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普惠托育服务模式推动民生保障走在前
2024-01-11丁宏王娜
丁宏 王娜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当前普惠托育供给严重不足是影响生育意愿、推动民生保障走在前的突出短板。南京市建邺区等地针对“带娃难”的迫切需求,探索公办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为青年人才干事创业消除后顾之忧。可借鉴南京等地经验,加快创新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强化政策支持保障,为奋力推进民生保障走在前提供有力支撑。
一、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
中国已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生育意愿是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的关键路径。而能否享有普惠便捷的托育服务,是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人口负增长时代对提高生育意愿提出新要求。根据“七普”数据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低至1.3,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和地区之一,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以上)及世界平均水平(2.5)。育娲人口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显示,中国大城市的养育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中国养育孩子到18岁的成本大约是50万元人民币,一线城市大约是100万元人民币。“经济负担重”是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关键原因。
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呼唤补上托育服务短板。孩子0—3岁是对女性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时期,提供完善托育服务成为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据国家卫健委统计,0—3岁婴幼儿在我国的入托率仅为5.5%左右,与发达国家平均35%以上的水平相去甚远,尤其是年轻人就业密集的城市区域,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南京市建邺区针对园区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受访者表示“孩子没人带”是当前的现实问题,希望园区提供托育服务。
国家政策引导鼓励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2019年起,我国先后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提出了发展托育服务的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十四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每千人口托位数将提高到4.5个。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遴选出33个城市作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探索幼有所育的新路径,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成功入选。
多地托育服务模式创新为江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深圳深业托育公司是深业集团的子公司,2021年已在深圳运营了10家托育园,待运营11家托育园,运营园区占深圳备案园的10%,运营满一年的园区平均入园率达到90%,目前已成为深圳市最大的连锁托育品牌,也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托育企业。上海耀华婴幼儿探索中心是香港国际教育团体耀中耀华集团内地首家针对0—3岁婴幼儿的学习社区,为婴幼儿提供符合其发展需要的早期教育支持,为照顧者展示有效回应婴幼儿需要的互动策略。
二、南京市建邺区探索“公办托育”
服务体系建设的特色做法
针对园区青年人才“带娃难”的迫切需求,2022年南京市建邺区探索成立全市首家面向产业园区的公建公办托育园——研发总部园托育园,帮助年轻人解决“带娃”后顾之忧,以吸引更多人才来建邺干事创业,“建功立邺、带娃莫愁”入选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
着力解决“需求有没有”,促进托育供需平衡。需求决定供给。建邺区通过专项问卷调查、重点企业走访等方式,全面摸排青年员工托育需求,综合研判开设公办托育机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鼓励引导园区把提供普惠托育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途径,以服务的“软要素”提升引才的“硬实力”。把托育园设置在产业园区办公楼宇的低楼层,日常托管从上午8∶30至下午6∶00,让企业员工在园区上下班的同时完成孩子接送,努力实现“楼上上班、楼下带娃”的温馨氛围,让托育更“省心”。
着力解决“条件够不够”,满足托育规范要求。调查结果显示,对托育机构的关注点,安全是第一位的。托育机构登记注册、备案监管涉及卫健、发改、教育等20多个部门,手续相对繁琐。建邺区建立由高新区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集中梳理开办托育机构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按标准建设,按规范管理,按要求运行。将托育园的规范和安全保障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明确国家标准落实相关要求和措施,严守安全底线,努力打造类家庭育婴环境,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让托育更“安心”。
着力解决“场地足不足”,提升园舍建设水平。托育机构场地是关键,尤其是主城区土地空间紧缺,利用存量资源改建托育园面临土地性质不符、空间载体不足等问题。建邺区坚持以“儿童视角”创设环境,选择产业园区办公楼宇一楼作为机构所在地,突出新增暖气及新风系统,打造室内“家庭式”生活空间;充分利用楼宇外公共空间,“园林式”的户外活动场所,让婴幼儿在与自然的互动中积极探索和发现,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满足婴幼儿心理及生理的照护需求,让托育更“舒心”。
着力解决“价格贵不贵”,制定合理收费标准。收费标准是青年人选择托育机构的关键考虑因素,市场上大多数民营托育机构收费往往超出其承受能力,而如果完全是由政府公益运行,从财政角度看难以长期维系。普惠托育应被视为“准公共产品”,既要注重普惠公益性,减轻人才托育负担;又要坚持市场化运作,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建邺区坚持“幼儿发展为主、经济收益为辅”理念,按照“家长出一点、企业补一点、政府贴一点”的模式,确定收费标准为2980元/月,远低于市场上民办机构5000—6000元/月的收费标准,为年轻家庭减轻压力,让托育更“暖心”。
