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教育”理论下乡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2024-01-11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奚斜小学徐海霞

新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南通乡土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奚斜小学 徐海霞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样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教师要避免说教式的品德教育,可以基于生活教育理论,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德育素材,将乡土文化融入德育工作中。乡土文化包含一个人出生地相关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传说故事等,是和学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学习资源。教师如果能利用乡土文化设计德育活动,则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逐步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渐渐端正自己的品德。

一、基于健康成长,秉持融汇乡土文化的原则

1.现实性,激活心理体验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设计德育工作时,教师要合理引入乡土文化,并遵守一定的工作原则,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健康地成长。现实性原则指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所需和生活发展趋势展开设计,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思考自己能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什么贡献。这样能提升他们的社会荣誉感,激活他们的心理体验,将他们培养成能生活、爱生活的人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了解家乡现状、畅想未来、融入实践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在了解家乡现状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学生所在地域,抓住农村、城市的不同特点,设计探究活动。在畅想未来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分析家乡面临的问题,如人才流失、环境保护等,引导他们寻找解决方案。

2.动态性,能够与时俱进

生活在不断向前发展,德育工作的设计规划也要体现出动态性。教师要与时俱进,随着生活的变化而调整课程目标、工作内容和教育方式。这样才能避免德育工作落后于生活,能推陈出新,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德育目标上,教师要了解新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才。未来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那么教师就要围绕这一点设计德育活动。在德育内容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城市或乡间,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家乡的发展状况,并思考家乡未来会得到怎样的进步。在教育方式上,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可以考虑将信息技术融入德育工作中,安排学生参与网络互动讨论,利用网络收集资料,自主学习慕课课程等。这些方法都体现了与时俱进,能让德育工作更有生命力。

3.操作性,引导知行合一

生活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理念的启发。故此在设计德育工作的时候,也要体现出可操作性。教师要围绕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思考该如何让家乡变得更美好。例如可以安排学生了解家乡南通的传统风俗,探究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并设计能让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这样的德育课程不仅体现了古今传承,而且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展现自己的创意,提升自己的能力,能体现“知行合一”的特点。

二、指向课程思政,拓展融汇乡土文化的途径

1.结合信息技术,渗透环保意识

课程思政指的是采用全员、全程、全课程的工作模式,将各种课程的学习内容、学生的一日生活、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和道德教育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拓展教学途径,丰富乡土文化的呈现形式,能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教师可以将德育工作和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展现环保纪录片,并让学生自主搜索资料,了解家乡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这样能拓展乡土文化的展现途径,让学生提升环保意识。

信息技术和德育工作的融合可以体现在“呈现乡土活动主题、自主搜索信息资料、了解家乡相关活动、参与实践呈现成果”这几个方面。如在“垃圾去哪儿了”主题活动中,教师首先呈现多媒体课件,展现南通地区的风貌,对比呈现美丽的风景和堆积的垃圾,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其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信息:“你知道南通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吗?这些垃圾都去了哪里呢?请自主搜索信息,了解垃圾回收处理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了解垃圾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分类,有什么危害。”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的方式了解相关信息。此后学生还要通过上网搜索、微信沟通等方式,在教师的协助下联系南通地区和垃圾处理有关的部门,参观访问,切实了解如何处理垃圾,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参与垃圾分类竞赛活动。最后,学生可以通过撰写日记、设计校园垃圾清理规章制度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想法,并将成果上传到网络上,和同伴分享。结合信息技术,学生观察到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环保问题,并了解环保方面的知识,他们还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切实提升环保意识。

2.建设研学基地,熟悉农耕技术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陶行知提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不少学生生活在城市中,对农耕技术了解不多,缺乏参与农业劳作的经验。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建立研学基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农耕活动中,让他们熟悉相关技术。

在设计农耕研学基地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乡土文化的特点,将农业科学、劳动教育和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设计具有综合性的课程。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活动。如南通地区桑蚕产业比较发达,故此,教师可以设计“蚕宝宝的成长”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养蚕、采桑等活动了解蚕的成长和变化,认识到从养蚕到抽丝再到纺织成精美的丝织品,其中需要诸多不同产业的劳动者共同努力。他们在感受江南桑蚕文化的同时也提升了劳动意识。此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选择劳动项目。如有不少城市学生从未参与过农业劳动,也不会分辨各种农作物。故此,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参与“种地吧,少年”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尝试区分植物,搞清楚水稻、麦子等不同农作物的区别。他们还可以亲自参与到具有江南特色的水稻种植劳动中,通过亲密接触,掌握插秧、除草、收割等劳动技能。这样的劳动改变了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状,让他们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在农耕活动中,学生逐步了解中国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认识到农业发展对于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3.参与社会实践,深化家国情怀

