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
——管理者威胁解释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2024-01-11弋亚群牛方妍张雪丹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动态性资源整合威胁

弋亚群,牛方妍,张雪丹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院,西安 710048)

0 引言

在信息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为在当前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加强竞争力、驱动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新产品开发。然而,由于市场环境动荡、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仅依靠当前的资源结构和能力配置来进行新产品开发变得越来越困难[1]。为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培养、巩固和拓展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逐渐意识到通过资源管理行动来加强现有能力及获取新能力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对人力、物质、技术等资源的管理[2]。

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是诸多生产性资源的集合,对于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维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然而,拥有这些异质性的资源并不意味着企业就能因此而获得竞争优势,只有对资源进行高效的配置和整合才能帮助企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4],最终强化企业的能力或形成新的能力。资源整合是企业资源管理行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指企业对现有资源以及获取到的新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改进现有能力或者形成新能力的过程。通过资源整合,企业能进行资源配置和资源组合的优化,帮助企业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最终强化企业的能力或形成新的能力[2]。在现代企业实践中,涌现出了大量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案例,如日本的打印机制造巨头CANON早期在研发复印机时培育了卓越的电子照相技术,随后CANON将这项技术与企业内部技术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整合,成功开发出了激光打印机,实现了可观的销售增长。美国著名的科学服务提供商THERMO SCIENTIFIC于2017年收购了医药研发外包企业PATHEON,并将PATHEON的药物研发能力与自身的临床试验服务整合后,站上了分子药物的新赛道。

目前学术界围绕资源管理与创新这一主题研究多聚焦于资源本身的特质或资源获取行为[5-6],较少关注资源整合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现有关于资源整合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结论也莫衷一是[7-8]。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研究没有对资源整合的类型进行区分,只是笼统地研究资源整合对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影响[7];另一方面,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学者们在探究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时并没有聚焦于具体的创新活动,导致了不一致的结论。鉴于新产品开发任务复杂性高、资源需求丰富[9],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是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过程之一,本文聚焦于新产品开发这一创新活动,探讨不同类型的资源整合方式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及影响差异。

环境特征在企业经营行为与战略决策中有着关键作用[10],影响着资源整合的结果。然而,实践表明,在相同的环境中企业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管理者对环境的不同主观认知和诠释[11]。当企业采取相应的资源整合行动时,管理者拥有对于资源整合对象、整合方式以及整合目的的决策控制权,所以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解读应当被视为资源整合过程中重要的情境因素。因此,本文从环境动态性和管理者威胁解释来探讨企业资源整合效果的边界条件,进一步从客观环境动态性与管理者主观层面的环境解读调节作用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与拓展了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成果,也为动态环境下企业资源整合行为选择以及新产品开发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资源整合

WERNERFELT[3]于1984年提出了资源基础观的概念,强调企业资源对其战略制订和战略决策的重要作用。当企业资源满足有价值、稀缺、难以模仿、难以替代的特征时,企业就有可能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12]。然而,随着对资源基础观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有学者指出,资源基础观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具体过程,应进一步关注资源的动态过程。沿着这一研究思路,SIRMON等[2]构建了资源管理行动的理论模型,探究组织资源的形成和配置的具体过程,强调了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作为资源管理行动的一环,资源整合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资源整合的不同特点,已有研究进一步将资源整合划定为稳固型资源整合和开拓型资源整合两种类型[2,13],其中稳固型资源整合是指企业通过优化对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对现有关键资源及核心能力进行微小的调整以适应企业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例如,公司派员工参加固定数量的培训以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开拓型资源整合是指企业通过将外部获取的新资源与内部现有资源相结合或以新颖的方式重组现有资源,建立一种全新的能力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的复杂动态过程。资源整合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14]。基于此,本文着眼于稳固型资源整合和开拓型资源整合,探究不同整合方式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差异性影响。

1.2 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

资源管理视角认为,企业的创新与发展需要特定的能力,这些能力来源于企业对资源进行协调和管理,资源管理行动对企业创新来说至关重要[4]。在技术更新较快、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新产品开发需求已经无法依赖传统的静态资源来满足,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以及自身战略目标的指引采取相应的行动,融合和配置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帮助企业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绩效。

