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4-01-11闫雷高峰韩林果

时代汽车 2023年22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对策建议产业链

闫雷 高峰 韩林果

摘 要:新能源汽车作为现代产业体系中“皇冠上的明珠”,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产业融合度高,已成为国内各个省份竞相发展的风口产业。通过梳理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现状,针对产业还存在规模小,“三电”核心零部件短板突出,科技、人才、金融等关键要素的供给不足等问题,应紧紧抓住整车生产这个产业链发展的“牛鼻子”、引育结合加快提高核心零部件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加快提升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持续优化产业生态等,加快推动我省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产业链 对策建议

当前,世界多个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进入规模扩张的爆发期和全面市场化拓展期。梳理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和问题,探讨产业发展方向和举措,对于实现我省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发展基础

我省拥有宇通集团、比亚迪、上汽郑州、海马汽车、郑州日产等19家整车企业,整车产能约190万辆,其中,宇通集团新能源客车产销量长期位居全国首位;环卫车辆、新能源皮卡、物流车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2022年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0.35万辆,占全省汽车总产量的18.71%,

我省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突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人口基数大,具备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良好条件。2022年全省共销售新车115.7万辆,其中新能源车32.23万辆,位居全国第6位,渗透率27.9%。郑州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9万辆,居全国城市第9位,位居中部六省省会第一。全省有14个地市渗透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洛阳、济源、焦作、濮阳、驻马店和许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都超过了30%,洛阳高达38%。

初步构建形成了从电池材料、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完整的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动力电池领域,集聚了中航锂电、郑州比克、多氟多、天力锂能、龙佰集团、易成新能源、惠强新材等一批优秀骨干企业,形成了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结构件到电池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电机电控方面,拥有郑州智驱科技、南阳通宇新源、三门峡速达、许昌润禾机电、郑州森鹏等零部件企业,宇通、海马等整车企业在电机电控等方面具有自主生产能力。在汽车电子领域,集聚了河南天海、鹤壁航盛、河南航瑞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拥有汉威、威科姆、华骏、拓普等22家知名物联网骨干企业,具有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平台。在充电设施领域,拥有正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闪象新能源、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等专精特新企业。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从电堆、电池系统、发电系统到加氢设备、加氢站建设等环节集聚了郑州重塑科技、亿华通、新乡豫氢动力、豫氢装备、新乡氢璞创能科技、正星科技、濮阳中沁泰康等一批优秀企业。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省、市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鼓励下,社会各界包括国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企业参与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我省累计建成公共充电站3967座,公共充电桩7.2万个,全省开通运营的149对(部分单侧)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中共计安装充电桩1272台,实现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基本覆盖,覆盖率进入全国前列。

2 存在问题

我省整车企业产量规模小,同时又缺乏总部型龙头企业,大大削弱了作为“链主”企业的主机厂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与发达地区差距明显,2022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10.35万辆,远远落后广东的130万辆、上海的99万辆,也低于与安徽的54.1万辆、湖北的29.3万辆。受新冠疫情、需求萎缩、行业产能过剩等多种因素影响,我省整车企业产能利用率偏低, 2022年19家整车企业产能利用率为39.72%,低于全国72.7%的平均水平,其中连续2年低于20%的有11家企业。乘用车企业大部分为省外品牌设立分公司,省内包括比亚迪、上汽、奇瑞等乘用车龙头企业以组织生产为主,均未在河南设立研发总部和销售总部,我省在整车战略规划布局、车型产品开发及零部件采购等方面均无主导权。

“三电”等核心零部件短板突出,本地配套化率较低。省内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汽车配套细分领域,在“大小三电”关键领域企业数量少、产能规模小、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基础较为薄弱。2022年我省动力电池产量19.2GWH,仅占全国总产量的3.5%;驱动电机产量为44543套,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左右,与整车企业配套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在车规级芯片、高精度定位系统、高精度地图等方面短板突出。我省整车企业所需零部件大多是省外采购,产业链本地化配套率较低,如东风日产、宇通客车本地化配套率分别为20%和42%,奇瑞开封传统零部件共有一级供应商308家、全省仅有31家。

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受到一定限制。我省在氢燃料电池客车及其关键技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膜电极、催化剂等关键部件产业相对薄弱,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堆技术较国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导致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车辆售价较贵。另一方面,我省加氢站数量相对较少,截至2023年4月,我省建成投用加氢站数量17座(全国301座),但与排名前五的广东52座、山东29座、江苏26座、浙江24座,仍有不少差距。

创新能力不足且缺乏人才支撑。目前我省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国家级及省级研发平台较少,整车企业仅有宇通、日产、海马等几家企业设有工程技术中心。零部件企业建立的技术中心和实验室主要围绕着电池及原料、汽车增程、轻量化方面开展研究,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等高端核心关键零部件的研發平台严重匮乏。同时,产业发展的各层次人才支撑缺乏,在新能源电机(特别是磁钢、硅钢)、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软件控制算法、结构设计及系统匹配与集成设计、智能网联等方面人才尤为短缺。

发展生态需进一步优化。我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充电桩除郑州洛阳等地相对完善,在我省其他地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布局较少。截至2023年4月,全省累计建设公共充电桩7.7万个,居全国第9位,与第1位的广东省(44.4万个)差距明显,约为浙江、江苏、上海的一半;另一方面,由于电力报装、消防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推动居住小区建设布局充电桩较为困难。另外,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压力,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

