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精彩纷呈
2024-01-11董梦婷
董梦婷
在新课改的驱动下,创新、优化、变革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如何优化与创新作文教学方法,让写作课堂更加精彩纷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是教师要研讨的重要课题。
一、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要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文章,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作文水平不仅影响语文成绩,也影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形成。通过作文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学会以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能力;可以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散,让他们学会思考、分析和总结,提高综合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规范和语言技巧,提高其表达能力。此外,在将心中所见所想表达出来的写作过程中,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创新思维,发挥想象力。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对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重大价值与意义。
二、作文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性是作文教学的核心原则之一,即根据学生年龄、认知能力、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的作文教学计划和方案,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教授学生相关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将学生的未来发展置于核心位置。
2.差异化原则
小学生在认知和能力上普遍存在差异,意味着教师不能以“满堂灌”的形式展开教学,而应注重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并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予以指导和进行差异化反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写作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促进写作效果的显著提升。
3.创新性原则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创新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旋律之一。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性旨在在新课程理念的导向下,摒弃传统的、单一的、守旧的教学方法,创新作文教学模式,在原有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读写结合、思辨写作等高效且符合小学生具体需求的教学策略,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帮助学生写出更加优质的文章,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4.实践性原则
實践性原则是指学生的语文学习应该面向实践。作为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书面表达能力。这意味着应搭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善于运用生活材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汲取灵感,从而写出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现实生活和阅读材料的介绍,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积累意识。
三、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1.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创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是教师组织课程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核心依据,掌握作文教学的原则和方向是构建精彩写作课堂的首要前提。由此,教师应反复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语文学科的整体教学目标所在,并把握不同学段的不同教学目标,以此为基石进行作文教学。还应着眼于“生本教育”,紧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观念上与时俱进,在教学理念上推陈出新。只有基于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才能有效推动作文教学方法、策略的全面创新,才能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奠定基础。
2.重视素材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管在何种情况下,素材、词汇都是写作的基石。学生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过程。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缺少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经常在写作的时候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注重学生的素材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阅读课外书籍,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让学生面对作文时有物可写、有感可发。部编教材内容丰富、词汇量大、可读性强,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内容,将之作为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钥匙。例如,在学习部编教材三年级《花的学校》这篇课文时,首先在字词认读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准确认读生字词,掌握它们的读音、笔画及用法等,逐步积累字词。其次,在课文研读环节,可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赏析,体会语言的精妙。如“当雷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教师可带领学生赏析这几句话中拟人修辞,并记录好词佳句,从而实现现学现用、活学活用。此外,也可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及时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素材。在潜移默化的积累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3.重视写作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路径。新课程改革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可创设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课堂情境,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带入情境中,让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保障写作教学效果。例如,在“我的动物朋友”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然后展示不同的图片,创设不同的情境,为写作做好铺垫。如在草原上驰骋的骏马、在水中嬉戏的天鹅,它们有的高大,有的小巧,有的威猛,有的温顺,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习性。教师可提问:“我们应该如何描写动物呢?”让学生自由讨论,在讨论中总结出“观其形”“知其性”“述其事”的写作思路。如此一来,学生通过不同情境搜集了不同动物的习性,也理清了写作框架,后续的写作也就能一气呵成了。
4.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作文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多元化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利用“微课”“讲座”进行专题讲解,教授学生写作技巧,最终全面保障写作教学效果。结合不同的作文类型和写作主题,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的不同功能,实现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比如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可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制作成微课,微课内容主要包括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的三种表达方式等。通过微课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写作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网络技术索引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如生活情境、人物叙事、社会时事等,让学生在观看素材后复述、讨论。同样,为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也可对不同的作文类型进行分类,利用网络技术索引素材,通过思维导图将优美的字词、段落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记忆,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中信手拈来。
5.读写结合,创新作文教学模式
阅读与写作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大量的阅读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增加学生的积累,从而为写作铺平道路;而写作反过来又能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阅读。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之与写作结合。如在阅读文本之后,可让学生背诵、抄录一些经典词句;结合主题组织相应的小练笔活动,让学生借鉴文章的手法模仿写作,或者应用其中的写作方法,做到“趁热打铁”。例如,教学完部编教材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仿写练习。如根据陶罐和铁罐的特征,写关于“汽车和自行车”“小草和小花”的对话作文,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夯实写作基础。
同样,读后续写也是读写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读后续写,学生既能收获写作经验,又能发散思维,对今后的写作有重要意义。而具体如何进行读后续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选择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选择奠定了学生读后续写的基调。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齡特征、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以便学生能更容易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从而顺利开展读后续写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的小说或故事书,也可以选择一些知识丰富的科普类读物。
(2)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后续写的关键在于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多读、多想,由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如教学《井底之蛙》,可让小组自由提出写作思路,结合课文进行适当的联想和编排,如“青蛙有一天来到了外面的世界,它会有哪些想法?”通过对续写情节的编排,丰富和拓展原文内容,并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
(3)提供引导和提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比较弱,需要教师在进行读后续写活动时适当地给予引导和提示,例如提供关键词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构思情节,创设故事情境。
(4)总结和评价。针对不同学生的续写思路和内容,教师应该及时反馈和评价。不同学生的想法有差异性,但是不能脱离情节的发展方向和大体框架,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确保每位学生的续写都具有合理性。
6.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从“生本”教育角度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领、指导和示范作用。不仅要通过“说”实现“教”,还要通过“做”实现“教”。例如,在“景物”描写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完整地将一处景物描写出来。如该如何观察、从哪方面入手、运用哪些写作手法、如何将画面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等。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作文范本,鼓励学生先看再写。在教师的细致讲解和示范下,学生更易掌握写作方法,有了写作思路,就能一气呵成,取得最佳写作效果。等学生写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现场评改,及时纠正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面批下,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把握自身存在的问题,防止在今后的写作中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深刻意识到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围绕新课标中的主体性、实践性等原则,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全面创新,从而打造出精彩纷呈的作文课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