本文认为,稳固型资源整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流程优化和市场深耕2个方面。首先,稳固型资源整合可以使企业对当前资源的应用更加娴熟,帮助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能够更快、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13]。从惯例的角度来看,有些企业已经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新产品开发流程,企业可以通过标准化流程或固定的开发模式来“填鸭式”地运用已有资源[15]。当新产品开发朝着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开展时,企业可直接根据先前的经验快速地将所需资源纳入新产品开发活动中,在既定的工作模式、开发流程、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这种利用惯例进行新产品开发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新产品的开发效率,提升新产品开发绩效。此外,当管理者对资源采取稳固型资源整合的行动时,意味着相关资源还能够持续发挥效力而不会沦落为沉没成本[16],这对于新产品开发的成本控制是十分有利的。

其次,稳固型资源整合有助于企业在现有市场和产品基础上“深耕”[17],不断完善现有产品的功能和技术手段,从而开发出新产品。在已知的市场中进行挖掘,既可以削减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提高创新回报的机会[18],又可以利用自己在现有市场的开发优势对产品进行再设计和改进,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进而提高市场份额。同时,当企业以巩固和强化现有能力为目的进行资源整合时,可以对自身优势和强项产生更深刻的认知,这样一来,企业在制订相关战略时目标更清晰,也能更深刻地把握企业的竞争优势[19]。企业通过稳固型资源整合对资源进行有目的地整合和配置,有助于强化竞争优势,增加竞争对手的模仿难度,使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在目前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因此,稳固型资源整合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新产品开发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又可以帮助企业巩固产品的市场地位,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 稳固型资源整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正向作用。

开拓型资源整合是对资源采取创造性的整合行动以形成新的能力的过程,既包括新资源与现有资源的结合,也包括已有资源之间通过新方式进行的创造性结合。开拓型资源整合是企业大刀阔斧地进行资源的整合行动,产生企业之前没有的新能力[2],从根本上进行创新。

首先,开拓型资源整合可以帮助企业构建新型资源组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当企业采用开拓型资源整合形成了独特且难以模仿的资源组合时,企业管理者会因此而受到鼓舞,保持着自信和热忱的心态去积极地寻求市场机会,开发新的产品[20]。此外,企业一旦形成了独特且难以模仿的资源组合,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新的能力,就相当于建立了一道竞争屏障,企业利用新能力进行新产品开发时就可以获得先发优势和有利的市场地位[21]。因此,开拓型资源整合能够帮助企业更加灵活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攻击,通过对资源进行快速灵活的调整和整合以匹配瞬息万变的市场机会[7],抢占新产品开发的“风口”。

其次,新产品开发是一项需要跨部门协作的高风险性创新活动,任务复杂性高、不确定性强[9]。开拓型资源整合意味着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容忍度,有助于克服路径依赖和流程惰性来创新性地结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21-22]。当企业通过开拓型资源整合的方式采取资源行动时,会跳出原有的新产品开发框架,寻求一些新的技术突破窗口或市场机会,以开发出更具创新性和市场感召性的新产品。此外,开拓型资源整合不仅是整合现有资源,还获取新的资源并整合形成新的能力,涉及对外部资源的探索和学习[23],加强企业资源的广度有利于新产品开发创意的产生。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2 开拓型资源整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正向影响。

基于上文的论述,稳固型资源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正向影响是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削减成本来实现的。相对于开拓型资源整合,稳固型资源整合更为保守,缺乏冒险性和创新性。尽管稳固型资源整合能够提升新产品开发的效率、降低成本,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大幅度的创新,其核心内容在于优化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维持现有能力,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渐进性调整以巩固企业现有的市场竞争地位[24],这将导致企业对全新的产品创意的敏锐度降低[25],不利于产生新的产品创意和探索新的市场[7]。在采用稳固型资源整合的方式进行新产品开发时,多以开发改善型新产品为主,通过对原有产品的技术、包装、服务等进行改进和优化产生新产品。如此一来,稳固型资源整合只能在短期内从效率和成本层面为企业带来新产品开发绩效方面的优势,对于把握新鲜创意和潜在市场机会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如果长期采用稳固型资源整合来支持新产品开发活动甚至会有被模仿、被超越的风险[26]。

而开拓型资源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则是通过形成新的能力、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发掘新的市场机会来实现的。对于新产品开发来说,其核心诉求是产品本身的创新,只有当产品的内核有了实质性创新时,其市场前景才会得到大幅提升。如果有了新奇的创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那么效率和成本等问题迟早可以依靠技术手段和规模效应来解决。从长期来看,开拓型资源整合不仅能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机会,也能兼顾解决效率和成本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3 开拓型资源整合比稳固型资源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正向作用更大。

