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01-11朱仁庆孙士艳王树齐朱信尧杨大明
朱仁庆 孙士艳 王树齐 朱信尧 杨大明
[摘 要]课程组结合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围绕“以学习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进行课程教学组织、网络课程建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学会、会学”的问题。经初步探索与实践,“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已显现成效。
[关键词]以学习为中心;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8-0065-04
知识、技术日新月异,教学技术已从传统方式跨入了信息技术阶段,以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教学的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课程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围绕“以学习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课程组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文结合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探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内涵
中外关于“教学”的定义有很多,但大同小异,主要定义为: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1]。“教学”历来被认为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学生则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知识获取的渠道主要来自课堂讲授。
随着知识信息大爆炸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时代的到来,教师“垄断知识”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愈加多样。学生可借助各种类型的在线课堂、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不再只限于课堂教学。此时的“教学”,已从传统的“师教生学”转为“学生自学”“师导生学”“师生互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昔日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成为教学中的学习者,而学生要成为学习中的教学者,确立师生是学习共同体的理念[2]。师生、生生之间要实现真实、有效互动,强调互相学。虽然不同的课程因涉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理论知识、技术原理等,教学方法存在不同,但“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理解、掌握新的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单一化理解走向全局性理解,为未来而学,为加深对“事实—概念—主题—原理—规律—理论”的理解而学,为“环境层、行为/行动层、能力层、价值观层、角色层、愿景层”的认知逻辑升级而学,为“经验技巧、方法流程、学科原理和哲学视角”的思维模型层次升级而学[3]。
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组织
“学习”是需要学习的,教学更需要教“学”,教会学习、学会学习才是教学的目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构建高效课程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素质,这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学习素质,主要包括学习意识、学习观点、学习动力、学习理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等[4-5]。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寻求学习本身的价值及发现学习的意义;重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工具的使用;提升學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即要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倾听、表达,学会质疑、发表个性化观点,学会有效阅读、记忆、反思等,实现真实学、有工具学、深度学。本文结合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探索基于“以学习为中心”组织课程教学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课程导论和每一章学习导引
课程导论对初学者来讲非常重要,除了要介绍课程内容、教学计划,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了解所学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学习目标和要求,还要为学生如何学好该课程给予总体指导。
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因难学、难懂、不及格率高,被部分师生称为“留级力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团队将首堂课的授课目标设定为让学生明白为何要学习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如何学习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通过典型水面舰船,“蛟龙”号、“奋斗者”号等潜水器,地效翼船,981钻井平台,第7代半潜式平台,海上风、浪、流、潮汐发电装置等一系列船舶与海洋工程典型装备的实例展示,激发学生对流体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内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该课程体系,知道其是后续专业课程,即船舶静力学、船舶快速性、船舶耐波性、船舶操纵性、海洋环境与载荷等的基础,使学生重视对该课程的学习。
每章内容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在学习新的一章内容时,教师要给予学习导引,让学生清楚本章主要学习哪些内容、与前修章节和后续章节之间存在什么联系、主要用到哪些已学课程知识,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内容体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自觉复习前修课程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前期准备。
(二)精心梳理课程“教”与“学”的内容
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与前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都属于力学类课程,其课程内容体系与理论力学类似,即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因此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的力学知识,梳理出本课程特有的一些概念、定理以及基本方程推导方法,从中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哪些内容学生可以直接借助教材和课程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哪些内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结合前修课程已学知识进而理解新的概念或公式推导;哪些内容必须依靠教师的详细讲述或者组织讨论,学生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尽可能帮助学生在所学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不同课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课程内容设置要与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际问题关联,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应用、迁移与反思,学会深度学习。本文以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第1章绪论为例,设置了“教”与“学”的内容(见表1)。
(三)精心组织课前、课中、课后的“教”与“学”
围绕“学会”“会学”的学习目标,课程教学按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6]的基本原则开展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也即在“教”与“学”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本文以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第3章“流体运动学”第一单元为例,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见表2)。
课前学习,要让学生能将问题带到课堂,教师以问设学,使“教”更具针对性。课中教学,要营造学习交流、问题讨论氛围,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流体力学”的理论性强、概念多、公式多,随着课程教学的开展,往往有一部分学生对此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从而失去学习动力。针对此问题,教学团队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备学生。在上课前除了备课以外,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清楚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能力强和弱的“两头”学生,做到心中有数。2.抓“两头”。主要围绕“两头”学生组织教学,以好带差、整体推进。3.提兴趣。课中学习,教师除了按照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还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文学、诗意化的流体力学描述来吸引学生,如让学生来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可用于描述流体的哪种特性、如何用成语来形容流体力学的两种描述方法、“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和“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等著名诗句蕴含哪些流体力学原理;通过讲述流体力学中有关概念、公式所涉及的逸闻趣事以及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设置一些互动、抢答环节,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等。4.督促学。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后主动联系并给予辅导和帮助。
三、“以学习为中心” 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目前主要基于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学习通、雨课堂、学堂在线、智慧树等教学平台进行搭建,一般包括“教学直播”“授课视频”“课程资源”“课程讨论”“网上答疑”“课程测试”“课程考核”“学习统计”等模块。
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借助超星学习通搭建课程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线上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课前和课后进行自学,教师给予必要的辅导,发布讨论话题和组织测试。线下主要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同时根据课前学生线上学习和课后测试情况适时调整讲授内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为了便于学生开展自学,本课程借助教学平台开展教学。1.提供教学视频。教学团队将各章节内容拆分为相应的知识点,拍摄时长1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用于学生课前、课后反复观看。2.上传学习资料。学生通过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计划,了解课程目标、学习及考核要求、课程教学进程。通过教师提供的其他教学资源,如参考教材、例题、测试样卷等,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3.课前发布学习通知。通知内容包括提醒学生将要学习什么内容、课程涉及什么知识、课前应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准备在课堂讨论、解答的问题。4.设置课前学习测试题。通过设置课前学习测试题,既可以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此适时调整课中教学内容。5.组织线上讨论。在讨论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发起讨论话题,师生在课中或者课后进行讨论。6.课中教学活动。主要组织随堂练习、主题讨论、抢答等活动,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7.课后作业的发布和批改。学生可将完成的作业扫描或者拍照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在教学平台进行批改、点评。8.学习动态监控。通过教学平台的“统计”功能,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包括课前任务点预习情况、课中活动参与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掌握程度等。
四、“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成效及体会
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自2020年开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配备2名任课教师,涉及2018级和2019级两个自然班。以“以学习为中心”理念组织课程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成效,课程考核不及格率较往年明显降低,分别为19.4%和4.3%。2018级学生读研率为37.5%,其中大部分学生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且大部分学生选择的研究方向和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有关。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不是把教师的作用弱化了、教学工作减轻了,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一是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具备与课程相关的深厚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且要把握与课程相关的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将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课程教学;二是要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和平台;三是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提升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把控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参 考 文 献 ]
[1]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教程[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孙二军.“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路径分析[J].高教探索,2015(2):16-19.
[3] 成甲. 好好思考[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
[4] 陈威. 谈学生的学习素质及其培养[J]. 教育探索,2002(7):37-38.
[5] 马全洲,龚珊珊,丁虹. 略论学习素质及其养成[J]. 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9(2):78-80.
[6] 陆蓁. 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J].化学教与学,2011(12):41-42.
[责任编辑:苏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