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中的语言输出与思维发散研究

2024-01-11沈洁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记叙文姐姐题目

沈洁

围绕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新课程标准针对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及思维发散和创新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然而,究竟什么样的语言输出才更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呢?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通过阅读丰富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日常写作中,不少学生存在无话可说、无素材可用的写作困难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自身身心发育不成熟,缺少生活和社会阅历,因此,写作时往往天马行空,不贴合实际;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读的书少,积累不足,所以在写作时无从下笔,甚至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想办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了。基于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可以从身边的日常生活着手,在深入关注生活的基础上,给予阅读足够的重视。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适当阅读一些文辞兼美的优质文章,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可让学生摘抄一些经典的句段,或者试着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并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将它们灵活地运用于写作中,继而提升作文水平。例如,以“春天”为话题写作,可以联想与之相关的古诗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这些古诗词都描写了春天的美景,有风、有雨、有树、有花……无不呈现出春日的美好画面。若能在写作时恰当引用这些诗句,必能为“春天”增添韵味和文采。经过反复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言之有物、下笔有神。

二、尊重自我,根据兴趣展开写作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练习中,有时会要求学生围绕确定的题目写作,有的学生看到给定的题目觉得很苦恼,甚至脑子一片空白,因为不擅长写这类文章,所以毫无方向。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试着跟随思维走,自己喜欢什么,就把文章写成什么样。比如擅长写记叙类文章,就可以把文章向记叙文方向靠;擅长写景类文章,就可以将写作方向往写景方面发展;擅长写人,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写人的描写……这样也能提高写作成功率。然而,不管偏向于哪一类型,都要注意不能偏题。比如,原本题目要求写人,但是有的学生感觉自己比较擅长写景,想着能否通过景物突出人物特点,于是就把大部分的篇幅用来写景物而忽略了人物的描写,导致文章从本来的写人、以景物来衬托人变成主要写景,这种情况就偏题了。

例如,以“礼物”为题写作。看到这个题目,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生日礼物”,但有学生认为不擅长写状物类的文章,就想转换角度,将“礼物”写成非物质层面的东西。如果以这样的角度出发去写,可能让作文提升一个“档次”。比如,学生写自己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教导之恩回馈给父母一个满分作为“礼物”,显然,这样的文章就不再是状物类文章了,而是记叙文。这样的文章必定要通过一些事反映想要表达的内容,要注意千万不能将整篇文章都写成记叙文,即便写成记叙文,也要记得点明主题,突出“礼物”的意义,否则就跑题了。

三、立意高远,提升文章的美感

在写作过程中,确定了文章题目之后就要立意了。为文章立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进行审美和判断的过程。立意时,先要认真审视文题内容,从不同角度充分考虑每种立意的可能,且准确评价每种立意是否正确、深刻、新颖等,继而在综合评价之后判断立意的准确性。文章立意一定要有正向的审美标准,虽然会附带一些写作者个人的主观想法等,但通常对于一些基础性审美标准是固定的。比如,写作立意一定要积极向上、体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传达积极的情绪等。但因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有的学生过早出现叛逆等问题,思想比同龄人要极端,导致其写出来的文章比较“有个性”。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适当纠正,引导他们走到正确的立意方向上。

例如,有的学生这样写:“我今天路过哪里见到了谁,看见他/她,我感到很开心,因为我喜欢他/她……”基于这个年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认知程度,他们其实并不能真正理解、区分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只是受外界影响或者出于懵懂的好感,于是就在作文中写了出来。这样的内容也并非不健康,只是因还小,尚不能明辨是非,若将这些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的内容写成文章,难免出现表述的偏差和理解的不成熟,不能写成立意清晰、情感积极的文章,进而影响文章的美感。那么,如何提升文章的美感呢?要有清晰準确的主题,以提升文章的美感。比如,可以从亲情、友情等角度,写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写孩子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写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情谊,也可以写同学之间消除误会的理解与包容……这些表达真善美的内容,一旦写得好,一定是美文佳作。因此,写作时一定要准确立意。