1.3 环境动态性与管理者威胁解释的调节作用

竞争战略学派认为,优越的绩效归因于企业能够将其战略、资源配置与环境特征协调一致。企业资源整合的过程既会受到其所处竞争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组织内部管理者战略决策的影响,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资源管理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地创造价值,从而获取长久的竞争优势[2]。

SIRMON等[2]于2007年就探讨了不同环境动态水平下企业内部资源管理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但尚未聚焦于资源整合这一具体行动中来。同时,实践表明,尽管处于相同的环境中,企业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根据社会认知理论,这种企业在应对外部环境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决策差异主要源于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不同理解和诠释[27],认知的局限性决定了管理者难以对环境变化形成全面、精准的理解,因此管理者对环境的主观解释会影响企业的战略活动[28]。考虑环境动态性本身反映的是客观环境的变化程度,而管理者威胁解释则表现为管理者主观感知到的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程度以及可控程度,进一步考察客观环境的动态性与管理者主观感知的环境威胁对资源整合行动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差异性调节作用,深入分析资源整合影响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情境条件将十分具有研究意义。

1.3.1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环境动态性反映了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变动的剧烈程度及变动方向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29]。具体来说,环境动态性主要包括市场动态性和技术动态性2个方面[30],动荡的市场环境往往意味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和变幻莫测,技术动态性主要是指技术资源供给的波动及技术的快速迭代。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进行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会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一方面,当环境相对稳定时,企业无法察觉到现有信息和现有资源整合方式的限制,仅仅是在企业原有的发展方向上按部就班的运营,尽管这时稳固型资源整合可以促进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但影响是非常有限的。随着环境动态性的升高,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会集中精力发掘已有资源的价值以及新的连接方式。在稳固型资源整合过程中已有资源发生交互作用,为组织带来新的无形资源,进而加速深化企业的现有流程,强化企业现有能力基础[31],提高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动态性是组织惯例更新的催化剂,高的环境动态性往往伴随着知识资源的快速更新,促使企业更加开放,不断涌入的新信息、新资源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窗口,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对资源的部署方式产生新的理解[32],启发试验并采取多种市场竞争行为[33],以创造性的方式整合企业资源,或是通过将新资源与已有资源进行组合,为开拓型资源整合带来更多可能。同时,动荡的环境催生了大量利基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力,迫使企业创造全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34]。通过开拓型资源整合所形成的新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提供更加具有颠覆意义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为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创造超额绩效。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4a 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开拓型资源整合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

H4b 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稳固型资源整合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

1.3.2 管理者威胁解释的调节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企业应对组织外部环境变化的行动取决于组织管理者如何解释当前的环境状况[35],管理者根据自身的认知对外部环境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进行意义构建以提取重要的管理线索。JACKSON和DUTTON[36]将管理者对于外部环境的解释区分为“机会解释”和“威胁解释”,社会心理学认为,负面的问题和信息往往会引起更多的关注,也会调动更多管理者的认知和情感反应,因此本文主要选取管理者威胁解释作为情境变量进行研究。管理者威胁解释主要是指管理者对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解释在多大程度上是负面的,认为外部环境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37]。

目前学术界对于关注损失与风险偏好的关系有2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前景理论和威胁刚性理论。前景理论认为,面对损失时人们往往是风险偏好的,更容易创新;而威胁刚性理论则认为决策者在面临损失是风险规避的,更加谨慎保守,维持现状。为解决2种理论的矛盾观点,一些学者对2种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和整合,提出了2种理论的差异以及情境条件。研究表明,威胁刚性理论更强调过去或当前的损失。前景理论更强调与未来决策有关的损失和收益[38]。WANG等[39]研究认为,高管感知到当前环境可能引发损失时,倾向于冒险,选择风险较高的创新方式;而感知到可控性降低时,则倾向于规避风险,进行利用式创新。结合上述观点,考虑到本文引入管理者威胁解释这一情境变量的目的主要是区分主观环境解释与客观环境状态的不同影响,更加强调管理者对当前环境可能引发损失的关注以及其对新产品开发绩效这一后置因素的影响,因此前景理论的相关假设更适用于分析管理者威胁解释在资源整合及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作用。