3 对策建议

3.1 紧紧抓住整车生产这个产业链发展的“牛鼻子”

1、统筹提升全省新能源汽车产能。在当前我国乘用车产能总体过剩的情况下,伴随市场竞争更趋激烈,马太效应日益凸显。建议引导河南省中豫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对接比亚迪,采用入股或直接投资的方式,支持比亚迪在豫扩大整车生产规模,围绕着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氢燃料电池、汽车芯片、智能驾驶、充换电设施等产业链进行投资布局。尽快整合我省现有新能源汽车资源,可通过代工、并购重组等方式,盘活汽车产能。

2、建议出台支持豫产车的指导性政策。建议我省积极发挥政策引导,在公务用车、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优先推广使用地产车,并在金融、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快推进我省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地产车购置补贴,助推本土生产企业拓宽我省农村市场销售渠道。

3、大力推动链主企业主导补链强链增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根据整车企业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软件需求形成“链主企业产品需求清单”,按照“企业列清单、政府搭平台”的模式,组织“产业对接会”等活动建立对接机制。鼓励“链主”企业牵头搭建集采平台,降低采购成本,优先把本地优质零部件企业列入采购目录,并按照年度本地配套率增幅给予相应的奖励。

3.2 引育结合加快提高核心零部件产业协作配套能力

1、以长三角、珠三角作为对接重点区域加强招商引资。在电动化方面,围绕集成化电驱动系统、电控系统等产业链薄弱环节,积极引进方正电机、上海电驱动、汇川技术、蔚然动力等行业重点企业;在智能化方面,把具有智能化人机交互功能的智能座舱、“滑板底盘”、OTA升级车辆软件系统等作为重点领域,围绕高性能传感器、高算力芯片、车用操作系统、集成化电子电气架构等,引进苏州智华、镭神智能、北汽蓝谷、速豹动力、华为海思、地平線等优势企业。

2、积极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进一步优化我省营商环境的同时,制定我省新能源汽车核心配套中小企业培养名单,梳理每个企业的核心产品、主要优势、创新之处、面临的困难和建议等信息,由群链长责任单位提供针对性帮扶;在现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政策的基础上,郑州、洛阳等地可进一步加大奖补额度,带动我省更多新能源汽车中小企业走 “专精特新”到“专精特新小巨人”再到“单项冠军”演进发展之路。

3、做优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从动力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以及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等因素来看,一方面鼓励支持我省锂电产业链骨干企业通过产业整合、企业重组等方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升竞争实力;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调整产能结构,积极和拥有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头部公司(中科海纳、清陶能源等)对接,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3.3 加快提升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

1、鼓励组建河南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我省整车企业与核心零部件企业、工程研究中心、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通过资源整合、开放共享,打造高度网络化协作的产业组织,组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

2、支持比亚迪、宇通、上汽等链主企业联合产业链重点企业以“揭榜挂帅”开展技术攻关。围绕电驱动系统、高算力芯片、高性能传感器、智能车载操作系统、燃料电池等关键零部件,通过组织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以实际具体项目为载体,以委托研发、联合攻关等形式,开展协同创新活动,推动形成充满活力的融通创新生态。

3、加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重点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积极申报各类研发平台建设项目,每年认定若干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电驱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网联重点实验室等,并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级研发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加大资金奖励。

4、聚焦育才引才强化人才战略支撑。推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对接,研究符合新形势下新能源汽车教育课程,鼓励高校设置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专业的在校生给与补贴、办学经费上给予支持和倾斜。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支持政策,加大底盘、动力系统、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健全高层次人才即时登记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台账,全程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服务。

3.4 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1、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在各级市政民生项目、绿色工地、国有重点工矿企业、机场等公共领域,增加新能源车辆使用比例的要求,强化政府示范引领。研究制定扩大新能源汽车通行路权的政策措施,鼓励各地对辖区内部分高速路段,给予新能源物流车等通行补助等,激发市场购置及更新热情。加大金融帮扶力度,如对物流企业购置新能源汽车进行购车补助、贷款贴息等。

2、提升充电及加氢设施建设保障。进一步做好充电基础设施设施建设场地资源保障与供给,简化审批手续,优先安排土地供应。支持依法依规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的场地设施研究开展改扩建加氢站或增设充(换)电设施。加强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流程,简化手续,解决电力接入和快捷报装问题。

3、加快完善居住社区充电桩建设。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城市居住社区建设,大力推广充电服务“统建统营”模式,即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维护管理”的原则,充分调动充电运营商等社会资本和居住社区管理单位等各方积极性,统筹推进居民小区公用充电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3-36.

[2]叶盛基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报告[M].机械工业出版社,113-143.

[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

[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豫政办〔2022〕45号).

[5]闫雷. 我省锂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N].河南经济报,2023-03-16.

[6]马雁等.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J].河南科技,2020(28)∶114-117.

[7]熊世伟等. 上海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点与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22(5)∶44-49.

[8]15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落地河南能否实现新能源产业弯道超车,[EB/OL],[2023-05-3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7393295840163557&wfr=spider&for=pc.

[9]新能源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凸显 专家:需合理规划产能,提高利用率, [EB/OL],[2022-04-0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494938010377858&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

新能源汽车对策建议产业链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