项执法检查、执法案件在平台中全程留痕、可在线追溯,行政执法全流程公开,群众监督更加透明。

推动群众矛盾诉求在一线化解。根据各类诉求和矛盾纠纷处置要求,研发操作便捷、清单明晰、功能完善的手机客户端,指导网格员通过定期排查、日常巡查、入户走访等形式,实时采集网格内基础要素和各类安全隐患、社会矛盾、疫情防控信息,随时获知辖区内重点信息动态,第一时间通过县、镇两级指挥平台有序分流处置。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有序整合人社、环保、司法、水务等服务热线,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确保“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深度融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与网格化资源,创新线上线下“线网联动”工作模式,构建完善各类诉求和矛盾纠纷事件“接件—交办—处置—回复—评价—督查—考核”的全流程责任机制,持续强化“一把手分管、专人负责”的工作要求,使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2023年以来,县“12345”政务服务热线共受理各类诉求93005件,同比下降19.39%,整体办结率达95.99%,综合满意率达97.49%。

三、坚持需求导向,实现网格治理精细化

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灌南县把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明确满足群众利益诉求的基层治理目标、提升服务效能的价值指向,进一步更新治理理念,优化顶层设计,夯实基础框架,创设特色载体,建立需求导向的网格服务供给机制,更好地契合了治理基层、服务群众的需求。

治理力量更加集中。坚持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按照“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配备、信息统一采集、服务统一标准”的“五个统一”要求,将全县11个镇(街道)划分为611个网格,设置网格长238名、网格指导员138名、义务网格员264名、专职网格员572名,按照网格管理事项清单,有效融合专职网格员与各职能部门网格员专业力量,及时核实、采集、提交各领域信息和代办、帮办群众服务事项。同时运用公共基础数据库构建“人、房、地、事、物、情”全要素网格电子地图,完善网格地图和标准地址库联运更新机制,各级网格员坚持“人在网中跑,事在格中办”,精准服务好群众、服务好地方发展。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依托精细化网格治理机制和自主研发的“惠泽通”综合管理系统,推动治理力量迅速集结、精准下沉,6500名机关干部、3.5万名志愿者奋战一线,切实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密防线。

隐患化解更加及时。印发《灌南县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分析研判工作办法(试行)》,完善“日处理、周汇总、月分析、季评估”工作机制,利用综合指挥平台大数据功能,对有关事项类型、受理率、办结率、满意率等进行分析、研判、预警,提高社会治理智能感知和精准处置能力,实时推送相关信息,为加強事中事后监管、解决普遍性诉求、作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在2023年应对强对流天气工作中,通过视频调度网格员,第一时间了解各镇(街道)情况,及时高效处置电线脱落、杆线倒伏等安全隐患27项。公安系统通过整合综合指挥平台各类视频监控1285路,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逃犯9名,打掉盗销等犯罪团伙2个,破案26起。

服务群众更加主动。聚焦解决群众身边问题这一目标,全面梳理机构职能、法规政策、审批服务、办事指南、热点问答等信息,形成全方位知识数据清单,5100余条知识库信息主动向社会开放,将127名熟悉法律法规和办事流程、知晓优惠扶持政策的业务骨干作为“政策专员”,提供“专家门诊式”政策咨询和办事指引服务。推进权力清单标准化建设,凡属县级权限的审批事项一律精简材料、优化程序、压缩时限,将1447项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和办理指南全部标准化入库并向社会公布,推行申报材料规范化、标准化、电子化,开展在线填报、批复和送达,实现全流程网上规范高效办理,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显著提升,平均办理时限缩短到1个工作日。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实施以“减审批、并环节、优流程、缩时限、强服务”为内容的“拿地即开工”审批制度改革,企业获得感显著增强。

四、坚持结果导向,实现治理效能优质化

加强数字化治理,重构基层治理单元和行政服务流程,推动公共服务从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立足县情实际,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着力点,坚持结果导向,强化数字赋能,突出务实落实,多措并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促进治理单元动态优化。围绕“智慧灌南”App数字化治理目标,完善集信息发布、社区业务、党员管理、群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数字服务模式,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参与、聚力服务、融合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中心城区新安镇,以3000名实际居住人口为基准,细化建设49个“微社区”,试点设立8个“微网格服务站”(党群微家),以城市社区“楼栋”、农村地区“十户”建立微网格单元,充分发挥管理服务单元小、精度高、全覆盖的优势,解决社区工作“量大、面广、服务难”问题。以微社区为单元,构建“社区大党委+微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微网格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强化县、镇(街道)、村(社区)、微社区、网格、微网格六级联动,推动微社区、行业、网格等各领域党建互联互通。建立“镇(街道)—村(社区)—微社区—楼栋长、十户长”上下联动、左右联通的“四级”治理组织链条,全县共计推选出1938名楼栋长、4154名十户长,不断健全“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村(社区)、矛盾就地解决”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促进群众使用全面覆盖。聚焦不同业务间App端口多元、入口分散、数据不通等问题,将“我的连云港灌南板块”App明确为全县自然人服务总入口,累计接入近40个部门520个服务事项、40个特色应用,设置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等功能板块,让群众充分感受到便利和温暖。以村小组为基础单元,按照每个网格30—50户、90—150人,将全县238个村居细分为6092个微网格,与微网格相对应设立6092个微网格二维码,充分发挥1938名楼栋长和4154名十户长“近、熟、亲”等优势,逐楼栋(自然村)张贴宣传,推动微社区内群众随手扫描、随时反映。深化“网格+执行”“网格+两险”“网格+税务”等场景应用,网格员通过App或网格服务工作群接到诉求反映后,即时连线联动楼栋长、十户长和居民现场核实。现场可以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到位,不能现场解决的及时上报村(社区)党组织,按照程序跟踪帮办代办、限时办结,真正做到“始于群众诉求、终于群众满意”。

促进问效督查从严从实。强化党建引领,设置“专家讲座”“书记讲课”等板块,重点强化工作流程、信息采集、群众工作等内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打通线上线下,贯通理论实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家庭,在比学赶超中持续增强基层干部责任担当,提升服务群众“全科”本领。通过App网格统计、位置查询等模块,随时查看每个网格实时情况,对网格员工作轨迹、上报记录等实行动态监管,切实杜绝服务群众“走过场”。结合事项申办情况、群众测评意见等,建立“一天一提醒、一周一通报、一月一点评”工作机制,对无故延期受理、拖延不办、敷衍应付等情况及时预警,一定范围内通报“不作为、慢作为”等责任主体和责任人,通过“严督查”推动“快落实”,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成效,以优质“微治理”服务赢得群众口碑。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灌南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灌南县网格群众
用全等三角形破解网格题
灌南县依托“智慧平台”做好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
多让群众咧嘴笑
反射的椭圆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网格逼近
灌南县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江苏省灌南县“两相和·汤沟酒”全国诗词楹联大赛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