前景理论认为,潜在的威胁或损失会促使企业采取高风险行为以获得更多收益。管理者的威胁解释会促使管理者转向更大程度的,更具创新性的应对措施以维持企业的市场地位[37]。这种情境会迫使企业在短时间内调整创新资源、创新流程和惯例,改善原有产品、工艺和服务[40]。考虑稳固型资源整合本身是利用企业惯例对资源进行渐进的配置,通过强化现有的资源组合来完善当前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快速、高效是稳固型资源整合的优势所在。对资源、流程和管理的调整创新并不利于企业在现有能力上进行深耕,降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效率,不利于新产品开发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管理者的威胁解释会使管理者更加注重未来的收益或损失[38],开拓型资源整合作为一种更具创新性的资源整合方式,能帮助企业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同质性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威胁解释会使管理者将注意力向开拓型资源行动倾斜,从而创造更大幅度的创新以获得更高的市场潜力。其次,威胁解释会使得企业的开拓型资源整合过程变得更加谨慎[41],促使管理者对要整合何种资源、要新建何种能力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企业需要拓展的资源结构有更准确的认知。如此一来,企业针对开拓型资源行动所做出的相关决策会更加妥善,有利于降低开拓型资源整合的风险,带来更高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5a 管理者威胁解释负向调节稳固型资源整合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即管理者威胁解释会削弱稳固型资源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正向影响。

H5b 管理者威胁解释正向调节开拓型资源整合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即管理者威胁解释会加强开拓型资源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正向影响。

本文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模型Fig.1 Conceptual model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样本与数据采集

本文通过现场调研为主、电子问卷调查为辅的方式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等)进行访谈和调研,本次问卷调查涵盖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珠三角、中西部等多个地区。本次调研随机选取了800家样本企业进行问卷发放,回收问卷252份,剔除填写不完整、答案高度重复、大量空白等异常问卷后,最后获得有效问卷189份,有效回收率为23.63%,样本企业特征如表1所示。对已回收和未回收企业进行T检验,发现两者在公司规模、年龄和所有权等方面不存在误差。

表1 样本企业描述性特征Tab.1 Basic features of sampled firms

2.2 变量测量

在设计问卷时,所采用的量表都借鉴了国内外研究者们使用过的成熟量表,并采用Likert 5点量表进行评分。为了确保量表的信效度和量表用词的准确性,本文采用了反向翻译(back translation)的方法,将课题组成员分为两组,一组对英文量表进行翻译,另一组根据中文翻译的结果回译成英文,针对反向翻译后与原量表的差异进行讨论和斟酌用词,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另外,问卷初步设计完成后,选取10家企业进行问卷试填,根据前期问卷试填的结果和问卷填写者的反馈,对问卷内容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正,形成最终问卷。其中,稳固型资源整合(SR)、开拓型资源整合(PR)的测量采用SIRMON等[2]和YI等[22]开发的量表,环境动态性(ED)的测量在MILLER[42]、SHENG等[30]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包括技术动态性与市场动态性2个层面。管理者威胁解释(NII)采用PLAMBECK等[43]开发的量表,新产品开发绩效(NPDP)借鉴已有研究[44]进行测量。主要变量测量题项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测量条目和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Tab.2 Measurement items of the variables and the result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以往研究表明,公司的年龄、规模及生命周期会影响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行为。公司成立越久、规模越大、越成熟,就会越僵化,越缺乏创新[44]。其中,企业规模(SZ)用企业员工数量的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年龄(AG)用企业经营年限的自然对数来测量,企业发展阶段(LC)采用类别变量(1初创期,2成长期,3成熟期,4衰退期)来测量。不同行业及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也会表现出差异性[44]。本文用企业所有制类型(Type)来衡量企业类型(1民营企业,2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3外资企业,4中外合资企业,5其他);行业类型(Tech)采用虚拟变量,高新技术行业为1,其他行业为0。同时,企业战略导向反映了企业的决策焦点,风险偏好反映了决策者对新产品开发的态度,都会影响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方向[20],本文用“企业能很快地回应竞争对手的竞争行为”衡量企业的竞争者导向(CO),市场导向(MO)通过企业认为自身“在多大程度上以顾客满意度为业务目标”来衡量;而风险偏好(RP)则采用公司选择投资项目的风险偏好来测量。

