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训室载体下高职劳动教育评价权重体系设计

2024-01-11刘俊辉景忠玉卢华伟魏领军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实训室载体权重

○刘俊辉 景忠玉 卢华伟 魏领军

自《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发以来,各级各类学校都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劳动育人的有效路径,并且积累了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学校劳动教育方法单一,劳动教育内容上缺乏新意,流于形式,也是目前主要的现实难题[1]。劳动教育应促成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进劳动技能与劳动精神有机融合,应是劳动与创新的统一。很多学校在推进劳动教育时,也会在文本层面强调对学生进行正确劳动观念的培养。但这一观念如何培养,在具体的教育方案中则语焉不详[2]。近几年的文献均强调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把劳动价值观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使观念的塑造与知识技能的传授紧密结合、相辅相成,避免因顾此失彼而造成人才素质发展不均衡[3]。因此,在劳动实施路径以及劳动载体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在劳动载体中利用什么方法、什么模型去评价劳动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对于现阶段的教育模式而言,开展劳动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教学[4]。而在高职教学中,实训室是重要的教学场所,基于这一载体进行劳动教育并进行评价,能够很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实训室载体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实训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其使用管理过程中,能否反映劳动教育的实际价值,劳动教育的价值能否有效评价,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

现阶段,实训室场景下的劳动教育评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标准模糊

尽管各院校均十分重视劳动教育的实施,但并不能形成详尽的过程性劳动教育评价标准,更多的是结果性评价,而劳动是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展现的,与“三全育人”有着共同点。同时,由于标准模糊,考核劳动教育的指标不明确,使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无标准可依。

(二)缺乏内部公平性、透明性

在实训室使用过程中,劳动教育不能得到良好的、透明的评价。例如,学生因为平时与教师的关系亲疏不一,在考核评估中,会出现很大的偏颇,使得学生感受不到公平公正,势必会出现热情度不高,对劳动的意义产生不良的理解。

(三)评价内容简单粗糙

由于教师授课压力大,在劳动教育的评价评估中有心无力,评价内容简单粗糙,劳动责任感、劳动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没有给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例如,仅简单对实训室使用过程进行5S 管理,只有做与不做的评价,没有对做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等级说明,学生对做好的标准理解不足,劳动的意义、劳动责任心得不到更好培育。

(四)实训室的应用场景单一

实训室在高职院校使用频率高,已是大家的共识,但更多体现在课程的实训实操项目和技能比赛训练中。这种单一的专业技能训练并不能更好发挥实训室的功能,需要更多的应用场景来丰富实训室的功能和效益。例如,设立志愿服务项目,将实训室的部分管理权限交给学生志愿者,对实训室进行日常的维护;开展社团活动,针对实训室的特点成立专业知识类社团等。丰富实训室的应用场景,可以由各种劳动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育劳动责任感。

针对现阶段劳动教育评价标准模糊、评价内容简单粗糙,在实训室使用管理中出现的学生热情度不高,对劳动的意义理解不够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和规划,可以尝试优化设计一套公平的、科学的、可实施的实训室场景下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模型。

二、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在指标评估过程中,运用了多学科(管理学、运筹学、教育学)的专业知识。评价模型的设计方案、权重以及评价方法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每个环节相互之间表现出逻辑性和统一性。因此,为了体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必须遵守系统性原则。

(二)标准化原则

为了使实训室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精简、高效、统一,同时,能够与学生“学分银行”进行接轨,必须对劳动教育及其评价进行科学管理,激活学生劳动素养、劳动创新意识,引导教师积极推动劳动教育,加强对劳动及劳动教育全过程控制,因此,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实现劳动教育评价的标准化十分重要。

(三)公开化原则

将评价方案、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公开透明地介绍给教师和学生。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更快了解评价体系相关内容,帮助教师较快应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能让学生认识了解劳动教育评价的具体实施和过程,有助于学生认可劳动教育评价的结果及应用,让学生明确劳动价值取向,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我,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四)动态调整原则

实训室载体下劳动教育评价应依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专业发展、实训室建设等条件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使该评价体系切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三、评价体系优化设计

(一)以实训室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

为保证科学、合理地开展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设计,使评价设计符合系统性和逻辑性,可以制定以实训室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设计思路,如图1 所示。

图1 以实训室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思路

(二)以实训室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设计方法

1.成立专业的评价小组。为了在设计中充分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理念[5],专业的评价小组覆盖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活动所面向的各类教师,包括基础类教师、思政类教师、专业技术类教师、辅导员和社团指导教师。

2.分析并确定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应用场景及劳动评价元素。我们以实训室作为研究载体,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针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参考日内瓦范本岗位评估法[6]相关内容,建立实训室场景下劳动教育元素模型,依据专业课程教学实训、技能比赛训练、志愿服务与社团活动3 个应用场景层,选取劳动教育评价指标层以及进行指标的说明,如表1。

