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手术室中的效果及对睡眠状况的影响
2024-01-11张光宗
张光宗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福建 厦门 361003)
儿科手术属于儿童疾病治疗的重要方式,因为儿童身心状态与成人存在明显区别,手术具有特殊性。当儿童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时,受到环境、麻醉以及手术本身存在创伤影响,将会导致儿童出现严重负面情绪,手术配合度较差,该情况在临床也被称之为消极应激状态[1]。近年来,受到医学模式改变影响,社会心理因素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强调临床应切实加强手术室人文关怀工作,有效缓解患儿心理压力,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患儿治疗质量。相关研究表明[2],对儿科手术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依从性。本文于本院中,观察人性化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以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4例儿科手术室患儿为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设为对照和观察两组,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1)详细评估患儿病情,完成各项交接工作。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严格核对患儿姓名等基本信息,并对患儿腕带进行检查,对患儿手术部位进行确定、检查,明确手术方式,为患儿提供各项手术准备服务。(2)护理人员应加强与医师之间的配合,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当出现异常后,应及时对患儿进行处理,提高手术安全。(3)测量患儿体温,对患儿进行吸痰处理,确保患儿呼吸道畅通,对患儿进行供氧。针对存在持续发热状态的患儿,应对患儿进行冰敷处理,并为患儿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合理制定饮食计划,加强患儿营养补充,促进患儿早日恢复。
观察组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1)在医院内组建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小组,了解人性化护理基本概念以及护理要求,明确整个手术过程中的人性化护理操作,并根据患儿病情情况,参考家长对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整体手术室护理计划。(2)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探视患儿,主动抚摸患儿,针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与其进行沟通,对患儿进行安抚,增加与患儿之间的熟悉感,拉近距离,使患儿不良情绪得以改善。同时,术前可在护理人员陪同下,为患儿播放动画片,转移患儿注意力。(3)术中护理。对手术室以及器械进行消毒处理,所有器械按照规定要求摆放,核对患儿基本信息,确认后落实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确定患儿体位,合理调整输液、输血速度,密切与主治医生进行配合,观察患儿临床指征情况,监测生命指标,做好手术器械交接,并如实记录患儿各项异常情况,并加以处理。其中,当患儿出现窒息、失血过多情况时,应立即对患儿进行抢救。当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温度下降时,应合理补充血容量,以免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心跳骤停。在手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具体情况,并做好保温工作。手术结束后,应帮助患儿进行按摩,促进患儿血液循环。(4)术后护理。在手术后,应立即告知家属手术完成情况,缓解家属紧张情绪。并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增加病房童趣化布置,提高患儿舒适感,优化病房人文环境。根据患儿疼痛情况,为患儿提供止痛措施,在睡觉时,可帮助患儿调整体位。针对患儿哭闹不止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借助小玩具,对患儿进行安抚,提高患儿配合度。
1.3 评价指标 (1)护理质量。应用医院自制量表,完成护理质量评估工作。其中,手术室消毒包括术前、术后手术室消毒情况;手术室护理包括术前、术后整体护理服务评估;手术执行包括术前麻醉、病历确认;文书检查包括病历证明、手术知情同意书填写情况以及手术操作人员签字情况、手术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记录;术后质量评审包括术后满意度、不良事件等。每项满分20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2)不良事件。设施异常、器械不匹配、麻醉异常、药物外漏等。(3)住院时间、疼痛情况。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情况加以评估,满分10分,评分越低,患儿疼痛越轻。(4)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睡眠质量评估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以7分作为分界值,患儿超过7分则说明存在睡眠障碍,评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护理满意度以自制量表完成对患者评估,满分100分,超过80分即为满意,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护理质量情况分)
2.2 不良事件 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2.3 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 表4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情况
2.4 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表5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患儿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情况分)
3 结论
医疗技术发展使小儿外科同样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是因为手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加之会对患儿完整性造成损害,患儿面对手术多伴随严重应激反应,对患儿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恢复不利[3]。在手术前,患儿心理变化主要为受到焦虑、紧张因素出现的情绪体验以及外显变化,并且围手术期心理环境将会直接影响患儿焦虑程度,并且受其影响,还会进一步引发生理紊乱[4]。与成人不同,儿童无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均具有特殊性,儿童认知水平有限、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加之不具有良好的生活经验,将会对手术产生较为强烈的应激心理,进而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要求临床应切实提高对儿科手术患儿的关注度,并积极采取有效护理干预,保障患儿身心愉快,提高患儿依从性[5]。
生活水平提高使行业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强调应积极将治疗与护理工作进行有机融合,确保患者得到更加舒适的治疗以及护理体验[6]。对比常规护理方式,人性化护理更加重视护理人员真实体验,在坚持将患者放在首位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在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完整性,符合现代医学模式,通过以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干预,切实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工作,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因为疾病出现的燥郁情绪,进而提升患儿睡眠质量,促进患儿术后恢复[7]。有研究[8]表明,在儿科手术患儿中,经人性化护理,护理效果较为明显,能够进一步改善患儿不适感,提升患儿舒适感,缓解患儿不良情绪,提升患儿睡眠质量。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人性化护理能够以患儿身心状态作为护理重点,加强对各项护理细节的关注,在术中,积极配合主治医生完成各项手术操作,能够确保手术顺利开展,进而提升手术质量。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密切观察患儿面部表情,做好保暖工作,并注意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当发现患儿存在异常情况时,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患儿手术安全性,进而降低患儿不良事件风险。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可通过观察患儿哭闹情况或者直接询问患儿的方式,了解患儿疼痛情况,为患儿播放动画片,转移患儿注意力,在严重情况下,应提供药物止痛,有效降低患儿疼痛感,切实加强对手术各项细节的处理,能够在提升手术质量的同时,有效缩短患儿出院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观察组睡眠质量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的结果,说明营造良好的手术室环境,加强手术室消毒处理,并做好病房管理工作,保持病房以及走廊处于安静状态,合理调整室内光线,可有效提升患儿睡眠质量,优化患儿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手术室患儿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确保患儿临床护理质量,控制患儿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儿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患儿疼痛状况,缩短患儿住院时间,确保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