2.3 信度、效度检验及共同方法偏差

量表信度主要通过Cronbach’s α指标进行评价,由表2可知,各个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均大于0.7,表明本文研究变量的量表信度均符合要求。同时,所有指标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7,AVE值都大于0.5,因此变量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和结构效度。而且,如表2所示,AVE的算术平方根值均大于各变量的相关系数,说明变量间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本文采取了程序控制和统计控制结合的方法来规避潜在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在收集问卷时,为了尽可能地规避同源方差问题,将问卷拆分成A、B两组不同的子问卷,每一份子问卷包含不同的问卷条目,在问卷收集过程中由同一企业的两名高层管理者进行独立填写,从程序上对潜在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进行了控制。在统计控制方面,采用Harman的单因素检验和非可测潜在方法因子方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Harman单因素检验结果表明,未旋转的第一主成分解释的变异为27.462%,未达到总变异解释量的50%,因变量和自变量未出现交叉负载的情况,可判断不存在严重的同源方差问题。此外,非可测潜在方法因子方法检验结果表明,尽管加入非可测量潜在方法因子后的六因子模型的拟合优于五因子模型,但改善程度非常小(ΔCFI = 0.017,ΔTLI = 0.015,ΔRMSEA = 0.007),这进一步表明本文样本数据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3 研究结果

3.1 相关性分析

如表3所示,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6。因此,研究结果受到多重共线性威胁的可能性较小。

表3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矩阵Tab.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s coefficient matrix

3.2 假设检验

本文使用SPSS 27.0软件,通过层次回归法(hierarchical regression modeling)对主效应及调节效应涉及的各假设进行检验,并根据回归分析结果绘制了调节效应图。在使用层次回归法进行假设验证的时候,检验了各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显示所有模型的最大VIF值均小于3,说明变量间的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可能性较小。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首先,将所有的控制变量放入模型1中。其次,在模型1的基础上,将稳固型资源整合和开拓型资源整合分别加入模型2、模型3中。结果显示,在模型2中,稳固型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 = 0.408,p < 0.01),H1得到支持;在模型3中,开拓型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 = 0.461,p < 0.001),H2得到支持。

表4 回归分析结果Tab.4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为了验证稳固型资源整合和开拓型资源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作用差异,本文采用LIU等[45]的方法,比较模型4与模型2、模型4与模型3中R2的变化量。其中,模型4相较于模型2的ΔR2表示开拓型资源整合能够解释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变动的程度,模型4相较于模型3的ΔR2表示稳固型资源整合能够解释的新产品开发绩效变动的程度。结果显示,模型4与模型2中R2的差值大于模型4与模型3中R2的差值(0.109 > 0.031),且R2变化都显著,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促进新产品开发绩效方面,开拓型资源整合的作用比稳固型资源整合的作用力度更强,H3得到支持。

为了验证管理者威胁解释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本文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用各变量标准化后的值构造乘积项,并在模型4的基础上加入上述乘积项构建模型5。模型5显示,稳固型资源整合与环境动态性的交互项系数为正(β = 0.165,p < 0.01),H4a得到验证,开拓型资源整合与环境动态性的交互项系数为正(β = 0.124,p < 0.1),H4b得到验证。同时,稳固型资源整合与管理者威胁解释的交互项系数为负(β = -0.330,p < 0.01),H5a得到验证,开拓型资源整合与管理者威胁解释的交互项系数为正但不显著,H5b未得到验证。

为了更清楚地表明环境动态性和管理者威胁解释对资源整合(稳固型资源整合、开拓型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调节效应,本文用均值±1个标准差将环境动态性分为高水平环境动态性和低水平环境动态性,绘制调节效应图,描绘不同环境动态性水平下稳固型和开拓型资源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差异,如图2、图3所示。可见,当环境动态性水平升高时,稳固型资源整合和开拓型资源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促进作用都被加强。同样,管理者威胁解释对稳固型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调节效应如图4所示,当管理者威胁解释程度升高时,稳固型资源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促进作用被削弱。

图2 环境动态性在稳固型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中的调节效应Fig.2 Moderating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 on stabilizing resource bundling and NPD performance

图3 环境动态性在开拓型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中的调节效应Fig.3 Moderating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 on pioneering resource bundling and NPD performance

图4 管理者威胁解释在稳固型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中的调节效应Fig.4 Moderating effect of managerial negative interpretation on stabilizing resource bundling and NPD performance

3.3 内生性问题

本文采取工具变量法对调研数据横截面的本质所带来的潜在的内生问题进行了检验与修正,选取企业政治关系资本和竞争型冲突策略作为稳固型资源整合的工具变量。政治关系资本可以帮助企业提前获得关键的政策、制度信息,有利于其更有导向性对地已有资源进行配置[30],进行稳固型资源整合;采用竞争型策略处理冲突的企业往往难以达成新的共识,只能被迫选择通过稳固型资源整合对现有关键能力进行改善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46]。对于开拓型资源整合,本文选择了高管团队跨职能整合和高管团队认知异质性作为工具变量。高管团队跨职能整合及其认知异质性都有助于企业获取异质性的资源或思维方式,打破常规,促进企业的开拓型资源整合[47]。所选工具变量均表现出了足够的相关性(稳固型资源整合:F=19.879 > Fcritical= 11.590,p < 0.001;开拓型资源整合:F = 17.671 > Fcritical= 11.590,p < 0.001)和有效性(Sargan test,稳固型资源整合:p = 0.200;开拓型资源整合:p = 0.793)[48]。随后,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来识别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与原模型一致。最后,Hausman检验返回了不显著的结果(稳固型资源整合:p = 0.411,开拓型资源整合:p = 0.150)。据此,可以认为模型中没有明显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核心假设成立。