四、展现独特的审美

即使教师每堂作文课都提醒学生避免重复性写作,要创新,不能一个人写“我有一个好妈妈”,全班一半以上的人都跟着写“我有一个好妈妈”。虽然这样写没有错,但太多的重复,难免会缺少新意,也不能表达独立的见解。如果大家都人云亦云,那么,写这篇文章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难道只是为了完成“写作文”的任务吗?当然不是。写作的意义之一在于能进行有价值的自我表达并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因此,写作时,要尽量表达独特的观点、情感等,争取写得有新意。千篇一律的内容,于己于人,都没有多大意义,还不如不写。当然,所谓独特的审美品位,除了要在写作中坚持正向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还要展现出独特品味。

例如,布置一个议论文的题目,大部分学生都持正面积极态度阐述自己的观点,仅有一个学生不同意大家的看法,偏偏持反对态度。如大家都认为这个东西漂亮,但有位同学就是觉得它丑,并且说出了很多理由,表述得也合情合理。那么,为什么说这个与众不同的学生的文章反而比较有品位呢?难道是因为他这种特立独行的行为吗?是文辞优美吗?不是。之所以说他的文章更能彰显审美品位,恰恰是因为他有独到的观点,坚持不从众,其写出来的这种与众不同的文章,本质上就是在创新,而这样的创新并非形式上的创新,而是内容和观点上的创新。因此,如果将所有人的文章放到一起,假设一共有40篇文章,前面39篇文章都认为这个东西很漂亮,读多了可能就审美疲劳了,直到阅读到最后一篇文章的时候,作者换了个角度,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观点,自然能让人眼前一亮。而阅读文章的人也自然会更倾向于最后一篇文章是比较有想法的,是有个性的。

五、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很多时候,学生写作时,都是看着题目发呆,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还有一些学生思維比较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因缺少引导,自由发挥,无所顾忌,导致文章天马行空。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因为学生不懂如何写作。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其实,一篇好文章的结构一定是完整,内容是清晰的。因此,写作时要符合这些基本要求,可以借助问题来进行自我引导。比如,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表现什么?想要通过什么方式达到写作目的?想要在文章里写哪些内容?让学生在写作前先将这几个问题列出来,然后仔细思考,找到答案之后,再根据答案确定写作方向、写作意图,以及梳理文章的框架结构,这样写起来就能灵活自如。

例如,以“我的姐姐”为题写作。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有些学生是独生子女,没有姐姐,这时该怎么办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亲姐姐,有没有遇见过类似“姐姐”的人呢?有的学生想写一个陌生人,比如自己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的时候,遇到一位比自己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姐姐,因为对她印象比较深刻,所以把她写进作文里,这也是可以的。或者有的学生有亲姐姐但不会写,又该怎么办呢?也可以运用问题介入的方式引导自己写作。比如,先提出几个问题:觉得姐姐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把姐姐的哪些优点和缺点写进作文里呢?姐姐有哪些能体现她优点和缺点的事可以写呢?自己对姐姐是什么样的感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确定写姐姐的哪些优点和缺点,之后再针对具体想写的点选择具体的事例,最后表达观点、情感等。写作时,可以按照已经梳理好的逻辑,一气呵成。

六、认真观察,发散思维

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学会观察。不管是写人、叙事、描景、状物,都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写人的时候,要写人物的外貌、动作、面部表情等,这些细节性的内容都要求观察的加持。而且,很多时候,好文章都是通过这些细节来体现质感的,倘若这些细节写得不好,必定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另外,叙事的文章要求在写作时认真观察整个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环境、事件中人物的情绪变化等,而这些都是记叙文写作的重中之重,必不可少。因此,记叙文同样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此外,在写景和状物文章的写作中,状物的过程也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将写作对象的特点表现出来。因此,无论对于什么类型的文章,都要求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写作质量,继而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内容充实的,因此要求学生要有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而同时,能否写出佳作是由细节决定的,故要求学生要学会观察。此外,优秀的文章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美学基础上的,因此,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文章的美感,进而提高文章的质量。

猜你喜欢

记叙文姐姐题目
记叙文阅读专练
Cлово месяца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如何写好记叙文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认识“黑”字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