表1 实训室载体下劳动教育应用场景及其评价指标表

3.调查问卷设计及问卷数据预处理。调查对象为13 名评价小组成员,使用问卷星作为调查工具,通过线上不记名的方式,针对实训室载体下劳动教育应用场景权重及其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评价打分。按“极其重要”“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4 个等级进行评价,对应分值分别为5、4、3、2。共收回13 份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见表2。

表2 问卷数据统计表

4.确定劳动指标评价权重。劳动元素评价权重的确定在劳动教育评价中十分关键。劳动指标评价权重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评价的公正与否,关系到学生对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模型的接受度,关系到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热情度。因此,需要运用成熟的、科学的方法对劳动指标评价权重进行衡量。我们以专业课程项目实训(B1)为例,计算各项指标所占的总排序权重。

(1)构建判断矩阵。为了尽量避免指标对比中出现更多的主观影响,设置对比重要性原则-指标比值(τ)。当1<τ<1.5,记为3;1.5≤τ<2,记为5;τ≥2;记为7。判断矩阵如表5、表6 中所示。

(2)一致性检验。使用判断矩阵求权重之前,必须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根据公式(Ⅰ),计算一致性指标CI;

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n 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然后,依据表3 查询对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Thomas L.Saaty 教授曾提议,通过与随机一致性指数(RI)进行比较来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否可以接受[7]。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5]

表4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结果汇总表

最后,根据公式(Ⅱ),计算一致性比率CR。

如果一致性比率的值小于或等于10%,则不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一致性比率的值大于10%,则需要修改判断矩阵。

(3)单层排序权重计算。采用目前常用的特征值法,首先,求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然后,将特征向量归一化,得到单层排序权重。单层排序权重结果如表5、表6 所示。

表5 应用场景层—判断矩阵及单排序权重M 表

表6 评价指标层—判断矩阵及单排序权重M 表

同理,其他指标单层排序权重以此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汇总后复合权重(总排序权重)如表7所示。

表7 各层单排序及总排序权重计算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现状,尽量排除个人主观因素,以评价小组的综合意见为基础,以实训室作为重要载体,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量化,构建用于考核评价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实施方案。在应用场景层中,专业课程项目实训占比63.7%,技能比赛训练占比25.8%,志愿服务与社团活动占比10.5%。

经复合计算,在专业课程项目实训中,劳动责任占比35.9%,劳动技能占比16.8%,劳动强度占比7.5%,劳动环境占比3.5%。在技能比赛训练中,实践技能占比13.1%,理论知识占比4%,创新能力占比7.6%,训练强度占比1.2%。在志愿服务与社团活动中,组织能力占比5%,影响力占比1.7%,服务质量占比2.9%,创新能力占比1%。其中,劳动责任(35.9%)、技能合计(29.9%)两项所占比较大。可见,现阶段教师们的共识在于劳动责任与技能。因此,劳动教育的侧重面可以相应倾斜。

由于在实训室使用与管理过程中,学生单项活动由不同的教师进行组织,并且学期末或者年度需对学生进行总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因此,可使用公式(Ⅲ)、(Ⅳ)进行评价。

其中,Bi为应用场景层评价考核分值;Wj为评价指标层单排序权重;Sj为评价指标层得分;M为学期末或者年度实训室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考核总分;μi为应用场景层评价单排序权重。

同时,我们发现,一方面,评价小组中专家教师对实训室场景的应用,普遍注重专业课程项目实训中所体现的劳动教育相关指标,这充分显示了实训室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将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融入教育教学中;另一方面,技能比赛训练、志愿服务与社团活动作为拓展实训室场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补充。

(二)建议

1.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培训及宣传。由于各类型教师对实训室载体下应用场景的理解以及评价指标的偏向尚有不同,在操作上会出现教师使用不熟练,导致一定的误差,学生理解不够、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要面向教师对劳动教育评价目的、评价模型、评价标准、被评价场景及要素以及评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制定培训方案,进行系列培训;另一方面,面向学生,利用日常的教育教学、社团、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在学生中进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宣贯,鼓励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使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树立正向的劳动价值观。

2.丰富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激励形式。当前,高职院校激励学生的手段较为传统。要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需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以及其心理特点采取激励措施。一方面,做到激励手段、激励内容有创新、有吸引力。另一方面,要着重开发以劳动教育为导向,激发学生主动、自发性参与劳动实践的激励方式。鼓励学生从自身发展出发,增强内驱力,培养创新能力,树立正向的劳动价值观。

3.构建以实训室为载体的劳动教育活动标准及创新机制。在使用实训室准入方面,制定实训室准入劳动教育标准,印制劳动教育评价评分相关的资料,实现以实训室为载体的劳动教育活动的标准化。同时,鼓励教师在实训室开发、设计劳动教育活动,挖掘劳动教育新元素。

4.为了使评价模型、评价标准、被评价场景及要素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需对评估结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动态修正。

随着对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公平公正为导向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迫在敏捷。高职院校如何调动学生的劳动实践积极性和创造性呢?在分析院校各应用场景的劳动教育元素后,我们认为建立基于场景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十分重要。而建立以实训室场景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评价模型,为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实训室载体权重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