4 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基于我国189家企业样本数据的实证检验,本文验证了不同资源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直接效应以及管理者威胁解释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得出以下结论。①稳固型资源整合和开拓型资源整合均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开拓型资源整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促进作用要强于稳固型资源整合。②环境动态性对企业的稳固型资源整合和开拓型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管理者威胁解释会削弱稳固型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然而,数据并没有支持本文关于管理者威胁解释影响开拓型资源整合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调节效应假设。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开拓型资源整合本身就更具冒险性和创新性,是企业基于对未来被取代的担忧的动机而进行的,因此,管理者威胁解释影响对开拓型资源整合的过程的影响是相对有限的。

4.2 理论贡献

首先,区别于以往从资源特征及资源获取行为出发探讨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研究,本文从企业资源管理行为切入,为探讨新产品开发绩效驱动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拓宽了资源管理观在新产品开发研究领域的应用边界。

其次,现有少数探讨资源整合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针对这一争议性问题,本文聚焦于新产品开发这一创新活动,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将资源整合区分为稳固型和开拓型2种类型,探讨不同类型的资源整合行为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丰富了资源整合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实证证据,有助于解决以往观点相互矛盾的问题。

最后,通过引入环境动态性和管理者威胁解释,进一步延伸了资源管理观在新产品开发背景下的应用。尽管环境动态性对企业资源整合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2],但是已有研究未能回答相同环境下企业表现为何不同的问题。资源整合是一个动态的战略实现过程,需要考虑其与决策情境和执行情境的匹配性,通过探讨客观层面的环境动态性以及主观层面的管理者威胁解释对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回应了资源管理相关研究中对于关注管理者及其所处情境的呼吁。同时,本文揭示了环境动态性和管理者威胁解释对企业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的差异性调节作用,这既验证了管理者认知影响行动的理论观点,也拓展了威胁解释在资源整合领域的应用。

4.3 实践启示

一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趋势和新产品开发需求,采取相应的资源整合行动,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率和效果。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企业应该注重现有产品的利润获取和市场地位的保持,采取稳固型资源整合的方式来优化现有的产品线,以提高改善型新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开拓型资源整合的方式,构建新的产品开发能力,以赢得新产品市场的先发优势。然而,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效率和低风险而只进行稳固型资源整合,这可能使得企业沉溺于维护当前的市场地位而忽视了其他市场机会的发展,最终被竞争对手从其他维度击溃。因此,企业应时刻保持对新市场机会的洞察力,采用开拓型资源整合的方式加强对自身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环境动态性本身可以为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进行新产品开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帮助提升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然而,当管理者以威胁的方式解读这种环境变化时,就会影响企业的资源整合进程。因此,管理者应该持续地审视和监控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以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面对外部环境中的变化,从而充分发挥动态环境中新知识与新资源为新产品开发活动所提供的优势,避免因为主观的威胁认知阻碍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提升。

4.4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首先,本文细分了资源整合的方式,考虑了稳固型资源整合和开拓型资源整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差异,但对资源整合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机理和路径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需求是不同的。对于新创企业而言,其主要诉求是充分运用有限的资源,开发全新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而对于在位企业,其产品往往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新产品开发重心大多放在市场地位的保持上。不同阶段的企业面临的新产品开发目标不同,也可能会对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企业创新诉求的调节作用。再次,本文采用的是截面数据,但企业资源整合的行为以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未来研究可采用面板数据来追踪变化,避免遗漏潜在变量的影响。最后,本文主要考察了客观环境动态性与主观管理者威胁解释的差异性调节作用,没有考虑两者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考虑两者在资源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中的共同作用。

猜你喜欢

动态性资源整合威胁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离群动态性数据情报侦查方法研究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人类的威胁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受到威胁的生命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交际中模糊语言的动态性阐释
面对孩子的“威胁”,我们要会说“不”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