着力解决“质量好不好”,坚持品牌专业运营。托育不仅是对孩子简单地进行看护,也需要实施专业化的早期教育和成长方案,以提升照护能力和质量。建邺区与南京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机关二幼”)合作共建,专注配强师资,自主研发“1+N”专项课程,以日常生活照料和游戏为基础内容,满足婴幼儿生命成长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新增奥尔夫音乐、创意美术、体适能训练等附加课程,促进婴幼儿多元发展。2023年起,由建邺人才集团牵头成立托育集团,探索集成化运营,打造统一的公办托育品牌“西城·晨星”,让托育更“放心”。
三、创新普惠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民生保障走在前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江苏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走在前。江苏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公办托育既是推动江苏民生保障走在前的重要突破口,又是新时期优化营商环境、满足人民群众迫切需求、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抓手。有必要加快创新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强化政策支持保障,为奋力推进民生保障走在前提供有力支撑。
突出普惠化,加快构建新时代托育服务体系。把加快构建优质普惠的托育体系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更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现实模样的关键环节,将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发挥政府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规划建设、资源配置、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主导责任。深入实施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加大投资支持力度,着力解决特大城市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不足问题,率先打造城市“15分钟托育服务圈”,着力提升婴幼儿入托率,争取到“十四五”末实现每千人托位数达到5,适度超过4.5的规划目标。进一步扩大市场参与主体,鼓励各产业园区将普惠托育配套设施建设作为服务产业发展、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类用人单位开展福利性托育服务试点,落实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加强普惠托育财政补助,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色的新时代托育服务体系,为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建设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
加快集团化,扩大优质公办托育服务供给。借鉴深圳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公益性、普惠性、保障性、引领性功能,推动国有资本联合相关力量,组建公办托育公司,在事业端发挥基础支撑、示范引领作用,在产业端发挥资源整合、产业服务作用,定位完整社区的建设者和普惠托育的专业运营商。为公办托育选址提供便利,从新生儿出生率、人口居住分布等背景下切实帮助拟开办机构确认选址科学性,及时会商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前规避各类不符合标准的行为。建立存量资源统筹利用“一事一议”协调机制,在保证托育机构安全性的基础上,适度放宽对于普惠托育的备案审批要求。推动托育架构体系化,打造全方位、多层次产品线,选择合适场所分层级进行社区型普惠园、社区型品质园、嵌入式托育(社区亲子屋)试点,鼓励园区内规模企业开办企业自办型试点,构建与本地区人口结构、婴幼儿数量相适应的托育服务设施规模和布局。
探索品牌化,提升普惠托育服务标准水平。打造普惠托育品牌,全面提升保育管理、师资力量、餐食品质、设施设备等托育服务标准水平,增加特色服务内容,满足更多适龄婴幼儿多样化入园需求。以“尊重”和“回应”为核心,以“生活教育”理念为基石,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将先进国际理念与本土实践相结合,自主开发课程助推托育品牌战略。建立良好的品牌口碑形象,宣传打造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服务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运营策略,加强与家长沟通反馈情况,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
提升专业化,推动托育创新融合发展。加强医育结合,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资源优势,探索“育”与“医”“教”结合新模式,加强“医防护一体化”建设,促进托育服务与婴幼儿健康管理、儿童早期发展、儿科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融合发展,树立公办托育服务的健康特色。深化托育智慧场景应用,推进“互联网+托育”,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完善管理端、机构端和家长端功能,建立覆盖全行业、全流程的智慧托育服务体系,加快推出方便家长可查可看可互动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记录婴幼儿成长档案,建设家园共育数字化平台,实现婴幼儿“放心托”新模式。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共建托育研发中心,为实现幼有善育提供“智库大脑”,组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知名机构对0—3岁阶段保育进行专业化研究,探索举办托育高峰论坛,打造普惠托育示范城市。
加强持续化,打造公办托育服务建设保障体系。强化政策支撑,进一步加大公办托育等普惠托育支持力度,通过强化场地租金减免、普惠机构一次性建设奖励、普惠机构托位补助、发放托育服务消费券等方式,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激发托育机构运营活力。推动运营创新,将托育项目规范化、集成化运营拓展,对旗下的托育园统一规划建设及服務保障,尽早实现营收平衡,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园,为企业提供“一园一特色”的定制化托育模式。推动教育局提供部分优质幼儿园入学名额给公办托育机构,提高入园积极性和生源稳定性。加强人才培养,研发推广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托育服务领域产教融合,开展社会化培训,建设相关实习实训基地和培训资源库,开展托育技能等级认定,推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机制,保障托育人员薪酬待遇、从业环境及发展空间得到稳步提升。探索金融创新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金融产品,为托育行业提供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鼓励保险机构发展托育机构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产品,探索联合社会资本设立托育服务发展基金,破解托育行业融资难题,构建托育金融服务长效机制。
(丁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紫金传媒智库高级研究员;王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