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学校这个教育范围太小,只有让整个社会都成为学校,才能尽“生活教育的能事”,故此整个社会是整个教育范畴。教师要从乡土文化入手,选择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南通刺绣继承了仿真绣的特点,形神兼备、独具特色。教师可以联系有关部门,组织学生参与“灵秀南通,传承非遗”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首先参观刺绣博物馆,欣赏经典的刺绣作品,这能让他们提升对南通刺绣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产生自豪感。其次,学生要在刺绣工艺传承人的带领下,学习简单的刺绣技巧,并自主完成简单的刺绣工艺品。他们可以将这些作品上传到网上,参与义卖活动,并将义卖收获捐献出去。这样的活动有一举两得的德育作用。它一方面能让学生参与实践,深度了解传统工艺,另一方面能让他们提升社会责任感,试着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互动讨论,说说对未来的设想。他们可以思考一些问题,如“怎样能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传统工艺?”“各地都有刺绣,那么,如何能让家乡的南通刺绣脱颖而出,焕发出自己的光彩?”这样的讨论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也应该为更好地建设南通的未来出谋划策。在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活动内容既要体现出乡土文化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样设计活动才更有教育意义。

三、聚焦认知特点,创新融汇乡土文化的策略

1.趣味游戏,生成挑战精神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可知,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很难自主展开逻辑思辨,需要具体事物作为支持,才能更好地思考。故此教师要从乡土文化中挖掘具体的内容,设计创新策略,这样才能提升德育效果。由于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对有趣的游戏充满兴趣,故此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帮助他们逐步生成挑战精神。

在设计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游戏内容,如色织土布技艺是南通传统技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它设计有趣的挑战游戏。在土布图案方面,它常用的花纹包括十字形、口字形、菱形、回纹等连续几何图案,还有桂花、枣核、竹节等装饰图案。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点,设计“快速找图案”活动,教师展示某图样,学生要快速从一堆小样中找出带有该图案的布料。通过该游戏,学生能初步了解土布的图样特点,并通过触摸亲密接触土布,感受其质地特点。在土布制作工艺方面,包括染色、摇筒、牵经、络纬、穿棕、嵌筘等各种复杂的工艺。教师可以设计“工艺排排队”活动,先给学生介绍土布制作的工艺具体有哪些,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活动,每人抽取一个卡片,然后快速按照工艺顺序的先后排队,看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教师还可以设计实践类游戏,如可以给学生介绍什么是穿棕,掌握相关技术,并在“谁是穿棕王”游戏中,挑战自我,比拼速度。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要大胆挑战自我,才能得到进步。

2.小组合作,感受协作力量

小学生一般都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组织他们参与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在协作中解决问题。这样能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合作的力量。

在“我是小导游”活动中,学生要全面了解南通地区的自然、人文景物,并编写导游词展示出来,看看哪一位小导游更吸引人。为了提升学生的活动效率,教师安排他们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在分工阶段,学生要认识到担任“导游”的人并不多,其他小组成员其实都要承担幕后工作,他们要认识到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很重要,不要挑三拣四,要认识到资料搜集、路线规划、导游词修改等工作都十分重要。在合作阶段,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要鼓励他们团结协商,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如有一个小组认为口头讲述导游词的新意不够,不够吸引人。在合作讨论后,他们决定设计图文并茂的导游形式,并制作一些小道具,辅助展现南通的传统工艺。这样一修改,很好地展现了乡土气息,也提升了呈现效果。在评价阶段,如果比赛成绩不够理想,学生要相互安慰,并讨论寻找进步的方向,而不能相互推诿责任,相互埋怨。通过合作活动,学生认识到该如何分工,工作效率才会更高。

3.学科融合,陶冶高洁人格

在设计德育活动的时候,教师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学科,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设计乡土文化活动。在结合语文、美术、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不少家乡的名人,这有助于他们学习名人榜样,陶冶自己的人格。

在“南通历史名人”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德育活动和语文、美术、历史等学科融合,设计一系列活动。结合语文学科,学生可以自主上网搜索,了解南通地区出了哪些文人,他们创作了什么精彩的作品,试着解读作品,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如李渔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剧家,学生可以解读他创作的《南柯太守传》《无声戏》等作品,体会主人公的精神世界,然后对照作者的生平,看看作者的美学追求是什么。结合美术学科,学生可以欣赏南通知名画家的作品,通过画作感受画家的高洁人格。如李方膺擅长画松竹兰菊和梅花,所画的事物都象征高洁。学生可以欣赏画作,并感悟李方膺的为人,体会其人格魅力。结合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历史名人的故事,思考他们为南通作出了什么贡献。如学生可以了解南通实业家张謇的事迹,思考他“实业救国”的主张在当时社会有什么积极作用,了解他为近代工商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学生还要思考自己该如何学习张謇的精神,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从家乡名人的身上,学生感受到了高洁的人格,这让他们反思自我,思考自己要如何做才能端正思想,更好地融入家乡的建设中。

生活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做”是一个整体,德育工作的所教、所学、所做都应该融合在生活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选择德育主题、挖掘德育内容,则能构筑“教学做合一”的课堂,促进学生成长发展,让德育工作更有现实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南通乡土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