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APP对贵州民族地区医高专学生耐力及下肢力量的影响
2024-01-11孙海波
孙海波,孙 庆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都匀 558013)
2021年教育部发布数据称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达30%[1],此前,也有相关报道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30年下降[2]。尽管2014年教育部曾重新修订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但是19~22岁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扭转[3]。耐力和力量素质是身体素质的重要体现,然而有研究显示[4-5],大学生这两项素质相比较其他身体素质而言更为薄弱,如何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成为一线体育教师和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在跑步中使用APP(Application)是“互联网+体育”时代下全民健身开启的新模式,由于其独特的功能与特点很快被引入高校,并成为辅助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有关运动APP对高职高专学生耐力及力量素质的影响研究却并不多见,为此,本研究以贵州民族地区医高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运动APP对其耐力和下肢力量素质的促进作用,并探讨运动类APP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贵州民族地区某医高专2021级刚入学新生508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74人,平均年龄(20.18±1.04)岁;女生334人,平均年龄(20.05±1.03)岁。男、女生年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419,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于2021年9~12月对研究对象实施共计15周的体育课程教学和某运动APP运动干预。(1)所有研究对象课程均为公共体育课,1次/周,80 min/次,教学内容、教学课时量、教学进程等均相同。(2)运动APP干预:所有研究对象按照要求手机注册、绑定APP,加入教师指定的教学班级,教师在手机或电脑上可以查询学生跑步情况,每次跑步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标准为一次有效跑步。①配速:男生为3~7 min/km,女生为3~8 min/km;②公里数:每次运动需达到2~3 km;③打卡点:在规定的路线经过2个打卡点。(3)运动类APP分数:本校引进运动APP作为开展体育第二课堂促进学生自主身体锻炼的一种方式,并计入本学期体育考试总成绩,每天最多有1次有效运动记录关联体育成绩,超出部分仅做记录但不会关联成绩。具体分数赋值见表1。
表1 跑步次分数赋值方法
1.2.2 测试法 (1)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对所有研究对象在开学时进行体质健康测试,记录其耐力跑(男生1 000 m、女生800 m)和立定跳远的成绩;(2)于体育课堂教学和运动APP运动干预结束后再次测定其耐力跑和立定跳远成绩。
2 结果
2.1 耐力和下肢力量情况 入学新生耐力跑、下肢力量与全国常模比较,女生800 m和立定跳远成绩优于全国平均水平(P﹤0.01),男生1 000 m跑成绩优于全国平均水平(P﹤0.01)。见表2。
表2 入学新生耐力跑、下肢力量与全国常模比较
2.2 体育课程与运动APP运动干预前后耐力和下肢力量比较 与运动干预前比较,女生800 m和立定跳远成绩提高显著(P﹤0.01),其中800 m平均成绩提高了19.73 s,立定跳远平均成绩提高了7.39 cm;男生1 000 m差异性显著(P﹤0.01),其平均成绩提高了18.30 s,尽管立定跳远平均成绩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其平均成绩也提高了3.08 cm。见表3。
表3 体育课程与运动APP运动干预前后耐力和下肢力量比较
2.3 每周不同跑步次数对耐力和下肢力量的影响比较 根据学生跑步总次数进行分组,分为3个组,即<1次/周组、1~2次/周组、2~ 3次/周组,结果发现,女生的800 m、立定跳远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男生的1 000 m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立定跳远组间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见表4。
表4 每周不同跑步次数对耐力和下肢力量的影响比较
2.4 运动APP跑步次数对应赋值分数与耐力、下肢力量的相关性 相关分析显示,运动APP跑步次数对应赋值分数与耐力项目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立定跳远项目呈显著正相关(P﹤0.05)。见表5。
表5 运动APP跑步次数对应赋值分数与耐力、下肢力量的相关性
2.5 学生耐力、下肢力量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是否立定跳远、800 m、1 000 m及格为因变量(否=0,是=1),以民族(汉=1,少数民族=2),性别(1=男,2=女),生源(1=省内,2=省外),每周跑步次数(1=<1次/周,2=1~2次/周,3=2~ 3次/周)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 0.05。结果显示,性别、每周APP跑步次数是耐力和下肢力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6。
表6 学生耐力、下肢力量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体力活动水平正在悄然减少[7],而医高专学生由于受学制年限和专业课程设置等因素影响,学业繁重,运动时间更加明显不足。运动APP是互联网时代下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的一款记录和监测健身功能的软件,由于其便利性强,具有激发运动成就感、增强社交等功能[8],近些年来迅速在高校应用和普及。因此,运动APP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作用便成为了一线教师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3.1 运动APP对贵州民族地区医高专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 有关研究显示[9],运动APP能够不同程度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本研究中,通过15周体育课堂教学和运动干预后,与入学时比较,男、女生的1 000 m和800 m运动成绩均显著提高(P﹤0.01)。对每周不同跑步次数进行组间分析发现,每周跑步次数越多,耐力跑项目成绩提高愈加明显,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每周跑步次数是影响耐力跑成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每周APP跑步次数能够对学生耐力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运动APP对贵州民族地区医高专学生下肢力量的影响 立定跳远主要反应的是下肢的爆发力和弹跳力等,运动APP对大学生下肢力量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但也有研究发现,运动APP对女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干预作用并不明显[10]。在本研究中,运动APP干预后,女生立定跳远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平均成绩增长了7.39 cm,男生的平均成绩与之前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每周不同跑步次数比较发现,女生的立定跳远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而男生的立定跳远组间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运动APP对应分数与立定跳远项目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从APP记录的数据反应来看,男生对应的分数值均较高,似乎不应出现立定跳远项目运动干预差异性不显著的结果。因此,运动APP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
3.3 运动APP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 (1)缺乏防作弊措施。本校引进的运动类APP在使用过程中缺乏防作弊措施,由于APP作为体育第二课堂自主锻炼记录和监督功能的软件,部分学生为拿到相应分数出现“代跑”、“接力跑”等现象,而运动APP未能完全对学生出现的作弊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制止。(2)间歇时间可能过长。该款APP能够进行一定时间的暂停,即学生跑累了可以暂停,暂停时间只要不超过系统要求的时间,可以接着跑进行记录,也就是说虽然要求的配速是一定的,但因为暂停休息可能每公里的实际配速会花费更多时间,这样一来强度下降自然锻炼效果也会打折扣。(3)配速设置可能过低。与女生比较,男生的立定跳远和1 000 m组间多重比较显示,仅1 000 m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其余比较差异性不显著,分析可能是3~7 min/km的配速设置过低,锻炼强度不够所致。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运动APP能够对贵州民族地区医高专学生耐力、下肢力量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加强APP系统的优化和完善,设置运动防作弊功能,确保学生自身能够真实参与运动锻炼;其次,提高学生对运动锻炼重要性的思想意识,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强化诚信教育;最后,要加强学生在运动APP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通过软件功能完善、学生思想教育、教师加强管理三个层面使运动APP最大程度发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